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7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簡介
楊娜,女,1970年8月出生,湖南邵東人,中共黨員,1993年參加工作,現任乳山市人民法院馮家法庭二級法官。本文曾入選「人民法院報」組織的專題徵文並在其官微發布,激起了人們對過去舊時光的懷戀,收穫點讚一片。
△工作中的楊娜
人對味道是有記憶的,
無論是嗅覺還是味覺,
可能都會像一個時間的入口,
瞬間把你從喧鬧的大街、
忙碌的辦公室、
夜燈下的書桌前,
帶進一段多年前的故事裡......
記憶中,最難以忘懷的味道是煤煙味。
那年大學剛畢業,被分配到乳山法院工作。天冷了,每個辦公室都生起了爐子,於是到處都能聞到一股煤煙味。
早晨,同事們陸陸續續來上班了,早到的很自然地就拿著撮箕到樓下取煤炭生爐子,其他的人則抹桌子、掃地、打水,一天的工作就這樣沸沸騰騰地開始了。在辦公室裡閱卷、做筆錄、整理卷宗,感覺凍手時就跑到爐子邊近距離烤一烤。爐膛裡的炭燒得通紅,有時候嗶剝作響,「嗞」一下竄起一串火苗,給嚴肅的辦公環境增添了一分熱鬧氣。
有同事覺得火苗不夠旺,就用爐鉤朝爐子底下通通灰,再加點炭,將燒好的水倒進暖瓶裡,再打些水將鐵壺坐到爐子上,然後繼續幹自己的工作。
煤煙隨著煙筒跑窗外去了,但仍有一些偷偷從爐子裡溜出來、從窗戶縫裡擠進來,鑽進我們的鼻孔,宣示著它的存在,提醒我們注意:雖然天冷,門也不能關得太嚴,注意換進新鮮空氣,小心煤氣中毒。
外面很冷,但要外出送達開庭傳票、要調查,就不能留戀屋內爐子的溫暖,說走就走,開著那輛被戲稱「除了喇叭不響、其他哪都響」的綠色吉普車去完成一樣樣任務,心裡居然也充滿了快樂。
中午下班時間到了,地上積雪很深,北風颳得呼呼響,偶爾一陣風被刮進來,帶過來濃濃的煤煙味。有人提議來「劃大頭」,大家歡天喜地地一致響應。
庭長很隨和,馬上親自按人頭裁好小紙片,在上面寫好分派的任務,遮住紙上的內容捏成小紙團,大家挨個兒抓鬮,打開小紙片,按照上面寫明的掏出20元、15元、10元、5元錢湊上份子,其中一個抓到鬮的同事不需掏錢,但負責跑腿外出買吃的。
於是住宿舍的同事將鍋碗瓢盆筷子勺子都湊到一起來,在爐子上烤上地瓜、花蛤、饅頭,熱好菜,各式花樣地擺開來,一個快樂大家庭的午餐就這樣開始了,大傢伙吃得其樂融融。用餐完畢,收拾停當,稍事休息就迎來了下午的工作時間,該幹嘛幹嘛去。
二十多年過去了,現在我們的辦公樓都裝上了中央空調,生煤爐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再也不用聞那股煤煙味了。在當時那種條件下,我們每天都樂呵呵的,今天的我們,出入都有空調,該怎樣面對工作生活呢?我想,應該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不辜負這麼好的生活和工作條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來源:乳山法院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法院文化】楊娜:記憶中的煤煙味》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