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反義寡核苷酸增加SCN1A表達,有望治療Dravet症候群

2020-11-23 生物谷

2020年8月31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種有前景的實驗性新療法似乎可以改變Dravet症候群(Dravet syndrome)小鼠模型中的破壞性疾病進展。這一發現最終有可能給患有這種疾病的兒童及其父母帶來希望。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8月26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increase Scn1a expression and reduce seizures and SUDEP incidence in a mouse model of Dravet syndrome」。

圖片來自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6100。

Dravet症候群是一種導致頑固性癲癇發作並可能導致猝死的衰弱性

遺傳

疾病。美國密西根大學藥理學系主任Lori Isom博士和她的團隊花了數年時間追蹤Dravet症候群的發展路徑。Dravet症候群患者發生的基因突變會導致正常腦細胞用來控制鈉離子流入細胞的一種關鍵蛋白水平下降。神經元利用這些鈉通道來回傳輸信號。

Dravet症候群患者的鈉通道基因SCN1A發生突變,通常情況下導致大腦中表達的相應功能蛋白Nav1.1的數量只有一半。Isom說,「大腦中SCN1A的表達量只有50%,就會出現嚴重的癲癇病,猝死的風險很高。」

Isom團隊的目標是利用生物技術公司Stoke Therapeutics(下稱Stoke)開發的反義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ASO)將這個基因在神經元中的表達量回升至100%。在與Stoke公司的合作中,Isom團隊在Dravet症候群小鼠模型中測試了一種名為STK-001的反義寡核苷酸。

Isom解釋說,「大腦通常會使用基因中稱為有害外顯子(poison exon)的部分來調高或降低特定基因的表達,這是一種內部調節機制。我們是利用SCN1A中的有害外顯子來增加它的表達量。」與使用CRISPR、病毒或其他形式的基因編輯不同,反義寡核苷酸是可逆的。「基因療法的問題是你永久性地改變一些東西,這是有風險的,特別是對大腦而言。如果你犯錯了,就沒有回頭路了。」

在小鼠出生兩天後將STK-001注射到只攜帶一個健康的SCN1A基因拷貝的小鼠大腦中,97%的小鼠能存活90天,而在同一時間內,未經治療的小鼠只有23%的存活率。Isom說,「我們的想法是,用ASO對小鼠進行早期幹預,或許能夠改變大腦的興奮性。如果對患有Dravet的孩子也是如此......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基於這項小鼠研究的令人鼓舞的結果,Stoke公司最近啟動了一項臨床研究,開始評估STK-001在患有Dravet症候群的兒童和青少年中的應用。

Isom指出,這項小鼠研究可能對治療全發性癲癇的遺傳原因有更廣泛的意義,特別是對於三分之一的患者,他們的癲癇無法通過傳統藥物控制。「我們只需要重新開始,從新的角度思考癲癇---從

遺傳

源頭入手,而不是被動地嘗試治療已經發生的事情。」(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Zhou Han et al. 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 increase Scn1a expression and reduce seizures and SUDEP incidence in a mouse model of Dravet syndrome.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2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z6100.

2.Investigational new therapy prevents onset of Dravet syndrome symptoms in mice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8-therapy-onset-dravet-syndrome-symptoms.html

相關焦點

  • 強強聯手,開發「天使症候群」反義寡核苷酸療法
    ▎藥明康德/報導 今日,專注於開發嚴重罕見病新藥的生物醫藥公司Ultragenyx Pharmacetical和GeneTx公司聯合宣布,將合作開發GTX-102,一種用於治療安格曼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的反義寡核苷酸(ASO)療法。
  • Nat Med:利用靶向缺陷性CLN3基因的反義寡核苷酸有望治療貝敦病
    2020年8月5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出一種新的方法來治療一種罕見但致命的兒童神經退行性遺傳疾病:貝敦病(Batten disease)。這項研究解決了發現貝敦病治療方法的迫切需求。
  •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Science子刊:外泌體治療可顯著改善心臟恢復 2020-10-03 1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PNAS:利用反義寡核苷酸誘導外顯子跳讀有望治療腎臟疾病
    2018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Joubert症候群(Joubert syndrome)是一種腦部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身體和精神障礙,有時還引起視覺障礙。在新生兒中,這種疾病的發病率為1/80000,而且三分之一的患者也會遭受腎功能衰竭。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科學家有望利用CRISPR-Cas9基因療法治療快樂木偶症候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題為「Cas9 gene therapy for Angelman syndrome traps Ube3a-ATS long non-coding RNA」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表示,利用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等技術或有望恢復人類神經元培養物中UBE3A基因的功能並能有效治療Angelman症候群模型的缺陷,相關研究結果或為後期科學家們治療
  •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Nature子刊:張如剛團隊發現ARID1A突變的卵巢癌治療新策略 2021-01-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反義寡核苷酸療法似乎能有效治療多種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
    亨廷頓氏症是由於患者機體中製造亨廷頓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所誘發的一種疾病,這種突變會讓亨廷頓蛋白變大而且更易於積累,科學家們認為亨廷頓蛋白粘度的增加會促進亨廷頓患者腦細胞死亡,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其就會慢慢影響患者的運動、學習、思維和情緒等多種機體行為。
  • Science子刊:外泌體破壞皮膚的機制
    來源 | BioArt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與Stevens-Johson 症候群2020年12月17日,第四軍醫大學西京皮膚醫院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lasma exosomal miR-375-3p regulates mitochondria-dependent keratinocyte
  • 反義寡核苷酸龍頭Ionis又一款新藥歐盟獲批上市
    Waylivra®是一種反義寡核苷酸藥物,獲批作為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症候群(FCS)成年患者控制飲食之外的輔助療法,這些患者患有遺傳性FCS,並且有高風險出現胰腺炎併發症,對飲食控制和甘油三酯降低治療的反應不良。這是歐盟批准的唯一一個可以用於FCS患者的治療藥物,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FCS治療藥物。結合這個新藥,小編利用藥渡資料庫梳理了APOC3靶點藥物的全球市場格局,供大家參考。
  • Science子刊:細胞自噬的黑暗面,幫助癌細胞逃脫免疫系統殺傷
    自噬(Autophagy)是一種進化上非常保守的溶酶體介導的生物降解過程,是對細胞自身廢物的回收再利用,對細胞內穩態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因此,細胞自噬與多種疾病有密切關係。近日,再生元公司科學家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Immunology 雜誌發表了題為:Autophagy protects tumors from 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 via inhibition of TNFα-induced apoptosis 的研究論文。
  • 「Science子刊」新發現:巴西人獨有的基因變異,會增加其患癌風險
    對XAF1修飾TP53Dev認識,可能會推動進一步的研究這個靶點能否成為新的治療策略的基礎。這一發現有助於調整公共衛生方法聖猶達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巴西血統的個體進行全基因組測序,研究了這種變異的原因。
  • 反義寡核苷酸可用於治療小鼠CLN3巴頓病
    反義寡核苷酸可用於治療小鼠CLN3巴頓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47:35 美國羅莎琳德富蘭克林醫科大學Michelle L.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Wolfe表示,這是首個患有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其表現出智力障礙(人類症候群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就能糾正該模型整個大腦中的生化和病理性損傷;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對多年影響大腦功能的人類遺傳性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基因療法的幫助下,一種病毒運輸載體就能提供突變基因的正常版本來糾正疾病,如今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或有望治療嚙齒類動物的神經變性疾病,然而,對高等動物較大尺寸的大腦應用相同的療法或許僅會產生部分疾病糾正的效應
  •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Science子刊:首次證實非光合細菌也具有24小時生物鐘  CHEN • 2021-01-11 17:49:44 來源:前瞻網 E168G0
  • Science子刊:喝酒為何會上癮?酒精會改變腦細胞外空間形狀及大腦中...
    近日,西班牙神經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雜誌發表了題為:Chronic alcohol consumption alters extracellular space geometry and transmitter
  • 南大成果接連登上Science子刊、Nature子刊
    近日,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繆峰團隊在類腦視覺傳感器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Gate tunable van der Waals heterostructure for reconfigurable neural network vision sensor"(基於柵極可調範德華異質結的可重構神經網絡視覺傳感器)為題於 2020年6月24日發表在《科學》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
  • Science子刊:利用非病毒載體將治療性蛋白遞送到神經元中,有望治療...
    Cyto-111是在美國紐約大學格羅斯曼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藥理學系的Konstantin Ichtchenko博士的實驗室中構思、表達和純化的,他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這項新的研究得到了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下屬的國家過敏與傳染病研究所(NIAID)的資助。
  • Science子刊詳解:臨床試驗表明靶向GD2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神經母...
    目前對侵襲性神經母細胞瘤兒童的治療手段包括手術切除、化療、幹細胞移植、放療和抗體治療。儘管進行了強化治療,但長期生存率在50%~60%之間。在CAR-T細胞療法中,T細胞經過基因改造後在它們的表面上表達一種稱為嵌合抗原受體(CAR)的分子,可以特異性識別癌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