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感應專題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考點,幾乎每年必考,而且除了選擇題以外,考計算題的概率也非常大。所以必須掌握這部分的基本內容和解題方法。
首先來看關於這一部分的知識梳理:
1、磁通量:
(1)定義式:Φ=BS (磁場方向與面積垂直)
(2)形象表示:穿過某一面積的磁感線的條數
(3)磁通量是標量,但有正負
2、電磁感應現象
(1)產生感應電流的條件
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是: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當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場中做切割磁感線的運動時,電路中有感應電流產生。
(2).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
感應電動勢產生的條件是:穿過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
這裡不要求閉合。無論電路閉合與否,只要磁通量變化了,就一定有感應電動勢產生。這好比一個電源:不論外電路是否閉合,電動勢總是存在的。但只有當外電路閉合時,電路中才會有電流。
3、感應電流的方向:
(1)右手定則
伸開右手,使大拇指與四指在同一個平面內,並跟四指垂直,讓磁感線穿過手心,使大拇指指嚮導體的運動方向,這時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感應電流的方向。
(2)楞次定律
①楞次定律——感應電流總具有這樣的方向,即感應電流的磁場總要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 阻礙原磁場增加時,反抗, 原磁場減小時,補充 )
②對「阻礙」意義的理解:
ⅰ阻礙原磁場的變化。「阻礙」不是阻止,而是「延緩」
ⅱ阻礙的是原磁場的變化,而不是原磁場本身,如果原磁場不變化,即使它再強,也不會產生感應電流.
ⅲ阻礙不是相反.當原磁通減小時,感應電流的磁場與原磁場同向,以阻礙其減小;當磁體遠離導體運動時,導體運動將和磁體運動同向,以阻礙其相對運動.
ⅳ由於「阻礙」,為了維持原磁場變化,必須有外力克服這一「阻礙」而做功,從而導致其它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因此楞次定律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中的體現.
(3)運用楞次定律處理問題兩種思路方法:
①常規法:——據原磁場(B原方向及ΔΦ情況)確定感應磁場(B感方向)判斷感應電流(I感方向)導體受力及運動趨勢.
②效果法——由楞次定律可知,感應電流的「效果」總是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原因」,深刻理解「阻礙」的含義.據"阻礙"原則,可直接對運動趨勢作出判斷.
5、感應電動勢的大小:
(1)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電路中感應電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這就是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下面來看高考題:
一、關於判斷電流方向的高考題:
結 束
未 經 許 可 不 得 轉 載
免責聲明:引用內容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