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發現...

2020-12-05 新華網客戶端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

有助深入認識基因功能 發現疾病相關基因

141456個外顯子組和基因組序列的匯總(圖a)。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人類基因組中絕大多數基因的功能依然未知。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種方法是觀察基因發生突變後的結果。這些變異體往往會產生不良結果,但通常較為罕見。大規模基因測序研究有助於考察這些功能喪失型變異體的效應,或能帶來對人類生物學特徵和疾病的重要見解。

此次《自然》發表的一篇概述性報告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博德研究所科學家康拉德·卡澤維斯基及其同事,描述了從125748個全外顯子組和15708個全基因組測序數據集中鑑定出的443769個預測的功能喪失型變異體。鑑於這些變異體預計會影響其編碼蛋白的正常運作,團隊進而評估了這些變異體對生理機能的影響:究竟是幾乎沒有影響,還是會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自然》同時發表的另外兩篇報告,利用該資料庫創建了一個結構性變異體資源庫,並評估了基因缺失、複製,甚至是顛倒方向所產生的影響。

同時出爐的其他報告,探討了如何利用人類功能喪失型變異體評價候選藥物靶點,提升對遺傳變異體的臨床解讀,以及如何更詳細地考察特異性功能喪失型變異體。譬如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家尼古拉·威芬和同事分析了與帕金森病風險增加相關的一個基因的變異體,結果顯示靶向這個基因或是一種安全的治療方法。

科學家們表示,gnomAD項目的樣本量是其前任的兩倍多,之前的外顯子組聚集聯盟(ExAC)收錄了6萬多個外顯子組數據。卡澤維斯基與同事也指出,他們距離鑑定出人類全部的預測功能喪失型變異體還很遙遠,儘管如此,他們認為這項資源能夠提升我們對罕見和常見遺傳病的評估。

總編輯圈點

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已經使科學家對很多疾病的研究直抵分子和基因層面。深入研究人類基因組,成為解鎖諸多重大疾病病因的關鍵,帕金森症、阿爾茲海默症、自閉症等一系列病因複雜的疾病都在此列。除了尋找病因,對人類基因組的破譯,也可以為很多疾病的治療定位重要藥物靶點,從而為研發更有效的生物藥物、制定更精準的診療方案帶來希望。(記者張夢然)

相關焦點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有助發現新疾病基因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英國《自然》《自然·通訊》《自然·醫學》雜誌近日同時發表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一系列報告,集中描述了對一個匯集了逾14萬人樣本的資料庫——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的應用,該資料庫擁有迄今最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公開目錄,是我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發現新疾病相關基因的寶貴資源。
  • Nature發布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
    據悉,這份匯集了逾14萬人的公開目錄,是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人體遺傳變異體資料庫,將有助於人們深入了解人類基因功能,增強對罕見和常見遺傳病的理解。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項目是一個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資料庫,通過各種大型人群測序項目匯集數據,來鑑定各種功能喪失型變異體。
  • 《自然》: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功能...
    人類基因組中大多數基因的生理功能仍然未知。與許多工程和科學領域一樣,在生物學中,打破複雜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可以提供對該系統的結構和行為的寶貴見解。 儘管對模型生物和人類細胞系的研究對於破譯許多人類基因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它們仍是人類生理學的不完美代表。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將破解基因...
    人類基因組中大多數基因的生理功能仍然未知。與許多工程和科學領域一樣,在生物學中,打破複雜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可以提供對該系統的結構和行為的寶貴見解。儘管對模型生物和人類細胞系的研究對於破譯許多人類基因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它們仍是人類生理學的不完美代表。
  • 《自然》發表人類遺傳變異體大型資料庫研究成果
    新華社倫敦5月27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自然》雜誌及其子刊27日在線發表了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團隊的系列研究論文,介紹了研究人員對這個大型資料庫的多方面分析,其結果有助人們深入認識人類基因功能,提升對罕見和常見遺傳病的理解。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是一個大規模的人類遺傳變異體資料庫,匯集了來自不同人群的外顯子組數據和全基因組數據,全球多國研究人員參與分析。
  • 迄今最大規模人類嗅覺GWAS揭示基因變異可影響對魚腥味的感知
    事實上,我們感知氣味的能力是通過855個嗅覺受體基因編碼的嗅覺受體(OR)實現的。OR基因的特徵是異常高的DNA序列多樣性,這會引起個體氣味感知和行為上的差異。但人類中約有一半OR基因被認為功能缺乏,只有約400個OR基因表現出活性。
  • 學術頭條:疑似動物傳人新冠病例出現,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
    來自重慶大學的科研團隊在研究中發現,SlMYB72基因在調節葉綠素、類胡蘿蔔素和類黃酮代謝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園藝作物改善果實營養提供了潛在的靶點。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植物生理學》雜誌。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資料庫公布基因組聚集資料庫(gnomAD)收錄了15708個完整基因組和125748個外顯子組,匯集了逾
  • Science特刊從轉錄組角度專注於人體遺傳變異
    人類表型的全貌源自常見和罕見的遺傳變異的混合,其中的一些遺傳變異會影響基因在體內的表達和剪接方式。十多年前,科學家們為了更好地了解遺傳多樣性對健康人體的影響,發起了基因型-組織表達(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 GTEx)聯盟。在此,Science期刊公布了這個項目的第三階段也是最後一個階段的成果:共計5篇論文,展示了第8版(v8)GTEx的分析結果。
  • 兩篇Cell聚焦利用MPRA方法高通量檢測影響基因表達的DNA變異
    當論及非編碼DNA---包括大量含有控制基因表達的序列的DNA片段---中的變異時,情形變得特別複雜。據估計,利用GWAS獲得的遺傳變異中的85%~90%位於非編碼DNA中。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將利用GWAS獲得的非編碼性變異、人類生物學特徵和最終的人類疾病之間關聯起來。
  • 規模最大人類器官轉錄組計劃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來自死亡個體的...
    原標題:規模最大人類器官轉錄組計劃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來自死亡個體的樣本 幫我們讀懂疾病背後的基因密碼人與人的基因序列中99.9%以上是相同的,僅有不到0.1%差異,可是為什麼我們卻如此不同?人們經常把人類基因組序列(30億對鹼基)比喻成一部60億字的天書,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測序,只是把天書變成「明文」,人類卻仍舊看不懂這些文字所表達的意思。一個名叫「基因型—組織表達」(以下簡稱GTEx)的大型研究項目試圖尋找答案——即找到序列與實際性狀(疾病)的關係,確定不同基因究竟如何影響表達。GTEx計劃是現有規模最大的人類器官轉錄組研究計劃。
  •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上海專家多項成果攻堅...
    今天一早,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傳來消息,該院乳腺外科於近期連續獲得三項研究突破: 繪製最大規模的中國人群乳腺癌基因突變圖譜,探索國人乳腺癌精準治療靶點並在臨床上成功應用; 在有「最難治」乳腺癌之稱的三陰性乳腺癌研究領域,繼續完善「復旦分型」研究體系,首次提出基於代謝特徵的治療策略
  • 最大人類基因變異資料庫解析突變奧秘
    【環球科技報導記者程君秋】據臺灣「中央社」8月18日報導,科學家17日公布至今匯集的最大人類基因變異資料庫,凸顯出若干被錯怪導致罕見疾病的基因突變,以及可能對疾病扮演意想不到角色的其他突變。據報導,多達100人的研究團隊2年前建立外顯子組(exome)超過1000萬變異的資料庫。外顯子組僅是人類基因組的一小部份,佔DNA的不到2%,但具關鍵重要性。外顯子組由基因編碼部位組成,即DNA的蛋白質表現區,發生錯誤會引發串聯式效應,導致疾病。
  • 中外科學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 有助現代育種
    這是科研人員在玉米基因組學研究中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對全面深入認識玉米這一重要穀類作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對加快玉米的遺傳改良及育種具有巨大的科學價值。  玉米是集糧、經、飼為一體的三元作物,也是重要的能源作物。遺傳多樣性研究對玉米種質資源的收集、評價、保存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玉米育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腦機接口、基因編輯治癒血液病,2020國際十大科技新聞解讀
    實驗組的結論其實尚未達到可以被稱為「發現」的水平。但這一結果支持宇宙中物質起源與繆子型中微子轉變成電子型中微子有關,換句話說,這或是我們研究宇宙物質起源的第一個佐證,讓人類距離解開宇宙之謎又近了一步。4、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生物學和醫學發展之迅猛,肉眼可見。
  • 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人類蛋白質編碼區遺傳變異記錄
    一項關於人類基因組外顯子組(蛋白質編碼區)的深度分析提供了迄今為止有關該區域最全面的遺傳變異記錄。登上本周《自然》雜誌封面的研究 Analysis of protein-coding genetic variation in 60,706 humans 被認為有助於從臨床發現與人類疾病相關的遺傳變異。
  • 基因甲基化缺失是致癌重要成因
    基因選擇非常嚴格,如在腸細胞裡只有相應的基因目錄激活成為腸細胞。在基因調控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所謂的甲基基團,它通過酶的作用激活基因,這被稱為DNA甲基化。人體得癌症或患老化疾病時,正常基因片段的活性會出現錯誤,確切的過程和DNA甲基化的作用迄今還沒有被充分研究。
  • 迄今最完整的人類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 大型人類基因組甲基化分析研究揭示表觀遺傳變異普遍存在
    但目前,基因測序在診斷孟德爾遺傳病等等方面仍存不足。一方面,某些遺傳變異在技術水平上很難被檢測到;另一方面,很多遺傳病與表觀遺傳變異有關,但臨床醫生目前還無法對這些變異進行充分的解讀,也無法確定它們是否與某種疾病直接相關。
  • 基因表達、男女有別:Science、Cell等發布15篇人類遺傳最新成果
    目前,GTEx項目已經建立了一個數據資源和組織庫,用於研究在多種人類組織和個體中遺傳變異與基因表達之間的關係,以及男性和女性之間基因表達的差異。對於此類研究,研究人員往往需要獲取大量人類器官的組織樣本,但由於GTEx項目所需組織樣本種類太多,因此研究人員將視線轉移到短期逝世的個體中——這些死者的親屬將遺體捐贈出來用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