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正走向死亡嗎?

2020-08-27 深圳靜哥

時間是永恆的嗎?是否存在宇宙的起源?宇宙將會終結嗎?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

但是對於我們能看到和測量的那部分宇宙,答案變得一目了然。

宇宙充滿了時鐘,而宇宙時鐘的最小流逝單位是宇宙的重要時刻:曆元。


它們是恆星,從比一些行星大不了多少的超低溫矮星,一直到體積比太陽大數百倍的熱巨星,我們現在生活在所謂的恆星時代,宇宙中大部分的能源來自於恆星的誕生、發亮和死亡。

當最後一批恆星最終滅絕,這宏大的光明時代將消退到無窮無盡的深處,但是有多快呢?


一個大型國際合作組織星系和質量巡天項目現在已經證明,恆星消失的過程正在進行,通過用世界上和太空中的望遠鏡來觀察,他們調查了天空中的大片區域,從紫外線到遠紅外波段,總共有20萬個星系,目的是測量星系的能量輸出,來找到整體恆星的出生和死亡速率隨時間發生的變化。


他們推斷,總的來說星系釋放的能量是20億年前的一半,恆星時代仍將持續上萬億年。

事實上,宇宙中的每一樣東西都有一個定時器,從最宏偉的星系團下到銀河、太陽、地球,甚至是曾經組成恆星的原子。

眾所周知,宇宙的確在走向死亡,而我們只是無限深度時間裡的一個小插曲。

相關焦點

  • 為何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宇宙的終極到是什麼?是熵增定律嗎?
    為何所有生命最終都會走向死亡?其實,不僅僅是生命,地球乃至整個宇宙,都是向死而生的,這是宇宙的基本定律,宇宙的終極究竟是什麼?,你只能儘可能的減少熵值的速度,卻無法讓它徹底停下來,當熵值到達一個臨界點後,生命也就走到了終點,正因生命最終的歸宿是死亡,因此那些研究長生不老的做法都是徒勞,也違背了自然規律,無論怎樣都會失敗,所以人類想讓生命變得有意義,應當去研究生命的真諦,去了解生命的本源是什麼,那麼,生命的本源又是什麼?
  • 地球上的生命為何都會走向死亡?生命死亡後會進入另一個宇宙嗎?
    質子、中子、光子和電子這些基本粒子都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後幾秒鐘內出現的,帶正電荷的質子能夠與帶負電荷的電子結合形成原子,要等到宇宙大爆炸3分鐘之後才會出現。 物質和能量是可以相互作用的,30萬年之後,隨著宇宙溫度的不斷降低,在大多數的地方,物質與能量分道揚鑣了,不再相互作用了。
  • 黑洞也會有走向死亡的一天嗎?會因為什麼而死亡?
    黑洞也會死亡,但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漫長到我們想像不到! 黑洞死亡的過程是通過「霍金輻射」(不再詳解,可以簡單搜索了解下),霍金輻射的過程非常慢,但再慢終有一天也會走向死亡
  • 宇宙最終會走向「熱寂」嗎?
    克勞修斯從熱機的效率出發,認識到正轉變(功轉變成熱量)可以自發進行,而負轉變(熱量轉變成功)作為正轉變的逆過程卻不能自發進行。負轉變的發生需要同時有一個正轉變伴隨發生,並且正轉變的能量要大於負轉變,這實際是意味著自然界中的正轉變是無法復原的。
  • 澳大利亞世界最大活珊瑚礁正走向「死亡」
    然而,近年來,這塊瑰寶卻逐漸消退了她美麗的顏色,而且正一步步走向「死亡」。  路透社報導,澳大利亞科學家最近發現,今年夏天,由於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大堡礁所在的海域的海水溫度達到了歷史上最高點,大片的珊瑚礁正面臨不斷升級的「白化」危機。  水溫升高是導致珊瑚「白化」的直接殺手,可是隱藏在幕後的元兇到底是誰呢?
  • 你知道為何所有的生命都會走向死亡嗎?為何人類是低熵體
    在我們的地球上大約存在著130萬種生命形式,但是宇宙演化,這上百萬種生命包括我們人類在內最終都逃不過一個命運,那就是死亡。死亡是所有生命的終點,沒有什麼可以避免。但是作為我們人類,擁有著高級智慧,當我們意識到死亡不可避免這點以後,我們就一直和死亡做著鬥爭,並試圖去擊敗死亡。
  • 熵值會增加,帶領系統走向無序和死亡,只有耗散結構才能對抗熵增
    比如生命體是一個高度有序的系統,但是這個系統同樣會因為熵值的增加而走向死亡,如果一個生命體沒有攝入負熵來對抗熵增,那麼它很快便會因為熵增而亡,比如一個人不吃不喝,不與外界進行物質的交換,那麼熵值的增加很快就會要了他的命。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整個宇宙。
  • 科學家:宇宙正緩慢死亡 猶如老人躺著等待長眠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文匯報》8月12日報導,澳大利亞國際無線電天文學研究中心(ICRAR)科學家德賴弗10日表示,宇宙釋放的能量正持續下降,亮度在過去20億年已減少一半,未來會減弱得更快,他指宇宙正緩慢死亡,就像「一名老人披著毛毯,躺在沙發上等待長眠」。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這個時候,人類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只知道生命會有生命的命運,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未來都會走向死亡。古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是永恆的,它們可以永世長存。
  • 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原來這一切都跟熵增有關
    這個時候,人類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宇宙萬物都會走向終結?在人類沒有走進科技時代之前,我們只知道生命會有生命的命運,不管是簡單的生命還是像人類一樣的高級生命,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未來都會走向死亡。古時候的人們會認為天上的太陽,月亮,星辰是永恆的,它們可以永世長存。
  • 科學的追逐者:新興恆星的形成率直線下降,宇宙最終會走向黑暗嗎
    咱們今天要聊的話題是新興恆星的形成率直線下降,宇宙最終會走向黑暗嗎,未來趨勢是否歸於沉寂呢?眾所周知,宇宙環境是無限接近絕對真空的環境,而且廣闊無垠。熱量產生的環境離不開物質,而外太空物質之間很是疏離,所以造成了外太空環境極度寒冷,冷到什麼程度呢,近乎接近於絕對零度。
  • 待恆星熄滅、黑洞蒸發,宇宙會走向熵寂嗎?
    填前面的一個坑,引力,因為引力,產生了恆星,行星及宇宙萬物,你可能會誤解這一現象,認為這是熵減的現象,為什麼?因為你把熵增與無序等價了(是不是聽過了太多沙堡的雞湯),事實上這是錯誤的,這種星體的集聚過程是力學平衡和熱平衡的結果,其中釋放了引力勢能,導致熱能的增加,這一過程必有熵的增加,當有引力作用時, 氣體從均勻走向結團依然是熵增加過程,熵增並非等同與無序。
  • 宇宙會死亡嗎?淺析「宇宙末日」發生的四種可能
    宇宙誕生於大約140億年前,它從超高溫火球的狀態一直擴展到現在,但這不是永恆的存在,宇宙也最終將終結。今天我們來聊聊現代物理學的角度解釋了「宇宙終結」的四種可能性。宇宙會熱死關於宇宙熱死,專業點表達叫:宇宙的熱寂。現在的溫度不均勻的區域,有高溫的地方和低溫的地方,這裡的一切都在有規律地運轉。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熱量從高溫轉移到低溫,反之亦然」 ,可以說整個宇宙的能量從長遠來看趨於均勻,我們稱之為「熵增」。
  • 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地球曾經經歷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主要跟地球環境變化因素有關係。在地球過去的數十億年的時間裡,不管是地球大陸的分裂,或者是地球氧含量的變化,又或者是太陽活動改變了地球溫度,都會讓地球環境發生惡化。地球為什麼會出現生命?
  • 科學家: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
    科學家們預測,人類未來的結局只有兩種,要麼走向滅亡,要麼走向宇宙,開啟「星際移民」。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發生,全球至少數億人會因為飢餓導致死亡。除了地球本身的環境變化,宇宙中也存在著很多威脅地球安全的因素,其中就包括了隕石和小行星。宇宙中除了有固定軌道的衛星和行星以外,還有大量的「流浪天體」,它們有些會「流浪」到地球附近,這樣就可能因為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而撞擊地球。
  • 宇宙是怎麼形成的?宇宙的未來將走向何方?
    宇宙,是一片充滿未知和奇蹟的地方。人類在某一天仰望星空,看到無垠的宇宙,不禁會思考——宇宙從何而來?又將走向何方?在地球上,人類享受著一顆星球,享受著宇宙中的一粒塵埃,然而在宇宙誕生之初,誰也想不到宇宙竟會演變成如此景象。
  • 宇宙的年齡是怎麼來的?靠譜嗎
    放眼現實世界,人有開始,也有結束,動物同樣如此,就連石頭也如此,而科學家通過研究,甚至得出了太陽的起點和終點,那麼,宇宙是有始有終的嗎?答案是肯定的,有科學家推測,在大約140億年前,宇宙誕生了,更有科學家推測,在1400億年以後,宇宙會走向終點。
  • 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會死亡?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
    為什麼所有生物都會死亡?幕後操縱者或是宇宙中的它?人類對長生不老的追求從未停止,認識到人生苦短的人類往往會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積極地接受這個結局,並且將有限的人生儘可能過的充足;另一種是悲觀的面對,尋找各種方法維持有限的生命。
  • 宇宙變化的三種形態:都在走向毀滅
    據國外媒體報導,很多理論物理學家認為宇宙將最終走向終結,宇宙內的一些區域可能已經開始這一過程。雖然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一過程如何發生,但物理學家提出了各種理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理論包括大收縮、大撕裂和大凍結。德國慕尼黑的設計團隊Kurzgesagt製作了一段時頻,解釋這些理論闡述的過程如果讓宇宙走向終結。
  • 宇宙最終會走向何方?科學家給出幾點答案,你認同嗎?
    那麼,再讓我們思考一個新的問題:宇宙的未來會走向何方呢?關於宇宙,幾乎很多物理學家都表達了自己的見解,比方說牛頓,在提出萬有引力之後,表示宇宙是無限大的,也就是說,宇宙未來會一路膨脹下去,並不會擁有一個終點。牛頓認為,宇宙最初從一個點出發,一路在力的作用下不斷地延伸,並且狀態並不是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