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很多寶媽而言,陪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故事其實是一件成就感滿滿、溫馨十足的事情。但每天讀得口乾舌燥的寶媽你們還好嗎?就算口乾舌燥這也只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寶媽們明明給孩子買了一堆的繪本故事,但孩子就是只盯著其中的一兩本要求媽媽讀,真是讓媽媽摸不著頭腦啊……
我家的旺寶曾經有一段時間也是沉迷於讓媽媽給他讀繪本故事,這不讀不要緊,而且他還是只拿著一本關於講飛行員小故事的書追著我要給他讀,除了每天要看三四次,每次至少還要聽媽媽念3遍,而且拒絕念別的書。除了每天念這本書的旺寶媽媽外,連旺寶自己也能把故事中的每一句話都背下來,這也算是一個孩子的迷惑行為了吧。
雖然說被一本童書支配的恐懼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感受得到,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就是2-3歲的幼兒仿佛特別喜歡重複的做一件事,包括重複念一本書,重複看一集動畫片,重複做一個遊戲,重複哼一首童謠,甚至重複玩一個遊戲,想逗逗他們搞點新花樣卻說什麼都不樂意,直到鬧得翻天覆地就是要原來的那一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一:「重複」是小孩子進行學習的方法
一個繪本故事對於孩子來說的新奇複雜的,但對於家長們來說這裡面的內容過於簡單,所以一直重複去閱讀才會覺得厭煩。但是在小朋友的眼裡,認知能力的有限導致他的每一次閱讀只能領略和認知到這本書其中的一小部分,多重複一點他才能理解一點其中的更多內容,要重複很多很多次,才能消化這本書所有的趣味。
而且越小的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就越多,我們作為父母也可以把孩子看做是一個不斷吸收水分的海綿。就像再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也需要反覆的模擬練習寫一個字才能完全學會這個字一樣,父母也應該多一點耐心,把要求你反覆讀繪本的孩子當做一個不斷學習的小學霸呢。
原因二:「秩序期」的安全感已經形成了習慣
也有一些小朋友要求父母反覆的為自己讀繪本,是因為一種對熟悉事物的安全感需求所驅使,就像類似於強迫症的感受。已知的東西能夠給他們帶來安全感,這也是2-3歲孩子的一個年齡特點,叫做「秩序期」。
不過「秩序期」所涉及的範圍就有點廣闊了,我們可以以後再了解更多。值得慶幸的是這個「秩序期」並不會持續太久,大概在孩子3歲之後就會逐漸減退,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更多新鮮事物的好奇感,這又是另一個難題了。
所以在旺寶媽媽看來,這段小朋友可愛的「強迫症」時光,我們作為家長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情況下是可以陪伴孩子去共同度過的,你的不耐煩很可能會錯過一段有利於增進親子關係的時光,願每位媽媽都能享受到高質量陪娃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