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書記孫志剛率全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一觀摩組代表考察貴州航宇科技民用航空發動機精密製造技改項目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朱江 楊昌鼎)11月20日下午2點40分,2017年貴州省第二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一組一行來到貴陽高新區的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觀摩團走進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觀摩組走進車間,轟鳴的機械聲鋪面而來,無數的鍛壓機,捶打著燒得鮮紅的鍛件。大量的成品有序的放在工廠各處。
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華介紹,觀摩團看到的這些成品大多是發動機機匣環鍛件。目前,貴州航宇科技出產的機匣環鍛件是國內最好機匣環鍛件之一,在C919大飛機、殲31、殲20、殲10、運20等項目中均有大量的使用。
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明輝告訴記者,機匣環鍛件可以看作是發動機的外殼是發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
觀摩團代表被零件產品吸引
為了保證鍛件過程的安全,貴州航宇科技還擁有目前國內先進的爐溫集控系統採集中心。劉明輝介紹,這個中心是運用大數據手段遠程監控所有的加熱爐,能夠及時監控和分析爐溫,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安全事故。
據了解,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9月,是專門從事先進鍛壓技術應用研究與工程化應用研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貴州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國家工業企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共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66項,國際發明專利2 項,主持編制國家標準2 項,行業標準1 項。2015年 12月在新三板掛牌。企業現有員工306人,年產值2.6億元,是美國GE航空發動機高溫合金、鈦合金環鍛件在國內唯一一家通過認證的合格供應商。
廠房內不時傳出一陣陣機械聲
2017年,貴州航宇科技以「調結構、補短板、增效益」為目標,新建一條民用航空發動機用機匣環件精密制生產線,並聯合西北工業大學建設航空數位化智慧工廠。「公司與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西北工大等科研院所合作,是為了將基礎研發與市場需求、企業產品生產緊密結合,提升產品在行業的技術優勢。」航宇科技總經理劉朝輝表示。
作為貴州省首批創新型領軍企業之一,貴州航宇科技長期堅持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用相結合,瞄準全球鍛造行業發展方向。
貴州航宇科技公司廠房內整齊的擺放著航空零件
僅2016年,航宇科技投入技術開發的費用就達3700餘萬元。申請發明專利7項,實用新型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9項,授權實用新型專利1項,主持編制修訂國家標準1項。由其研發的航空發動機用機匣環鍛件整體軋制等技術,能夠大幅提升材料利用率,滿足國際發達國家相關標準,產品精度高於國外同類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