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20-11-30 生物谷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測序技術的不斷迭代更新,越來越成熟,昂貴的價格會逐漸降低,那麼在排除價格因素之後,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在檢測外顯子突變方面究竟誰更加強大呢?來自美國的科學家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

 

研究人員指出,全外顯子測序(WES)是對具有蛋白編碼功能的外顯子進行的測序技術,近年來全外顯子測序在發現外顯子基因突變方面逐漸得到廣泛應用,但全基因組測序(WGS)也越來越成為發現外顯子基因突變的一項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測序技術。目前,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價格昂貴,但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應該會比全外顯子測序下降得更快。

 

研究人員利用6個無關聯個體的基因組比較了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他們對WES捕獲的一段基因區域分別利用WES和WGS進行內單核苷酸突變(SNV)和小片段插入/缺失突變(indel)檢測,結果顯示WES檢測到的SNV和小片段插入/缺失突變的平均數為84,192和13,325,而WGS檢測到的平均數為84,968和12,702。研究人員對SNV和indel的coverage depth,genotype quality和minor read ratio等參數的分布進行了評估,結果發現全基因組測序的結果更加均一。研究人員發現WGS和WES兩種技術能檢測出絕大多數SNV和indel,但利用WGS能夠檢測出大約650個高質量編碼基因SNV(佔編碼基因突變的3%左右),而利用WES則錯失了這些SNV。最後,研究人員還發現利用WES檢測拷貝數突變(CNV)得到的結果並不可靠。

 

這項研究表明,雖然目前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高於全外顯子測序,但全基因組測序在檢測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更加強大,尤其是SNV檢測方面。(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轉載請註明來源並附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資訊APP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s more powerful than whole-exome sequencing for detecting exome variants

 

Aziz Belkadia,b,1, Alexandre Bolzec,1,2, Yuval Itanc, Aurélie Cobata,b, Quentin B. Vincenta,b, Alexander Antipenkoc, Lei Shangc, Bertrand Boissonc, Jean-Laurent Casanovaa, and Laurent Abel

 

We compared 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 and whole-genome sequencing (WGS) in six unrelated individuals. In the regions targeted by WES capture (81.5% of the consensus coding genome), the mean numbers of single-nucleotide variants (SNVs) and small insertions/deletions (indels) detected per sample were 84,192 and 13,325, respectively, for WES, and 84,968 and 12,702, respectively, for WGS. For both SNVs and indels, the distributions of coverage depth, genotype quality, and minor read ratio were more uniform for WGS than for WES. After filtering, a mean of 74,398 (95.3%) high-quality (HQ) SNVs and 9,033 (70.6%) HQ indels were called by both platforms. A mean of 105 coding HQ SNVs and 32 indels was identified exclusively by WES whereas 692 HQ SNVs and 105 indels were identified exclusively by WGS. We Sanger-sequenced a random selection of these exclusive variants. For SNVs, the proportion of false-positive variants was higher for WES (78%) than for WGS (17%). The estimated mean number of real coding SNVs (656 variants, ?3% of all coding HQ SNVs) identified by WGS and missed by WES was greater than the number of SNVs identified by WES and missed by WGS (26 variants). For indels, the proportions of false-positive variants were similar for WES (44%) and WGS (46%). Finally, WES was not reliable for the detection of copy-number variations, almost all of which extended beyond the targeted regions. Although currently more expensive, WGS is more powerful than WES for detecting potential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within WES regions, particularly those due to SNVs.

 

 

 

 

 

 

 

相關焦點

  • 對全外顯子檢測陰性案例進行全面的迭代分析非常高效
    其他一些研究發現重分析可以提高15-36%的診斷率,主要是因為使用trio測序,分析拷貝數變異(CNV),文獻報告以及案例配對平臺。對父母同時測序和新基因發現大概能提高15%的診斷率。我們自己的經驗是重分析提高診斷率是因為表型重新收集與整理、提高外顯子測序深度、重新比對、重新分析突變以及新基因發現,重新對表型進行分析採用一代測序或MLPA或長度分析可以找到被全外顯子漏掉的變異。
  •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
    2019-03-05 01:12:50 來源: 康安智檢 舉報   全外顯子組測序簡介
  • 臨床全外顯子測序通常無法充分分析大片段 DNA 序列
    全外顯子組測序越來越多地用於醫療保健,而研究表明全外顯子測序通常並不能充分分析大片段 DNA 序列。對美國 3 個實驗室的病人樣本的再次分析表明,大多數基因測試對充分分析被測基因的覆蓋度不足四分之一。檢測到疾病的概率與實驗室是否對給定樣本中那些基因進行了充分分析密切相關。
  • 華大科技首推基於Complete Genomics平臺的人全外顯子組測序服務
    中國深圳和美國劍橋2014年7月22日電 /美通社/ -- 全球較大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 --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今天宣布,在全球推出基於 Complete Genomics(簡稱「CG」)技術平臺的人全外顯子組測序服務。
  • 史上最大全外顯子組測序!深扒2型糖尿病遺傳學細節
    尋找疾病易感基因一直是糖尿病分子遺傳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但相應遺傳變異的具體分布和功能至今撲朔迷離。近日,全球百餘名遺傳學研究人員對約4.5萬例T2DM-正常人群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分析,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大數據顯示大量可影響疾病風險的外顯子遺傳變異,從而成功將罕見的DNA改變與T2DM聯繫了起來。
  • 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療藥物
    2016年4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發表了一項癌症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工具能夠幫助進行腫瘤細胞全外顯子測序原始數據解讀,隨後根據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圖譜找到FDA批准的靶向治療藥物。
  • 全外顯子測序發現胰腺癌新治療靶點
    2015年4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對109名胰腺導管腺癌(PDA)病人進行了全外顯子測序
  • Nature Genetics | Trios模式的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揭示疾病新機制
    迄今為止,已有5項研究分析了CP病例的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s),發現10-31%的病例存在可預測的有害拷貝數變異。在CP病例中已經進行的全外顯子組測序(WES)研究中,最大的一項研究報導了98個非選擇性CP的父母-子女trios中約有14%存在推測的有害變異。這些研究表明了CP中潛在的重要遺傳風險,但對照數據不足限制了可以做出的統計推斷,並且沒有對新的候選基因變異進行功能驗證。
  • 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全面升級
    近日,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實現全方位升級,用更完善的檢測內容、更多樣的數據分析方式及更規範的檢測報告,讓全外顯子組檢測在臨床遺傳病領域發揮更大的能量。全外顯子組基因檢測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遺傳病檢測手段之一,可以一次性檢測人類 22000 多個基因的外顯子區。據估計,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致病變異超85%都包含在外顯子區內[1,2]。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對全基因組進行分析,包括非編碼區(內含子)和編碼區(外顯子)。但是,由於內含子通常沒有臨床相關性,因此出現全外顯子測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技術,用於檢測基因組內的編碼區(外顯子)。外顯子一般有更大的臨床相關性。但是,目前並不推薦將全基因組測序或全外顯子測序技術應用於產前診斷的臨床實踐中。
  • 外顯子測序、SNP和RNA測序,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檢測手段?也許你都想錯了!
    近日,一項前瞻性研究結果顯示,多種檢測技術結合使用,可以為多數患有實體瘤的成年人患者提供個性化腫瘤治療或預測信息。對前5個患者的樣本進行研究時,對樣本分析流程有所不同。之後41個患者樣本採用統一的分析流程,使用Illumina的晶片和伊坎醫學院基因組學中心CLIA認證實驗室的測序平臺。在使用外顯子測序和SNP晶片基因分型對凍存樣本或者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樣本進行分析,同時凍存樣本進行RNA測序。
  • 「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
    全基因組正式開始臨床服務   未確診先天缺陷兒童罕見病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啟動      2018年3月1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承辦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中的臨床合作研究及共識討論
  • 腫瘤外顯子視頻課程小作業
    外顯子技術是僅次於轉錄組的熱門 NGS 應用,尤其是在腫瘤研究方向,大量的癌症多組學隊列其實就是轉錄組加上外顯子而已。
  • 連全基因組測序也不能找出原因,天知道我到底得了什麼病
    之後Beckett接受了越來越詳細的基因檢測,疑似的遺傳性疾病都被排除掉。後來Edwards一家三口都接受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全外顯子組測序(whole-exome sequencing)是在七年前被引臨床診斷中的,其為疾病診斷領域帶來了巨大的飛躍。外顯子組「exome」中的「ex」是「表達」的意思,就是說只有產生蛋白質的外顯子序列才會被測定。
  • cell:蛋白質磷酸化修飾+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技術的低成本研究策略
    對蛋白質組、磷酸化蛋白質組、轉錄組和全外顯子組測序數據的綜合分析揭示了腫瘤相關特徵,如腫瘤相關蛋白變異、特有的蛋白質組特徵以及早期患者或EGFR和TP53突變患者的臨床結果。基於蛋白的LUAD分層顯示了三個亞型(S-I、S-II和S-III),它們與不同的臨床和分子特徵有關。
  • 100美元1小時全基因組測序!Illumina厲害了
    新儀器NovaSeq 5000和 NovaSeq 6000的運行速度超過現有儀器的70%,只需1個小時內,便可完成一個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不久前全基因組測序還需要一天以上的時間。隨著基因測序價格降低,測序體量的升高,曾經不切實際的技術將變得觸手可及。Illumina公司的CEO Francis DeSouza認為,「有一天」,公司的NovaSeq系列進行人類全基因組測序的價格將控制在每人100美元。
  • Bionano光學圖譜技術可檢測罕見病變異
    目前,採用全外顯子組測序或全基因組測序對單基因遺傳病的診斷率僅為26%-40%,仍有大部分病例亟待解決。利用全外顯子組測序無法檢測大多數結構變異,無法生成染色體圖譜,遺漏掉捕獲效率低的外顯子區域的變異,幾乎不能檢測重複區域,將非外顯子區域的變異排除在外。
  • 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聯合資深作者史蒂芬·布倫納和詹妮弗·帕克表示:「這項研究代表了迄今為止受IEM影響的整個病例群體中最大的測序工作,可以對(全外顯子測序)作為人群篩查工具的當前能力進行無偏見評估。
  • 關於基因檢測的幾個常識
    關於基因檢測或者說基因測序,還是不要說基因檢測,最好和市面上那些消費級基因檢測拉開些距離,這行的名聲都快被消費級的檢測毀了,我一下說的都是醫療級的測序,包括嬰幼兒的遺傳病篩查、腫瘤的測序和以天賦檢測等消費級基因檢測不是一個東西。消費級的檢測簡直就是笑話。行業內也有大佬說過「毀掉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做一個天賦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