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7月21日訊 在溫州龍灣區狀元街道狀元河邊,有一處特別的風景——紫色、藍色、黃色……盛開的香水蓮花點綴著河道的清綠。與這批蓮花為鄰的,則是去年底種下的銅錢草,此時已極為茂盛,鑲嵌在兩岸,仿佛兩條「綠腰帶」。
生態修復後的四佰河
風景好看,卻不簡單,它還有一項特殊的功能。記者仔細打量,這些蓮花被放置在泥盆中,十多個泥盆被放置在浮網上,固定於河道兩岸。
「它們不止美化了河道,更重要的是它們的淨化功能。」狀元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玉增介紹,狀元河全長2100多米,毗鄰狀元農貿市場,生活汙水較多,河道經常發黃髮臭。「五水共治」以來,片區內大部分住宅區已經納入管網,他們也對沿河小作坊進行了整治,黑臭現象雖然得以遏制,但每次檢測,氨氮等生物指標依然偏高。
去年11月,狀元街道與溫州蓮情水生花卉專業合作社合作,在河面上鋪設600餘平方米的水生植物,進行生態修復。據蓮情水生花卉負責人陳承勝介紹,由於銅錢草根系的吸附力超強,所以先期在河道裡植入銅錢草進行首輪修復;而今又補種了500株蓮花,壯大了修復類水生植物的「陣營」。
綠色鄰居,
喚回清清河水
「蓮花種在水裡,很好看。不僅水清了,魚兒也多了起來。」談起河裡的「綠色鄰居」,附近居民謝修國豎起大拇指。近兩年,溫州龍灣區不少河道的水面上出現了多種水生植物:四季蔥綠的銅錢草,花開嫩橘的美人蕉,淡紫花色的鳶尾草,「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從與這些水生植物為鄰後,一些水質較差的河道甚至在幾個月間搖身變為清渠。
這些水生植物的生態修復能力真有這麼強嗎?見記者有疑慮,陳承勝請我們去靈崑街道的四佰河看一看。
來到四佰河旁,記者發現,這條10來米寬的內河河道儼然是一個「水上植物園」,共有16種水生植物在這裡爭奇鬥豔——除了7個品種的香水蓮和「淨化王」銅錢草外,還有美人蕉、狐尾藻、鳶尾草、水蔥、大葉皇冠草等,這裡一群、那裡一簇,與周邊成片的綠色農田相映成趣。
陳承勝翻出手機裡的圖庫,一張修復前的四佰河圖片跳了出來。從圖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修復前的四佰河是一條發黑髮臭的垃圾河。
靈崑街道辦事處城建辦副主任胡志勇證實,河道附近300米處有一個垃圾中轉站,由於尚未完成該片區的截汙納管工作,垃圾中轉站的汙水只能流入河中,因此形成了之前的黑臭現象。村民見河道黑臭,也會將一些生活垃圾傾倒在河邊,緊挨著河邊住的棚戶農民因受不了河道的臭味,時常打電話向有關部門投訴。
去年底,當陳承勝的團隊將水生植物種入四佰河時,鎮裡也只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並沒對「植物大戰黑臭」抱有太大的期望。可當胡志勇每隔一段時間來四佰河旁巡查時,卻發現黑臭一次比一次少,水質一次比一次好。半年後,不僅河中的黑臭已完全絕跡,而且河水開始透清了!
「現在這樣的水質當然沒話說!」住在河邊棚戶裡的瓜農陳愛民笑了。更令他驚喜的是,附近村民們一改以往向河邊傾倒垃圾的習慣。「大概是河裡的這些花花草草太美啦,大家扔不下手了!」陳愛民說。
巧妙布局,
蓮花種遍母親河
陳承勝介紹,這場「植物大戰黑臭」之所以取得勝利,與他們對各種水生植物的熟悉及種植時的巧妙布局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汙水口的旁邊,他們布局了大面積的銅錢草和狐尾藻,因為這些都是水中的「淨化王」,吸附能力最強;在河岸邊,則有層次地布局了美人蕉、水蔥、鳶尾草、大葉皇冠草,因為這些植物大多開花,既有淨化能力,也能起到美化河道的效果;他們又在河道中央種植蓮花,多種色彩的蓮花優雅脫俗,花期長達10個月,形成河裡的主要景觀。
陳承勝是回歸溫商,原來在內蒙古從事房地產開發。2010年,他回到家鄉投資3000餘萬元建成浙南地區最大的水生花卉種植基地,總面積達500多畝,光是蓮花品種就達40餘種,蓮花種養、觀光旅遊、蓮花深加工是蓮情園最初的定位。
這兩年,「五水共治」在各地展開,陳承勝馬上聯想到,蓮花等水生植物具有強大的淨水作用。2013年起,他在蓮情園附近的鄭宅村試點用蓮花清淤,收效良好。在這過程中,他充分了解了各種水生植物的淨化特性,增加了20餘種具有淨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把蓮花種遍母親河,再現「八十裡荷塘」好風光,是陳承勝的夢想。如今,他的蓮花已在龍灣、鹿城、蒼南、樂清等地的10多個河道裡陸續開花。據透露,接下來,他還將在海濱圍墾地裡試驗種植蓮花,以蓮花改善土壤的鹽鹼度,使圍墾鹽鹼地轉為水稻良田。
「蓮花的美不僅在表面,更在於它高貴的精神品質、神奇的功能特性。它的美令人折服!」陳承勝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