根據量子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原子是按照不同電子排列順序的能量差,也就是圍繞在原子核周圍不同電子層的能量差,來吸收或釋放電磁能量的。
這裡電磁能量是不連續的。當原子從一個「能量態」躍遷至低的「能量態」時,它便會釋放電磁波。這種電磁波特徵頻率是不連續的,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共振頻率,同一種原子的共振頻率是一定的—例如銫133的共振頻率為9.192631770GHz。因此銫原子可以用作一種振蕩器來保持高度精確的時間。
本次拆解的是銣原子鐘,精度比銫原子鐘差些,但是價格便宜許多。大多用於通信基站的頻率基準。
一、外圍電路部分
1、正面
2、打開後蓋
3、拆下16顆螺絲後變成這樣
4、銣模塊核心顯露了出來
5、電路細節,分立元件使用很多
6、德國ERO電容
7、油浸電容,戴帽子的三極體
8、設計特別的恆溫晶振
9、方塊鉭電容
二、模塊核心部分
1、金屬盒子
內部結構展現出來了
高頻加熱功率管
吸收式加熱功率管
內部電路部分
銣原子吸收室
銣泡加熱部分
加熱諧振電容
銣泡,玻璃泡內封裝著微量的金屬銣元素
美麗的原子光,工作狀態是模塊通過高頻電場加熱金屬銣,使之等離子化發出美麗的紫色光芒。
上面幾張偏藍,更換專業設備拍攝,更接近真實色彩
簡易電磁輻射計,滿表了……
免責聲明:本文素材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留言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