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發燒 5月均溫創140年最高

2021-02-08 洛杉磯生活互動

越來越熱!全球暖化持續加劇,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最新的地球體檢報告顯示,2020年5月地球均溫、全球陸地和北半球均溫創下140年來最高溫紀錄,和2016年5月並列最熱的5月,今年春季也成了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春季。專家指出,人為過多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發燒的主要原因。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氣象環資部總監賈新興指出,根據NOAA最新的地球體檢報告顯示,今(2020)年5月地球均溫達15.75°C,比歷年5月長期平均溫度為14.8°C高出0.95°C,和2016年5月並列最熱的5月。這是1880年有氣象儀器觀測以來的最高溫。


全球陸地的平均氣溫部分,也比長期平均溫高出了1.39°C,較2012年最高的1.35°C多出0.04°C;北半球均溫也比長期平均溫高出了1.19°C,雙雙創下最高溫紀錄。


另外,今年3至5月地球均溫也比長期平均溫高出1.06°C,僅次於2016年的1.13°C,成了有紀錄以來第2熱的春季。


若以空間分布來看,俄羅斯高於長期平均溫度約4至5度,英國、葡萄牙、西班牙、中國大陸長江以南及美國阿拉斯加等也平均偏熱。


賈新興指出,人為過多溫室氣體排放是地球發燒的主因,主要體現在能源產業,農業(包含畜牧、土地開發、森林砍伐)、 工業、交通運輸、建築(用電空調)等5大領域。




相關焦點

  • 地球發燒了!今年7月創史上最熱紀錄
    (華盛頓十五日電)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今天指出,2019年7月是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炎熱的月分,證實之前歐洲聯盟的的觀測結果。NOAA表示,與20世紀的均溫華氏60.4度相較,今年7月全球平均溫度高出華氏1.71度,寫下自1880年開始紀錄以來7月最高溫。先前最熱的月分是2016年7月。今年7月也是連續第43個7月以及連續第415個月高於全球均溫。由於7月通常是最熱的月分,氣象學家表示,這代表2019年7月也是過去140年來最熱的一個月。
  • 全球9月均溫高達15.97攝氏度,創141年最熱9月紀錄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14日公布資料顯示,2020年9月的月均溫為15.97攝氏度,為141年來最熱的9月。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預期,2020年可能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
  • 地球正發燒!史上最熱6月,西伯利亞高溫飆破38°C
    2020年堪稱「史上最熱」的一年!在已過的6個月中,就有4個月的地表平均氣溫均創下史上最高溫紀錄,或與歷來紀錄並駕齊驅,2月、3月則「屈居」史上第二。全球暖化情形愈發惡化,冰天雪地的北極更是首當其衝,暖化速度為其他區域的2倍以上。
  • 寶寶經歷的一次持續反覆,最高溫40.3度的發燒
    至今蛋蛋生過最嚴重的病有三次,第一次是一歲多的一次腹瀉和嘔吐,嘔吐的很厲害,持續兩周左右,後轉變成乳糖不耐受,需要吃腹瀉奶粉以及分解乳糖的藥緩解;第二次是一次嚴重感冒,難受到持續幾天沒法好好睡覺,差一點就要被注射抗生素;第三次就是這次發燒,持續4天反反覆覆,晚上都會燒到40度以上,我跟媽媽們分享這一次的經驗及症狀,希望給大家一些借鑑作用,但因我並不是專業的醫生
  • 臺北6月平均氣溫將突破29度 創118年來最高記錄
    中國臺灣網6月30日消息 臺灣氣象部門表示,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依照統計,臺北6月平均氣溫將突破攝氏29度,創1896年設臺北氣象站以來最高記錄。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氣象部門統計到6月28日,臺北市月均氣溫已達29.1度;30日天氣依然炎熱,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本月月均溫將突破29度,打破2011年6月臺北市月均氣溫的29.0度;再此前,臺北市6月均溫最高紀錄是在1996年的28.9度。
  • 日照強烈加盆地效應 臺北酷熱創入夏以來最高溫
    日照強烈加盆地效應 臺北酷熱創入夏以來最高溫
  • 地球又熱了?NOAA報導堪憂事實,2019年11月成為140年第二熱
    而就在2019年的12月16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又報導了一個讓人堪憂的事實,那就2019年11月成為140年來第二熱,這意味著地球又熱了。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在說,2019年11月是近140年來第二個最熱月份,比往年平均氣溫高出了0.77攝氏度,僅次於近140年來的第1個最熱月份,即2015年的11月。
  • 新冠肺炎,是地球在發燒,人類才是病毒
    03南極已經「高燒」20℃看看與新冠肺炎並行、更多是前置的地球的變化吧:2020年2月7日,來自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南極半島阿根廷科考站埃斯佩蘭薩觀測到新的創紀錄溫度是:18.3℃,它打破了本世紀2015年創下的17.5℃的紀錄。
  • 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
    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時間:2018-07-18 17: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耳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發燒 怎麼科學使用耳溫槍? 耳溫槍是日常生活中給小孩子量體溫的道具,如果你不知道耳溫槍多少度算發燒,那就來看看本站提供的詳細介紹。
  • 臺北測得逾百年來6月最高溫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觀測,臺北氣溫達38.9攝氏度,創下臺北氣象站設站124年來6月最高溫。
  • 地球發燒了,阿拉斯加以創紀錄高溫告別2019年
    據路透社12月26日報導,在經歷了一年來的極端天氣,從酷熱的夏季和猖獗的野火,到消失的海冰和冬季降雨,一度常年冰封的阿拉斯加(Alaska),將以創紀錄的平均高溫告別2019年。
  • 貴州省氣候優勢明顯 2016年7月均溫30.3℃
    信息 貴州省氣候優勢明顯 2016年7月均溫30.3℃ 2016-07-30 21:24: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
  • 當地球發燒時
    一個灑水車司機4年的行駛裡程就可以繞地球赤道一周。     空調撐起了人類在炎熱面前的尊嚴。北京這片土地上的1000多萬臺空調已經連續4年刷新用電負荷的最高紀錄。2018年,打破用電負荷紀錄的時間是7月31日12時26分,電網負荷達到2267.5萬千瓦,需要火電廠每小時燃燒7000多噸煤才能供應,幾乎等於三峽水電站滿載運行時的發電規模。
  • 中國37.3度美國38度算發燒?中美發燒標準不同之爭
    常見的體溫測量方式包括對肛溫、耳溫、額溫、口腔溫度和腋下溫度的測量。不同測量方式下,溫度測量結果會有不同,發燒標準的制定也應差異化。4. 陳薇院士提到:已經多次提出過中國發燒標準與國際脫軌的問題,但是一直得不到解決。中國發燒標準遵循170年前德國內科醫生根據測量腋窩溫度所制定的標準,依然使用37.3度的標準容易產生誤判,也與國際標準脫軌了。5.
  • 美發布全球氣候報告:今年6月,140年來同月最熱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18日發布全球氣候報告,顯示今年6月全球平均氣溫達到140年來同月最高,今年會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之一。  這份報告說,20世紀全球6月份平均氣溫為15.5攝氏度;今年6月全球平均氣溫比這一數字高0.9攝氏度,同時也是連續第414個比20世紀同月平均氣溫高的月份。過去140年間,6月氣溫最高的10個年頭中,9年出現在2010年以後。
  • 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創74年新高
    中新社臺北12月29日電 臺灣氣象部門29日表示,截至12月27日統計,臺灣2020年平均氣溫為24.62℃,創74年新高。氣溫升高的同時,2020年臺灣降雨較往年大幅減少,中部地區降水僅有往年的五至七成,旱情嚴重。
  • 地球發燒時
    氣象學家們相信,2019年將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幾個年份之一。儘管這個夏天剛剛過去一半,但他們對此有十足的把握。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最近5年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做此預測。此前,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的5年,分別是2016年、2015年、2017年、2014年和2018年。
  • 山東年均溫14.6℃創歷史新高,2019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
    剛剛過去的2019年,山東省年平均氣溫為14.6℃,為1951年以來歷史最高值。1月8日,山東省氣候中心發布2019年十大天氣氣候事件,颱風利奇馬、夏季高溫少雨、半島持續乾旱、年平均氣溫歷史最高入選。孟祥新稱,2018年出現了「溫比亞」,2019年出現了「利奇馬」,這兩次颱風均打破了歷史紀錄,特別是2019年的「利奇馬」颱風又超越了「溫比亞」,成為歷史上影響山東最強的一次颱風。近兩年,颱風為何頻頻造訪山東?孟祥新表示,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分析,全球變暖,海溫升高,受其影響,颱風的路徑比往常更偏北。「路徑偏北之後,颱風更容易北上,進而有可能影響山東。」
  • 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圖)
    中新網7月4日電 據國家海洋局網站消息,國家海洋局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了《2011年中國海平面公報》,公報指出,中國沿海氣溫和海溫近30年來均呈上升趨勢,升速分別為0.04℃/年和0.02℃/年。
  • 地球「發燒」時:最熱的6月、最小南極海冰面積…
    氣象學家們相信,2019年將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幾個年份之一。儘管這個夏天剛剛過去一半,但他們對此有十足的把握。  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最近5年會是有史以來最熱的5年。這已經是他們連續第三年做此預測。此前,全球平均溫度最高的5年,分別是2016年、2015年、2017年、2014年和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