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蛋白體即附著在mRNA上並以其為模板進行蛋白質的合成

2020-12-06 海邊小班班

轉錄是在DNA模板某一位置上停止的,人們比較了若干原核生物RNA轉錄終止位點附近的DNA序列,發現DNA模板上的轉錄終止信號有兩種情況,一類是不依賴於蛋白質因子而實現的終止作用,另一類是依賴蛋白質輔因子才能實現終止作用,這種蛋白質輔因子稱為釋放因子,通常又稱ρ因子。

兩類終止信號有共同的序列特徵,在轉錄終止之前有一段迴文結構,迴文序列是一段方向相反,鹼基互補的序列,在這段互補序列之間由幾個鹼基隔開,不依賴ρ因子的終止序列中富含G·C鹼基對,其下遊6-8個A;而依賴ρ因子的終止序列中G·C鹼基對含量較少,其少遊也沒有因固定的特徵,其轉錄生成的RNA可形成二級結構即柄一嚕噗結構,又稱髮夾結構,這樣的二級結構可能與RNA聚合酶某種特定的空間結構相嵌合,阻礙了RNA聚合酶進一步發揮作用(圖17-8)。除DNA模板本身的終止信號外,在入噬菌體中,發現一些蛋白質有協助RNA聚合酶跨越終止部位的作用,叫做抗轉錄終止蛋白,例如入噬菌體的N基因產物。

真核生物由於RNA轉錄後很快就進行了加工,因此很難確定原初轉錄物的3』末端。病毒SV40的終止位點經過研究發現,很像大腸桿菌的不依賴ρ因子的終止子,轉錄後的RNA可形成一個髮夾結構,3』末端帶有一連串的U。爪蟾5sRNA的3』末端有4個U,它們前後的序列為富含G·C的序列,這是所有真核生物RNA聚合酶Ⅲ轉錄的終止信號。這種序列特徵高度保守,從酵母到人都很相似,任何改變這種序列特徵的突變都將導致轉錄終止位置的改變。

不論原核或真核生物的rRNAs都是以更為複雜的初級轉錄本形式被合成的,然後再加工成為成熟的RNA分子。然而絕大多數原核生物轉錄和翻譯是同時進行的,隨著mRNA開始的DNA上合成,核蛋白體即附著在mRNA上並以其為模板進行蛋白質的合成,因此原核細胞的mRNA並無特殊的轉錄後加工過程,相反,真核生物轉錄和翻譯在時間和空間上是分天的,剛轉錄出來的mRNA是分子很大的前體,即核內不均一RNA。hnRNA分子中大約只有10%的部分轉變成成熟的mRNA,其餘部分將在轉錄後的加工過程中被降解掉。

相關焦點

  • 【生物化學】蛋白質的生物合成
    第十七章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即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 蛋白質的生物合成(翻譯)
    (3)核蛋白體的作用原理  核蛋白體相當於裝配體,由大亞基 (原核為50S,真核為60S)和小亞基(原核為30S,真核為40S)組成。大亞基具有轉肽酶的活性,可使核蛋白體上的肽鏈轉移到新進入核蛋白體的tRNA所攜帶的胺基酸上,使其縮合成肽。所以,當核蛋白體在mRNA上每向前移動一個密碼子的位置,肽鏈上即增加一個新的胺基酸,直至終止信號。
  • 蛋白質合成
    蛋白質生物合成過程:  1.胺基酸的活化與搬運:胺基酸的活化以及活化胺基酸與tRNA的結合,均由氨基醯tRNA合成酶催化完成。
  • 生物知識教學:蛋白質的複製合成,看懂這幾個過程後,思路很清晰
    加入三核苷酸模板可以促使其對應的AA-tRNA結合到核糖體上,體積超過膜上的微孔而被滯留,這樣就能把已結合到核糖體上的AA-tRNA與未結合的AA-tRNA分開。用14C標記特定胺基酸,從模板三核苷酸與胺基酸的關係可測知該胺基酸的密碼子。
  • mRNA、tRNA、rRNA在蛋白質合成中的作用
    生物的遺傳信息主要貯存於DNA的鹼基序列中,但DNA並不直接決定蛋白質的合成。而在真核細胞中,DNA主要貯存於細胞核中的染色體上,而蛋白質的合成場所存在於細胞質中的核糖體上,因此需要有一種中介物質,才能把DNA 上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遺傳信息傳遞給核糖體。現已證明,這種中介物質是一種特殊的RNA。
  • RNA的合成(轉錄)
    DNA分子多為雙股鏈的分子,在轉錄作用進行時,DNA雙鏈中只有一條鏈作為模板,指導合成與其互補的RNA。此DNA鏈稱為模板鍵,另一條鏈稱為編碼鏈。編碼鏈的序列與轉錄本RNA的序列基本相同,只是編碼鏈上的T在相應轉錄本上為U,由於轉錄本RNA編碼基因表達的蛋白質產物,DNA的這條鏈也由此命名為編碼鏈。編碼鏈又稱為有義鏈;模板鏈又稱為反義鏈。
  • 蛋白質的合成過程(視頻)
    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物質。讓我們通過影像動畫來認識一下蛋白質的合成過程。即根據P1推測出F1與之對應,同樣的由P2推測出F2與之對應,於是生成P1+F1和P2+F2都是和原來P1+P2完全相同的兩個DNA。這兩個DNA一個給母體保留,一份則傳給孩子。
  • 科學家發現剪接mRNA前體的秘密
    RNA剪接體是一種巨大的蛋白質-RNA複合物,能夠去除pre-mRNA(mRNA前體)中不編碼蛋白質的區域 (內含子),留下RNA轉錄的剩餘部分(外顯子)連接在一起。Pre-mRNA剪接是將Pre-mRNA轉化為成熟mRNA 以生產蛋白質的幾個基本步驟之一。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pre-mRNA的剪接過程,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以近原子解析度重現了在內含子上組裝的酵母剪接體E複合體的結構,提供了剪接周期中最早將pre-mRNA提交給剪接體的事件的第一個視圖。
  • 較長的RNA鏈上已看到核糖體附著,形成多聚核糖體
    第二類轉錄因子為組織細胞特異性轉錄因子或者叫可誘導性轉錄因子,這此TF是在特異的組織細胞或是受到一些類固醇激素,生長因子或其它刺激後,開始表達某些特異蛋白質分子時,才需要的一類轉錄因子。例如:激活劑蛋白-1就是一類可誘導的轉錄因子,它是由多蛋白質成份組成的複合物,可發由fos基因和jun基因家庭的蛋白質產物組成。
  • 【教學參考】內質網的蛋白質合成功能
    有些蛋白質在細胞質的游離核糖體上合成,合成後留在細胞質基質或被運到細胞核、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另一些蛋白質在剛開始合成不久便隨著核糖體一起轉移到內質網膜上,在粗面內質網上新生肽穿過內質網膜進入內質網腔中,肽鏈繼續延伸直至蛋白質的合成。
  • mRNA分子的5′—端接一個7-甲基鳥嘌呤核苷三磷酸稱它為mRNA的帽
    1.tRNA結構在所有RNA中,對tRNA的研究為最多,了解得也較清楚。tRNA的二級結構多呈三葉草形。由於雙螺旋結構所佔比例甚高,所以三葉草形結構十分穩定。tRNA是核蛋白體的組成部分。目前雖已測出不少的tRNA分子的一級結構,但對二級結構與其功能的研究還需進一步深入。
  • mRNA指導非核糖體多肽合成
    從多種生物體內分離出的天然多肽類物質常含有N-甲基化骨架和非蛋白胺基酸,這有利於增強其蛋白酶水解穩定性、對膜的通透能力以及與靶標的親和性等。它們通常不是由核糖體合成,不需要mRNA模版,而是由複雜的多酶聚合體(即非核糖體多肽合成酶)合成,這大大增加了構建期望的多肽物質庫的難度。最近,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Kawakami等人新發現了一種以mRNA為模板通過核糖體途徑合成該類天然多肽的方法,該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2008年1月25日的《化學與生物學》(Chemistry & Biology)上。
  • 高中生物《基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教案
    蛋白質的合成又是在細胞中的什麼場所呢?(DNA存在於細胞核而蛋白質則在細胞質中合成。),進一步提問:DNA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呢?(需要通過遺傳信息的轉錄和翻譯的過程來完成。),教師總結過渡到新課教學的環節。
  • 外顯子、內含子、mRNA、CDS、ORF區別
    1.DNA複製:以DNA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將四種游離的dNTP按照鹼 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新鏈DNA轉錄:以DNA
  • 高中生物《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模擬題
    ,是三類RNA(tRNA、mRNA、rRNA)中相對分子質量最大的一類RNA,rRNA單獨存在時不執行其功能,它可與多種蛋白質結合成核糖體,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裝配機」。A.rRNA的合成需要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B.合成肽鏈時,rRNA可降低胺基酸間脫水縮合所需要的活化能C.在真核細胞中rRNA的合成與核仁有關D.翻譯時,rRNA上的鹼基與tRNA上的鹼基互補配對《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模擬題 參考答案與解析1.【答案】C。解析:題圖所示為人體細胞中發生的轉錄過程。
  • 乾貨講解 | 蛋白質合成機制
    老師將從以下四個部分進行介紹:1.蛋白質的基本單位:蛋白質本身也是一種polymer,那也有一種物質對應它的monomer。叫做胺基酸(amino acid),胺基酸是一種小分子的營養物質,結構通式如下:自然界中一共有20種胺基酸,其中8種叫做必需胺基酸,(嬰兒體內9種)是需要從外界獲取得到,另外12種是可以自身合成的,不需要從外界攝取。2.轉錄過程:
  • 緊急科普:MRNA(信使RNA)是什麼以及MRNA的特點
    MRNA(信使RNA)是什麼以及MRNA的特點MRNA又叫 信使RNA是由DNA的一條鏈作為模板轉錄而來的、攜帶遺傳信息的能指導蛋白質合成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以細胞中基因為模板,依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轉錄生成mRNA後,mRNA就含有與DNA分子中某些功能片段相對應的鹼基序列,作為蛋白質生物合成的直接模板。mRNA雖然只佔細胞總RNA的2%~5%,但種類最多,並且代謝十分活躍,是半衰期最短的一種RNA,合成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即被分解。
  • Science:當乘風破浪的「Flow」遇上蛋白質合成
    事實上,大多數蛋白質是通過生物學方法獲得的,在生物系統中表達蛋白質具有產量高、速度快、汙染少、可生產高分子量蛋白質等優勢,但蛋白質產物的化學組成相對受限。如果要引入非天然胺基酸或進行精確翻譯後修飾,化學合成的靈活性就高得多,然而化學合成蛋白質在目前仍然是一個十分複雜、耗時費力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