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高黎貢山鼯鼠,不冬眠不遷移,南方真正的抗凍「高手」

2020-12-06 騰訊網

  層巒疊嶂的高黎貢山(艾懷森 供圖)

  絕大部分齧齒動物都有與環境背景色近似的土黃色、石板灰色或樹皮褐色的皮毛,能有效地躲避天敵,但凡事總有例外,鼯鼠就是個不按常理出牌

  的家族。很多鼯鼠穿著白色、橘黃色或慄紅色的「外套」,有的還有「波點」(白斑小鼯鼠)、白色「絡腮鬍」(白頰鼯鼠)、「小白臉」(紅白鼯鼠)、藍色「美瞳」(紅白鼯鼠部分亞種)或「煙燻妝」加黑尾尖(紅背鼯鼠)的「前衛」設計。剛進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以下簡稱昆動所)學習獸類學時,我就喜歡上了這群嚙齒類裡的「異類」。需要說明的是,中文習慣上將較大和中等體形的鼯鼠稱為「鼯鼠」,體形較小者稱為「飛鼠」。

  01

  緣起高黎貢——撲朔迷離的飛鼠身世

  我和鼯鼠的結緣始於2014年在高黎貢山進行的一次考察。11月的一天,我來到高黎貢山西坡的一個村子,一位老鄉送給我一隻典型的黑白飛滑鼠本。1個月後,我來到東坡的另一個村子,當地人又送給我一隻有點像黑白飛鼠,但顏色明顯偏黃的標本。對於這兩件毛色差異明顯的標本,我開始懷疑它們是否為同一物種?首先,兩隻飛鼠的採集時間只相差一個月,且都是在冬季,所以毛色差異不能用季節性因素來解釋。其次,兩次採集的地點雖說隔著山脊,但直線距離不到20千米,山脊並無永久積雪,還有很多埡口在林線以下,這樣的山脊環境不大可能阻斷東西坡森林動物間的基因交流,因此毛色差異也不像是地理亞種的結果。之前在昆動所標本館學習的時候,我就注意到同種鼯鼠的雌雄個體間也無毛色差異。這兩件鼯滑鼠本之間到底有著怎樣的關係?

  帶著這些疑問我回到實驗室,仔細檢查了兩件標本的頭骨和牙齒特徵,也做了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它們的確是不同物種,第一件標本就是黑白飛鼠,而第二件偏黃的「黑白飛鼠」卻和目前公認的52種鼯鼠的特徵都對不上號。

  為了給這隻顏色偏黃的「黑白飛鼠」驗明「正身」,我查閱了大量文獻,發現很多早期文獻內容簡略,不足以據其做判斷,於是我又前往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查看了大量鼯鼠的模式標本,最終確定了它是目前被認作黑白飛鼠(Hylopetes alboniger)同物異名的李氏小飛鼠(Pteromys (Hylopetesleonardi)。通過進一步的研究,我發現李氏小飛鼠雖然外表長得像黑白飛鼠,但其實和遠在印度尼西亞的大耳飛鼠才是真正的近親。在新生代,海平面的數次升降阻斷了大耳飛鼠和李氏小飛鼠間的基因交流,使兩者產生了較大的遺傳分化,大耳飛鼠甚至在演化過程中丟失了一顆牙齒。基於這些差異,我計劃為李氏小飛鼠建立一個新屬——副大耳飛鼠屬,以表明它和大耳飛鼠屬相對較近的親緣關係。

  02

  高黎貢巖洞中的雪山隱士——羊絨鼯鼠

  自從為李氏小飛鼠「正名」之後,我開始關注高黎貢山的鼯鼠,很快又有了新的發現。羊絨鼯鼠(Eupetaurus cinereus)是一種神秘的鼯鼠,它並不像大部分鼯鼠一樣居住在溫暖森林中的樹洞裡,而是特立獨行地隱居在山脊附近的巖洞中。羊絨鼯鼠有厚實的皮毛和像狐狸一樣蓬鬆的尾巴,能很好地適應寒冷環境。在山脊冷風中生長的植物可比森林裡的堅硬得多,很多還有毒,鼯鼠家族裡也只有羊絨鼯鼠才能食用這些堅硬且有毒的植物。羊絨鼯鼠臼齒的齒冠是鼯鼠中最高的,可能消化系統也比較特殊。這些奇怪的特性曾一度使學者將其從鼯鼠家族獨立出來另立新科。直到1962年,麥肯納教授經過全面的形態比較後,才又將其重新歸入鼯鼠科(現行分類系統將鼯鼠科降為鼯鼠族)。

  羊絨鼯鼠(引自維基百科)

  羊絨鼯鼠的生境遠離人類居住區,因此相關研究很少,目前國際上公認的羊絨鼯鼠分布區僅限於巴基斯坦境內。昆動所的王應祥先生曾於20世紀80年代在雲南西北部的皮草市場上收購到兩張羊絨鼯鼠皮,據此提出羊絨鼯鼠在中國滇西北也有分布。但大部分國外學者認為,皮草市場上購得的皮張不能排除國際貿易的可能性,因此對中國也有羊絨鼯鼠分布的觀點一直持懷疑態度。

  2016 年,西南林業大學的研究生高歌在高黎貢山高海拔地區研究白尾梢虹雉的生態行為時,用紅外相機意外地拍攝到一種生活於高海拔、懸崖生境的鼯鼠。由於鼯鼠的夜行習性和紅外相機性能的限制,高歌拍攝到的鼯鼠照片是黑白的,但是根據照片上厚實的皮毛和粗壯的尾巴以及周圍的生境,我將其鑑定為羊絨鼯鼠,現正在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據高歌的觀察,即使在冬季,高黎貢山的羊絨鼯鼠也不冬眠或遷移。據溫度記錄顯示,該地冬季的最低氣溫可達-12℃,羊絨鼯鼠是真正的抗凍高手!

  03

  多樣鼯鼠齊聚高黎貢

  在高黎貢山面積最廣闊的常綠闊葉林裡生活著更多種類的鼯鼠,其中最常見的是雲南大鼯鼠。幾乎每次夜間巡山,我們都能見到它們在樹上大嚼樹葉,或啃食各種殼鬥科喬木的慄果、野生無花果。灰頭小鼯鼠和白斑小鼯鼠是常綠闊葉林裡第二和第三常見的鼯鼠種類,我們只要夜間進山兩次,保證就能遇見它們一次。白斑小鼯鼠和灰頭小鼯鼠似乎對棲息地選擇有不同的偏好,在海拔2 000米以下的樹林裡更容易遇見白斑小鼯鼠,而灰頭小鼯鼠要在海拔2 500米以上才比較常見。

  雲南大鼯鼠(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供圖)

  白斑小鼯鼠(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供圖)

  灰頭小鼯鼠(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供圖)

  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高黎貢山南部的白斑小鼯鼠背上的白色斑點比較明顯,而北部白斑小鼯鼠背上沒有白色斑點,成了「橙色小鼯鼠」!白斑小鼯鼠和「橙色小鼯鼠」到底是不是同一個種,還有待研究。但是這種從北到南背部顏色逐漸變白的現象在鼯鼠中比較常見,我推測這是一種隱蔽色。

  高黎貢山北部氣候比較溼潤,氣溫也低一些,所以樹幹上常常裹著一層黃綠色的苔蘚,整體環境以比較一致的綠色為主。而南部氣候較為乾燥,氣溫也高,樹皮上往往沒有苔蘚覆蓋,而是長著一塊一塊的淺色地衣,呈現一種顏色斑駁的環境背景。南北鼯鼠背部白斑的差異很可能是對這種背景色差異的適應,它們因此都能很好地隱藏在環境中。

  常綠闊葉林裡偶爾也能見到黑白飛鼠和毛耳飛鼠。這兩種鼯鼠可以通過是否有耳簇毛進行區分,毛耳飛鼠的毛色也更紅一些。常綠闊葉林之上的杜鵑林裡,鼯鼠的優勢種變成了復齒鼯鼠,它們和毛耳飛鼠是近親,也有耳簇毛,但體形要大一些,尾巴也比較粗。

  雲南大鼯鼠(艾懷森供圖)

  雲南大鼯鼠(艾懷森供圖)

  松鼠科動物按生態類型分為樹松鼠(平時我們常說的松鼠)、飛松鼠(鼯鼠)和地松鼠(旱獺、黃鼠等),所以鼯鼠其實也算廣義的松鼠。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雖然從事了幾年的鼯鼠研究,但我真切感受到高黎貢山生物多樣性之高是在2018年在愛爾蘭舉辦的第八屆世界松鼠大會上。通過大會交流,我了解到: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東西寬9千米,南北長135千米,面積遠遠小於鼯鼠的起源地——歐洲和北美洲,然而整個歐洲只有1種現生鼯鼠,北美洲也僅有3種,反倒是小小的高黎貢山居住著大約10種鼯鼠!這種差距的產生可能是由於歐洲和北美洲廣泛受到第四紀冰川的影響,鼯鼠這類高度依賴溫暖森林的動物很容易在冰期滅絕,而高黎貢山很幸運未被冰川覆蓋。

  此外,高黎貢山巨大的海拔高差造就的多樣棲息地能有效緩衝物種間的競爭。打不過沒關係,還有地方可以躲——羊絨鼯鼠很可能就是這樣被其他鼯鼠逼成「雪山隱士」的吧?而歐洲整體上是個平原,生境異質性遠遠低於高黎貢山,歐洲的現生鼯鼠種類單一很可能也與此有關。一個現實的例子是,近些年,美國灰松鼠的入侵幾乎把歐洲原生的紅松鼠逼到了滅絕的邊緣,很多研究者為此憂心忡忡,有人甚至找到查爾斯王子合謀圍剿美國灰松鼠「大計」。

  高黎貢山中山溼性常綠闊葉林(艾懷森供圖)

  當下紀錄片裡出鏡率最高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是南美洲的巴西和亞洲東南部的婆羅洲雨林,但我想說:中國雲南的西北地區,尤其是高黎貢山,與它們相比毫不遜色。只是因為交通不便等原因,長期以來,高黎貢「養在深閨人未識」。我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相關科研工作的開展,高黎貢山一定會給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

  作者單位:李權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李飛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

  本文轉自大自然雜誌

相關焦點

  • 雲南高黎貢山發現極度瀕危的比氏鼯鼠屬新物種
    新華社昆明7月19日電(記者趙珮然)一個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近日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了新的比氏鼯鼠種群,經研究確認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該成果於18日發表在國際生物學期刊《ZooKeys》上。
  • 號外|高黎貢山走進北京王府井大街
    26組、78幅巨幅攝影作品多角度展示了雲南高黎貢山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生物多樣性、自然生態系統和優美的自然景觀 一圖勝千言,活動旨在通過高黎貢山這個特別的視角,從生態與藝術的雙重緯度,讓人們了解高黎貢山,了解中國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引導人們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良好氛圍。
  • 鳥池裡的高黎貢山 - 雲南經濟新聞網
    高黎貢山是亞洲鳥類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已知分布的鳥類有19目58科525種,佔雲南鳥類總數958種的54.8%,佔中國鳥類總數1400種的37.5%,其中有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鳥類49種。依託豐富的生態資源,高黎貢山成了五星級觀鳥聖地。百花嶺的觀鳥線路有四條,一條通往溫泉,一條能往大平臺,一條通往舊街和二臺坡,一條通往金廠河、南齋公房。
  • 「秘境之眼」下的高黎貢山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但高黎貢山山高坡陡路難行,以往大多數野生動物很難見到蹤影,直到紅外相機的出現。紅外相機堪稱「秘境之眼」,在野生動物監測中得到廣泛使用,在高黎貢山有久遠的使用歷史,用它能拍攝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動物及畫面。神奇的高黎貢山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南下的伯舒拉嶺,進入雲南後分為東西兩支,東支山脈宛若巨龍,沿怒江西岸從北向南,綿亙千裡,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高黎貢山。這裡終年雲霧瀰漫,奇峰凸起,怪石嶙峋,銀瀑高掛。同時,生物多樣性全國居首,森林資源極其豐富,珍稀動植物隨處可見。
  • 高黎貢山古樹茶
    >高黎貢山古樹茶2012-01-10 15:55:5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高黎貢山古樹茶  高黎貢山古樹茶生長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雲南獨有的大葉種喬木王,茶樹生長在海拔2000m —3000m之間,樹齡在280多年以上,本品採摘古樹茶上的一芽二葉、經過手工曬青、再加上普洱茶的特殊工藝製作而成。
  • 遊記 | 深入高黎貢山,重走遠徵軍之路
    第一次入緬作戰失利後,翻越高黎貢小野人山歸國。與日軍在怒江兩岸對峙兩年後,遠徵軍翻越高黎貢山反攻取得勝利。南方絲綢古道——高黎貢山上有保存完好的公元前四世紀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蜀身毒道),也被稱為古四川-印度之路。
  • 走進高黎貢山,探索「世界物種基因庫」|親子特色研學冬令營
    研學簡介研學主題:大理+高黎貢山行走的課堂親子研學營研學內容:①重走滇緬路:參觀公路博物館,了解滇緬公路抗戰歷史,珍愛和平!DAY2 大理——高黎貢山早餐後,順著滇緬公路一路前往保山,抵達後午餐。在研學導師的引導下參觀並了解學習豐富的文化,特別是滇西抗戰史,初步認識和開啟我們的高黎貢山自然親子遊學之旅,發現和認識不一樣的高黎貢山前往潞江壩參觀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之子設計的雲南公路博物館:把「滇西抗戰」「滇緬公路保衛戰」「雲南公路建設」等幾個元素很好的聯繫在一起,使它成為一個既是公路文化展示平臺
  • 常見卻叫不出名的動物-紅白鼯鼠
    紅白鼯鼠 又名:白面鼯鼠、白頭鼯鼠、白額鼯鼠,是一種能夠滑翔的齧齒動物,體形很像松鼠,適宜於在地洞黑暗的世界裡生活
  • 雲南騰衝舉辦首屆高黎貢山茶文化節【高清組圖】
    雲南騰衝舉辦首屆高黎貢山茶文化節【高清組圖】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    2016年04月08日11:56 (人民網 李發興 攝) 人民網騰衝4月8日電 (李發興)4月8日,首屆「名山茶韻·高黎貢山茶文化節」在雲南騰衝高黎貢山茶廠舉行,來自雲南和江蘇等地的專家現場品鑑了高黎貢山千年古茶。
  •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尋味騰衝高黎貢山茶博園不一樣的美食體驗 2020-03-24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高黎貢山微傳
    每年5月,如期而至的印度洋暖溼氣流就會將豐沛的水分帶到高黎貢山,雨季也隨之開始。一直到10月底雨季結束前,高黎貢山常常籠罩在雨霧之中,綿綿不斷的降雨浸潤著大山。由於花崗巖、片巖和片麻巖組成的山體的特性,加之附著其上的豐富植被,高黎貢山形成了良好的地下水涵養和滲出條件。
  • 高黎貢山茶業榮獲中國茶葉百強企業
    2007年至今,高黎貢山茶業已經連續12年通過有機認證,依託雲南騰衝高黎貢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我們將堅持對當地生態環境友好的有機種植理念與科學方法,竭盡全力為茶友們提供健康安全高品質的產品。
  • 我在高黎貢山見到的動物保護色
    ——國家動物博物館在2016年暑假期間舉辦的雲南高黎貢山科考親子營順利的結束了,參加活動的很多營員給我們寫來了他們的感想和體會。
  • 「美文悅讀」高黎貢山之百花嶺
    說起高黎貢山,對於土生土長的保山人來說一點也不陌生。高黎貢山地處怒江大峽谷,坐落於怒江西岸,主峰磨盤山在騰衝東北,海拔4000千米左右。清代文學家、詩人趙翼曾寫了《高黎貢山歌》詠[雲南]:巨靈開荒劃世界,奇山驅出中原外。聽它豪踞蠻徼中,負地掀開逞雄怪。
  • 保山高黎貢山西南絲綢之路二天徒步穿越線路
    簡要行程:雲南昆明--保山市--潞江壩芒寬鄉崗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百花嶺保護站--舊街古驛站--二臺坡--黃竹河古驛站--南齋公房--撒馬壩--林家鋪護林站--江苴古鎮-曲石--騰衝  嚮導聯繫:通過百花嶺保護站(也是森林探險與科學考察基地),可以找到進山的嚮導和馬匹,負責人是藺站長,電話13987053498本線路諮詢顧問:雲南大雄  QQ:77072715  QQ群:保山野驢圈圈-  所需費用:團隊價370元/人(保護站登山接待費,含保險、嚮導、馬匹、食宿費及髙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理局頒發的證書
  • 最抗凍的生物,室外零下30度不冬眠,多次「凍死」也能復活
    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動物界裡誰是最不怕冷,最抗凍的。說起最抗凍,你可能會想到那些毛多皮厚的動物,覺得皮毛越厚越抗凍。這麼說的話,棕熊、羚羊、獅子一定就是最抗凍的動物了?或者說是肉多的動物最抗凍,那大象、河馬也是比較抗凍的動物?再或者北極熊、企鵝,它們生活在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帶,它們應該是最不怕冷的動物吧?其實,以上動物都不是。或許還會有人提出,會不會是水熊蟲呢?
  • 雲南高黎貢山瀘水段首次發現「印緬石蝴蝶」
    18日,總臺央視記者從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獲悉,高黎貢山瀘水段植物種類豐富多樣,多年來國內外的專家對它們都在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研究,但依然有「漏網之魚」。印緬石蝴蝶的發現,為高黎貢山瀘水段植物「家族名單」增添了新紀錄,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來源:貴州廣播電視臺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 一位尊貴而特殊的「客人」深夜造訪高黎貢山隧道
    8月26日深夜,正在緊張施工的公司高黎貢山隧道I線到訪了一位尊貴而特殊的「客人」,它身材矮小,行動遲緩,憨態可掬,身著一身灰白色的外衣,小小的臉孔上鑲嵌著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它應該是在野外迷了路,於是趁著夜色的掩護,爬上了高黎貢山隧道出口高聳的風機架,並沿著連續皮帶,一路向洞內爬去。
  • 電影《高黎貢山魂》開機 再現抗日縣長張問德
    抗日縣長張問德抗日縣長張問德將由秦焰飾演來源:雲南信息報  記者昨日獲悉,由騰衝縣人民政府和雲南民族電影製片廠聯合攝製,本土導演李偉執導,描寫抗日縣長張問德的電影《高黎貢山魂》(暫名)即將於本月26日在騰衝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