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太空中做手術?從漂浮的內臟到「粘稠」的血液

2020-08-11 新浪探索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8月11日消息,年初,有報導稱一名太空人在太空執行任務時,頸部出現可能危及生命的血栓,最後好在地球上的醫生成功用藥物幫助該太空人治療頸部血栓,避免了手術風險。但考慮到航天機構和私人航天公司決心要在未來幾十年內把人類送上火星,下一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可能就沒那麼幸運了。

  事實上,外科急症是人類太空旅行的一個主要挑戰。但是在過去數年中,太空醫學研究人員已經提出各種想法,從外科手術機器人到3D印表機等等,希望能解決這個難題。

  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最近距離也有5460萬公裡,相比之下,國際空間站軌道距離地球僅400公裡。如果在國際空間站上發生外科急症的情況,一般程序是在實時通訊的協助下,先穩定患者,然後將他們送回地球。但是這個方法在火星任務中行不通,因為將患者送回地球的話,少則要幾個月多則數年,而且溝通可能也會有20分鐘以上的延遲。

  除了距離這個問題外,往返火星以及在火星上時所面臨的極端環境包括:微重力、高輻射水平以及密閉的加壓艙或防護服。這會給太空人的身體帶來壓力,需要較長時間去適應。

  我們已經知道,太空旅行會改變太空人的細胞、血壓調節和心臟功能,它也會影響人體的體液分布,使骨骼疏鬆、肌肉鬆弛,太空旅行人員同樣也可能更容易被感染,所以,僅從手術的適應性方面來看,受傷或身體不適的太空人已經處於生理劣勢。

太空人克裡斯·哈德菲爾德在國際空間站使用心臟實驗室

  漂浮的內臟

  在微重力下做手術其實是可能的,而且也已經嘗試過,只不過不是在人類身上。太空人已經成功在微重力環境下修復大鼠尾巴,給動物做腹腔鏡手術(一種用於檢查和修復腹部內器官的微創手術)。這些手術帶來了新的創新和改進,比如磁化手術工具,讓它們吸附在桌子上;以及固定「太空外科醫生」。

  但還有一個問題是,在開腹手術期間,腸子會四處漂浮,模糊手術視野。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太空旅行者可以選擇微創手術,比如小切口手術,理想情況下,使用攝像頭和工具通過小切口在患者內腔內進行手術。

  最近,外科醫生在一次拋物線「零重力」飛行過程中,在假腹部上完成了一臺腹腔鏡手術,成功止住創傷性出血。但他們表示,如果對同船太空人實施這樣的手術,心理上會有很大壓力。

  另外,在太空和火星上,體液流動也會不一樣。由於表面張力,靜脈血液可能會附著在手術器械上。漂浮的液滴也有可能形成水流,影響外科醫生的視線,這當然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密閉船艙內的空氣循環也會帶來感染的風險。對此,外科氣泡和可排斥血液的手術工具或許有幫助。

  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並在微重力環境下測試了各種手術隔離艙。比如,NASA之前評估過一個密閉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一個帶有手臂埠的透明塑料手術頂蓬,旨在防止汙染。

  但是在繞軌道飛行或定居火星時,理想情況下,我們仍需要一個假設的「外傷救治艙」,具備輻射屏蔽、外科手術機器人、高級生命支持系統和隔離系統等功能。它將是一個專用艙,帶有過濾空氣供應和一臺協助診斷與治療的計算機。

  機器人和3D列印

  迄今為止,在太空實施手術的經驗表明,大量的輔助設備必不可少。但是,對於踏上火星之旅的船員來說,這是一種奢侈,因為火箭無法運載這麼多的設備。因此,有人建議,不妨在火星上就地取材,用3D印表機製作手術工具。

  先前沒有任何手術經驗的人員已經成功測試過這些3D列印的工具,像做手術那樣切割和縫合材料(當然不是人類身體)。使用3D列印工具(如毛巾夾、手術刀柄和有齒鑷)完成任務的時間和正常情況下所需的時間,相差不大。

火星定居點可能需要一個外傷救治艙

  機器人手術是另一個選擇。機器人手術在地球上已經較為常見,而且研究人員也為星際旅行測試過機器人手術。NASA在佛羅裡達礁島群的水瓶座水下實驗室內正開展一系列極端環境任務。在NEEMO 7任務期間,研究人員從另一個實驗室控制機器人,成功做了一臺手術,從假體上摘除假膽囊和腎結石。但是,太空通訊中的延遲對遠程控制而言是一大挑戰。理想的話,手術機器人需要自動實施手術。

  雖然對於未來火星任務期間可能發生的外科急症,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做了大量研究和準備工作,但仍存在許多未知,尤其在涉及到診斷和麻醉時。最終,預防勝過手術。所以,挑選健康的太空人並開發保護太空人所需的工程解決方案,才是最好的辦法。(勻琳)

相關焦點

  • 血液粘稠是血栓第一步!出現這些信號,馬上改善還來得及
    血液好比水流,只有清澈、無雜質才可以更加暢通地流淌,一旦其中含有太多雜質,就會影響血液運輸營養物質的能力。 因為不良生活習慣,現在生活中出現血液粘稠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血液粘稠,是指血液的粘稠度增加並導致流動性減弱,進而又引發一系列栓塞性的症狀。
  • 女性朋友要注意了 血液太粘稠危害大
    對於一個血管健康、血液溶度正常的人來說,他身體中血液的流動是非常順暢的。而人到中年的時候,血管壁會慢慢出現硬化,而影響了血液的流動,如果這個時候患者的血液過於粘稠的話,那就會出現心血管疾病了。嚴重的還可能出現中風、腦梗阻、甚至是死亡。血液粘稠是一件特別危險的事情,不管是中老年人還是年輕人,都不能忽視它所帶來的危害。那血液粘稠是可以自查出來的,只要你了解它的表現形式。
  • 血液粘稠時,人體睡覺會有4個「不安」,稍微留意一下就知道
    部分人血管的病變和老化也和血液粘稠有關,發現血液粘稠度明顯升高時還需及時採取改善措施。那麼,血液粘稠的人睡覺時會有哪些現象呢?血液粘稠的人睡覺時會有哪些現象呢?1、容易抽筋出現的血液粘稠度明顯升高的情況,在睡覺時可能會有一些表現。睡覺過程中總是抽筋,有可能是血液粘稠的表現。在血液粘稠度升高時,正常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可能會影響局部的血液供應。
  • 如何降低血液粘稠度?飲食上做到「二多二少」,血管會感激你
    當血液粘稠時會導致人們早晨起床之後頭暈目眩、精神不振、下蹲困難、呼吸不暢、胸口悶痛、視力模糊等,一定要重視血液粘稠給身體帶來的危害。血液粘稠的危害有哪些?1、加快動脈血管硬化當身體中的血液變粘稠時,過多的油脂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血管出現硬化,容易出現動脈硬化。
  • 如何不去太空,也能體驗失重感覺?
    太空人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中自由的漂浮, 就像鳥兒一樣無拘無束,喝水吃飯都那麼奇特,真是讓人羨慕啊!可惜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太空人,飛入太空,更何況太空中也充滿了各種危險。如何不去太空也能體驗一把失重的感覺呢?
  • 在太空中漂浮的屍體會腐爛嗎?最終歸宿如何?
    這個階段的人剛死去,再沒有氧氣提供給細胞,這時蟄伏於人體中的一些厭氧菌類,就是不需要氧氣生存,有氧反而難活,沒氧卻如魚得水的一些細菌活躍起來,它們大量繁殖,這些繁殖過程就是消化機體營養的過程,它們吃了屍體代謝的結果就是產生臭氣;第二步,進入腫脹階段。已變得不新鮮的屍體由於厭氧菌作用,氣體開始充滿腹部和各種組織中,屍體腫脹不堪;第三步,叫「積極腐爛」。
  • 血液開始粘稠,身體會有4個提示,堅持5個小妙招保護血管健康
    如果血液變得十分的黏稠,就會導致血液無法有效地在人體中進行運輸,大量的血液就會在血管內堵塞,血液粘稠即血稠,血稠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到毛細血管中血液的流通,甚至堵塞毛細血管,有可能會加快動脈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腦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 漂浮在太空的屍體會腐爛嗎?萬一掉到別的星球,又會怎麼樣?
    文/仗劍走天涯漂浮在太空的屍體會腐爛嗎?萬一掉到別的星球,又會怎麼樣?宇宙太空中究竟蘊含著怎樣的秘密呢?無數的先人後輩們,都在利用自己的力量去探索太空。並且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美國就已經登月了。而在近代科技如此的蓬勃發展之下,也有著越來越多的太空人去探索了。
  • 血液粘稠怎麼辦?做到少吃3白,多吃3黃,或許讓血管「一通到底」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的彈性也會不如以前,而且收縮和舒張能力也會大大的降低,再加上平時生活時候飲食不注意,導致攝入了過多的毒素垃圾,堆積在體內無法及時排除,這樣的話就會讓血液越來越粘稠,很可能會出現血栓的情況。血液粘稠易患血栓?
  • 一天當中,什麼時候血液粘稠度最高呢?如何稀釋血液,疏通血管?
    例如血液粘稠,易影響血液流通的速度,還易造成血管堵塞的情況,誘發心梗、腦梗等疾病的發生,所以需要有所注意。血液粘稠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血液中沉積了很多雜質,或者是攝入的脂肪較多,造成很多脂肪溶於血液中,從而增加看血液的粘稠度,而血液中水分較少,也會使得血液粘稠,血液粘稠不是小事,嚴重的話會誘發死亡,所以我們需要有所注意。一天中血液最易粘稠的時間段需注意,及時的補水,有利於血液循環。
  • 在太空中漂浮的屍體會腐爛嗎?
    這個階段的屍體在自身消化酶作用下,一些器官如腸道等開始溶解;最後一步,就是全面腐爛過程,細菌昆蟲大量繁殖參與到腐蝕和消化過程,這種腐爛一直會持續幾個月,最終只剩下骸骨了。知道了這兩點,我們就可以想像屍體漂浮在太空中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了。
  • 漂浮在太空中的屍體,一旦掉入其他星球上,會發生什麼?
    漂浮在太空中的屍體,一旦掉入其他星球上,會發生什麼?自開啟航天的新紀元之後,各個國家對航天領域的探索從未停歇過,這期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太空人登陸太空,收集到不少關於太空的信息,使人類對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
  • 太空中漂浮的屍體會腐爛,還是永恆?
    人類踏上星辰大海至今,事故大多數都是發生在回家或還沒出門的路上,尚未發生遺體孤獨漂浮在太空中的情況。未來如果有「太空葬禮」記得給夠錢,否則會變成「火葬」。太空科幻片中,太空人失事脫離飛船的橋段常有,綠幕特技與特效下的太空「演員」常把屍體演得「生龍活虎」,更有宇航頭盔破裂,直接「爆漿」的,這些都是煞費苦心、腦洞大開的電影人為了打造螢屏效果。接下來把這些統統忘掉,我們來聊聊「太空屍體」的正確打開方式與歸宿。在太空中漂浮的屍體會腐爛嗎?
  • 潛伏在身邊的高血脂隱患,越喜歡吃這4種食物,血液或越黏稠
    血液是我們人體的搬運工,人體中的營養物質都需要通過血液的運輸,然後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所以要保證血液的乾淨。血液能夠自然的流通,是保證身體各個部位健康的前提,但是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容易是血脂升高,影響到身體的健康。
  • 60萬億億噸的地球,是何種力量讓它漂浮在太空中?
    地球上的人們每天都過著忙碌的生活,當行走在地面上時,人類總是可以和大地親密地接觸,為何不會漂浮在空中呢?相信應該很少有人會考慮這個問題,同樣的問題用在地球上,為何60萬億億噸的地球,不會下落,反而漂浮在太空中呢?
  • 「太空艙」乘漂浮床空降東莞國際名家具展
    下面,隨小編一起去逛逛這神奇的太空漂浮床展館吧!先看看展館外形展館外一排小太空人,感覺他們萌萌噠~~MPE展覽館是是一個呈幾何形狀的環形曲面,遠看是一張巨大的漂浮式太空床,其圓形的環面正是最基本的展覽空間,再往周邊伸展,為參觀者帶來置身其中的感受,正好與展覽產生互動的效果
  • 漂浮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屍體,最終會面臨怎樣結局?還能回家嗎?
    太空人是一份神聖偉大的工作,但在多數人的生活中,是極少有人會考慮從事這項工作的,最主要的原因除了身體素質不符之外,就是這份工作的危險程度是大多數工作的十倍以上,儘管如今隨著各國航天業的發展,早就已經不再是上個世紀,各國航天業最初發展的那樣,危險無處不在了,但太空人在高空執行任務,動輒數月無法回到地面,這個過程中是有可能遇到任何突發性的故障的,一旦發生,能安然存活的可能性是極小的。
  • 如何在太空中啪啪啪?科學家說這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在伊隆·馬斯克的構想中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將人類送上火星,這位SpaceX CEO擁有更大的野心。他想要我們成為「行星際物種」,意味著在火星上創建能夠自給自足的文明,也意味著我們需要在火星上生活和延續生命,從另個角度來說我們需要在火星上進行性交和懷孕。
  • 科技新發現——太空中有超過十億片的衛星垃圾肆意漂浮
    我們頭頂上太空中有超過十億片的衛星垃圾肆意漂浮總重量超過7500萬噸,不僅是火箭殘骸或是報廢的衛星,還有螺栓等各種碎片且不論尺寸大小都以每秒數千米的速度等待破壞重要設施>其中有超過兩萬片的太空垃圾比足球還大還有約五十萬片,只是彈珠或比彈珠大一點任何一個撞上太空飛行器都會引發嚴重的損害必須把它們清理乾淨,才能保證安全那就得清理太空垃圾,推動快速移動碎片使其落入大氣層中
  • 假如迷失在太空會怎麼樣?太空狗漂浮太空,一支筆拯救2個太空人
    有人可能會問:如果太空人不慎掉落於太空,那麼他們會去向何處?最終的命運又會如何?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航天員的屍體會漂浮在宇宙之中嗎?從第一位太空人加加林到現在,並沒有一位太空人的屍體漂浮在太空中。但是在探索太空領域除了人類之外,還有一種生物也進入過太空,並且屍體漂浮在太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