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科學報】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趙允研究組、張雷研究組在與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Chi-chung Hui進行合作研究的過程中,揭示了一種新的蛋白質部分降解機制。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學術期刊《發育細胞》。據介紹,蛋白質的泛素化降解作為一個重要的調控機制參與了細胞內的多種生命活動。
-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中國科學報】蜈蚣草砷超富集機理獲揭示 2019-02-15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大 中 小】 研究發現,蜈蚣草水通道家族、主要協助轉運蛋白超家族、P型ATP酶家族、硝酸鹽轉運家族、亞砷酸鹽外排蛋白以及ATP結合盒式蛋白6大類轉運蛋白在蜈蚣草砷轉運過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途徑ERAD和穀胱甘肽代謝途徑在轉錄水平上與蜈蚣草砷抗性密切相關。研究人員還發現lncRNA和可變剪切事件是蜈蚣草砷超富集的重要調控機制。
-
等離子體作用原理及在羊毛染整加工應用
等離子體作用原理及在羊毛染整加工應用 2013-06-25 16:09:07 來源:網上輕紡城 羊毛是一種天然蛋白質纖維,它具有諸多優良的特性,如光澤柔和
-
中科院核聚變研究捷報:等離子體放電超過一分鐘
HT-7超導託卡馬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產生分鐘量級的高溫等離子體的實驗裝置,等離子體放電時間最長達63.95秒。 重要實驗參數有:在中心等離子體密度大於每立方米2.2x1019條件下,最高電子溫度超過5000萬度;獲得可重複的大於60秒(最長放電時間達到63.95秒)、中心電子溫度接近500萬度、中心密度大於每立方米0.8x1019的非感應全波驅動的高溫等離子體,高溫等離子體存在時間在世界各大裝置中僅次於容積大於HT-7裝置17.5倍的法國超導託卡馬克Tore-Supra;高約束等離子體存在時間為
-
圖譜研究揭示蛋白質間交互作用鏈
圖譜研究揭示蛋白質間交互作用鏈 或有助於科學家探尋導致人類疾病的根源 2015-09-09 科技日報 劉歲晗 多個蛋白質黏附在一起構成了「分子機」,共同執行任務,製造新的蛋白質,或者把不用的蛋白質磨碎回收、重複利用。藉助先進手段,研究員從細胞中捕獲了數千個「分子機」,並離析出組成它們的單個蛋白質,繪製成詳細的蛋白質圖譜,通過該圖譜,可以由已知功能的蛋白質推出未知蛋白質的作用。 根據這些數據繪製的蛋白圖譜,研究人員發現了上萬條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
中國可控核聚變實驗獲突破 等離子體放電102秒
中新社合肥2月3日電(記者吳蘭)記者3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中國「人造太陽」EAST物理實驗獲重大突破,實現在國際上電子溫度達到5000萬度持續時間最長的等離子體放電,標誌著中國在穩態磁約束聚變研究方面繼續走在國際前列。
-
【中國科學報】研究人員揭示高原鰍屬魚類起源及進化機制
早期關於高原鰍屬魚類形態特徵和地理分布的研究提出,高原鰍這一類群的起源、進化與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關。此前已有研究基於線粒體基因組數據來探討高原土著動物的適應性進化,但至今尚未有從線粒體基因組視角來闡釋高原鰍屬魚類這一類群對高海拔環境適應的遺傳機制。日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何舜平團隊揭示了高原鰍屬魚類起源及其高海拔適應性進化機制,相關成果發布於《科學報告》。
-
【中國科學報】蛋白琥珀醯修飾通路研究獲突破
近日,中科院上海藥物所化學蛋白質組學研究中心與美國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在一項合作研究中,首次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對去乙醯化調控酶Sirt5調控的琥珀醯底物進行了系統的蛋白質組學研究,在779個蛋白上鑑定出2500多個琥珀醯位點,並研究揭示了蛋白琥珀醯修飾具有廣泛調節細胞代謝的作用,同時也提示此修飾可能影響其他重要細胞生物學功能。
-
【中國科學報】鋁對人體生物毒性新分子機制獲揭示
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科研人員與中國石油大學教授黃方等合作,採用量子計算、經典分子動力學模擬與同步輻射能譜等譜學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了鋁對蛋白結構的影響,提出了一種鋁對人體生物毒性的新分子機制。相關成果日前作為首頁插圖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雜誌。
-
【中國科學報】雷射電子加速獲創紀錄電子束
超強超短雷射驅動的尾波場電子加速器具有比傳統的射頻加速器高出三個量級以上的超高加速梯度,為實現小型化的高能粒子加速器等提供了全新技術途徑,對未來的同步輻射裝置、自由電子雷射以及高能物理研究等也將帶來深遠的影響。
-
技術生物所:利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降解抗生素—新聞—科學網
,發現低溫等離子放電產生的活性因子對降解水體中的抗生素有重要作用,相關成果被環境科學類期刊《光化層》在線發表。 黃青課題組發現,氣體成分對等離子體降解抗生素效果有重要影響,且不同氣體條件下等離子體處理降解抗生素的活性物質也存在差別。為了開發實用性技術,黃青課題組特別選用氧氣、空氣和氮氣進行實驗,發現在氧氣和空氣條件下,等離子體放電對抗生素降解有顯著效果;而在氮氣等離子體放電條件下,只有添加過氧化氫,才可大幅增強降解效果。
-
科學網—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蛋白質部分降解新機制被揭示
-
大工在低溫等離子體物理基礎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
容性耦合等離子體中非線性駐波現象的實驗觀察:在半導體晶片製造過程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工序需要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加工技術。容性耦合等離子體源由於具有放電均勻性好等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幹法刻蝕和薄膜沉積等晶片製造工藝中。
-
【中國科學報】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顯微世界的「超級放大鏡」
通過更精細地認識物質(包括生命物質和非生命物質),在原子甚至電子水平調控物質,使其具有期望的功能和性能,先進光源在其中起著關鍵的作用。 隨著各國對先進光源的重視度越來越高,眾多國家和地區紛紛加碼同步輻射裝置的建設。據了解,目前世界上大約有50 多臺同步輻射裝置在運行,我國大陸目前運行的3臺均為中、低能光源。
-
中國「人造太陽」團隊揭示一種高性能穩態等離子體運行模式形成機理
中國「人造太陽」團隊揭示一種高性能穩態等離子體運行模式形成機理 2019-07-01 19:55:0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中國科學報】泛素化信號調節細胞自噬機制獲揭示
美國時間7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胡榮貴課題組的最新成果,揭示了具有腫瘤抑制活性的泛素連接酶HACE1通過介導細胞自噬受體蛋白(OPTN)的泛素化修飾,促進細胞自噬受體複合物形成,「激活」細胞自噬,從而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分子機制。
-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中國科學報】科學家揭示乙烯調控種子休眠新機制 2019-03-08 中國科學報 丁佳 【字體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導的脫落酸和赤黴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在該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技術證實,擬南芥的一個種子休眠突變體rdo3是由乙烯受體ETR1突變功能缺失引起的。
-
常壓DBD等離子清洗機中的等離子體有哪些特點?
在介質阻擋放電中可以利用前半周期的剩餘粒子,即除了介質表面的記憶電荷,使用適當的放電頻率在整個放電體積中也會產生記憶效應。圖1是常壓差分DBD放電此外,特殊性質的電介質也有利於大面積均勻等離子體的產生。電介質表面能夠積累相當數量的電荷。在高電壓作用下,這些電荷能夠被均勻的束縛在介質表面。當電場改變極性並且超過某一閾值時,電荷也同時被排斥離開表面並點燃高電流密度阻擋放電。
-
2020年全國高電壓與放電等離子體學術會議最後一輪通知
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等離子體及應用專業委員會、中國物理學會等離子體物理分會、中國力學學會等離子體科學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將於2020年10月23-25日在哈爾濱召開「2020年全國高電壓與放電等離子體學術會議」。
-
南京工業大學 方志 等:HMDSO添加對大氣壓Ar等離子體射流陣列放電特性的影響
研究了外加電壓幅值和HMDSO 含量變化對射流陣列放電特性的影響,重點研究了HMDSO添加對放電均勻性、放電功率、傳輸電荷和主要活性粒子的影響,並結合放電機理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主要粒子譜線強度隨HMDSO含量的變化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