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研究院成功研發高性能燃料電池用新材料

2020-11-24 第一電動網

  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原子力研究院(KAERI)和韓國能源技術研究院(KIER)成功開發出可提高燃料電池能效的新材料。

  此次研製成果有兩種:一種為可使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在低溫狀態下運作的」碳素薄膜銀納米粉末催化劑」;另一種為不僅可大幅縮小甲醇燃料電池(DMFC)體積,而且還能提高能效的」放射線照射高分子燃料電子膜」。

  據介紹,碳素薄膜銀納米粉末可取代用稀貴金屬製成的催化劑,使SOFC能在攝氏650度的高溫下達到400-/-的最大功效;放射線照射高分子燃料電子具有過濾甲醇並只許氫離子透過的特性,可製作小體積高能效DMFC電池。

  ( 編輯/邵陽 )

來源:科技部

作者:綜合報導

本文地址:https://www.d1ev.com/news/jishu/5864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文中圖片源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

相關焦點

  • 《Science》刊發我國學者燃料電池重大研發成果,意味著什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低溫、高性能燃料電池研究,聚焦高質子電導率電解質的開發,歷經多年的不懈探索,經過反覆試驗論證,首次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在傳統質子傳導材料裡,質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壘,通過氧空位跳躍前行。
  • 瑞典成功研發一種新型木質素燃料電池
    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樹木中木質素作為原料,成功研發一種新型燃料電池。與以甲醇、乙醇等小分子為燃料的電池不同,此過程不產生二氧化碳,不僅原料綠色環保,而且產物實現了碳的零排放。木質素(lignin)為植物和藻類重要結構材料,在樹皮或是木材中由為常見,為造紙廠副產物之一,而瑞典林雪坪大學(LiU) 有機電子研究室以此材料開發燃料電池,打造低價環保綠色燃料技術。當今燃料電池大多以補充氫氣為主,但地球上 96% 氫都是來自於化石燃料,在生產過程中並沒有達到 100% 無碳能源。
  • ...南京研究院與中鋼新型共同投資「氫燃料電池石墨雙極板材料」項目
    4月15日丨中鋼天源(002057.SZ)公布,2019年4月13日,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鋼集團南京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韓國現代:出口燃料電池核心技術的背後
    近日,根據韓國貿易、工業和能源部發布的一份聲明,韓國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正式開始向國外出口其獨有的燃料電池系統,這是自2020年7月現代汽車向瑞士發出10輛現代XCIENT Fuel Cell燃料電池重卡後,首次向國外出口非汽車目的氫燃料電池產品。
  • 新型鋰離子超導體可實現安全,高性能的全固態電池
    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學院(KIST) 一種快速的鋰離子傳導性固體電解質材料,與典型電池中使用的液體電解質相當。為鋰離子超導體開發的創新合成方法,在生產率和材料性能之間沒有任何妥協。
  • 氫燃料電池「中國芯」研發獲得突破
    近日,坤艾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KunAi,下稱「坤艾」公司)宣布,成功研發新一代以超高分子量高性能磷酸摻雜聚苯並咪唑(PBI)為核心的高溫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HTPEM),這項技術因為在研發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佔據核心作用,因此也被形象地稱為「燃料電池的心臟」,而這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攻克多項核心材料的技術難題,有效填補我國企業在高溫質子交換膜領域的自有技術空白
  • KIST研發高性能固態電解質 電導率與液態電解質媲美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能源材料中心的Hyoungchul Kim博士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款基於硫化物的超離子導體
  • 我國破解燃料電池研發中的關鍵難題
    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長期以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是通過低價陽離子取代高價陽離子,如摻雜三價銥離子取代結構的四價鋯離子,從而產生氧空位,進而提高了氧離子電導率。但是結構摻雜的方法,並沒有有效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面臨的百年挑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 眾宇動力TW50ZH燃料電池發電系統正式交付中廣核研究院使用
    2019年6月,武漢眾宇動力系統科技有限公司向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成功交付了首套TW50ZH燃料電池發電系統,用於核電領域的電力調峰應用研究。該發電系統採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作為能源轉換裝置,通過輸入氫氣,輸出電能,在微網一次能源發電無法滿足負荷需求時,利用儲氫系統中的氫氣進行補充發電,以滿足用戶實時的負荷需求。
  • 前瞻動力電池產業全球周報第38期:特斯拉「百萬英裡」新電池系與...
    這四大項目分別是東風公司系列項目、即聯即用(武漢)科技創新項目、國家電投華中氫能產業基地、中國城鄉武漢膜裝備生產基地,項目涉及下一代汽車、企業總部、創新中心、氫能研發、環保裝備製造等領域。廣汽新能源發布超級快充電池5月13日,廣汽新能源宣布,關於石墨烯材料「超級快充電池」已經完成相關測試工作。今年年底,埃安車型將搭載相關技術成果。
  • 助力冬奧 燕山石化與北汽集團合作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研發
    該裝置採用成熟的PSA氫氣變壓吸附提純技術,2000Nm/h純度為99.99%的氫氣產能,將保障冬奧組委氫氣新能源汽車用氣需求。來自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樣品檢測報告顯示,該裝置產出的氫氣純度為99.976%,其中總硫、一氧化碳、滷化物、甲酸、總烴等影響電池安全使用的關鍵雜質含量均低於檢出限,達到較高水準。
  • 韓國從氨中提取純氫與燃料電池結合產生電能 可用於各種交通工具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IST)宣布了一項新技術,可以從氨中提取純氫,並與燃料電池一起生成電力。該項研究證實了將氨作為氫氣載體,可長距離運輸大量氫氣。
  • 韓國開發出蜘蛛網狀鋰離子電池新材料
    韓國成均館大學發布消息稱,其研究組根據蜘蛛網的結構與功能開發出鋰離子電池高性能電極活性材料,成功解決了高容量材料退化和充放電速度慢等問題,可以應用於多種類型的高容量二次電池。
  • 寧波材料所等研製出3kW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2017年開發出高性能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如圖1),並成功研製出能量密度510Wh/kg、容量20kWh、輸出功率1000W的基於石墨烯空氣陰極的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  近期,該研究團隊聯合浙江省石墨烯製造業創新中心研發團隊大力推進鋁燃料電池的工藝開發和工程樣機研製,成功研製出能量密度高達545Wh/kg、容量達130kWh的石墨烯基鋁燃料電池發電系統(見圖2),該系統由6個10單元電池串聯電池堆的陣列組成。測試結果表明,50A電流放電功率可達到3000W,峰值功率預計可高達4800W(見圖3)。
  • 東嶽集團:打造氫燃料電池的硬核「晶片」
    從最初在實驗室塗布出電池的樣品,到在簡陋板房裡搭建的塗布車間,再到即將建成年產150萬平方米的燃料電池膜智能化車間,17年來,東嶽集團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發展成為我國唯一掌握燃料電池關鍵部件全產業鏈技術的企業。
  • 章俊良: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膜電極及催化劑的研發與應用
    本屆論壇以「新變局 新挑戰 新思路——引領中國汽車新徵程」為主題,緊扣時代脈搏, 求索突破之道,緊密圍繞「十四五」規劃,把控宏觀產業形勢,解析全球汽車產業發展動態。其中,在8月14日下午舉辦的「氫能產業發展及燃料電池技術創新論壇」分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工程學院燃料電池研究所所長章俊良發表了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 19年氫燃料電池催化劑研究成果總結 不同領域獲新突破
    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專利及國內外重點公司分析 從2015年開始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相關專利申請數量明顯上升,主要由於國家對氫燃料電池提出技術創新、突破的政策導向使得對氫燃料電池催化材料的研究和開發引起高校、研究院所及新能源型企業的極大關注。17年申請專利數34件,18年28件,19件23件。
  • 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韓國SK拓展亞洲市場
    原標題:全球最大燃料電池韓國SK拓展亞洲市場   北京時間今晨,普拉格能源和韓國SK集團宣布形成戰略合作。
  • 中鋼洛耐院挺進高性能碳化物材料開發新領域
    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中鋼洛耐院」)帶來的「高溫煙塵過濾用梯度多孔碳化矽基復相陶瓷合作研究」項目,解決了用碳化矽基陶瓷替代靜電除塵、袋式除塵等傳統高耗能除塵方式的技術難題,成功通過成果驗收,為我國工業環保設備升級提供了新路徑。
  • 亞聯高科:成功研發燃料電池用天然氣制氫變換催化劑
    11月27日,亞聯高科天然氣制氫變換催化劑研發課題組對「一種寬溫無鉻水氣變換催化劑研發」項目做結題報告。,一致認為,歷經8年努力,該催化劑各項指標達到和超過設定值,取得圓滿成功並予以驗收。,是燃料電池領域採用天然氣制氫做為氫源的最佳選擇之一,同時催化劑中不含重金屬鉻,環境友好,便於應用於海外高端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