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外顯子組測序成功鑑定SMARCA4突變體功能特徵

2020-12-02 測序中國

在人類原發性腫瘤和腫瘤衍生細胞系中,超過20%的癌症基因組存在一個或多個BAF亞基突變,且在多種腫瘤類型中都發現了核心催化亞基SMARCA4的改變。由於SMARCA4缺失的細胞依賴於它的旁系同源SMARC2,使SMARCA2成為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靶點。但已有基因組研究僅利用有限的患者數據描述了SMARCA4突變,並且未能評估在其他BAF亞基和致癌驅動基因中的發生差異。因此在將潛在的SMARCA2相關療法轉化應用於臨床之前,我們必須了解SMARCA4突變譜及其功能特性。

近日,美國Genetech公司與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聯合團隊報導了基於131,668名癌症患者的實體瘤基因組圖譜。研究發現,在9,434名患者中存在一個或多個SMARCA4基因突變。其中,SMARCA4純合子突變在某些腫瘤類型中非常普遍,並與患者存活率降低有關。此外,該研究揭示了SMARCA4解旋酶結構域中以前未曾描述的熱點錯義突變,一些SMARCA4錯義突變部分或完全擺脫了旁系同源基因依賴。該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文章題為「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MARCA4 variants identified by targeted exome-sequencing of 131,668 cancer patients」。

文章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團隊採用靶向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對131,668名癌症患者的實體瘤進行檢測,繪製了基因組圖譜。分析發現,9,434名患者中SMARCA4發生了改變,並最終確定了10,562個SMARCA4變異體,其中一半以上(6,289個)為錯義突變。此外,SMARCA4突變出現在多種癌症類型中,頻率高達16%(圖1),這與癌症基因組圖譜(TCGA)和其他泛癌分析中描述的突變譜一致。對於某些癌症,例如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原發灶不明轉移癌(CUP),SMARCA4純合突變的發生率很高,這可能是由於在NSCLC(77%)和CUP(68%)患者中發現了很高的SMARCA4雜合性缺失(LOH)造成的。同時,研究人員評估了SMARCA4突變是否與其他可操作驅動基因的改變同時發生,結果顯示SMARCA4突變與NSCLC中最普遍的靶向癌基因(EGFR,ALK,MET,ROS1和RET)互斥,且EGFR突變與SMARCA4突變表現出最強的互斥性。

圖1. FoundationCORE®患者隊列中SMARCA4突變譜,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為了解SMARCA4突變是否與臨床預後差異有關,研究人員對晚期NSCLC患者(3B+期)進行了回顧性研究,這些患者均接受了FoundationOne®或FoundationOne®CDX腫瘤測序。結果顯示,與攜帶野生型(WT)SMARCA4患者相比,攜帶SMARCA4純合子截短突變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顯著降低。對於治療期間接受過檢查點免疫治療(CIT)的SMARCA4突變患者,攜帶SMARCA4純合子截短突變的NSCLC患者的總生存期顯著低於WT患者(圖2)。該研究結果表明,SMARCA4純合子截短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的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可能無法從目前可用的靶向分子治療和CIT中受益。

圖2. NSCLC中SMARCA4純合子突變,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鑑於了解SMARCA4突變的廣度及其功能對於制定相關腫瘤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因此,研究人員對SMARCA4基因的6,289個錯義突變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熱點SMARCA4錯義突變發生在ATP結合裂隙、DNA結合區和支撐螺旋內(圖3)。為了更好地理解SMARCA4錯義突變的後果,研究人員對SNF2 C末端解旋酶結構域中發現的一組突變進行了功能性表徵。結果顯示,只有WT SMARCA4能夠在該研究中重塑核小體,表明突變體顯著降低了可檢測到的核小體重塑活性。

圖3. SMARCA4 ATP酶解旋酶結構域的熱點錯義突變,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SMARCA2補償SMARCA4缺失的能力使SMARCA2成為SMARCA4突變腫瘤類型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靶點,對SMARCA2靶向藥物的未來臨床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但目前對SMARCA4錯義突變是否能彌補SMARCA2缺失尚不清楚。該研究發現SMARCA4突變體(A1186T,R973L)在SMARCA2基因敲除後可以不同程度地挽救細胞生長。研究團隊通過ATAC-seq分析發現,SMARCA2耗損後,染色質可及性顯著下降,SMARCA4 WT完全恢復了染色質可及性,A1186T和R973L突變體表現出了克服可及性喪失的能力。此外,內源性SMARCA4突變體(A1186T)在缺少SMARCA2的情況下仍具有足夠的活性。以上實驗結果表明,SMARCA4錯義突變能夠不同程度的維持SMARCA2缺失的能力。

綜上所述,該研究利用ATAC-seq、ChIP-seq、RNA-seq等技術對臨床癌症患者的實體瘤進行檢測分析,鑑定了SMARCA4突變體的功能特徵。鑑於當前SMARCA2抑制劑的持續發展,該研究對SMARCA4突變體的全面探索為未來癌症患者制定、選擇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見解。

參考文獻: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SMARCA4 variants identified by targeted exome-sequencing of 131,668 cancer patie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9402-8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全外顯子組測序!深扒2型糖尿病遺傳學細節
    近日,全球百餘名遺傳學研究人員對約4.5萬例T2DM-正常人群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分析,結合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大數據顯示大量可影響疾病風險的外顯子遺傳變異,從而成功將罕見的DNA改變與T2DM聯繫了起來。
  • 不止遺傳病和癌症,靶向測序還有哪些用途?
    如果外顯子測序也具備檢測CNV的能力,將進一步拓展靶向測序的應用場景。現在,研究人員已經開發了大量的方法來利用外顯子測序數據分析CNV,例如,通過外顯子區域的深度或Off-target Reads進行,但還是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分析區域受限、假陽性高、靈敏度低等。
  • 外顯子組測序揭示散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成因
    外顯子組測序揭示散發性先天性腦積水成因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20 15:36:36 耶魯大學醫學院Kristopher T.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人類基因組中絕大多數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基因發生突變後的結果。這些變異體往往會產生不良結果,但通常較為罕見。大規模基因測序研究有助於考察這些功能喪失型變異體的效應,或能帶來對人類生物學特徵和疾病的重要見解。
  • Am J Hum Genet:全外顯子組測序法鑑定代謝性疾病的病因
    對一個病人的全基因組測序來發現他或她的疾病的起源還是不能作為常規的。但是,遺傳學家正在努力靠近。埃默裡大學醫學院和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使用全外顯子組測序法在2004年出生的男孩身上來尋找導致糖基化作用紊亂的突變。負責這個男孩疾病的基因稱為DDOST,此基因的突變以前在其他糖基化作用紊亂病例中還沒有被觀察過。全外顯子組測序法是讀取部分基因組的一種更便宜、更快速但有效的策略,其中部分基因組是科學家們所相信的診斷疾病的最重要的。
  • 三大絕招幫你從外顯子組中找到疾病基因突變
    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免疫學家Adrian Liston說,即使是知道患者的突變,也不一定就能起到治療的作用。外顯子組測序,也就是覆蓋了編碼蛋白基因組中1%-2%的序列,一般來說會揭示30,000 個遺傳變異,這需要仔細的被評估。生物信息學工具方面的發展也令研究人員快速的縮小了龐大的突變列表。
  • 外顯子測序、SNP和RNA測序,哪一種才是最好的檢測手段?也許你都想錯了!
    作為試驗的一部分,研究小組徵集了一批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症患者。對前5個患者的樣本進行研究時,對樣本分析流程有所不同。之後41個患者樣本採用統一的分析流程,使用Illumina的晶片和伊坎醫學院基因組學中心CLIA認證實驗室的測序平臺。在使用外顯子測序和SNP晶片基因分型對凍存樣本或者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樣本進行分析,同時凍存樣本進行RNA測序。
  • NEJM綜述告訴你,如何在癌症治療中應用基因組測序
    基因測序在腫瘤醫學中的臨床實踐最初只針對大約300-600個已知的致癌基因,或只測序編碼蛋白質的基因(通常佔整個基因組的大約1%,也稱為」全外顯子組測序「)。這種只對基因組中特定重要區域進行測序分析的優點是成本比較低。 然而,隨著技術進步,測序成本迅速降低,對整個基因組30億對鹼基進行測序已經成為可能。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發現新疾病基因
    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人類基因組中絕大多數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基因發生突變後的結果。這些變異體往往會產生不良結果,但通常較為罕見。大規模基因測序研究有助於考察這些功能喪失型變異體的效應,或能帶來對人類生物學特徵和疾病的重要見解。
  • 領星發表學術論文,臨床基因組測序技術助力腫瘤患者個體化治療
    相較之下,全外顯子組測序 (WES) 可以為腫瘤患者的診斷、治療和預後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因為外顯子組雖然在人類基因組中的佔比不到2%,但卻包含了約85%的已知致病變異。 在這項研究中,領星對一千多例中國腫瘤患者的樣本進行了臨床全外顯子組測序 (CWES),然後對其中成功檢測的953例中國腫瘤患者的突變特徵進行了鑑定,並與 The Cancer Genome Atlas (
  • 暨南大學周慶華研究員參與研究,揭示全外顯子組測序在妊娠流產中的...
    暨南大學周慶華研究員參與研究,揭示全外顯子組測序在妊娠流產中的臨床實用性 2020-07-30 16: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新研究鑑定出混合表型急性白血病的細胞起源和特徵性突變
    他們採用下一代測序技術---包括全基因組測序、全外顯子組測序和RNA測序---對來自兒童MPAL患者的115種白血病樣品進行分析。通過這樣做,他們鑑定出兩種常見的MPAL亞型--- T/M(T/myeloid)MPAL和B/M(B/myeloid)MPAL的細胞起源以及與兩種MPAL亞型相關的突變。
  • 全外顯子組測序(WES)
    2019-03-05 01:12:50 來源: 康安智檢 舉報   全外顯子組測序簡介
  • ACMG:胎兒外顯子組檢測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南
    外顯子組測序 (Exome Sequencing, ES) 技術在兒科及成年疑似遺傳病患者中的應用已較成熟,診斷率為25-29%。鑑於ES在成人和兒童中的成功應用及當前產前遺傳學診斷方法的局限性,ES目前也被用於胎兒超聲異常的臨床檢測。小範圍的研究表明,產前外顯子組測序診斷率可高達50-80%。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在研究的發現和驗證階段,研究人員從1200名新生兒中挑選了一部分幹血點進行外顯子組測序。他們解釋說,這組樣本包括800多名已知具有IEM的新生兒,以及385個通過串聯質譜篩查得出假陽性IEM結果的嬰兒。
  • 相約912,專家為你權威解讀《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
    相約912,專家為你權威解讀《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 2020-09-11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團體標準宣貫活動火爆,線...
    培訓活動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現場氣氛活動,線上人氣火爆,當天線上觀看直播超過172萬人次,說明了行業對《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團體標準的高度關注和參與熱情。團體標準意義重大《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遺傳諮詢和報告規範》由廣東省婦幼保健院牽頭,廣東省婦幼保健院醫學遺傳中心主任、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遺傳病分會主任委員尹愛華教授任主編,聯合了國內外多個產前診斷知名機構起草,於9月12日正式發布實施,這是國內首個產前外顯子組測序領域的團體標準,對於產前診斷技術發展具有裡程碑意義
  • 中國最大規模的臨床全外顯子組資料庫彰顯"精準醫療"威力
    全外顯子組測序(whole-exome sequencing, WES)在遺傳分析、發現導致疾病發生的潛在基因變異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和認可。然而在實際應用時,臨床解讀不力和後續提供給患者的治療選擇無法跟上,使得WES在臨床上的價值尚未真正得到體現。
  • 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 【產品】FDA批准首個針對TMB的癌症全外顯子組臨床基因檢測產品
    這是FDA批准的首個檢測實體瘤中總體腫瘤突變負荷(TMB)的全外顯子組體外診斷產品。據悉,Omics CoreSM是檢測19,396個蛋白編碼基因(整個外顯子組)的腫瘤標本中發生的絕對突變數佔其所對應的人類基因組中約3,900萬個鹼基對(腫瘤和正常對照組織)中的比例和468種癌症相關基因的體細胞突變,包括點突變、小片段插入和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