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專項「下遊沿江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技術集成與綜合...

2021-01-09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新華網

近日,「十二五」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松花江項目「下遊沿江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技術集成與綜合示範」課題順利通過驗收。

課題針對松花江下遊沿江溼地破碎化、生態功能嚴重退化等突出問題,以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水質淨化功能強化為目標,按照「生境修復-食物鏈延拓-生態需水保障」的總體思路,研發了寒區典型溼地植物快速恢復、頂級群落穩定等9項關鍵技術,整體構建了寒區河濱溼地生態功能與生物多樣性恢復的集成技術,並建立適合溼地恢復的長效管理機制。建成長度111km的示範區,溼地覆蓋率由47%提高到61%,地上生物量增加了31.1%,重新貫通了松花江-黑龍江這一重要的國際生態廊道,有效支撐了松花江出境河段水質目標的實現。課題組在《關於加強黑龍江幹流特大洪災後國土損失評估等方面的建議》中提出若干重要建議,並得到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的批示。

相關研究成果已分別在松花江與黑龍江防洪工程建設、三江連通工程規劃和保護區退耕還溼工程中得到應用,為寒區溼地快速恢復提供了成套的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開展環境流調控與生物功能群配置,恢復受損河流生機  水生態系統嚴重受損是河流水體自淨能力下降、生物多樣性降低,繼而導致下遊湖泊水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水專項針對河流生態基流不足、溼地生境破碎化、河道渠道化、自淨能力下降等生態破壞問題,按照不同地理地勢和水生態群落特點,開展河漫灘、河道水生態修復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
  • 綜合恢復技術體系讓東北溼地重現生機
    尋找原因,研發技術,建立標準……武海濤及其所在的團隊迅速投入沼澤恢復工作,希冀使這塊「東北區域生態安全的重要基石」發揮應有作用。  功夫不負有心人。歷經十年攻關,這支研究團隊開展了內陸沼澤退化特徵和關鍵恢復技術研究,推動了沼澤恢復由單一要素向結構完整和功能穩定發展,創建了多要素綜合恢復技術體系,使東北平原沼澤重現生機。
  • 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視角
    包括第一覓食地-原生溼地保護區的擴區,利用塹秋湖來建設第二覓食地,以及在農業生產空間中利用低洼地和水塘建設第三覓食地-溼地公園。第四,分析溼地與城市的互動關係,如何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為此提出了鄱陽湖與南昌市關係中關於生態、城鎮、農業功能的三個空間模型,其中城鎮功能和生態功能曲線在城區和湖區之外都出現斷崖式下跌。
  • 溼地與溼地功能
    溼地與森林,農田、草地等生態環境一樣,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豐富、生產力很高的生態系統。  溼地是人類最重要的環境資本之一,也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樣性和較高生產力的生態系統。它不但具有豐富的資源,還有巨大的環境調節功能和生態效益。
  • 溼地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
    2020年被譽為「生物多樣性超級年」,今年10月將在雲南省昆明市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COP15)。為迎接COP15召開,加大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力度,讓廣大中小學生關注、保護生物多樣性,「雲課堂」應運而生。
  • 保護溼地資源 提高生態功能
    經濟日報訊:天津市日前研究制定《天津市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和《七裏海溼地生態保護修復規劃》《天津市北大港溼地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天津市團泊鳥類自然保護區規劃》《天津市大黃堡溼地自然保護區規劃》。
  • 2020清華同衡學術周|「溼地與城市生物多樣性: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
    包括第一覓食地-原生溼地保護區的擴區,利用塹秋湖來建設第二覓食地,以及在農業生產空間中利用低洼地和水塘建設第三覓食地-溼地公園。第四,分析溼地與城市的互動關係,如何促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為此提出了鄱陽湖與南昌市關係中關於生態、城鎮、農業功能的三個空間模型,其中城鎮功能和生態功能曲線在城區和湖區之外都出現斷崖式下跌。
  • 揚州溼地保護規劃分四大溼地區 沿運湖泊沿江河流裡下河均納入
    瘦西湖、宋夾城等城市溼地屬沿江河流溼地區(資料圖片)【核心提示】昨天,本報刊發了「揚州市溼地保護規劃發布」的報導,根據規劃,揚州溼地分為沿運湖泊溼地區、裡下河沼澤溼地區、沿江河流溼地區、丘陵庫塘溼地區,各溼地區未來10多年的建設重點也已規劃。
  • 保護紅樹林 保護溼地生態系統
    1hm 2溼地生態系統創造的價值是熱帶雨林的 7 倍,農田生態系統的 160 倍。溼地具有多種多樣的功能,除了作為水禽的棲息地外,更有調節河流水量、補充地下水、降解水汙染物、防止洪澇與乾旱、維持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和生產力、參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功能。
  • 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
    11月10日至12日,由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中科院溼地研究中心及廣西科學院等主辦、廣西紅樹林研究中心承辦的「溼地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暨中國生態學學會溼地專業委員會2010年年會」在美麗的廣西北海圓滿結束。
  • 水專項突破水生生物水質基準關鍵技術,支持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修訂工作
    由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牽頭承擔的「流域水環境基準及標準制定方法技術集成」課題,針對目前我國較嚴峻的水環境汙染態勢以及缺乏較系統
  • 長江溼地生態系統退化 部分喪失動植物棲息地功能
    資料圖片(人民視覺)  溼地是長江經濟帶的生態命脈,但目前正面臨面積萎縮、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汙染嚴重等嚴峻問題—— 保護長江溼地 拯救生態命脈(協商之路)   長江經濟帶覆蓋我國11省市,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專家視角」流域和溼地生態修復的關鍵技術
    在時間尺度上,受到大氣環流和季風的影響,水文循環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規律,雨季和旱季徑流的交錯變化,洪水期與枯水期的有序輪替,是生態修復必須著重考慮的因素。在空間尺度上,對於大流域會存在著上中下遊水文條件明顯差異,在流域內形成不同的生物區。河流的年度豐枯變化和洪水脈衝,直接影響流域和溼地的群落組成、結構功能以及生態過程。流域自然過程的低流量、高流量和脈衝流量,都是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條件。
  • 「雙西」生態如何保護修復?生物多樣性要保護
    而對於「城市之腎」西溪溼地而言,生態資源也更為豐富,除了防洪排澇、緩解「溫室效應」和「熱島效應」,還承擔著涵養水源,孕育生靈的功能,是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建立了佔80%面積的蝦龍灘、朝天暮漾等五處生態保護區,通過自然隔離、限制或禁止人類活動的影響,為動植物保留了一片自由棲息和繁衍的天堂。
  • 從生態系統健康視角看土地綜合整治
    為了加強對生態系統健康及可持續性的保護修復,聯合國機構先後推動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土地退化中性和聯合國十年生態系統恢復等承諾和計劃,並開始協同進行生態系統恢復,保護生物多樣性,恢復和提升生態服務功能,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為涵養水源、維護溼地生態系統平衡,內丘縣將溼地公園建設提上重要日程。  2015年,該縣在獲批建設鵲山湖、臥龍湖兩處溼地公園的基礎上,著手創建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通過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項目,進一步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保證溼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時任內丘縣林業局局長蔡風海說。
  • 上海:兩大溼地公園生態功能顯現
    吳淞炮臺灣溼地公園位於寶山區吳淞街道和友誼街道,東瀕長江、黃浦江,南迄塘後支路,北至寶楊路。長達2000米曲折蜿蜒的濱江岸線,使市民「與長江零距離接觸」的夢想變為了現實。為了讓市民真正享受到長江的生態原味,沿江岸線運用了大小生態島的組合,利用植物的多樣性和生長特性等條件,營造豐富的溼地森林景觀。為方便周邊居民健身,在南部塘後支路入口附近設籃球場、籠式足球場、體育俱樂部等。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通過申報國家級溼地公園項目,進一步保護溼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保證溼地資源的永續利用。」時任內丘縣林業局局長蔡風海說。鵲山湖溼地公園以馬河水庫為主體,以上遊河道、河灘為延伸,東西全長9.3公裡,總面積300.16公頃,園內分布的溼地,具有太行山脈獨特的典型性、代表性和重要的生態保護價值,在淨化水質、涵養水源、維持生態平衡、改善城市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淨水技術|水專項江蘇太湖流域飲用水安全保障成效顯著
    建立了管網的水力水質模型和供水分界面確定方法,開發了保障管網生物穩定性的出廠水AOC控制技術、管網疊壓+水箱增壓二次供水技術、紫外/次氯酸鈉組合二次消毒技術和基於管網綜合水齡指數的綜合水力調度技術,有效保障了龍頭水水質穩定。三是突破了飲用水全過程監管的科學化、規範化、業務化技術難題。
  •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瀋陽劃定溼地「生態紅線」防止生態功能退化 >  中新網瀋陽3月26日電 (宮旭)記者在26日召開的瀋陽市春季候鳥「護航行動」暨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啟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有效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發揮溼地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瀋陽市林業局啟動瀋陽市溼地保護紅線劃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