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紙片大小的納米發電機,可以為心臟起搏器供電!

2020-12-05 Too視野

中國智造:紙片大小的納米發電機,可以為心臟起搏器供電!

2017年9月11日的時候,一種獨特的醫阻發電機被我國的醫療隊伍研製出來了,這個以納米管為材料的新的醫阻設備,能夠便利地導進病人的身體之中,它的原理跟用水利生電類似,即通過血液流動時所自動生成的推動能來使微型的發電機在其中自己產生電力。

發電機的內部和外部都是由納米這種近年來流行的特殊材質製作而成,它的內部是一種能夠進行伸縮自如的材料,即流體纖維(FFNG),FFNG可以有序地封裝在納米管之中,這種管是具有電活性的。當FFNG的兩端都連接上電極以後,就可以沉浸在血管的血流之中。而此種發電機的物質與血液中的鹽和離子發生反應,會在相互接觸的地方產生雙層電子。這些雙層電子在納米管和它內部的FFNG材料之間上排列納米管內部表層產生負電荷,FFNG的表面帶著正電荷。

當血液在血管裡流動之時,血液中的負離子把電雙層吸引過來。但是因為納米管本身材質的特性,會使得這些電子難以遊過,因此會使得管內的電子聚集過多,無法形成均衡狀態,這就導致FFNG兩端之間形成電位差,導致電壓和電流的產生,而且還有個好處,就是這種發電機可以一直放在人體,為病人免去在人體中的醫阻設備更換電力供應的痛苦。

這個納米項目是由徐一帆進行主導負責的。早在2011年的時候,徐一帆從渦輪發電機中得到啟示,那個渦輪發電機植入人體的目的就是為靜脈血液流動產生推力,儘管這一理論非常奇異且有效,但是最終發電機還是沒能阻止血液凝結,它產生的血塊將血管堵塞,當時進行實驗的病人也因為心力衰竭而亡。

徐帆在後來的研究中發現,碳納米管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以此材料製作的發生器會避免產生血液凝塊的危險。後來在2015年的時候,徐一帆申報了國家項目,有了足夠的資金之後,就開始了納米技術應用到血管發電器的研發之中。

這種發電機因為是應用於人體內部的,所以手機電腦那麼大量的電可能滿足不了。雖然產生的電能小,但是由血液動能產生的電力可以提供其他醫阻設備,比如搭造在心臟的起搏的器械等等。

但是當前還沒有把此發電機投入到醫療之中,所以一切效果還是理論和模擬實驗上的,因此並不能保證實際效果。但是徐一帆似乎沒有打算投入病人中做實驗,他在採訪中說下一步要繼續研究碳納米管的性能和相應設計,以便完善當前的設備。

相關焦點

  • 共生心臟起搏器丨真正意義上的植入式自驅動醫療電子器件
    導讀: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北航生物醫學工程高精尖創新中心和海軍軍醫大的科學家們成功研製了共生型心臟起搏器(SPM, symbiotic cardiac pacemaker),它可以從心臟跳動中獲取能量,為自己提供電能。
  • 大突破:最強心臟起搏器 微波供電 可直入心臟
    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於今年6月4日至9日在檀香山舉行的IEEE國際微波會議上展示了一款起搏器,與傳統的起搏器不同,這款產品已經拋開了傳統電池設計,採用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為其提供動力。傳統心臟起搏器通過脈衝發生器發放由電池提供能量的電脈衝,通過導線電極的傳導,刺激電極所接觸的心肌,使心臟激動和收縮,從而達到治療由於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臟功能障礙的目的。這種起搏器的安裝必須遠離心臟,而且外科醫生還需要定期進行小手術來更換體內的電池。更嚴重的是,導線等植入物質還會引發一些併發症,包括感染、出血等。
  • 世界上最小的發電機,它的優勢將不可思議的改變人們的生活
    第一點,納米發電機本身比較輕便。我們目前的高分子材料和很薄的金屬材料都可以用來作為納米發電機,所以納米發電機自身重量輕。比如說可以給可穿戴設備供電和直接作為穿戴設備傳感器,為可穿戴設備提供人體實時身體健康的數據。
  • 不用換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將誕生,這意味著?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也曾花費大量時間,試圖消滅靜電,但失敗了。於是他選擇換個角度看問題——如果靜電不能被消除,它能幫助我們做什麼?於是,摩擦發電機就誕生了。通過納米技術,收集我們平時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靜電來發電。比如,我們呼吸要通過肺的運動,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身體內部的各種儀器充電,比如心臟起搏器。
  • 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被譽為「納米發電機之父」
    研發無需電池的自驅動心臟起搏器2012年,王中林帶領團隊構建了全新的納米器件「摩擦納米發電機」。小巧的「摩擦納米發電機」可以把人走路、說話、心跳,肌肉收縮等運動中由摩擦產生的能量收集起來,轉換成電能,為一些設備供電。
  • 【前沿技術】不用換電池的心臟起搏器將誕生,這意味著?
    通過納米技術,收集我們平時的各種活動中產生的靜電來發電。比如,我們呼吸要通過肺的運動,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身體內部的各種儀器充電,比如心臟起搏器。現在心臟起搏器使用紐扣電池,患者需要每3個月去一次醫院檢查一次電池,每五年更換一次電池。給生活帶來極大不便。如果用納米技術把肺運動產生的能量轉化為電能,就可以為紐扣電池充電,這樣就不用換電池了。
  • 納米發電機之父王中林獲愛因斯坦世界科學獎(附簡歷)
    委員會在認可王中林在科技領域貢獻的同時,也對他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認為他首先證明了納米發電機起源於麥克斯韋的位移電流,建立了利用機械能為移動傳感器供電的原理和技術路線圖;給出了2600年以來首個對摩擦帶電物理學的科學闡釋,為摩擦電納發電機奠定了理論基礎。
  • 能穿在身上的發電機
    納米發電機總共包括三類:壓電納米發電機、摩擦納米發電機和熱釋電納米發電機。目前科學家研究比較多的是摩擦納米發電機,這是通過摩擦的方式,把機械能轉化為電能。在三類納米發電機中,摩擦納米發電機性能最好,選材最廣。
  • 走路為可穿戴設備充電!王中林院士披露納米材料神奇應用
    讓不可能變為可能,這就是身材微小但能量巨大的納米材料。心臟起搏器能靠呼吸驅動,可穿戴設備靠走路就能供電,就連降雨也能發電。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院士王中林9月17日在中關村論壇「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上介紹,我國納米材料研發取得的新進展,將在物聯網時代得到廣泛應用。王中林明確表示,納米材料肯定會在物聯網時代得到更多應用。「一根頭髮的直徑大約是5萬納米,而現在晶片等材料早已來到幾納米時代,納米材料在晶片和納米發電機等領域正獲得越來越多的用武之地。」王中林說。
  • 太陽能「無線」充電心臟起搏器 韓國研發新型醫療器械充電材料
    (出處:Bing) 心臟起搏器,是治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臟功能障礙的植入式電子醫療儀器然而,包括心臟起搏器在內的眾多植入式醫療器械都由鋰電池供能,笨重堅硬,體積大而壽命短。每當需要更換電池,患者都將承受一遍手術的痛苦,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為解決植入式醫療器械沉重的電池問題,學術界正在研究利用人體生物電運作器械的方式,但由於我們體內的生物電十分有限,這個構想在現實層面存在明顯局限性。
  • 僅膠囊大小 亞心總醫院為99歲老人植入無導線心臟起搏器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通訊員 彭禕)沒有導線,形狀像一粒維生素膠囊,體積只有傳統起搏器的十分之一,卻能為心臟提供持續穩定的動力。8月7日,武漢亞心總醫院心臟中心介入團隊順利將一粒膠囊大小的起搏器植入患者體內,成功為一名99歲老人植入一枚無導線起搏器。
  •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大用兩張紙片造出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可收集人體運動能 浙江大學研究人員研發了一種新型的高效摩擦納米發電機,具有結構簡單、體積小、成本低以及可收集人體運動能等諸多特點。
  •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納米發電機是新...
    關於這些問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先生帶來「納米發電機——新時代能源的基石」的分享。摘錄如下:大家知道能源是我們未來的需求,是永遠的需求,我們國家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也是能源大國,我們的研究對未來能源有可能的貢獻,這是一項硬科技,更是一項影響我們很多領域的科技。
  • 納米發電機收集人體能量:可為穿戴設備供電
    想像一下,你只要動一動就可以為你的手機充電,該是件多麼令人愜意的事情,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一天已經為期不遠了。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低成本膜狀納米發電機,可以捕獲人體運動能量,相關成果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目前有大量有關機械能能量採集器的研究工作,其機制大多利用壓電和摩擦電效應。新開發的納米發電機又稱為生物相容性鐵電納米發電機,由矽晶片和分層的非汙染性物質組合而成。
  • 神奇的心臟備用「小馬達」 膠囊起搏器為六旬大爺保駕護航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孫駿 實習生 王月 王文欣 通訊員 蔡逸秋)一粒2克重的膠囊就可以監測人體的心臟跳動,當心臟停跳時立即給予起搏治療……聽起來有那麼點不可思議,不久前,這粒「神奇」的膠囊為六旬老人解決了大煩惱。
  • 美國科學家研發由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的心臟起搏器
    據外媒報導,美國德克薩斯州的研究人員重新設計了起搏器,開發了一種無線、無需使用電池並可直接植入患者心臟的新原型產品。這種起搏器由位於身體外部的微波發射器提供動力,該設計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新型起搏器,其還能減少併發症。目前大多數起搏器仍然從根本上利用了同樣的機制。
  • 讓核磁共振對心臟起搏器說「OK」
    治療此病,安裝心臟起搏器是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一聽說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周先生直搖頭:「安裝心臟起搏器後,我今後就不能做核磁共振類檢查了,那怎麼行。」    果真如此?    隨後,經過進一步溝通,周先生了解到,在省胸科醫院內,有一款長壽命抗核磁起搏器,這款起搏器對核磁檢查沒有任何禁忌。
  • 植入式人工心臟起搏器的應用及原理
    若心肌神經傳導系統發生障礙或者竇房結、房竇結不能有規律地發出電脈衝、下傳電脈衝,心臟就會出現心律失常,甚至停跳,危及患者生命。人工心臟起搏器可以對患病的心臟根據需要根據需要給予直接電刺激,人為地使心跳正常起來。
  •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
    心臟起搏器被電磁波幹擾怎麼辦?這樣,心房和心室都有電極,我們就可以通過電極感受到心臟自己有沒有跳動,並且根據需要發出衝動來刺激心臟,引起收縮。第三步,連接電脈衝發生器。這兩根電極本身是不帶電的,但把兩根電極和電脈衝發生器連接起來之後,電極就可以發出電脈衝。然後在胸大肌表面做一個皮膚囊袋,這可是真的真皮口袋!
  • 新型摩擦電納米發電機:可利用人體運動實現無線供電!
    導讀近日,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的科研人員開發出摩擦電納米發電機的無線版本,也稱為「W-TENG」,離利用摩擦電這一綠色能源進行無線供電的目標又更近了一步。它能夠採集我們四周的機械能為電子設備充電。舉個例子,未來我們可以在鞋子中安裝摩擦電發電機,只要正常走路,就可以為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充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