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利用反義寡核苷酸誘導外顯子跳讀有望治療腎臟疾病

2020-11-28 生物谷

2018年11月18日/

生物谷

BIOON/---Joubert症候群(Joubert syndrome)是一種腦部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身體和精神障礙,有時還引起視覺障礙。在新生兒中,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為1/80000,而且三分之一的患者也會遭受腎功能衰竭。並非所有的Joubert症候群患者都攜帶發生G1890*突變的CEP290基因,其中G1890*突變會導致腎臟遭受損傷。那些出現腎臟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腎臟移植或透析。

圖片來自PNAS, doi:10.1073/pnas.180943211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英國紐卡斯爾大學

遺傳

醫學研究所的John Sayer教授及其同事們在細胞模型和小鼠模型中,發現使用一條稱為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的DNA鏈可誘導患者細胞發生選擇性剪接,跳過CEP290基因中發生G1890*突變的外顯子41,這種方法稱為「外顯子跳讀(exon-skipping)」。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1月15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argeted exon skipping of a CEP290 mutation rescues Joubert syndrome

phenotype

s in vitro and in a murine model」。

這是首次在腎臟(儘管是小鼠腎臟)中開展基因編輯,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將用於基因編輯的反義寡核苷酸運送到腎臟中被認為是非常困難的。

這項研究向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是因為這些研究人員如今知道他們如何可能能夠提供一種校正腎細胞中的基因突變並阻止遺傳性腎臟疾病產生的療法。它為在患有

遺傳

性腎臟疾病的患者中開展個性化

基因治療

鋪平了道路。(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imon A. Ramsbottom, Elisa Molinari, Shalabh Srivastava et al. Targeted exon skipping of a CEP290 mutation rescues Joubert syndrome phenotypes in vitro and in a murine model. PNAS, Published Online: 15 November 2018, doi:10.1073/pnas.1809432115.

相關焦點

  • 反義寡核苷酸可用於治療小鼠CLN3巴頓病
    反義寡核苷酸可用於治療小鼠CLN3巴頓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47:35 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Michelle L.
  • Science子刊:利用反義寡核苷酸增加SCN1A表達,有望治療Dravet症候群
    2020年8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種有前景的實驗性新療法似乎可以改變Dravet症候群(Dravet syndrome)小鼠模型中的破壞性疾病進展。這一發現最終有可能給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及其父母帶來希望。
  • Sci Rep: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成功治療多種遺傳性疾病
    2017年6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基因編輯工具成功治療了遺傳性疾病,相關研究或為後期研究人員開發新型療法治療罕見肝臟疾病及由遺傳突變誘發的其它疾病提供思路和希望。
  • 反義寡核苷酸療法似乎能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
    目前沒有有效的療法能夠治療亨廷頓氏症,大部分患者在診斷後的15-20年就會死亡;但如今治療亨廷頓氏症有希望了,由倫敦大學學院聯合伊奧尼斯製藥公司開發的新型藥物或許有望阻斷亨廷頓蛋白的產生,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新型藥物還能夠有效減緩亨廷頓患者疾病的進展。
  • Nat Med:利用靶向缺陷性CLN3基因的反義寡核苷酸有望治療貝敦病
    2020年8月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治療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兒童神經退行性遺傳疾病:貝敦病(Batten disease)。這項研究解決了發現貝敦病治療方法的迫切需求。
  • AJP:治療腎臟疾病的新方法
    2020年5月6日訊/生物谷BIOON/---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稱為ROBO2的信號傳導途徑是腎臟疾病(特別是腎臟足細胞損傷和腎小球疾病)的治療靶標。腎臟足細胞是特殊的章魚樣細胞,對維持腎小球濾過系統和正常腎功能至關重要。
  • PNAS:外顯子變異檢測——全基因組測序比全外顯子測序更強大
    2015年4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目前,全外顯子測序和全基因組測序技術在遺傳分析和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突變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Eteplirsen採用了一種新穎的磷醯二胺嗎啉代寡核苷酸和外顯子跳躍技術,目的是修復mRNA的閱讀框來部分糾正遺傳缺陷。作為一種反義RNA,Eteplirsen跳過外顯子51表達,所以可以幫助患者合成一些有一定功能形式的抗肌萎縮蛋白。於是,這個較短形式的功能型抗肌萎縮蛋白可以延緩DMD病人行走和運動能力的退化。
  • 最新發現與創新:生物支架技術讓腎臟有望再生
    原標題:生物支架技術讓腎臟有望再生     腎臟疾病是全球一個重大且懸而未決的健康難題,腎病發展的不可逆性一直困擾著患者、醫生和研究人員。溫州醫科大學研究人員通過異體腎臟去細胞生物支架,成功誘導部分腎切除大鼠模型腎臟再生。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1】Brain解讀:科學家或有望利用新型基因療法來治療多種人類大腦疾病doi:10.1093/brain/awaa161個單獨的基因突變會誘發一種改變生命的疾病,並會對機體多個系統產生影響,比如幾十種溶酶體儲存疾病,其是由單一基因突變影響了細胞中代謝大分子的關鍵酶類的產生所致,這些疾病會影響機體多個器官的功能,尤其是大腦,其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而基因療法或許有望治療這些疾病,但大腦自身的保護性機制
  • 綜述| 腎臟疾病與基因組醫學(三)
    二代測序全外顯子(WES)和全基因組(WGS)WES和WGS相比Panel覆蓋了更多的目標區域,這一特點讓他們具備很有優勢,比如對異質性很高的疾病有很高的檢測靈敏度;當傳統的檢測方法失效時,WES/WGS可以獲得明確的診斷。
  • 腫瘤外顯子視頻課程小作業
    外顯子技術是僅次於轉錄組的熱門 NGS 應用,尤其是在腫瘤研究方向,大量的癌症多組學隊列其實就是轉錄組加上外顯子而已。
  • PNAS:天然化合物角鯊胺有望用於帕金森病臨床治療
    這些初步研究結果表明這種叫做角鯊胺的化合物有望得到多種途徑開發用於治療帕金森病。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NAS上。角鯊胺發現於20世紀90年代,是一種存在於角鯊科動物體內的類固醇物質。科學家通過合成更安全的類似物,曾將這種化合物用於癌症和眼部疾病的臨床試驗,目前一項針對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試驗正在計劃當中。
  • JAMIA:新工具深入挖掘外顯子測序結果 幫助找到最佳癌症治療藥物
    2016年4月4日訊 /生物谷BIOON/ --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在國際學術期刊JAMIA上發表了一項癌症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新工具能夠幫助進行腫瘤細胞全外顯子測序原始數據解讀,隨後根據癌細胞的特定基因圖譜找到FDA批准的靶向治療藥物。
  • 溫州科學家讓白鼠腎臟再生 新技術有望用於人類
    研究人員為切除了三分之一腎臟的大白鼠,縫上一個「去細胞支架」,兩個月後,這個「支架」內神奇地培育出了新細胞,成功誘導了大白鼠的腎臟再生。  昨天,記者從溫州醫科大學獲悉,該大學科研人員已經將這個大白鼠的研究成果,寫成名為《去細胞支架誘導腎臟再生》的論文,並發表在全球生物材料領域頂尖雜誌《Biomaterials》上。
  • 對這五種動物進行研究有望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縱觀動物王國,人類或許能夠找到有效預防和抑制疾病發生的方法,我們的DNA與黑猩猩和其它動物非常相似,但其之間存在的差異也可能幫助我們開啟未來理解和治療疾病的新途徑。利用諸如CRISPR等基因編輯技術,未來有一天我們或許能利用從動物研究中得到的結果來幫助抵禦疾病。
  • 近期線粒體疾病突破性進展一覽
    近日,來自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著名國際學術期刊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在利用全新的基因和幹細胞療法治療線粒體疾病方面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2】PNAS:高脂飲食或可減緩人類線粒體代謝疾病doi:10.1073/pnas.1509930112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索爾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示了一種長壽激素如何幫助出生時線粒體發生多種突變的小鼠在其年輕時候維持機體代謝的自我平衡,相關研究或為開發治療人類線粒體及代謝疾病相關的新型療法提供幫助
  • 靶向藥研究再出新成果,肺癌雙靶向治療有望代替化療,療效確切
    研究顯示,一線直接使用奧西替尼可以獲得更長的疾病進展時間和總生存期。三代奧西替尼問世也有許多年了,使用人群逐漸增加,雖然效果不錯,但仍然無法擺脫耐藥的問題,第四代靶向藥還沒上市,奧西替尼耐藥之後到底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