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顯子基因為什麼保守?《Nature Genetics》出新答案了!

2021-02-23 生物通

《Nature Genetics》最新研究表明,在蛋白質編碼區,錯誤(變異)監視和修復系統的效率更高。

基因的基本結構分外顯子和內含子,比較不同物種的基因發現外顯子序列通常是保守的,而內含子序列則很少保守。外顯子的種間差異不大,換句話說,人和老鼠、線蟲的外顯子基因都很相似。

這種相似性的科學解釋是,外顯子是生物體生存的關鍵區域,這部分區域的許多變異都會導致死亡表型,所以未存於世。內含子由於沒有選擇壓力,因此比外顯子的進化快得多。外顯子的保守性可作為「通過識別多種生物中出現的片段來鑑定編碼區域」的理鑑定基礎。

「我們曾經認為外顯子的保守性只是出於負選擇壓力,但現在,你應該說這不是唯一原因。我們首次證明,外顯子突變少的原因是,這些區域比其他區域修復得更有效率,」生物醫學研究所(IRB巴塞隆納)生物基因組學實驗室負責人Núria López-Bigas解釋道。

聚合酶(polymerase)是負責DNA複製的一種酶,它將核苷酸按順序排列在模板序列對面的姐妹序列上,有時聚合酶可能會拼錯,這時就需要DNA修復機器來糾正錯配。

研究人員分析因聚合酶攜帶一個突變,導致錯誤表型聚合酶的結直腸腫瘤發現,雖然這些腫瘤含有大量突變,但是比較外顯子和內含子突變比例後,科學家們意外地發現,外顯子的突變比例明顯小於預期。

於是,他們接著研究了一種兒童腦瘤的基因組,這種腫瘤的特徵是不僅具有突變的聚合酶,還包括一個失活的修復系統。研究人員觀察到,這些腫瘤外顯子的突變數目和預期的一樣高。

「修復機制保證了突變不在基因組中積累,」文章一作、博士生Joan Frigola解釋。

為什麼外顯子的修複比內含子更高效?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個線索。他們發現,外顯子富含大量H3K36me3標記(一種組蛋白修飾),可招募更多修復蛋白,因此使修復過程更加高效。

「DNA修復機器相當聰明,它們知道必須集中優勢關注重點區域。這一新的知識點,對許多研究腫瘤或物種進化過程中的DNA突變和損傷修復的學者尤其重要,」López-Bigas 說。

原文標題

Reduced mutation rate in exons due to differential mismatch repair  Nature Genetics

相關焦點

  • Nature Genetics | Trios模式的全外顯子捕獲測序揭示疾病新機制
    通過網絡通路分析,確定了Rho GTPase的富集、細胞外基質、黏附灶和細胞骨架途徑。在果蠅的反向遺傳學篩查中,富集通路中的腦癱風險基因被證明可以調節神經運動功能。研究者估計,14%的病例可歸因於過度的破壞性新生或隱性變異。這些發現為基因介導的腦癱早期神經元連接失調提供了證據。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
  • 安捷倫科技推出外顯子基因晶片,擴展基因表達分析市場
    安捷倫科技推出外顯子基因晶片,擴展基因表達分析市場     2010 年 11 月 3 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基於 SurePrint
  • 腫瘤外顯子視頻課程小作業
    外顯子技術是僅次於轉錄組的熱門 NGS 應用,尤其是在腫瘤研究方向,大量的癌症多組學隊列其實就是轉錄組加上外顯子而已。
  • PBJ趙開軍團隊發現植物基因外顯子跳躍剪接機制並創製香型水稻
    前體mRNAs(pre-mRNAs)剪接是真核細胞基因表達的重要生物學過程。mRNA剪接複合體通常按照GU-AG規則,將pre-mRNAs的內含子剪除並將各外顯子依次連結成成熟的mRNA,以將遺傳信息進一步傳遞至翻譯的蛋白質。如果成熟的mRNA缺少某個(些)外顯子,則稱為外顯子跳躍剪接(exon skipping)。
  • 外顯子、內含子、mRNA、CDS、ORF區別
    基因DNA分為編碼區和非編碼區,編碼區包含外顯子和內含子,一般非編碼區具有基因表達的調控功能,如啟動子在非編碼區。編碼區則轉錄為mRNA並最終翻譯成蛋白質。外顯子和內含子都被轉錄到mRNA前體hnRNA中,當hnRNA進行剪接變為成熟的mRNA時,內含子被切除,而外顯子保留。
  • Nature genetics:轉座子突變分析發現黑色素瘤驅動基因
    2015年4月28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genetics在線發表了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發現sleeping
  • Nature Genetics,棉花發了又發
    陸地棉馴化過程中的不對稱亞基因組選擇和順式調控分歧  Asymmetric subgenome selection and cis-regulatory divergence during cotton domestication  發表期刊:Nature genetics   發表時間
  • PNAS:利用反義寡核苷酸誘導外顯子跳讀有望治療腎臟疾病
    並非所有的Joubert症候群患者都攜帶發生G1890*突變的CEP290基因,其中G1890*突變會導致腎臟遭受損傷。那些出現腎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腎臟移植或透析。圖片來自PNAS, doi:10.1073/pnas.1809432115。
  • 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療藥物
    2016年4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發表了一項癌症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工具能夠幫助進行腫瘤細胞全外顯子測序原始數據解讀,隨後根據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圖譜找到FDA批准的靶向治療藥物。
  • 既保守又不保守!
    ,從而調節多種細胞過程,儘管如此,對lncRNA的處理和功能的種間比較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並未得到探索,這篇綜述文章中,研究人員就報告發現,一組在人類胚胎幹細胞中表達保守的lncRNAs與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的lncRNAs在加工方式上或許並不相同,從而就導致了不同的亞細胞定位和功能,研究者識別出了122個序列保守和229個位置保守的lncRNAs,其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mESCs)相比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s
  • 對全外顯子檢測陰性案例進行全面的迭代分析非常高效
    背景介紹全外顯子檢測(WES)改進了臨床遺傳病的診斷方法,其診斷率達到25-50%,然而仍然有25%-75%為陰性結果,這些陰性結果後續該怎麼辦,目前誰也不清楚。市面上有一些商業化的檢測機構提供免費的全外顯子測序重分析服務,大概能提高10-15%的診斷率,大部分(約70%)是由於新基因與疾病的關係被發現。
  • 全外顯子測序發現胰腺癌新治療靶點
    2015年4月10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 非小細胞肺癌MET靶向進展之Tepotinib_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_Tepo...
    今年3月默克公司的Tepotinib在日本獲批治療MET14外顯子跳躍突變的NSCLC患者,成為全球首個獲批的高度選擇性的MET抑制劑,且已被FDA接受進行優先審評。Tepotinib是一種每日用藥一次的高選擇性口服MET抑制劑,本文以Tepotinib近期的研發進展為例與大家分享NSCLC中兩種MET異常改變的探索方向和結果。
  • Nature Genetics:研究者首次繪製調節成人幹細胞生長基因圖譜
    他們繪製了一個幹細胞基因和它的蛋白產品Laxetin,並且在此工作基礎上,進行了鑑定基因自身的調查研究。這是至今為止首次對幹細胞基因進行的完全研究。    這一特殊基因由於能調節體內特別是骨髓內成人幹細胞的數目而顯得尤為重要。
  • 小鼠Sry基因座對於雄性性別決定至關重要
    小鼠Sry基因座對於雄性性別決定至關重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 22:46:41 日本大阪大學Makoto Tachibana研究小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4篇Nature齊發!揭開人類基因組變異研究新時代
    圖1 gnomAD的前身:the human Exome但與外顯子組資料庫相比,gnomAD資料庫報告了2.41億個小的遺傳變異 (單核苷酸變異和短插入/刪除變量) 和335,470個結構性變異 (至少50個鹼基對的DNA重組),與外顯子資料庫的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第二節 結構基因的結構
    第二節 結構基因的結構   人類結構基因4個區域:①編碼區,包括外顯子與內含子;②前導區,位於編碼區上遊,相當於RNA5』末端非編碼區(非翻譯區);③尾部區,位於RNA3』編碼區下遊,相當於末端非編碼區(非翻譯區);④調控區,包括啟動子和增強子等。基因編碼區的兩側也稱為側翼順序(圖3-1)。
  •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Nature Genetics:二號腫瘤抑制基因PTEN的突變與乳腺癌的發生機制 來源:生命經緯 2007-12-13 10:10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與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者,經過長期的合作研究後,終於揭示出了BRCA1基因的突變是如何導致乳腺癌發生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