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原來都是彎曲的,黎曼帶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

2021-01-13 徐曉亞然

1854年,德國數學家伯恩哈德·黎曼(Georg Friedrich Bernhard Riemann)又發布了一篇與眾不同的論文《論作為幾何學基礎的假設》。這篇論文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遍地都是曲線的世界,這個世界再也不是橫平豎直的了。

黎曼大師

黎曼,這位大師,認識他的人無不驚嘆與他驚人的創造,幾乎每次出手不是顛覆某個領域,就是橫空創造出一個完全沒有的數學理論。比如前面半句的例子,就像是黎曼猜想,他居然能用一個方程的零點分布情況去推算素數的在某個範圍內的個數。後面半句的例子就是他一手打造的黎曼幾何。

先說明一下,我們從很小就開始學習幾何學,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知道勾股定理等等。這些幾何學知識跟我們的日常認知是符合的,因此學起來不太費事,現在我們知道了這種「傳統幾何」叫作歐幾裡得幾何。

歐式幾何符合我們的日常認知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歐式幾何卻有點不太符合實際情況。

舉個例子,歐式幾何裡說,直線的長度是無限的,假如我們現在站在地球表面,沿著赤道做一塊黑板,在黑板與地面等高的位置畫一條線,並一直連續下去。這條直線雖然長,但是終究會回到原點的,這樣一來,直線的長度就不再是無限長的,而是有限的了。

再比如,歐式幾何中,兩條平行線是沒有交點的。但是我們現在來做個推論,如上圖所示,α1>α2>α3,顯然這3組線最終相交的點會越來越偏離圖中心的,假如我們現在把兩組線進一步偏移,使得α4變得無窮小,那麼第4組的兩條直線相交點就將無限偏離圖中心的,既然你都無限偏離圖中心點的,我們可不可以認為這是平行的呢?在這個問題上,黎曼幾何認為,在同一個平面上任意兩條直線總是會相交的,也就是說不存在平行線。

球面上的幾何

人們很快意識到,黎曼的這種新幾何與人類探討了幾千年的歐式幾何並沒有本質的區別。黎曼也是從最簡單的幾條公理出發,繼而推導出了完備的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所以經過嚴密論證的論題都能完美自洽,不存在不能自圓其說的情況。

那麼黎曼幾何到底有啥用呢?我們再來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有一隻螞蟻在一隻皮球上爬,它不停地努力去爬,結果卻發現它所接觸的表面怎麼也看不到盡頭。如果這隻螞蟻沒有好好去思考,那麼它將永遠被困在這個皮球的表面,早晚得崩潰。假設這是只聰明的螞蟻,它了解一點黎曼幾何的原理,它便可以在不脫離這個球體表面的情況下,意識到腳下的球面其實是有彎曲的。如果它再懂得更多一點,它甚至能算出來自己走了多少弧度,長度,面積,正因為腳下的是球面,所以當然可以從一個點出發走下去之後,回到出發點。當它意識到這個問題時,這隻皮球便再也困不住這隻螞蟻宏偉的思想了。一瞬間,這隻螞蟻便超過了它所在的維度了。

掙扎的螞蟻

假如我們就是這隻螞蟻呢?我們現在好像也覺得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如果我們可以像那隻螞蟻一樣,可以突破自己所在的維度來思考問題,那麼別看現在動不動距離地球多少億光年的星系,其實在更高維度上,我們都是瞬間到達的。

愛因斯坦

好了,以上舉的那隻螞蟻的例子是曉然菌的空想主義,不過意思差不太多。在黎曼幾何誕生過半個多世紀後,在物理學界找到一個量身定製的應用。愛因斯坦在推導廣義相對論場效應方程時,遇到不少困境,後來有朋友把黎曼幾何的理論介紹給他,結果愛因斯坦驚訝地發現,黎曼幾何的很多假設和結論跟廣義相對論的核心內容不謀而合。比如,愛因斯坦認為我們的時空其實是彎曲的,尤其在大質量天體附近彎曲程度更加嚴重;時間只是在小範圍內存在著近似均勻,而這一小範圍的近似均勻就是我們熟知的歐式幾何。

很多物理學的工具在數學上早已準備好了

原來愛因斯坦遇到的困難,數學上的工具早在半個多世紀前就已經建立好了。

黎曼大師真是一出手就畫出了最燦爛的數學篇章。

相關焦點

  • 被重新認識的昆蟲世界 沈 學 印
    [每日閱讀心情好]被重新認識的昆蟲世界沈 學 印 原來這個上海昆蟲博物館是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科學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的一個科研機構,其前身是建於1930年的震旦博物院,是我國到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研究探索昆蟲生命習性規律的專業科研機構和博物館
  • 這17張世界地圖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下面17張地圖幫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按照慣例,亮點在最後。
  • 17張不一樣的世界地圖 幫你重新認識世界
    以此投影法繪製的地圖,經緯線於任何位置皆垂直相交,便於航海者準確掌握經緯度。 5. 公元1803年,奧託曼帝國眼中的世界。來自穆斯林世界出版的第一本地圖集《新編地圖集》。 6.公元1853年,日本帝國眼中的世界。東京被畫在了世界的中心。換種方式看世界: 7.
  • 電子顯微鏡下的26種生物,我又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
    我又重新認識了這個世界End來源:宇宙解碼評論處大家可以補充文章解釋不對或欠缺的部分,這樣下一個看到的人會學到更多,你知道的正是大家需要的。。。
  • 你對世界的認識,決定了世界的模樣
    我們與世界相處的關係,就在我們的呼吸之間。我們的行為將會影響世界,反過來,世界的改變也會影響著我們。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取決於我們自身的認知,包括我們的成長經歷、父母的教化、社會的薰陶,以及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對自己的再認識,等等。因而,我們的世界就是我們的看法,而外界所接受到的信息,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滇國的國王問漢朝的使者:「漢朝與滇國哪一個大?」
  • 時空彎曲:時間與空間原來是不可分割的
    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後,他進行了進一步的思考,認為:大質量的物體讓其周圍的空間發生彎曲,從而導致經過它周圍的光線走了一個彎曲的路徑。在愛因斯坦的理解中,時間和空間都不是固定不變的,那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 顛覆人類的視覺觀 讓你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圖片
    這個世界有許多的事情我們都不理解,這源於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小編這次就來為大家帶來一組顛覆你視覺的圖,請注意這些可都是毫無PS痕跡的哦~  1. 這是一張照片,重複一次,這真的是一張照片。  2.
  • 科堂|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吳文俊
    科堂|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數學——吳文俊 2020-11-20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潛水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世界
    水底的世界充滿了神奇的美好,或許也只有在水下的人們才能一覽無餘。想親身探索的水下世界的奧秘,與水下的精靈一起自在暢遊嗎?一起跟隨鏡頭去看看。一頭扎進蔚藍色遼闊的大海,擺動腳蹼,盡情在水裡穿梭,跟海底五彩斑斕的各種魚類共舞絕對算得上是一次極具浪漫的回憶。
  • 有道邏輯英語鍾平,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英語世界
    在學校的課堂上我們接收到的英語知識點很多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在缺乏深度理解下的單一記憶是很容易忘記的,這也就使得學習英語所耗費的精力巨大。為了解決目前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道邏輯英語鍾平老師,經過多年研究得出了通過數學公式來重塑英語學習的方法,帶你認識不一樣的英語世界。
  • 彎曲形狀的家具原來是這麼來的,太瘋狂了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對於鋼管的彎曲 咱們搞機械的應該都了解 但是木材的彎曲大家知道嗎
  • 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不斷學習有關我們世界的新知識,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不過,即便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一樣很容易遺漏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識點。例如,你能想像這個世界上生存了多少昆蟲嗎?此外,你覺得你所做的夢到底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呢?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分享,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 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不斷學習有關我們世界的新知識,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只不過,即便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我們也一樣很容易遺漏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識點。例如,你能想像這個世界上生存了多少昆蟲嗎?此外,你覺得你所做的夢到底是彩色還是黑白的呢?這一次,V哥就要為你分享,世界冷知識:可能會改變你對這個世界認識的7個有趣事實。
  • 二維空間彎曲會讓三角形內角和不等於180度,三維空間彎曲呢?
    這很正常,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類自己就生活在三維空間之中,是不可能真正形象直觀地去認識空間的。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一些類比和實驗,來探究一下三維空間的形狀。我們先把目光放低一個維度,去看一下二維世界的形狀。
  • 《自私的基因》:帶你從頭認識這個世界
    我可以告訴你「達爾文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物」,而你可能會說「不,牛頓才是最偉大的」。我希望我們不要再爭論下去了,應該看到,不管我們的爭論結果如何,實質上的結論都是不受影響的。我們把牛頓或達爾文稱為偉大的人物也好,不把他們稱為偉大的人物也好,他們兩人的生平事跡和成就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會發生任何變化。
  • 卡巴拉: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另一個維度
    無論是卡巴拉還是佔星,它們都在用一種象徵的方式告訴我們世界運作的模式,而任何一個知識體系都要和每一個個體聯繫起來,只有將其中的每一個元素的象徵與個體結合起來,才能呈現它獨特的意義。 在蘇•湯普金斯的《當代佔星研究》(胡因夢譯)中的第一章《佔星學的哲學背景》中提到,每一個學習佔星的人,「都想克服一個難題——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議題」。
  • 彎曲時空,引力退散
    在過去一百年中,物理學取得了空前的發展,湧現出很多新想法、新觀念,其影響超越了物理領域,深刻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這個獨立的坐標變換相當於在每一個微小的體積元上有一個獨立的加速觀測者用來消除引力。這樣,引力在空間當中的每一點都消掉了。如果我們考慮在引力場中物體的運動,比如引力場中一個小球的運動、光線的運行、電磁現象等等,我們都可以將空間逐塊考慮。這樣,原則上對於全空間當中的每一點,我們都可以知道小球是如何運動的、電磁場是如何變化的,等等。
  • 面對真相與真理,我們必須重新認識世界和自己!
    這之前我們只是在認識世界,沒有意識到正在認識世界的自己,也就是說我們認識的世界當中缺少了自己。要麼是沒有自己的世界(唯物),要麼是自己的世界(唯心),認識到正在認識世界中的自己是一次重大突破,這才是真正客觀的人與世界合為一體,是有自己的世界和有世界的自己。千萬別小看這些字義上的微小差別,這意味著對人的認識和對世界的認識大為不同。這改變了人與世界和人與自己的關係。
  • 認識動物,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
    通過認識動物,我們不僅能更好地旅行,也能更好地認識這個世界,甚至更好地去思考我們的生活。今天的書單,無論是在旅行中對動物的觀察,還是由對動物的熱愛而激發出的旅行,或是動物科普著作,都在告訴我們,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人類看待動物的方式,如何塑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態和文明世界。
  • 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我們所處的世界?
    我們生活中的可以見到的、感知到的事物,包括光和能量的最小單位都能稱之為量子。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遠處看魚群是烏央烏央的一大片,但放大了看就是一隻一隻的魚,這就可以說是魚群的量子。如何用量子理論重新定義我們所處的世界?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成員麥可·D.菲爾在《啤酒與肥皂》裡寫道:你早上起來,上班、吃飯、睡覺、回家,不知道月亮是什麼,但也還是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