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 雲蜂生物完成臨床外顯子分析和解讀系統開發 一天之內給出...

2020-11-3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整理丨張楠

近日,2017中國精準醫療產業領袖峰會暨第七屆Bio4P中國醫健創新創業大會在杭州舉行。24日上午,在精準測序和健康管理分論壇上,深圳雲蜂生物的創始人李奇斌博士作了題為《臨床級的基因數據分析和解讀》的精彩報告。

我們2015年底創立了雲蜂生物做臨床級的基因數據分析。首先簡單回顧一下外顯子測序在臨床應用發展的過程。2007年NimbleGen的科學家開發了基於晶片雜交技術的外顯子測序技術。2009年華盛頓大學的幾個科學家發表了第一篇將外顯子成功應用到遺傳病研究的科學論文——他們應用外顯子測序技術成功檢測到弗裡曼-謝爾登症候群(FSS)的致病基因和突變。2011年華盛頓大學的EEE研究組通過對20個trio進行外顯子測序,發現de novo突變是患自閉症的重要原因,有1/5的自閉症病人由de novo突變引起的。2013年貝勒醫學院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了外顯子測序應用到250個病人的臨床診斷結果,對25%的病人做了明確的分子診斷。到2014年他們又發表了2000例病人外顯子測序的結果。隨著測序的樣本越來越多,資料庫不斷更新,現在大約30%的遺傳病病人應用外顯子測序能做出準確的分子診斷。

隨著科學家逐步把外顯子測序應用到臨床,2015年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發布了變異解讀的標準《ACMG指南》,指導大家如何把外顯子測序應用在臨床上診斷遺傳病。2016年國內成立了CHPO,全稱是中國人類表型標準用語聯盟。測序這個工作本身比較簡單,現在國內有兩三百家測序公司;但是如何用測序數據回答臨床問題,解釋病人為什麼得各種遺傳病,為什麼得自閉症、ALS等,還需要對表型做準確的描述,這樣才能和基因做關聯。我們病人去醫院看病的時候,不同醫生對病人的表型描述是不同的。CHPO的成立,很好的促進了基因測序在臨床的應用。2017年,中國人類遺傳學會遺傳諮詢分會將ACMG指南翻譯成了中文,用來指導在中國該怎樣將外顯子測序應用到臨床上。

前面講了測序本身比較簡單,但測序數據的分析和解讀是非常複雜的一個流程。全外顯子測序的分析解讀流程,計算過程(包含數據預處理、基因組比對、變異檢測和注釋等步驟)通常需要在高性能伺服器上運行五六個小時,變異的解讀的過程是由人工完成。通過計算機分析我們通常可以篩選出十多個或者幾十個候選變異,但到底是哪一個突變真的能導致疾病呢?電腦程式不能完全確定,需要有經驗的遺傳諮詢師針對每個基因查找大量的資料庫和文獻,判斷病人的表型是否能和基因關聯起來。接下來找到候選變異用Sanger測序做家系驗證,然後手工撰寫報告,解讀過程通常花費幾天或者幾周,整個周期通常是三個月左右。整個過程對分析和解讀人員的要求高、分析流程長、速度慢,而且陽性率偏低;各個實驗室之間的一致性也很低,最近的一年文章報導不同實驗室的異質性在20%~70%。兩家公司報導的致病基因和突變不一樣,至少有一家是錯的。醫生也會擔心,不知道是否應該做這個事情。

我們創業的時候定了目標,一定要把數據分析和解讀這件事情在一天以內完成,做到標準化並保證準確,於是我們開發了一套自動化分析系統。現在測序越來越便宜,外顯子測序明年可能可以做到一千元左右。我記得2009年做了大型科研項目,測了2000個糖尿病病人的外顯子,花了四五千萬經費;現在價格已經降了10倍以上,帶來的好處是大量的遺傳病人有機會得到明確的分子診斷。我國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是5.6%,絕大多數是由基因缺陷造成的,其中只有小部分的人群能在臨床上得到基因水平的確診。所以遺傳病的基因檢測,從市場空間來講潛力很大。測序後可以在我們的系統上做分析解讀,最後出分析報告。

現在系統可以分析幾個主要的外顯子的測序類型,包括Agilent、Nimblgen和艾吉泰康的全外顯子。在用戶界面輸入病人的表型,病人的候選疾病,經過五六個小時的分析就可以得到分析結果。明年我們要把分析時間壓縮到兩個小時之內,早上做完外顯子測序下午就可以出報告。隨著測序時間的進一步壓縮,原來兩三個月的工作很可能壓縮到兩三天內完成。

分析系統重點介紹幾個方面:首先是我們開發了變異過濾的程序,將假的變異儘可能多的過濾掉,真的變異儘可能少的過濾掉——過濾太多真實的變異很可能會丟掉真的致病變異;第二,我們自己開發了變異注釋系統,整合了十多個資料庫,一個變異有五十多項注釋;第三,為了提高檢出率,我們自己建了一個致病突變資料庫,整合了多個公共資料庫的信息,並且對可能錯誤的致病突變進行校對,目前我們已經校對了兩千多個,明年我們還要開展更大規模的校對。最核心的是,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套算法來快速的鎖定causative 變異。開發這個算法是因為依靠簡單的過濾不能快速確定患者致病基因。舉例來說,通常測序一個人的外顯子能找到差不多四五萬個變異,過濾掉有問題的變異,再過濾內含子和同義變異,再按照頻率、功能有害性、隱性遺傳模型過濾,最後得到差不多十多個基因。如何從這些候選基因中確定患者的致病基因?我們建了一套統計學習的框架,首先是根據臨床表型,得到病人候選的疾病列表,計算每一個疾病的可能性;得到疾病列表後,就知道哪些基因和這些疾病有關,列出候選基因;再藉助已知基因相互作用資料庫得到潛在致病基因。綜合所有這些信息就可以在我們的模型中計算出一個基因是患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並按大小從高到低排序。

舉一個案例,有一個流產男胎,表型是腦積水以及胼胝體缺失。通過我們系統分析發現這個X染色體L1CAM基因上有一個突變,排在第一位。經過查詢OMIM資料庫我們得知L1CAM會導致腦積水、MASA/CRASH症候群和科爾普斯部分胼胝體發育不全等疾病,L1CAM突變的典型症狀是腦積水,部分病人有胼胝體發育不全等症狀,和病人的表型完全相符。

我們保證用戶數據的高度安全。用戶通過加密算法上傳數據,系統上的數據也有嚴格的權限控制,只有用戶自己或者授權用戶才能查看自己的數據。數據有三個備份,本地兩份,雲端一份,不用擔心數據丟失。我們承諾免費存放數據三年,用戶隨時可以通過帳號訪問。

除此之外,我們開發了一個資料庫Pubvar,包含目前公開發表的所有人類遺傳變異,是目前世界上最全的一個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現在有3.4億個變異,將在12月底上線,到時會免費給所有科研和企業用戶使用。目前我們和國內外的很多醫院和企業達成了合作,包括宣武醫院、湘雅醫院、艾吉泰康等。希望未來與更多的醫院和企業合作,把我國的遺傳病基因檢測做的更快更好。

參考文獻:

1.Albert T J, Molla M N, Muzny D M, et al. Direct selectionof human genomic loci by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Nature Methods, 2007,4(11):903.

2.Ng S B, Turner E H, Robertson P D, et al. Targetedcapture and massively parallel sequencing of 12 human exomes. Nature, 2009,461(7261):272-6.

3.O'Roak B J, Deriziotis P, Lee C, et al. Exome sequencingin sporadic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identifies severe de novo mutations.Nature Genetics, 2011, 43(6):585-9.

4.Yang Y, Muzny D M, Xia F, et al. Molecular Findings AmongPatients Referred for Clinical Whole-Exome Sequencing. Jama, 2014,312(18):1870-9.

5.Yang Y, Muzny D M, Reid J G, et al. Clinical whole-exomesequencing for the diagnosis of mendelian disorders. New England Journal ofMedicine, 2013, 369(16):1502-1511.

相關焦點

  • 相約912,專家為你權威解讀《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
    相約912,專家為你權威解讀《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 2020-09-11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團體標準宣貫活動火爆,線...
    她指出,產前外顯子組檢測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包括檢測前後的遺傳諮詢、技術操作、分析解讀等。楊教授還分享了多個產前外顯的應用案例。、現狀進展和安全隱患,強調了產前外顯子組測序的臨床應用規範化是勢在必行的。
  • ACMG:胎兒外顯子組檢測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
    2020年1月8日,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 (ACMG) 權威發布了胎兒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該指南針對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在產前的應用場景、檢測策略、報告周期、報告變異範圍、檢測前後的遺傳諮詢等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及指導建議。今天,小編將給大家詳細解讀這份最新的國際指南。
  • 中國最大規模的臨床全外顯子組資料庫彰顯"精準醫療"威力
    全外顯子組測序(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在遺傳分析、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變異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和認可。然而在實際應用時,臨床解讀不力和後續提供給患者的治療選擇無法跟上,使得WES在臨床上的價值尚未真正得到體現。
  •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
    2019-03-05 01:12:50 來源: 康安智檢 舉報   全外顯子組測序簡介
  • 三大絕招幫你從外顯子組中找到疾病基因突變
    >工作機理:用戶輸入患者的臨床病症和外顯子組這一工具的關鍵在於 Human Phenotype Ontology ,這是一個超過11,000例臨床表徵和症狀的標準表,已經被廣泛用於遺傳學研究。斑馬魚、小鼠、果蠅和其它模式生物的類似注釋能通過 Exomiser繪製出人體和其它物種之間的聯繫。
  • 奈拉替尼挑戰EGFR 18外顯子突變
    18號外顯子突變,亟需有效的後線治療方案EGFR突變有幾十種亞型,其中 19 外顯子缺失突變約佔50%,21 外顯子 L858R 點突變約佔 40%,以上兩者為最常見的 EGFR 基因敏感突變。POC研究167名患者中,4例(2%)伴有EGFR18外顯子突變(G719X)的患者均能從奈拉替尼中獲益:3例達到PR,1例患者獲得超過40周的SD,mPFS 52.7周[90%CI 25.6-57.0周]。
  • 靶向外顯子組測序成功鑑定SMARCA4突變體功能特徵
    但已有基因組研究僅利用有限的患者數據描述了SMARCA4突變,並且未能評估在其他BAF亞基和致癌驅動基因中的發生差異。因此在將潛在的SMARCA2相關療法轉化應用於臨床之前,我們必須了解SMARCA4突變譜及其功能特性。
  • 臨床全外顯子測序通常無法充分分析大片段 DNA 序列
    一項對美國三家主要實驗室的臨床試驗綜述表明,全外顯子組測序通常不能充分分析 DNA 大片段。這是一個潛在的嚴重缺陷,因為它可能導致醫生無法準確診斷包括從癲癇到癌症在內的潛在遺傳疾病。
  • 【產品】FDA批准首個針對TMB的癌症全外顯子組臨床基因檢測產品
    醫谷微信號:yigoonet近日,NantHealth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Nanthealth公司Omics CoreSM基因檢測技術市場許可。這是FDA批准的首個檢測實體瘤中總體腫瘤突變負荷(TMB)的全外顯子組體外診斷產品。
  • 外顯子介導轉錄起始的激活
    外顯子介導轉錄起始的激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9 14:48:19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hristopher B. Burge課題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史上最大全外顯子組測序!深扒2型糖尿病遺傳學細節
    近日,全球百餘名遺傳學研究人員對約4.5萬例T2DM-正常人群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分析,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大數據顯示大量可影響疾病風險的外顯子遺傳變異,從而成功將罕見的DNA改變與T2DM聯繫了起來。
  • 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全面升級
    近日,華大基因全外顯子組檢測產品實現全方位升級,用更完善的檢測內容、更多樣的數據分析方式及更規範的檢測報告,讓全外顯子組檢測在臨床遺傳病領域發揮更大的能量。全外顯子組基因檢測是目前臨床常用的遺傳病檢測手段之一,可以一次性檢測人類 22000 多個基因的外顯子區。據估計,人類單基因遺傳病的致病變異超85%都包含在外顯子區內[1,2]。
  • Am J Hum Genet:全外顯子組測序法鑑定代謝性疾病的病因
    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和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全外顯子組測序法在2004年出生的男孩身上來尋找導致糖基化作用紊亂的突變。負責這個男孩疾病的基因稱為DDOST,此基因的突變以前在其他糖基化作用紊亂病例中還沒有被觀察過。全外顯子組測序法是讀取部分基因組的一種更便宜、更快速但有效的策略,其中部分基因組是科學家們所相信的診斷疾病的最重要的。
  • 華點雲:網際網路+高通量基因測序,讓基因解讀更容易
    華點雲自主研發的CelLoud雲平臺是基於高通量基因測序技術NGS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致力於為合作夥伴提供實現基於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最終應用的全面解決方案,是我國最早自主研發並在臨床醫院推進使用的生物信息分析雲平臺之一。
  • 下一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合成法長讀長測序平臺發展有2個系統:Illumina長片段合成系統與10×Genomics乳液系統。第三代長讀長測序平臺單個鹼基錯誤率較高[1,2]。如與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林奇症候群和神經纖維瘤等相關高外顯率基因突變等,此外還有一些中等外顯率和低外顯率基因。NGS在體細胞突變分析領域應用最為廣泛,通過NGS分析腫瘤起始、發展和轉移階段遺傳變異及相關驅動突變和伴隨突變,有助於腫瘤患者分類、預後、靶向治療、耐藥性分析。國際上相繼成立多個測序計劃致力於破譯癌症細胞突變模式。
  • 重磅 | 希望組子公司凱吉盈發布醫學級遺傳病基因分析工作站——GrandBox
    現如今,基於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基因Panel、全外顯子組檢測、全基因組檢測等,因通量高、性價比高等優勢,已被廣泛應用於遺傳病的臨床檢測
  • 幾秒鐘之內可測量腦齡,或將帶來糖尿病、精神分裂症臨床新療法
    現在,AI機器只需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檢測。人類的認知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衰退。神經科學家也早已發現,這種衰退與大腦解剖結構的變化有關。毫無疑問,大腦MRI圖像無法指示衰老跡象,更不用說確定「大腦年齡」。大腦年齡和實足年齡之間的差異可以揭示痴呆症等病症發作情況。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1期:新晉諾獎得主開發5分鐘新冠檢測方法...
    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款基於智慧型手機相機的檢測系統,讓醫務人員不需要複雜的儀器,就可以在實驗室以外的環境中讀出檢測結果。邁生物發布新款國產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真邁生物發布了自主研發的新款高通量測序平臺——GenoLab,開啟了國產基因測序儀在科研和臨床應用領域加速普及和落地的新徵程。GenoLab在生殖健康、癌症檢測和微生物宏基因組領域有巨大的應用空間,支持科研、醫學臨床、司法等行業的檢測應用和數據分析,將進一步釋放國產測序儀市場潛力。
  • GATK4.0全基因組和全外顯子組分析實戰(修改版)
    本文使用的是GATK4.0.2.0,參考了其他人編寫的GATK3x和GATK4x教程,對全基因組和全外顯子組的每個步驟都進行了講解並放上腳本,但讀者還是要略作修改才能本地運行成功,所以具有基本的生信知識和編程、Linux技能才能更好的學習這篇教程,下面開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