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顯子、內含子、mRNA、CDS、ORF區別

2021-02-22 生信人

1.DNA複製:以DNA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將四種游離的dNTP按照鹼 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新鏈DNA
轉錄:以DNA為模版,在DNA指導的RNA聚合酶的作用下,將四種游離的NTP按照鹼基互補配對的原則合成RNA
翻譯:以mRNA為模板,在核糖體內合成蛋白質的過程
特點:


模板

特點

原料


引物

DNA複製

雙鏈DNA

合成的新鏈與模板鏈一模一樣

四種dNTP

半保留複製

需要

轉錄

雙鏈DNA

合成的新鏈除了把DNA上的T改為U外,其他一樣

四種NTP

半不連續轉錄

不需要

翻譯

mRNA

3個鹼基決定一個胺基酸

20種游離的胺基酸



2.mRNA(messenger RNA, 信使RNA)

信使RNA是由DNA經hnRNA剪接而成,攜帶遺傳信息的能指導蛋白合成的一類單鏈核糖核酸。

3. 基因DNA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編碼區包含外顯子和內含子,一般非編碼區具有基因表達的調控功能,如啟動子在非編碼區。編碼區則轉錄為mRNA並最終翻譯成蛋白質。
外顯子和內含子都被轉錄到mRNA前體hnRNA中,當hnRNA進行剪接變為成熟的mRNA時,內含子被切除,而外顯子保留。實際上真正編碼蛋白質的是外顯子,而內含子則無編碼功能,

內含子存在於DNA中,在轉錄的過程中,DNA上的內含子也會被轉錄到前體RNA中,但前體RNA上的內含子會在RNA離開細胞核進行翻譯前被切除。

4.CDS Sequence coding for amino acids in protein 蛋白質編碼區

CDS是Coding sequence的縮寫,是編碼一段蛋白產物的序列,是結構基因組學術語。

與開放讀碼框ORF的區別

 開放讀碼框是從一個起始密碼子開始到一個終止密碼子結束的一段序列;不是所有讀碼框都能被表達出蛋白產物,或者能表達出佔有優勢或者能產生生物學功能的蛋白。 CDS,是編碼一段蛋白產物的序列。 cds必定是一個orf。但也可能包括很多orf。 反之,每個orf不一定都是cds。 Open reading frame (ORF) - a reading frame that does not contain a nucleotide triplet which stops translation before formation of a complete polypeptide.  Coding sequence (CDS) - The portion of DNA that codes for transcription of messenger RNA  ORFtranslation, CDS----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是理論上的,而transcription則顯然是事實存在的。

5.外顯子拼接形成成熟的mRNA,多數基因都有UTR,它們也是外顯子拼接的產物,所以,你會發現mRNA的長度要大於CDS,只有CDS才編碼蛋白,AUG以前的mRNA編碼前導序列。

外顯子並不一定編碼蛋白質,成熟mRNA的UTR也可以是外顯子,外顯子就是RNA剪接後留下的部分
外顯子與CDS區不是完全一致的,cds區一定屬於外顯子,但是外顯子不一定是CDS區,也就是說外顯子不一定都能翻譯成蛋白的。

mRNA包括UTR和CDS!

內含子(intron)是斷裂基因中外顯子之間的間隔序列(intervening sequence,IVS),可參與前體RNA的轉錄,但其轉錄的RNA序列於轉錄後的加工中被切除,不包括於成熟的RNA分子中。外顯子(exon)在斷裂基因中,轉錄成熟RNA中相應序列的DNA片段。

內含子和外顯子的分界線在於:GU-AG法則。即每個內含子的開始兩個鹼基都是是GU(或GT),最後兩個是AG。

原文地址:http://mhliangwing.blog.163.com/blog/static/1617768572013221572571/

相關焦點

  • 外顯子基因為什麼保守?《Nature Genetics》出新答案了!
    基因的基本結構分外顯子和內含子,比較不同物種的基因發現外顯子序列通常是保守的,而內含子序列則很少保守。外顯子的種間差異不大,換句話說,人和老鼠、線蟲的外顯子基因都很相似。這種相似性的科學解釋是,外顯子是生物體生存的關鍵區域,這部分區域的許多變異都會導致死亡表型,所以未存於世。內含子由於沒有選擇壓力,因此比外顯子的進化快得多。
  • 除真核細胞病毒外,基因是連續的,即不含內含子序列
    ⑤基因是不連續的,在真核生物結構基因的內部存在許多不編碼蛋白質的間隔序列(interveningsequences),稱為內含子(intron),編碼區則稱為外顯子(exon)。內含子與外顯子相間排列,轉錄時一起被轉錄下來,然後RNA中的內含子被切掉,外顯子連接在一起成為成熟的mRNA,作為指導蛋白質合成的模板。
  • PBJ趙開軍團隊發現植物基因外顯子跳躍剪接機制並創製香型水稻
    mRNA剪接複合體通常按照GU-AG規則,將pre-mRNAs的內含子剪除並將各外顯子依次連結成成熟的mRNA,以將遺傳信息進一步傳遞至翻譯的蛋白質。如果成熟的mRNA缺少某個(些)外顯子,則稱為外顯子跳躍剪接(exon skipping)。前人研究表明,基因內含子的末端鹼基缺失或替換,可引起哺乳動物基因外顯子跳躍剪接,然而在植物中尚未發現外顯子跳躍剪接現象。
  • Nature Genetics|外顯子基因為什麼保守?
    外顯子的種間差異不大,換句話說,人和老鼠、線蟲的外顯子基因都很相似。   這種相似性的科學解釋是,外顯子是生物體生存的關鍵區域,這部分區域的許多變異都會導致死亡表型,所以未存於世。內含子由於沒有選擇壓力,因此比外顯子的進化快得多。外顯子的保守性可作為「通過識別多種生物中出現的片段來鑑定編碼區域」的理鑑定基礎。
  • 腫瘤外顯子視頻課程小作業
    外顯子技術是僅次於轉錄組的熱門 NGS 應用,尤其是在腫瘤研究方向,大量的癌症多組學隊列其實就是轉錄組加上外顯子而已。
  • 科學家發現剪接mRNA前體的秘密
    RNA剪接體是一種巨大的蛋白質-RNA複合物,能夠去除pre-mRNA(mRNA前體)中不編碼蛋白質的區域 (內含子),留下RNA轉錄的剩餘部分(外顯子)連接在一起。近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研究了pre-mRNA的剪接過程,利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以近原子解析度重現了在內含子上組裝的酵母剪接體E複合體的結構,提供了剪接周期中最早將pre-mRNA提交給剪接體的事件的第一個視圖。相關論文於9月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網絡版上。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
  • 安捷倫科技推出外顯子基因晶片,擴展基因表達分析市場
    G3 外顯子基因晶片的外顯子分析解決方案。     藉助安捷倫 SurePrint G3 外顯子晶片,研究人員只需一次實驗就可以鑑別出基因水平和外顯子水平的表達改變,從而捕捉到微小但至關重要的生物變化。RNA樣品使用安捷倫低上樣量快速擴增全轉錄組標記試劑盒進行處理,實現全轉錄本標記,用於隨後的雜交。
  • 肺癌精準治療的新靶標——MET 14 號外顯子跳躍突變的檢測
    在一些患者體內,在 MET 基因 14 號外顯子上遊端和下遊端的剪接位點發生著多種影響剪接供體及受體位點的突變,這些突變可能導致前 mRNA 的剪接過程中 14 號外顯子隨其兩端的內含子一同被剪接致 MET 14 號外顯子缺失。而這一負性調控區域缺失將導致 c-MET 蛋白泛素化和降解降低,引起下遊信號的持續激活(圖 1),最終成為致癌因子,導致腫瘤發生[2]。圖 1.
  • 獨家| 雲蜂生物完成臨床外顯子分析和解讀系統開發 一天之內給出...
    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外顯子測序在臨床應用發展的過程。2007年NimbleGen的科學家開發了基於晶片雜交技術的外顯子測序技術。2009年華盛頓大學的幾個科學家發表了第一篇將外顯子成功應用到遺傳病研究的科學論文——他們應用外顯子測序技術成功檢測到弗裡曼-謝爾登症候群(FSS)的致病基因和突變。
  • 外顯子介導轉錄起始的激活
    外顯子介導轉錄起始的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9 14:48:1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hristopher B. Burge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Plant Cell | 內含子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近日,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Intron DNA sequences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oximal promoter in determining the site of transcript initiation 」 的研究論文, 揭示內含子將比啟動子更能決定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
  • ...Acids Res:程紅等揭示B肝病毒轉錄後調控元件促進無內含子mRNA...
    HBV mRNA上的一個順式元件PRE(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可以有效促進病毒無內含子mRNA的出核,但是PRE促進mRNA出核的具體機制還不清楚。在該研究中,遲斌凱博士和同事在程紅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系統短縮實驗在PRE序列中發現了兩個獨立的促進無內含子mRNA出核的順式元件(SEP1和SEP2)。
  • 開放閱讀框(ORF)預測
    正反向兩條鏈就有6種讀碼框架。ORF 開放閱讀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基因序列的一部分,包含一段可以編碼蛋白的鹼基序列,不被終止子打斷。下列幾種特性可用來檢測潛在的ORF:1.ORF長度:很難隨機發現很長的讀碼框,因而長的讀碼框很可能意味著存在ORF 。
  • 悅讀 mRNA、DNA和蛋白的故事
    蛋白說:"我走吧,離開了我你也許能活得久一些呢。"mRNA說:"你別走。我有些話要和你說。"mRNA說,你知道麼,我也有過一個模板,他叫DNA。蛋白說:"他現在在哪裡呢?"mRNA說:"他的啟動子關閉了。他睡著了。"蛋白問:"是誰把他的啟動子關掉的呢?他還會醒過來嗎?"mRNA說:"是我把他關掉的。"
  • 三家外顯子捕獲效率評估
    現在市面上的眾多外顯子捕獲平臺,在具有各自優勢的同時,在捕獲效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近期《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登了瑞士心血管遺傳和基因診斷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對Agilent,NimbleGen和Illumina公司的3個全外顯子組捕獲平臺進行了調研。實驗中,研究人員對包括血液、唾液、人工培養細胞,3類共6個不同的樣本進行了測試。
  • 史上最大全外顯子組測序!深扒2型糖尿病遺傳學細節
    全外顯子組測序全基因組外顯子測序技術是指利用目標序列捕獲技術將基因組的全部外顯子區域DNA捕獲後進行高通量測序的基因組分析方法。全基因組外顯子序列在人類基因組序列中所佔比例不足1%,卻包含了合成蛋白質所需的大部分遺傳信息,人類85%以上致病基因的突變都是由外顯子區域鹼基突變造成。
  • 對全外顯子檢測陰性案例進行全面的迭代分析非常高效
    背景介紹全外顯子檢測(WES)改進了臨床遺傳病的診斷方法,其診斷率達到25-50%,然而仍然有25%-75%為陰性結果,這些陰性結果後續該怎麼辦,目前誰也不清楚。市面上有一些商業化的檢測機構提供免費的全外顯子測序重分析服務,大概能提高10-15%的診斷率,大部分(約70%)是由於新基因與疾病的關係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