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上封面|上學路從兩小時變為十幾分鐘 四川宜賓這名90後第一...

2020-12-05 封面新聞

廖珈 沈文浩 李茂 封面新聞記者 伍雪梅 攝影報導

11月底,氣溫驟降,初冬的寒氣浸透川南山谷。當記者走進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洛表鎮順景村時,聽到的卻是村民們溫暖的回憶,看到的是他們開心的笑容。這個雲霧裡大山村落的溫暖,來自一名在這裡駐村的90後第一書記王皓。

王皓在辦公室

勝景村位於洛表鎮最南部,距離縣城兩小時車程,海拔800—1200米。地形層巒疊嶂,兩山夾一溝,山大坡陡,土地貧瘠,屬典型山區地貌,曾是土地貧瘠的「窮疙瘩」。2018年5月,王皓到此擔任第一書記。

隨著一系列脫貧工作落地見效,順景村一改過去貧窮落後的模樣,變成了生態文明的美麗鄉村。王皓帶領群眾用兩年的時間幫順景村拔掉了窮根,摘掉了窮帽,他本人也在這場下鄉扶貧的駐村路上完成了自我成長。今年10月中旬,王皓接受了「2019年宜賓市脫貧攻堅獎先進個人『貢獻獎』」表彰。

航拍大山中的勝景村(資料圖)

初來乍到

年輕小夥變身「扶貧支書」

「目前,村裡緊跟形勢,發展基層農旅產業。」11月下旬,順景村新投入運營不久的康養休閒基地正完成二期工程的收尾驗收。當記者見到王皓時,他正在查看基地建設的完成情況。王皓說,依託村內的茶產業園區、水庫、知青文化元素等文旅資源,2019年,他和村支兩委找來社會資本共同建設打造了這個休閒觀光旅遊康養基地。從試運行的情況來看,康養基地的建設取得了良好成效。

村裡的知青陳列室

「以前我們人來村上玩,看看就走了,沒有吃飯、沒有住宿的地方。可現在,我們修建了農家樂、民宿等,遊客來這裡之後既能吃飯,還能住下來,留住了人氣,就有了消費,就能帶來增收。」王皓介紹,下一步,他們將繼續就依靠這個鄉村旅遊,大力發展好基礎配套設施,能容納和吸引更多的遊客,讓村旅遊經濟能夠可持續發展。

如今村裡辦起了農家樂

在記者採訪的過程中,這個90後第一書記淡定從容、侃侃而談,思路清晰地介紹著順景村未來的規劃。誰曾想,2018年,當王皓第一次來到順景村時,他在村民們眼中卻還只是個養尊處優的「小娃娃」,不懂村情民意的「門外漢」。

「當時,我們看到王書記調到村上來的時候,就覺得這是個沒吃過什麼苦頭的『娃娃』,不要說幹農村工作了,可能他自己連農村都難得來一兩次,因此對他不太信任。」珙縣洛表鎮順景村一社社長胡永剛笑著回憶。

然而,那時這名剛新婚不久的第一書記並沒有被不信任難倒,接到上任通知後,王皓毫無怨言,頂住部分家人反對的壓力,收拾好行囊便赴勝景村報到。到村後,為了掌握村情,經常走村串戶,訪遍了全村251戶村民,與村民們同吃同勞動。

勝景村的茶山(資料圖)

問診把脈

拔掉窮根尋找脫貧致富路

「唯有實幹,方能篤行。」王皓在來順景村當第一書記之前,是珙縣水利局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為了打消村民顧慮,他到村後就開始努力思考扶貧對策。

順景村地處洛表鎮最南部,地形層巒疊嶂,兩山夾一溝,山大坡陡,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居民用水無保障。村裡的民生條件得不到改善,種植產業發展不起來,大多是由於這險惡的地質條件所造成的。

在了解到村上水利基礎設施條件較差以後,王皓利用自身幫扶部門的優勢,為勝順景村對上爭取到由省級財政專項撥款200萬元修建「金玉堂溝」小流域水土保持項目。這個項目主要包括坡地改造、生產道建設、蓄水池建設和經濟林木種植,項目的實施解決了順景村251戶1131人的人畜飲水問題,有效改善了順景村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減少了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同時,該項目還免費向村民發放了「柑橘不知火」果苗1萬株,水杉樹苗2萬株,以此來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原來跟現在比起來話。現在整改過了,土也跑不了了,水份也足夠了,現在(莊稼)的收成比以前好多了。」珙縣洛表鎮順景村村民汪維康說道。

工作中的王皓(右一)

有了第一步的成功實踐,王皓開始接續發力。在走村串戶的過程中,王皓髮現,村裡四社由於長期不通道路,給16名上學的孩子造成了極大困擾。每天,孩子們早上五點鐘就要起床,沿著懸崖峭壁徒步行走2小時才能到達學校。

村民陶德飛一家住在順景村四社,曾經女兒有著一段艱難的「上學路」。「我的女兒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沿著山路一直走,走到學校都要花兩個小時才到,真的有點困難。」

了解到村裡孩子上學不易後,王皓通過多方協調,打通了四社田母子至下灣4.5公裡公路並完成了硬化,連接了先鋒公路段,完善了順景村交通網絡。

「方便多了,現在我的女兒走路上學只需半個小時就到了,有時候我們騎摩託車送她,十多分鐘就到了。」村民陶德飛高興地說道。

連著幾次「真幫扶」,王皓的駐村工作幹得越來越得心應手。尤其是在2019年,王皓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經過充分調查和考察後,利用村內海拔高,大氣環境適宜,紫外線強的優勢,使用產業發展資金30萬元新建1座光伏發電站,並與電力公司籤訂購電協議,將所得收入用於集體分紅,結束了順景村從無集體經濟收入的歷史。

勝景村村民住房和道路有了明顯改善(資料圖)

真幫實幹

年輕書記收穫點滴幸福

一個個新興產業開展的如火如荼,一個個惠民工程走進農家院落。

2018年,順景村脫貧27戶137人,實施易地搬遷22戶,99人。2019年底,全村剩餘脫貧人口26戶86人也完成了脫貧,實現整村摘帽退出。一心投入脫貧攻堅工作的王皓,以真幫實幹打動百姓,以實際行動贏得稱讚。

看到村裡發生了大改變,順景村一社社長胡永剛一改過去對這位「小娃娃」書記的看法。「現在我們村裡又有光電產業,又引進了許多新興的農產業;新修了娛樂場,農家書屋等,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變,我們生活的也比原來更幸福了。看來我原來真的是把王書記『看扁』了,王書記真的做得很好。」

「駐村這兩年,我的感受就是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農村的生活變化真的很大。有天然氣了、也有快遞服務業了,還有WiFi了,這裡相當於我的第二故鄉,我是肯定永遠不會忘記這裡的。」回顧兩年的駐村生活,王皓覺得自己收穫多多,幸福滿滿。他說,曾經不懂農村工作,不擅與人溝通,甚至連做飯、洗衣這些基本的生活技巧都不會。但通過兩年的駐村鍛鍊,學會了如何與人溝通交流、培養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遇難事不放棄、不妥協的毅力,現在,王皓已經完全融入到了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中。

相關焦點

  • 世界第一高橋在四川這個地方合龍
    來源:川報觀察   5月30日上午,隨著最後一段鋼桁梁緩緩吊裝到位,橫跨川黔兩省的古藺至習水段高速赤水河大橋實現合龍。這是世界第一高、第二長的山區鋼桁梁懸索橋,預計今年9月底完成主體工程。
  • 四川宜賓地震15小時節點回顧:震中居民光腳逃生,地震預警獲熱議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發生時,四川、重慶多地均有強烈震感。在四川省之外,甚至連貴州、陝西也有震感。
  • 釘~教師節,四川宜賓東辰學校收到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封信!
    李冠男 封面新聞記者伍雪梅清秋半輪,萬果豐收。我們迎來了第36個教師節,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讓延期一月的高考載入歷史。在這個特別的教師節裡,9月10日,四川宜賓東辰學校收到來自清華大學的一封信,信中寫道:一批充滿年輕活力、心懷遠大志向的新主人來到清園華。這些心懷志向的年輕人中,有今年高考702分,取得宜賓理科裸分第一的宜賓東辰學子葉恆志同學。目前,葉恆志一家已抵達北京,小葉即將在清華園開啟新的學習生活。
  • 兩院院士在宜賓|快來看看!這幾位院士與宜賓的不解情緣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9月17日至20日,全國省級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院士地方行活動——兩院院士四川行活動舉行。活動期間,圍繞宜賓經濟社會發展,兩院院士「走近宜賓」城市發展專題會舉行,13名兩院院士為宜賓經濟社會發展把脈問診;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仲華與宜賓籤署合作項目;劉寶珺、張俐娜、魏復盛等院士更是深入宜賓高校、企業開展調研座談。
  • 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 題:水清了、魚多了、漁民有了新工作——四川宜賓禁捕退捕見聞新華社記者 高健鈞不久前,一段視頻在四川省宜賓市市民的手機上廣為傳播:晚上十點多,一群飄魚在金沙江江水中穿梭,在手電筒燈光照射下,魚群仿佛飄於水面,形成一道奇特的風景……拍下這段視頻的
  • 90後"超牛"博士後:新冠病毒研究登上《Science》封面!
    在科研領域,90後已成為中堅力量。中國已經有一批優秀的90後青年科學家在世界學術舞臺上嶄露頭角,綻放光彩。山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4屆畢業生鄢仁鴻就是其中一位,他在山大本科畢業後便直博清華大學,師從顏寧教授,如今正在西湖大學從事博士後的研究工作。
  • 宜賓地震後的第二天,我來到了汶川遺址
    11年過去了,說起那次大地震,小沈依然記憶憂新:「就聽到巨大的聲音,山上灰塵瀰漫,之後就什麼也看不見了」。漩口中學是汶川大地震中保存還算比較完好的震後建築,為了讓人們永遠記住這一刻,便把震後的中學保留了下來作為遺址,供人們悼念在那次大地震中死去的人。在學校的最高建築上,插有一面五星紅旗,每年的5月12日都會舉行一次升旗儀式,人們進到遺址裡看著這些倒塌的建築,聽著耳邊哀傷的音樂,內心充滿了沉重與憂傷。
  • 2019四川宜賓地震最新消息今天:長寧地震遇難死亡人數匯總
    2019四川宜賓地震最新消息今天:長寧地震遇難死亡人數匯總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
  •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路通了,新房子住上了,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40歲的李家旭趁著陽光正好,在家門口認真澆灌著一盆盆生長茂盛的盆景植物,「多虧了政府,讓我們住上了新樓房,找到了好工作,現在家裡什麼都不愁了,我也有閒情可以照顧這些花花草草了。」說起這幾年的變化,李家旭說,用「翻天覆地」這四個字都不足以形容。回想起五年前,李家旭的家還在另一座山頭上。
  • 愛好養魚就開水族館 90後小夥任本龍上學開店兩不誤
    從小熱愛 將愛好變為職業    「從小就非常喜歡養魚,連父母給自己的零花錢也要用來買一些自己喜歡的觀賞魚。」任本龍告訴記者,隨著年齡增長,任本龍發現自己對這些小魚的喜愛只增不減,除了觀賞,開始學習養殖等各種知識。    2012年,任本龍來到滄州,真正與這些可愛的小魚結緣,從此成為一種職業。
  • 凡人歌90新青年|90後社區輔警:披星戴月,守一方平安
    100多年後的今天,90後、00後新青年們也漸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五四精神,傳承有我。今年是五四運動101周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凡人歌欄目特別出品「凡人歌·90新青年」專題策劃,展現新時代山東青年的精神面貌。致敬青春,致敬夢想,致敬責任,致敬新青年。凡人歌·90新青年16期今年25歲的孫爍是市中公安分局白馬山派出所的勤務輔警。
  • 四川宜賓地震現場實錄
    四川宜賓地震現場實錄 2019-06-20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宜賓賞桃花 不妨到涼姜「桃花島」(圖)
    在看了自貢、內江、瀘州的賞花地後,宜賓人坐不住了,「我們翠屏區涼姜鄉桃花島,筠連縣武德鄉石龍湖,哪裡不是賞桃花的寶地?」今日,華西城市讀本宜賓探花記者為你推薦兩個觀賞桃花的好地方,總有一個地方適合你。  吃:有多家農家樂,每天可接待數千名遊客,菜品主要是豆花、土雞、土鯽魚等原生態的農家菜;  住:地處近郊,宜賓市市區可住宿;  行:距市區15公裡,有沙坪鎮至涼姜鄉桃花島的客運公交車。線路一:在宜賓市區坐16路公交車到達沙坪鎮,再轉乘到涼姜鄉桃花島的車輛。線路二:在宜賓城區北門客運站乘車,在涼姜鄉九裡村站或者桃花島站下車。
  • 他準確預測宜賓地震,提前10秒,刷屏四川
    宜賓提前10秒預測地震發生之後,很多四川民眾,將拍攝的地震預警視頻發到網絡上。「大喇叭」讀秒、電視自動彈出倒計時……地震預警接收伺服器這一套地震預警系統讓不少網友感到驚奇,而其預測的準確性更是迅速成為網絡熱點。這套預警系統更是讓成都提前一分鐘收到地震預警。那到底是誰發明了這套神奇的系統呢?
  • 7分鐘恢復意識!少年飛機上突發抽搐吐白沫 四川瀘州醫生緊急施救
    ,在空間狹窄的飛機上緊急救助這位患者,幸而7分鐘後發病少年恢復意識,在飛機降落之前他已經恢復正常,可以自行行動。據了解,8月13日上午8點25分,中國東方航空Mu5883航班飛機從瀘州起飛,準備飛往杭州,當飛機已進入平穩飛行狀態時,這位少年突發疾病,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飛機乘務員接到附近乘客呼叫後立即趕往現場,乘務長第一時間在航班上廣播尋找醫務人員。「我是醫生!」同一航班上的江湧正在整理出差的資料,聽到空乘人員的廣播,他第一時間站了起來,隨即在空乘人員的引導下來到發病少年身邊。
  • 四川宜賓剛剛哪裡地震了?2020.4.9四川宜賓地震通報
    四川宜賓剛剛哪裡地震了?2020.4.9四川宜賓地震通報  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04月09日09時14分在四川宜賓市筠連縣(北緯28.14度,東經104.72度)發生3.3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 【他山之石】生態首城如何宜人又宜賓?
    傍晚,宜賓合江門碼頭,人頭攢動。只待夜色再深一點,三江六岸華燈初上,宜賓便開始上演別具特色的光影秀。借著戎州橋、白塔山的流光,遊船的倒影與江面融為一體。沿著長江綠道散步休閒,就是宜賓人享受生活的新寫照。
  • 「北京8分鐘」驚豔平昌冬奧閉幕式 3名「黑衣人」來自四川兩所高校
    演出取得成功,除了幕後的演職人員,還有17名隱形的「黑衣人」(反光柱演員,每人負責一塊反光柱),他們其中三名來自四川,四川工程技術學院學生趙明亮、楊涵,西華師範大學學生王國權。「我們的職責主要是不斷為機器人定位。」21日,回到德陽的趙明亮介紹說。
  • 揭秘赤道跑8年的故事①| 將赤道當跑道 成都90後小夥8年穿越8個國家
    封面新聞記者 張想玲在叢林密閉的熱帶雨林,在遼闊壯美的東非大草原上,迎著朝陽,一起狂奔,感受大自然最原始的壯美……很多人平凡生活中的夢想,在成都90後青年王波身上正在一步一步變成現實。最右為王波2009年,還在四川師範大學讀大一的四川簡陽人王波創辦了赤道跑步協會。寓意向著太陽,一路狂奔。赤道跑步協會,最初是在操場上跑。從2011年開始,隊員們決定走向赤道穿越的國家,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赤道跑。
  • 國際殘疾人日:四川殘疾青年在新電商重塑人生
    記者觀察發現,不少四川殘疾青年利用電商平臺創業,重塑自己的人生。成都蒲江90後青年楊添財,6歲時不幸患上神經性肌肉萎縮,被診斷活不過18歲,曾窩在家中封閉自己達7年之久。一張桌子,一臺電腦,一臺印表機,利用這些極簡設備,楊添財和殘疾同伴在新電商拼多多銷售蒲江紅心和黃心獼猴桃,開啟了自己的電商創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