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 | Trios模式的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揭示疾病新機制

2020-10-28 oebiotech歐易生物

研究背景


腦癱(CP)是影響運動功能的主要神經發育紊亂(NDD)性質的疾病,世界上每1000名兒童中約有2 - 3人受到影響。運動障礙的發作發生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是大腦發育中斷的一種表現。迄今為止,已有5項研究分析了CP病例的基因組拷貝數變異(CNVs),發現10-31%的病例存在可預測的有害拷貝數變異。在CP病例中已經進行的全外顯子組測序(WES)研究中,最大的一項研究報導了98個非選擇性CP的父母-子女trios中約有14%存在推測的有害變異。這些研究表明了CP中潛在的重要遺傳風險,但對照數據不足限制了可以做出的統計推斷,並且沒有對新的候選基因變異進行功能驗證。在本項研究中,研究者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研究者利用CP病例正常表型的兄弟姐妹和他們正常表型的父母組成的對照組,對250個CP trios進行了WES測序,其中包括91例既往報導的和159例來自美國、中國和澳大利亞的中心。病例在兩歲時出現症狀。250個家庭群體中,157例 (62.8%)為特發性(未知原因),84例(33.6%)與一個已知環境損害有關,其餘9例(3.6%)無法分類。


發表時間:2020年10月

第一作者單位:耶魯大學醫學院

影響因子:27.603


摘要


除了常見的環境因素外,基因因素也可能導致腦癱。研究者對250個父母-子代的trios模式(parent–offspring trios)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在腦癱病例中觀察到具有破壞性的新生突變的富集。8個基因具有多重破壞性的新生突變,其中兩個基因的突變(TUBA1A 和 CTNNB1)在全基因組範圍內具有顯著性。研究者鑑定了兩種新的單基因病因,FBXO31 和 RHOB,並表明 RHOB 突變增強了活性態Rho效應子結合,而 FBXO31 突變降低了cyclin D水平。候選腦癱風險基因與神經發育障礙基因重疊。通過網絡通路分析,確定了Rho GTPase的富集、細胞外基質、黏附灶和細胞骨架途徑。在果蠅的反向遺傳學篩查中,富集通路中的腦癱風險基因被證明可以調節神經運動功能。研究者估計,14%的病例可歸因於過度的破壞性新生或隱性變異。這些發現為基因介導的腦癱早期神經元連接失調提供了證據。


主要結果


1. 損傷性新發突變(DNMs)在CP隊列中顯著富集,並且反覆損傷性新發突變與已知的和新的CP都有關係。

研究者首先評估了新發突變對CP的貢獻。案例和對照中觀察到的新發突變的數量與泊松分布非常接近,表明新發突變是獨立的概率事件。研究者發現,當集中分析對變異不耐受的基因時,CP病例中損傷性新發突變的富集更加明顯,而對照中沒有任何突變類型的顯著富集(表1)。研究者推測,個體基因可能通過一種從頭開始的機制在CP隊列中反覆出現。通過分析,鑑定到8個基因具有2個以上損傷性新發突變。這些基因中蛋白損傷性新發突變在基因水平的富集,強烈暗示這些基因是真正的CP相關基因。在這8個基因中,ATL1、CTNNB1、SPAST 和 TUBA1A 此前已報導過與人類CP表型相關,本項研究在 RHOB 和 FBXO31 中發現了相同但獨立產生的損傷性新發突變。


2. 在RHOB和FBXO31中鑑定功能獲得性新發突變。

RHOB 編碼一個Rho GTPase,在兩例不相關但表型一致的CP病例中具有兩個相同的新發突變。比較RHOB蛋白的野生型和突變型(p.Ser73Phe)的結構模型,可以發現結合位點的形狀和蛋白的表面電荷都發生了改變。生化分析表明,該變異對GTPase激活蛋白(GAPs)和GDP交換因子(GEFs)的反應均明顯增強,最終導致與Rho效應子rhotekin在活性狀態下的結合增強(圖1)。

圖1:CP相關的RHOB突變體S73F的功能驗證。a. Sanger測序驗證來自F064和F244家族的母親、父親和先證者的新遺傳和變異位置。b. 正常與突變RHOB蛋白的Poisson–boltzmann靜電圖。c. F064(上)和F244(下)的腦部核磁共振圖。d. GAP實驗檢測S73F rHOb 變體中GTP水解特性。e. 在GEF實驗中,S73F rHOb變異體中GTP結合性增強。f. 與GTP結合的rho蛋白與rhotekin蛋白互作實驗,S73F GTP的結合增加了4倍。

3. 研究者還在FBXO31中鑑定到兩個不相關的案例具有相同的新發突變。

Asp334是FBXO31結合位點處的保守殘基。FBXO31可以控制軸突的生長,對發育中的大腦中樹突生長和神經元遷移至關重要。FBXO31 p.Asp334Asn影響cyclin D互作位點, 導致cyclin D降解功能明顯增強。FBXO31的一個純合截斷突變已被報導與ID相關(MIM 615979)。本研究中的兩名患者均表現出痙攣性雙側癱瘓CP,與已有報導的FBXO31中新發突變的表型不同 (圖2)。

圖2:對CP相關的FBXO31變種p.Asp334Asn的功能驗證顯示cyclin D調控發生了改變。a. Sanger測序顯示突變位點。b. 野生型FBX031和p.Asp334Asn變種的Poisson–boltzmann靜電圖。c. Western blot結果顯示FBXO31 p.Asp334Asn突變的患者源性成纖維細胞中cyclin D表達下降。

4. CP與其他NDDs的臨床和遺傳重疊。

臨床上,NDDs經常同時發生。在CP病例中,約45%的CP患者並發ID,約40%的患者伴有癲癇,約7%的患者除CP外還伴有ASD。因此,研究者試圖確定來自於已知NDD風險基因的CP患者中具有新發、X連鎖隱性或常染色體隱性分離的罕見損傷變異體的基因。利用疾病基因網絡工具DisGeNET,確定從文獻和資料庫(包括ClinVar、ClinGen和UniProt65)中檢索到的基因和疾病之間的關聯,發現在CP候選基因和主要NDDs之間有大量的基因重疊。相反,當檢查與神經退行性疾病(阿爾茨海默病)的重疊時,沒有發現富集。共有28.9%的CP風險基因與ID相關基因重疊,11.1%與癲癇相關,6.3%與ASD相關。分析數據表明,CP與其他遺傳性NDDs有顯著的遺傳重疊,表明存在潛在的遺傳基因的多效性和共同發生NDDs的常見病因(圖3)。

圖3:常見NDDs的基因重疊。a. 維恩圖顯示候選CP基因和與其他NDDs相關的基因之間重疊基因的數量. b. 超幾何雙尾試驗發現,CP與其他NDDs重疊顯著,而CP與阿爾茨海默病重疊不顯著。

5. 細胞外基質、細胞基質局部粘連、細胞骨架網絡和Rho GTPase基因與CP高度相關。

研究者鑑定了大量具有預測損傷變異的個體基因,並使用一套工具來無偏倚地發現與CP相關的保守途徑和生物學功能。對439個推測的CP風險基因聚類分析顯示,這些基因間的關聯性大於隨機預測的關聯,表明存在一個包含損傷變異的功能性網絡。研究者使用DAVID、MSigDB和PANTHER對其中的基因進行過表達分析,進行功能注釋和通路表徵,識別了代表富集通路和保守功能的多個基因集。

6. 來自Rho GTPase、細胞骨架和細胞投射通路的基因控制果蠅的神經運動發育。

研究者通過對果蠅進行反向遺傳篩選,獨立評估了over-represented通路成員在正常運動發育中的作用。研究者選擇了具有可獲得的分子特徵等位基因的保守果蠅標準基因。利用雙等位基因狀態下的hypomorphic/LoF等位基因來輔助繪製果蠅檢測中感興趣基因的表型。兩個不符合有害篩選標準的變異基因被納入陰性對照。利用幼蟲的轉向測定法和成蟲的負趨地性/正趨光性測定法總共篩選到22個與運動能力有關的基因(圖4)。

圖4:候選CP風險基因的果蠅同源體LoF突變的運動表型。a. 在AGAP1、SEMA4A 和 TENM1基因突變的幼蟲中,旋轉時間(一種協調運動的測量)增加了。b-j.14天大的果蠅有運動障礙。


參考文獻


SC Jin , SA Lewis , S Bakhtiari, et al. Mutations disrupting neuritogenesis genes confer risk for cerebral palsy. Nat Genet 2020 Oct;52(10):1046-1056.


編者按


歐易生物擁有專業的動植物基因組研發團隊,為客戶提供基因組重測序、BSA分析、GWAS分析、群體進化分析、Agilent全外顯子捕獲測序、三代測序、de novo 組裝、基因注釋、比較基因組、個性化分析及多組學聯合分析等高質量的技術服務,多名專業人員,經過多年經驗沉澱積累,具備多角度分析問題能力,提供多元化項目技術服務,多組學技術平臺聯合支撐,極力打造一站式服務。


END


相關焦點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
  • 全外顯子測序發現胰腺癌新治療靶點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對109名胰腺導管腺癌(PDA)病人進行了全外顯子測序,發現了PDA中的基因突變多樣性,並且為發現PDA治療靶點提供了重要信息。 胰腺導管腺癌是一種預後效果非常差的惡性疾病,需要深入了解該疾病的病因並開發靶向治療策略。由於PDA腫瘤中存在大量基質細胞和炎症細胞,因此對來自於病人的腫瘤樣本進行腫瘤細胞測序存在很大障礙,難以獲得高質量數據。
  • cell:蛋白質磷酸化修飾+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技術的低成本研究策略
    全外顯子捕獲測序(WES)技術以其相對較低的成本而受到大多數研究者的青睞。然而,隨著更多組學技術的出現和發展,如何充分利用高性價比的WES數據繼續保持高影響力的文章產出,已成為困擾很多研究者的問題。發表時間:2020.07第一作者單位: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運用生物技術:蛋白組學和磷酸化蛋白組學 / 全外顯子捕獲測序
  • 臨床全外顯子測序通常無法充分分析大片段 DNA 序列
    全外顯子組測序越來越多地用於醫療保健,而研究表明全外顯子測序通常並不能充分分析大片段 DNA 序列。對美國 3 個實驗室的病人樣本的再次分析表明,大多數基因測試對充分分析被測基因的覆蓋度不足四分之一。檢測到疾病的概率與實驗室是否對給定樣本中那些基因進行了充分分析密切相關。
  • 外顯子組測序揭示散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成因
    外顯子組測序揭示散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成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0 15:36:36 耶魯大學醫學院Kristopher T.
  •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
    2019-03-05 01:12:50 來源: 康安智檢 舉報   全外顯子組測序簡介
  • 對全外顯子檢測陰性案例進行全面的迭代分析非常高效
    背景介紹全外顯子檢測(WES)改進了臨床遺傳病的診斷方法,其診斷率達到25-50%,然而仍然有25%-75%為陰性結果,這些陰性結果後續該怎麼辦,目前誰也不清楚。市面上有一些商業化的檢測機構提供免費的全外顯子測序重分析服務,大概能提高10-15%的診斷率,大部分(約70%)是由於新基因與疾病的關係被發現。
  • 史上最大全外顯子組測序!深扒2型糖尿病遺傳學細節
    近日,全球百餘名遺傳學研究人員對約4.5萬例T2DM-正常人群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分析,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大數據顯示大量可影響疾病風險的外顯子遺傳變異,從而成功將罕見的DNA改變與T2DM聯繫了起來。
  • 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聯合資深作者史蒂芬·布倫納和詹妮弗·帕克表示:「這項研究代表了迄今為止受IEM影響的整個病例群體中最大的測序工作,可以對(全外顯子測序)作為人群篩查工具的當前能力進行無偏見評估。
  • 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療藥物
    2016年4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發表了一項癌症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工具能夠幫助進行腫瘤細胞全外顯子測序原始數據解讀,隨後根據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圖譜找到FDA批准的靶向治療藥物。
  • 三家外顯子捕獲效率評估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現在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研究和診斷領域。研究人員期望用足夠的測序深度和覆蓋度來對已知基因的整個編碼區域進行研究。現在市面上的眾多外顯子捕獲平臺,在具有各自優勢的同時,在捕獲效率方面也存在一些差異。近期《Nucleic Acids Research》刊登了瑞士心血管遺傳和基因診斷中心的一項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對Agilent,NimbleGen和Illumina公司的3個全外顯子組捕獲平臺進行了調研。
  • 研究發現自然殺傷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
    研究成果於4月1日以PBX1 Expression in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Drives Fetal Growth 為題,在線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誌,該研究揭示了一種蛻膜NK細胞促進胚胎發育的轉錄調控新機制,為基於蛻膜 NK 細胞的生殖相關疾病免疫治療提供新思路與新靶標。
  • 國產基因捕獲晶片迎來重大突破
    2020年9月17日,伯科生物科技宣布完成首款全流程國產DNA探針人全外顯子捕獲試劑盒TargetCap Core Exome Panel v3.0研發和測試,正式接受預定。),探針設計所使用的設計軟體(Cap Designer)由團隊獨立開發,並匹配完整的高性能雜交試劑、快速雜交試劑、針對不同測序平臺的通用阻斷劑(Universal Blocker)等捕獲配套試劑。
  • 華大科技首推基於Complete Genomics平臺的人全外顯子組測序服務
    中國深圳和美國劍橋2014年7月22日電 /美通社/ -- 全球較大的基因組學研究機構華大基因旗下子公司 -- 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華大科技」)今天宣布,在全球推出基於 Complete Genomics(簡稱「CG」)技術平臺的人全外顯子組測序服務。
  • 暨南大學周慶華研究員參與研究,揭示全外顯子組測序在妊娠流產中的...
    暨南大學周慶華研究員參與研究,揭示全外顯子組測序在妊娠流產中的臨床實用性 2020-07-30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微陣列與二代測序技術
    全基因組測序(whole-genome sequencing,WGS)對全基因組進行分析,包括非編碼區(內含子)和編碼區(外顯子)。但是,由於內含子通常沒有臨床相關性,因此出現全外顯子測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技術,用於檢測基因組內的編碼區(外顯子)。外顯子一般有更大的臨床相關性。但是,目前並不推薦將全基因組測序或全外顯子測序技術應用於產前診斷的臨床實踐中。
  •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研究揭示RNA剪接新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5 15:57:49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安舒茨醫學校區Rui Zhao研究組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Z.
  • Nature:測序分析發現驅動白血病發生發展和進化的基因突變
    (圖片來自網絡)2015年10月23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們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對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病人樣本進行全外顯子測序分析,發現了一些可能發生反覆突變的癌症驅動基因,這對於了解腫瘤形成過程以及癌細胞進化過程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