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電動車公社」
和我們一起重新思考汽車
大家好,我是你們消息靈通的社長。
8月5日,《汽車專業網》爆光一件大事:愛馳汽車聯合創始人兼CEO谷峰,已經離職半個月了!
同時有消息表示,不止是CEO谷峰,就連愛馳總裁付強也被爆離職,而取代二人的正是上汽集團總裁陳志鑫。
陳志鑫 @百度百科
這無疑是個勁爆至極的消息!
畢竟,創始人「總裁+CEO」這陣容,可是最核心的領導者,誰都聽說過「臨陣換將」,又有誰聽說過「臨陣換皇帝」的?
這麼操作,簡直就是蔚來開了李斌,理想踢開李想,特斯拉攆走馬斯克啊!
還碰巧在拜騰、賽麟、博郡等造車新勢力紛紛跌入深淵的關鍵時刻,難免要讓人懷疑,這是要「捲款出走」還是真不行了?
就在人心惶惶之時,愛馳官方發聲明回應了:
谷峰並未離職,仍在工作第一線;
陳志鑫只是接到江西省上饒市的邀請才會「出現」,因為上饒方希望他能擔任市政府諮詢顧問,指導愛馳汽車的發展。
這番闢謠倒確實能證明消息為假,可事實當真如此風平浪靜?
01. 「內亂」其中,掙扎求生
,」
儘管造車新勢力一浪高過一浪,愛馳汽車仍是其中「血統純正」的王者。
這一點,從幾位高管的出身就能看出。
上汽的谷峰、北汽沃爾沃的付強,還有長安、北汽、寶能出身的高管蔡建軍,這三個人組一局,也算是把汽車行業看個大概。
是以,自2016年創立之初,愛馳就有著與奇點、蔚來並列的資本。
融資連拿四五輪,騰訊、沙鋼、明馳紛紛領投,前三輪就到手超過70多億。
制表人/億歐分析師郝秋慧
當然,這筆錢在200億門檻上似乎有點小巫見大巫。
可CEO谷峰卻曾放言:
不缺錢,不吹牛。
天天喊要融一兩百億是沒自信的表現,造車花不了那麼多錢!
一語成讖的是,就在今年5月,媒體《汽車公社》卻爆出消息:
付強與谷峰的實權正在被削弱,原因正是能帶來「融資」的陳志鑫,試圖進入權力核心。
在融資至上的今天,誰能為愛馳汽車帶來新的「血液」,誰就能坐在權利中央。
這不止是金錢的魅力,還是鐵血的真相。
谷峰接受採訪照 來源@網絡
雪上加霜的是。
曾一手構建愛馳營銷生態的執行副總裁蔡建軍,也在同一時期宣布離職。
這似乎是在印證愛馳高層內部的風起雲湧,畢竟新能源車企們的「諸神黃昏」已經到來。
而正當所有人因為內亂、缺錢而看衰愛馳時,它卻使出了一記大招!
就在8月10日上午,愛馳汽車甲醇氫燃料電池項目工廠宣布奠基成功。
愛馳大手一揮,就要在高平市撒下20億的投資!
勢要將之建成「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車用甲醇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製造基地!
還放下豪言壯語:2022年,就能推出搭載氫能源燃料電池的新能源汽車!
若成功必將發展為一條新賽道,而跑在前面的愛馳,自然而然地佔據主導地位,地位比肩「換電領域的蔚來」。
可見,愛馳的心依然很大。
但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愛馳內部混亂,這招怕不是「打腫臉充胖子」呢吧?
愛馳的情況到底如何?
02. 全面布局,技術人設它很穩
,,
要說實力,愛馳是有的。
曾經社長還很看好這家新能源車企,因為它的布局是非常穩的一個。
從生產工廠到電池,再到移動換電機器人與數位化APP,幾乎將所有應用場景布局完畢,處處可見誠意。
先說工廠。
不同於很多其他新能源車企走的代工路子,最後被政策「逼迫」,才不得不選擇自建工廠。愛馳在最初就走的「自建工廠」的路子,此後才為了生產資質,選擇入手50%江鈴控股集團股份。
這個態度,在最初那波新勢力裡,也算是十分端正的一個了。
甚至連工廠建造,都是與西門子公司合作,走了「德系」的數位化之路。
愛馳總裁付強強、西門子(中國)王海濱籤約「數位化工廠」合作
只是面對號稱投資133億建造的江西上饒工廠,不免讓人為融資不過70億的愛馳捏一把冷汗。
再說愛馳一直引以為傲的「三明治電池包」。
愛馳汽車三明治結構電池包示意圖
早在2018年8月27日,愛馳汽車就官宣:愛馳量產版動力電池包總成正式下線。
這種電池包總成技術,本質上是對「幹區」和「溼區」的分離保護,確保電池模組在受到碰撞、擠壓等情況時不會接觸到洩漏的冷卻液,從而避免電池危險。
愛馳電池包工廠生產線
不可否認,這項專利技術成果又一次證明了愛馳的技術研發能力,但電池工廠的建造、生產以及上下遊供應鏈,無疑會成為愛馳肩上又一個重擔。要知道,太多企業根本不敢把「造電池」和「造車」拉到同一起跑線上,愛馳卻敢。。。
不止如此,愛馳在造車本身也是下了血本的。
「奧迪quattro之父、阿波羅超跑締造者」Roland Gumpert
重金聘請名師操刀的成果十分顯著,愛馳,研發出了MAS純電專屬架構平臺,以及GES平臺。
眾所周知,正向研發的純電平臺是賊燒錢的一件事,別說是造車新勢力,就算在傳統車企中,敢這麼幹的也沒幾個。
可一旦成功,後續車型就可以節省大量研發成本!
可見,愛馳對自己未來的規劃長遠且美好。
但危險的是,後續研發車輛的啟動資金,靠的是前面車輛的盈利,而愛馳目前的銷量水平甚至連第一梯隊都沒能排進去。
北京地區銷量排名中,前20名裡並沒有愛馳
但愛馳並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裡。
在發現續航與換電的矛盾時,緊跟著充電樁熱潮,布局了「移動換電」機器人。
這臺小機器人可以自行移動充電,以愛馳U5的63kw/h為例,機器人快充僅40分鐘,就能充好80%的電量。
呼叫只需APP,還不必考慮充電樁、停車位,看這小東西的體型,你甚至不用擔心堵車
!
雖然蔚來的換電更重的其實是服務,但至少,我們看到愛馳認真解決用戶問題的態度。
只可惜,移動充電機器的電子雖妙,卻是一個更加燒錢的新領域!
就拿充電樁領域的大頭「特來電」來說,運營了六七年,才在2018年看看實現盈虧持平,在此之前已經血砸進去幾十億,虧本8個億!
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言明:「我虧了8個億!」
顯然,這個領域即便是一個專門的大公司來做,也要單獨融資好幾輪,而愛馳,還有多少銀子可敗?
事實上,愛馳汽車步子邁得最大的,還是它的整體戰略!
自創立之初,愛馳就把自己的定位放在「全球車企」上,將歐洲新能源市場定為除國內之外最為重要的前沿陣地!
也確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甚至就在今年五月,愛馳官方就宣布成功斬獲來自歐盟的訂單:500輛定製歐版U5將運往科西嘉島內用於汽車租賃業務。
增加銷量固然是件大喜事,但區區幾百臺的銷量,比之愛馳在國外市場砸下的錢,真的是九牛一毛。
要知道,已經上市幾年、得到合肥70億融資、銀行百億「貸款資格」的蔚來,才堪堪啟動外國市場車型的研發!
而叱吒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特斯拉,更是自2007年就開始在美國「流行」,直到羽翼漸豐,才進軍中國市場。
特斯拉曾以9.73億元(約合1.4億美元)的價格
在上海購買214英畝的土地建廠
盤子未穩的「車圈新人」愛馳,卻要一步到位,吃進國內外市場,這胃口,怕是真的有點大了啊。
是以,這麼努力搞技術、大方向也不差的愛馳,這些年來卻幾乎沒能擠進「一線車企」行列。
回想當年,曾與它抱團取暖的「汽車聯盟」中,理想已經上市,威馬也在發力爭奪第三個出線名額,愛馳卻屢屢陷入「內亂」風波。
這一切的起因,顯然只有一個。
03. 找到評定優劣的那個人
在自然界,有一種最著名的法則,叫做優勝劣汰。
很多人都相信,新能源車企們的競爭,最後也會遵循這個法則,最終剩者為王。
而評定優劣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是愛馳這樣,多點開花,還是蔚來那樣的極致服務,亦或是特斯拉的極致體驗?
其實都對,也都不對。
對,是因為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論是特斯拉還是蔚來,他們都殊途同歸,得到了用戶的認可。
不對,是因為從目前的銷量成績來看,愛馳失敗了。
因為真正評價優劣的,其實是用戶。
只有精準定位一類用戶,產品才能有銷量,進而逐漸走入更多人家。
就像7月各大車企銷量公布,特斯拉遙遙領先第二名的兩倍有餘時,理想汽車總裁李想感慨的那樣:
「說明咱們大部分人還沒搞明白特斯拉到底怎麼贏的。比續航、比智能、比性價,這三個已經都贏了也沒改變任何結果。
幾乎所有的企業都不知道特斯拉贏在哪裡,因為贏的原因太初級了,沒那麼光鮮,反而被忽視了」。
同樣,也沒人知道為什麼售價接近40萬的ES6,續航裡程只有420公裡,幾乎是最短的續航裡程,純電SUV的銷量卻穩穩的第一。
因為他們買的,不止是續航、性能,更是滿足用戶本身的需求的能力。
而愛馳,將自己的融資大筆大筆的花在「全面布局」之上,卻在「銷售造血」方面捉襟見肘,更沒能拿出一錘定音的特點。
還生不逢時地遭遇疫情,融資難上加難,自然困頓百出。
就連今年7月的成都車展上,總裁付強接受採訪時,都要用「還活著」三個字,來形容自己。
如今,在博郡、賽麟、拜騰紛紛爆雷的行情下,愛馳又堅強地立下了「今年目標銷量1.3萬臺」的宏偉藍圖。
而根據上險數據顯示,去年年底面世的愛馳,今年上半年僅交付309輛電動車。
可見,愛馳還是沒有找到真正評定優劣的那個人,拿出真正令人心動的東西。
不過2020年結束的倒計時還有一百四十多天,社長也在等待,一次新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