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特約評論員 西蒙
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輿論能把聚焦點放在對作品真正的有價值的討論上,過度情緒化的「評價」真的沒太大意思。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現象級的國產科幻電影,正在引起輿論場上的熱議。在得到大量觀眾一致好評的同時,它也遭到了一些質疑和負面的評價,這些不同的評價直接反映在豆瓣網上。
據澎湃新聞報導,竟然出現了豆瓣評分遭到大量五星改一星的情況,甚至還有收錢給差評的傳言。對此,2月12日午間,豆瓣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評分大幅修改屬於非正常評分,不會計入總分」。
值得注意的是,豆瓣也表示,「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正在緊急優化產品功能,修改評分後,修改前的「有用」(點讚)數據將被清零」。
目前,輿論的聚焦點主要在兩方面。其一,是《流浪地球》是否有打一分的必要,一分意味著是絕對的爛片,這顯然讓《流浪地球》的粉絲感到不爽。其二,則在於「惡意評分」的猜測,有人訴諸於「陰謀論」,認為有人收錢惡意差評,修改了評分。
對這些爭議,我們理應保持理性冷靜的態度。文藝作品是好是壞,其評價體系無法被量化,這是一個非常主觀的行為,只要能在各自的立場上形成自洽邏輯即可。
更何況,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欣賞文藝作品的能力,審美標準也千差萬別,你眼中的佳作可能在別人眼裡就是爛片,反之亦然。因此,對這些極其主觀的評價,我們沒必要大動肝火,你有喜歡它的道理,自然也就會有人不喜歡它,任何文藝作品包括那些歷史上的名著佳作,也無法逃脫被任意臧否的命運。
但對一個評分網站來說,客觀立場是必要的。這裡說的客觀,並不是結果的客觀,而是程序的客觀,也就是說,給每個打分者以公開發言的機會,而不是惡意「帶節奏」或過於主觀的「刷分」。
事實上,豆瓣對於這兩種極端情況,此前也有預防機制。比如,過度「刷分」或者「差評」的內容,會被摺疊起來。《流浪地球》的觀眾眾多,打分者數量很大,2月13日,其豆瓣打分者數量至少有73萬多人。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分數的客觀性,因為即使是惡意差評,能買通一小部分帳號,難道能買通成千上萬人嗎?這個道理用常識也可以判斷。
因此,除去那些極端偏激的打分者,我們應當公允地面對《流浪地球》這部作品的得與失,不能用簡單的「好」或者「壞」來評價。關心中國科幻事業的觀眾,都會給《流浪地球》一個公正的評價。
至於評分網站,只要能保證打分機制的流程合理與公開透明,人們也不必對其口誅筆伐,更沒必要把自己的不滿情緒訴諸於網站的「不公平」。
事實上,電影評分網站也不只是豆瓣一家,只是因其影響力過大,才總容易被附帶成為輿論聚焦乃至「攻擊」的對象。我們更希望看到的,是輿論能把聚焦點放在對作品真正的有價值的討論上,過度情緒化的「評價」真的沒太大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