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ST研發高性能固態電解質 電導率與液態電解質媲美

2020-12-04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Kore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IST)能源材料中心的Hyoungchul Kim博士研究團隊成功研發了一款基於硫化物的超離子導體,可作為一種高性能固態電解質,用於全固態電池。此種新材料能夠在室溫下,讓鋰離子的電導率達到10.2 mS/cm,可與典型鋰離子電池中使用的液態電解質相媲美。此外,該研究團隊還研發了一種新型合成技術,可以將現有合成技術的處理時間縮短三分之一以上。預計該項技術將極大地加速超離子固態電解質材料的量產,促進全固態電池的商業化。

(圖片來源: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

目前,基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主要用於電動汽車和儲能設備。不過,由於此種電池的安全問題被屢次提及,人們對現有採用易燃液態電解質的電池的各種擔憂也有所增加。為了解決這一安全問題,最近,全固態電池技術(所有的電池組件都被固態材料取代)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不過,與鋰離子可以自由移動的液態電解質不同,由於鋰離子的移動被限制在一個堅硬的固態晶格中,固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導率只有液態電解質的1/10至1/100。這一點也成為研發固態電池技術中最重要、最困難的挑戰之一,而且也有巨大的技術和經濟價值。

Kim博士研究團隊採用一種稱為硫銀鍺礦的硫化物晶體結構,研發出一種具有超強導電性的固態電解質。同時,由於該晶體結構的鋰離子濃度高且結構穩定,因而具有很高的應用前景。不過,由於該結構的獨特性,將鋰離子困在一個位於硫銀鍺礦晶體的八面體籠中,其鋰離子電導率仍然低於4 mS/cm。然而,該研究團隊最近研發了一種新型鋰離子通道,通過應用一種技術,在特定的原子位置上,選擇性地替換掉一種滷素元素——氯,從而讓鋰離子能夠穿越該八面體籠。KIST研發的新型固態電解質材料的鋰離子電導率達到了10.2 mS/cm,與室溫下傳統液態電解質相當,而且在各種電池工作條件下仍能保持電化學穩定性。

此外,由KIST研究團隊研發的新型合成法由於可能將超離子固態電解質材料的量產率大幅提高,而受到了更多關注,因為傳統固態反應工藝需要幾天以上的處理時間,而該研究提出的簡單合成法將納米晶成核工藝與紅外快速熱處理技術相結合,將處理時間縮短至10小時以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電池中國,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多體系硫化物固體電解質及高性能固態電池
    它憑藉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耐高溫、長壽命等優點,開創性的解決了傳統有機電解液電池存在的壽命短、易燃、易爆等一系列問題,成為造福人類的一項顛覆性的突破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急需提升續航裡程的市場需求下,眾多車企紛紛投入全固態電池研發戰場。日本豐田是全固態(硫化物)電池開發的龍頭企業,已完成中試階段的電池樣品。三星、寶馬、大眾等企業也在固態電池的布局上表達了積極的態度。
  • 固態電解質電池具有怎樣的魅力呢
    新的思路是,將易燃的液態電解液,變成固態電解質,降低因為易燃而導致的安全風險,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性能。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電池成為市場的必爭目標。有專家認為,利用固態電解質替代傳統電解質是從本質上提升鋰電池安全性的必由之路。
  • 設計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或鋰金屬電池的複合固態電解質
    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Chemical Science近期發表了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騰飛副研究員,東南大學章煒副教授,復旦大學餘學斌教授等人撰寫的綜述文章,總結了複合固態電解質的材料類型、結構設計理念、界面表徵及其在全固態鋰電方面的應用。
  • 科學家研發新型半固態電解質,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
    這些是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的,這些組件包括混合陰極,完全固態的電解質和新的橋接鍵,這些鍵為硫顆粒提供了「呼吸的空間」。 現在,NBL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混合準固態電解質,將Li7La3Zr2O12 (LLZO)薄片製成可以吸收液體電解質的多孔膜。該團隊還開發了製備LLZO薄片的新方法,用於構建電解質框架,並將這種製作3D框架的一步法,命名為「紙杯蛋糕法」。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
    (圖片來源:phys.org)  據外媒報導,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電池中可以使用液態晶體作為電解質,並採用鋰金屬陽極,從而抑制枝晶生長。液態晶體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與傳統液體和固態不同的特性,而能夠抑制枝晶是因為液態晶體的分子傾向於排列得十分有序。
  • 又薄又柔的固態電解質,讓全固態鋰電池飛起來!
    解決電池安全性能的重要任務,就這樣落到了全固態鋰電池的肩上。為了獲得與基於液體電解質的鋰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固體電解質需要具有高離子電導率、力學強度好、不可燃、化學穩定性等特性。然而,用於液體電解質的商業聚合物電解質隔板厚度僅有10 μm左右,如果採用如此薄的固體電解質勢必會極大地增加電池短路的風險。
  • 美國科學家用液態晶體當電池電解質 可讓電池更安全、更持久_科技...
    (圖片來源:phys.org)  據外媒報導,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電池中可以使用液態晶體作為電解質液態晶體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與傳統液體和固態不同的特性,而能夠抑制枝晶是因為液態晶體的分子傾向於排列得十分有序。  該研究團隊還提出選擇液態晶體作為電池電解質的各種設計標準,而此類電解質能夠讓鋰金屬電池運轉良好。
  • 崔屹團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不安全?防火、超輕聚合物固態電解質來了
    基於液態電解質的鋰離子電池由於有機溶劑電解質自身存在安全性隱患,促使了人們加快對固態電解質、離子液體、聚合物及其組合進行研究。開發與液體電解質電池相當的能量密度、高離子導電性、超薄、輕質固體電解質成為研究的目標。   電化學鍍鋰、剝離過程中容易形成的鋰枝晶容易刺穿隔膜,導致電池短路,最終引發火 災和悲劇。
  • 上海科技大學在全固態鋰電池固體聚合物電解質研究中取得突破
    隨著電動汽車以及各種電子產品對於高能量密度的安全儲能設備的需求不斷增長,全固態鋰電池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傳統的鋰離子電池系統由於使用了易燃的有機電解液,其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人們關注的焦點,而固態電解質憑藉其固有的熱穩定性以及兼容高能量密度鋰金屬負極的特性,被認為有希望取代傳統的液態電解液。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日本開發出耐寒全固態電池用電解質
    正極和負極之間設置的電解質呈固態。普通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為液態,但接觸空氣後,存在起火風險。配備此類電池的純電動汽車發生事故後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開發出無需擔心起火、使用固態電解質的電池被認為成為需要。目前業界正在討論開發利用玻璃等無機物或者聚合物等有機材料的固態電解質。
  • 研究人員為鎂離子電池找到了一種高效的固態電解質
    不過最近,麻省理工博客裡實驗室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一支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了一種新型固態材料。它似乎是鎂離子的一種絕佳導體、有望用於打造更安全和高效的電池。 鋰電池被用於從手機到電動汽車等各個領域,雖然這種金屬材料服務得很好,但在效率和價格上仍有很大的改進空間。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這樣的雜交固態電解質,可以抑制鋰枝晶|NSR
    但是,常規鋰氧氣電池使用的有機電解液熱安全性較差,且無法阻擋枝晶生長,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近年來,人們嘗試使用雜交固態電解質(HSE)來提高鋰氧氣電池的離子電導率。那麼,HSE能同時抑制枝晶嗎?什麼樣的HSE才具有優異的抑制枝晶的能力呢?
  • 固態電解質LAGP與金屬鋰界面的反應
    固態電解質具有較高的機械強度,能夠阻擋金屬鋰枝晶的生長,為金屬鋰負極的應用帶來了希望。在眾多的固態電解質中,氧化物電解質憑藉著良好的離子電導率,以及在空氣中良好的穩定性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近日,加拿大先進交通和儲能中心的Andrea Paolella(第一作者)和Karim Zaghib(通訊作者),以及美國阿貢實驗室的Khalil Amine(通訊作者)等人對金屬鋰與LAGP固態電解質的界面反應進行了研究。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高考化學模擬練習: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都是高中化學中十分重要的概念,正確理解非常重要,因此必須準確把握其內涵和外延,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更準確理解,歸納如下:   電解質:在水溶液裡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鹼、鹽等。
  • 固態電池又有新進展,半固態電解質或是現階段最好辦法
    關於固態電池的重要性,其實很多消費者都非常清楚,但卻一直沒有進展。看似只是把液態電解質換成固態電解質就能解決的問題,其實這其中的「門道」還真的不小。固態電解質看似好處多多,其實問題還真的不小,電池是通過鋰離子來回移動做功。
  • Goodenough最新Angew給出複合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提升新策略
    【研究背景】與含有機液態電解質的常規鋰離子電池相比,由固體電解質和高電壓/容量正極構建的全固態鋰金屬電池更加安全,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隨著Li+導電無機材料的迅速發展,Li+導電無機/聚合物複合電解質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有機聚合物填料推動PEO基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工作溫度降至 35 °C | JMCA
    使用固態電解質取代傳統有機電解液是削弱鋰枝晶生長、構築安全固態鋰電池體系的重要選擇。固態電解質從材料選擇角度可分為兩類:無機固態電解質以及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兩者相比,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具有更好的電極界面兼容性、成膜性以及熔鹽能力,且製備工藝和成本要顯著低於無機固態電解質,因而長期以來一直是固態電解質研究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