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ds Res:程紅等揭示B肝病毒轉錄後調控元件促進無內含子mRNA...

2021-01-15 生物谷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程紅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A Sub-Element in PRE enhances nuclear export of intronless mRNAs by recruiting the TREX complex via ZC3H18,揭示了PRE中一個順式作用元件通過ZC3H18招募出核複合物TREX促進mRNA出核轉運的分子機制。

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是導致B型肝炎的病毒,其感染在全球範圍內每年導致約100萬人死亡。B肝病毒共表達七個蛋白,編碼這些蛋白的mRNA都需要在不經歷剪接的情況下運輸出核。HBV mRNA上的一個順式元件PRE(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可以有效促進病毒無內含子mRNA的出核,但是PRE促進mRNA出核的具體機制還不清楚。

在該研究中,遲斌凱博士和同事在程紅研究員的指導下,通過系統短縮實驗在PRE序列中發現了兩個獨立的促進無內含子mRNA出核的順式元件(SEP1和SEP2)。利用其中較短的SEP1 進行的RNA-蛋白複合物純化顯示SEP1與若干宿主細胞蛋白結合,其中包括mRNA出核複合物TREX。進一步的生化和細胞實驗表明,SEP1 RNA直接結合鋅指蛋白ZC3H18,並通過ZC3H18招募TREX從而促進mRNA的出核。他們分析比較了SEP1介導的mRNA出核方式與細胞mRNA的出核方式的異同,發現兩者存在多種相似性,提示這兩種出核通路可能共用某些出核因子。與此推論相符的是,他們在SEP1 RNA結合蛋白中發現了4種新的真核mRNA出核因子。該研究不僅揭示了SEP1促進無內含子mRNA出核的作用機制,還為進一步了解細胞mRNA出核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幫助。

該研究工作是與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李國輝研究員及其課題組合作完成的。研究得到國家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經費資助。(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日前,他們在生物醫學領域學術期刊《Theranostics》上發文,首次報導了「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1信號通路促進HBV cccDNA(B肝病毒共價環狀閉合DNA)微小染色體組裝和表觀遺傳修飾」的新機制,為臨床清除HBVcccDNA和治療B肝提供了新的潛在靶點。  B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慢性感染可導致肝炎、肝硬變和肝癌。
  • 外顯子、內含子、mRNA、CDS、ORF區別
    基因DNA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編碼區包含外顯子和內含子,一般非編碼區具有基因表達的調控功能,如啟動子在非編碼區。編碼區則轉錄為mRNA並最終翻譯成蛋白質。外顯子和內含子都被轉錄到mRNA前體hnRNA中,當hnRNA進行剪接變為成熟的mRNA時,內含子被切除,而外顯子保留。
  • 研究揭示亞細胞核結構nuclear speckle在mRNA出核中的功能與機制
    程紅研究組長期從事RNA出核轉運的功能與機制的研究,近幾年在新生轉錄本出核或降解的命運決定研究中取得一系列進展,發現在細胞中mRNA出核蛋白ALYREF主要結合在mRNA的5』區域(Nucleic Acids Res,2017),通過與RNA降解機器競爭結合5』帽結合複合體(CBC)來決定新生RNA出核或降解的命運(EMBO J,2017);這種命運決定在轉錄後、RNA尚未進入到nuclear
  • 我國專家發現環形RNA新分子及其轉錄調控功能機制
    人民網上海9月28電 (記者王有佳)9月27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發表了中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陳玲玲組與計算生物所楊力組的最新合作研究論文,發現來源於基因內含子區域的環形RNA新分子,揭示其成環機制及在基因轉錄調控中的重要功能。
  • 深度展望:mRNA轉錄後整體調控
    而當基因轉錄後,mRNA分子自身是如何被調控的?RNA結合蛋白及非編碼RNA是如何影響mRNA加工、運輸、胞內定位以及穩定性?在應激條件或者發育進程中,細胞如何提高RNA調控的效率? 杜克大學醫學中心Jack D.
  • Cell Res:陳玲玲等揭示一條lncRNA調控MYC轉錄的新機制
    研究發現並揭示了一條結腸癌特異表達的長非編碼RNA(CCAT1-L)通過參與染色質高級結構維持實現對MYC基因轉錄調控的分子機制。該研究通過對結腸癌病人臨床樣品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基因沙漠」區域(gene desert)——8q24區域、MYC基因上遊約500 Kb處發現了一條豐度很高,且在結腸癌中特異表達的lncRNA,命名為CCAT1-L。
  • B肝GGA新研究,全面下調mRNA轉錄活性,降低抗原產生
    B肝GGA新研究,全面下調mRNA轉錄活性,降低抗原產生全球需要更為有效的抗B肝治療方法。日本研究人員介紹,此前曾有報導指出,Geranylgeranylacetone(GGA)在人肝癌細胞中具有抗C肝病毒活性。在最新發表的這項研究中,我們檢測了GGA的抗B肝病毒活性。
  • 梁晗團隊揭示超級增強子的轉錄本質和定位圖譜
    轉錄調控(transcription regulation)是分子生物學核心大課題——基因調控的首要層級,也是最早受到關注和研究得最為透徹的分支。超過半個世紀的知識積累建構了一個由順式調控元件(cis-regulatory element)和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兩大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轉錄調控框架[1,2]。
  • 轉錄後修飾機制研究獲進展
    C末端斷裂調控蛋白生成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機制,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分析轉錄後修飾機制。 轉錄後修飾是真核細胞中,將初級轉錄RNA轉化為成熟RNA的加工過程。比如mRNA前體轉化為成熟的mRNA,其中包括剪接,並發生在蛋白質生物合成之前。這一加工過程對於真核生物基因組的正確翻譯至關重要,這是因為真核生物的初級轉錄RNA中包含既包括用於編碼蛋白質的外顯子又包含非編碼的內含子。
  • 中國學者Cell子刊揭示基因組「暗物質」中環狀RNA新分子
    眾所周知,人類基因組中存在大量被稱為基因組「暗物質(dark matter)」的非編碼序列,包括基因間非編碼序列、內含子非編碼序列等。基因間非編碼序列轉錄產生線形長非編碼RNA分子,具有5』帽子和3』尾巴結構;而內含子非編碼序列轉錄生成的RNA在剪接後被核酸外切酶快速降解,多數沒有生物學意義。
  • 浙中醫藥學院開國銀團隊揭示bZIP轉錄因子調控丹參中酚酸與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and tanshinones in Salvia miltiorrhiza」的研究論文,該文以傳統中藥丹參為研究對象,首次揭示了脫落酸(ABA)響應的bZIP轉錄因子SmbZIP1正調控丹酚酸但負調控丹參酮生物合成的分子機制。
  • 【肺科•新聞】我院翁志萍團隊揭示piRNA調控逆轉錄病毒入侵基因...
    【肺科•新聞】我院翁志萍團隊揭示piRNA調控逆轉錄病毒入侵基因組的固有應答機制 2019-10-12 17: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研人員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已有研究表明,βC1是病毒編碼的關鍵決定因子;進一步利用單色光LED燈箱進行昆蟲雙選擇實驗,發現βC1轉基因植物只有在紅光和含有紅光的白光條件下發生,在黑暗、遠紅光和藍光條件下無顯著差異(圖1C)。煙粉蝨等大多數昆蟲的視覺系統缺乏紅光受體,是「紅色色盲」,因此,這種光依賴的煙粉蝨選擇行為改變主要是病毒感染植物後影響了昆蟲嗅覺識別植物。
  • 數學院等通過調控網絡數學建模揭示幹細胞分化關鍵轉錄因子
    這一成果提出了利用匹配的基因表達和染色質可及性數據刻畫轉錄因子和調控元件結合調控下遊基因表達的數學模型,構建了描繪細胞狀態轉化的染色質調控網絡,通過網絡分析鑑定出TFAP2C和p63分別為表面外胚層起始和角質形成細胞成熟的關鍵因子,並揭示了譜系定型過程中TFAP2C-p63對表觀遺傳轉換的反饋調節機制。
  • Plant Cell | 內含子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近日,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 Intron DNA sequences can be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proximal promoter in determining the site of transcript initiation 」 的研究論文, 揭示內含子將比啟動子更能決定基因的轉錄起始位點
  • 東北師大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
    Plant Cell | 東北師大徐正一課題組揭示一種新的轉錄複合體,調控水稻鹽脅迫響應責編 | 逸雲土壤鹽漬化是農業發展面臨的巨大阻力,約有8億多公頃的土地受鹽害的影響,大約佔全世界灌溉農業面積的20%。
  • RNA的合成(轉錄)
    真核生物 mRNA轉錄後5ˊ端加帽;3ˊ端加尾及mRNA鏈進行剪接修飾,tRNA及rRNA的轉錄後加工過程,內含子的剪接方式。核酶的概念、應用。  重點:  轉錄的反應體系,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的 RNA聚合酶的特點,RNA的轉錄過程大體可分為起始、延長、終止三個階段。真核RNA的轉錄後加工,各種RNA前體的加工過程。
  • 微生物所葉健課題組揭示紅光調控植物抗蟲媒病毒新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雙生病毒衛星DNA編碼的βC1蛋白可以通過靶向光信號途徑的PIF轉錄因子家族調控的蟲媒病毒抗性,促進蟲媒病毒的快速傳播,揭示了光調節雙生病毒-煙粉蝨-植物三者互惠共生的新機制。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中,另一種常用的順式元件是增強子(enhancer)。增強子是與輔因子和轉錄因子(TFs)結合的DNA元件,能夠通過直接刺激啟動子(通常通過染色質環)來增加其靶基因的轉錄水平。啟動子的位置是確定的,即與基因之間有特定的距離和方向。增強子則不同,它可能與其調節的啟動子相距數千Kb,可以在上遊或下遊。當處於非活性狀態時,二者不會靠近。但在活性狀態下,增強子通過形成環狀結構而在三維空間上接近啟動子,並將相應轉錄因子募集到該區域,從而促進基因表達。轉錄調控與染色質結構密切相關。
  • 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
    在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中,另一種常用的順式元件是增強子(enhancer)。增強子是與輔因子和轉錄因子(TFs)結合的DNA元件,能夠通過直接刺激啟動子(通常通過染色質環)來增加其靶基因的轉錄水平。啟動子的位置是確定的,即與基因之間有特定的距離和方向。增強子則不同,它可能與其調節的啟動子相距數千Kb,可以在上遊或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