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隱身性很差?機腹下這個地方暴露隱身能力不弱於F22

2021-01-09 軍機圖

自去年在珠海航展公開亮相之後,殲-20戰鬥機再沒有出現在公眾場合,直到上周末舉行的沙場大閱兵,3架殲-20戰鬥機以戰鬥姿態亮相,同時訓練過程中拍攝的座艙內視角視頻也被剪切進直播畫面中,讓廣大軍迷過足了眼癮。而更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是,受閱的3架殲-20均在機腹位置攜帶了用於增大雷達反射截面積的龍勃透鏡,這是對外媒質疑殲-20隱身能力言論的最好回應。

▲2016年珠海航展,參加飛行表演的兩架殲-20戰鬥機均攜帶有龍勃透鏡

眾所周知,以隱身能力作為主要指標的五代機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雷達反射面積小,很難被地面雷達設備捕捉到。在航展飛行表演、日常飛行訓練等場合中,如果隱身戰機不開啟內置彈艙,很難被雷達探測到,會對機場空管指揮和民航飛機飛行造成一定影響,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隱身戰機在日常飛行訓練中都會在機腹下攜帶一個名為「龍勃透鏡」(Luneburg lens)的裝置。

▲殲-20機腹的龍勃透鏡黑色,另一個是光學窗口用來感知信號獲取信息

所謂龍勃透鏡,實質上就是一個多面的折射透鏡,它可以將照射到透鏡上的雷達波通過相互折射進行放大,以此增大本身的雷達反射面積,當龍勃透鏡被掛載在隱身戰機上時,載機的雷達反射特徵自然也會隨之增強,隱身戰機顯示在雷達上的面積就會放大,以方便地面空管指揮人員隨時掌握戰機的行蹤。需要注意的是,龍勃透鏡和角反射器是有所區別的,角反射器是一種低成本、大體積的簡易雷達信號反射裝置,而且它對載機的氣動外形有一定要求,F-117這樣的戰機就比較適合攜帶角反射器,因此不能將二者混為一談。

▲F-22在日常飛行任務中也會攜帶龍勃透鏡

目前,已經面世的四款五代機在飛行訓練中都會攜帶龍勃透鏡,原先隱身性能遭到質疑的俄羅斯T-50戰鬥機也被拍到攜帶龍勃透鏡的照片,外界對這款戰機隱身性能的偏見才算消除。從珠海航展到朱日和,殲-20在公開飛行展示中攜帶龍勃透鏡已經有力證明了其隱身性能和美國F-22是處於同一水平線上的,殲-20的隱身性能無需置疑。至於鴨翼,並不能對隱身性有多大影響。

相關焦點

  • 從殲20看戰鬥機隱身的秘密——雷達隱身技術
    在這一天的12時50分,殲20在四川成都的溫江機場跑道上進行了數次滑行試驗後,終於離地升空,在機場上空以中低速度進行了18分鐘的首飛,標誌著我國隱身戰鬥機的研製揭開了新的一頁。殲20簡介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四代制空戰鬥機。
  • 為什麼說殲20比F22強?只因殲20靠一項獨門絕技能輕鬆圍毆F22
    我們知道,殲20的隱身性能是很強大的,強大到一旦進入隱身狀態,自己人都發現不了,所以在某些情況之下,比如航空指揮管制當中,反而需要殲20主動將自身的隱身性破壞掉,讓我方雷達能夠看到自己。殲20裝備龍勃透鏡,充分證明了殲20的隱身能力,足以和美軍的F22以及F35相媲美,當然,至於像俄國蘇57那種名不副實的第五代戰機,就基本上沒有安裝龍勃透鏡的必要了,不用裝大家也能看得見。
  • 殲20隱身能力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我只是想讓你看見我!
    按照殲-20總師的說法,殲-20是高度隱身化的第五代戰鬥機。一般情況下,現役戰鬥機不太可能依靠其機載雷達偵測到殲-20。要知道,依靠隱身氣動布局和吸波複合材料,可以使隱身戰鬥機前向左右45度範圍內的雷達反射面積降低到0.001平方米左右。戰鬥機的釐米波火控雷達即便是在10公裡的視距內,也很難發現殲-20。
  • 前掠翼版殲20隻是臆想:將會喪失隱身能力
    網絡上流傳的一份內部論文截圖中,出現了採用前掠翼設計的殲20艦載機修改方案。從這份論文提到的整體設計角度來說,這種改進方案簡直不可理喻。按這種方案出來的殲20將失去隱身和高速性能。
  • 殲20為何被頻頻發現?是隱身不行還是另有其因?原因其實很簡單
    最近,圍繞著殲20被海對面和印度發現的新聞,此消彼長。首先,印度稱發現了殲20,現在已被證實是子虛烏有。為啥?我去都沒去過那裡,你是怎麼發現我的?而被海對面發現,則是因為一個小東西。為了保證氣動布局方面的隱身,殲20機腹呈"橢圓"。
  • 殲20大獎除了楊偉,還有一位「隱身」總師!美國想抄襲都不行
    毫無疑問,這正是中國第一種隱身戰鬥機殲-20拿下了外觀專利大獎,總設計師楊偉及其團隊代表榜上有名。611飛機設計所,負責殲-10電傳飛控系統的攻關,隨後成為殲-20戰鬥機的總設計師。 不過,殲-20誕生至今,總有一些聲音,質疑殲-20的隱身能力,主要是其擁有世界上所有戰鬥機當中面積最大的鴨翼,很多人誤以為其一定會降低隱身性能。其實雷達隱身性跟外形有大關聯,但卻跟面積大小沒有直接關係。
  • 殲20換裝太行WS15發動機後,會取消機尾腹鰭嗎?
    殲20的腹鰭著實讓軍迷們看不順眼,但這是殲20隱身設計考慮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是設計師們的神來之筆,不但不會減小隱身性,反而還有所加強。下面就具體說說 首先殲20的氣動布局已經定型了,即使安裝WS-15大推力發動機,腹鰭也會保留下來,這是殲20自身整體氣動布局決定的,而且這種布局是在F22超大垂尾基礎上的一種優化設計,而我們自己還是那麼不自信,總是懷疑自己!
  • 運20U亮相 機腹出現這個設備 或已具備硬軟兩種空中加油能力
    可以對比KC135空中加油機機腹 近日國產運-20空中加油型-運油-20圖片亮相,圖片上運油-20配備了多個加油吊艙,具備較強空中加油能力。該機列裝之後,將會有力提高我軍戰略/戰役投送能力。 運油-20左右翼尖能夠清晰看到軟式空中加油吊艙,在機腹還能夠看到一個突出物,似乎也是空中加油系統。外界根據它的大小和位置推測有可能是硬式空中加油系統平臺。如果推測屬實,運油-20將是首架具備硬/軟空中加油能力的空中加油機,能夠同時為多架軟、硬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這是國產空中加油機一次技術飛躍。
  • 中美俄隱身戰機速度比拼:F22飛2.2馬赫,蘇57兩馬赫,殲20多快?
    而在隱身戰機的性能對比中,速度自然就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屬性,在這一點上,美國的F22能飛2.2馬赫,蘇57能飛兩馬赫,咱們中國自家的殲20隱身戰機又能飛多快?現代噴氣式戰鬥機能飛多快是多方面因素決定的,這其中既少不了發動機這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同時也和戰鬥機的氣動外形設計息息相關。
  • F22猛禽最高爬升2萬米,蘇57最高1.9萬米,那中國的殲20呢?
    到21世紀的今天,多款五代戰機相繼面世,但事實是,五代機的研製不是誰都能完成的,目前僅有中美俄具備了自主研製五代戰機的能力。而要衡量某款戰機是否能躋身五代機的行列,主要有「4S」標準,其中就包括了隱身性,而這也足以顯示,隱身性能就是五代機最不可缺少的性能之一。
  • 5架陣風戰鬥機抵達後,印度全軍上下一片喜氣,戰力已超中國殲20
    根據參考消息報導,之前印度從法國採購的5架陣風已經抵達該國,印度全國上下一片歡迎,軍隊上下可以說是一片喜氣洋洋,印度媒體更是對這款戰機大肆吹捧,聲稱該戰機的戰力已經超越了中國的殲20。
  • 殲20掛載霹靂飛彈,讓F22的AIM都黯然失色,該國要開始研製新飛彈
    隨著美國擁有全球第一架五代隱身戰機F-22之後,全球國家紛紛開始拉開研製五代機的序幕。其中以中國和俄羅斯最為成功,憑藉殲-20和蘇-57躋身全球五代機研發國家之一,甚至俄羅斯認為蘇-57的機動能力堪稱全球最強。然而真正讓美國感到害怕的,並非是蘇-57而是中國的殲-20。
  • 運20尾部伸出長杆,殲20實現硬管加油?別著急,這一幕即將實現
    現階段運油-20機腹後下方的這個大型白色裝置是軟管加油吊艙還是硬管加油裝置暫時還沒有定論,但是它毫不意外的再一次引發公眾對中國硬管加油機、受油機的熱烈討論。假如運油-20加油機真的是在機腹後下方裝備有硬管加油裝置,那麼誰是受油機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 我國新型隱身材料終於曝光,殲20隱身能力將會再次增強
    沒有能力研發的國家耗費重金購買,只有這樣,自己國家的軍事實力才能夠飛快地提升,才能夠在世界上獲得更大的話語權,以及更多的利益。目前能夠擁有五代機的國家就是中美俄,這三個國家的五代機戰機分別是F-22、F-35、殲-20、殲-31、以及蘇-57戰鬥機。  自從我國的殲20問世以來,我國的殲20就是各國討論的話題。有的國家稱中國殲20能夠「適度隱身」,但遠遠比不上F-35。就連印度這個國家都稱中國的殲20都能被蘇-30的雷達能看,一般雷達就可以偵測到它。
  • 尺寸與殲7相當,暗劍無人機搭配殲20組合!空戰能力幾何倍數增長
    而對於未來戰爭中無人機的發展應用問題,我們中國有著自己的理念與想法,暗劍無人機便是我們中國對於未來無人機作戰的發展探索之一,這款被設計用來進行空戰的隱身無人機,很有可能會和殲20形成一對強力組合,在空炸能力上可以說是呈幾何倍數增長。
  • 印度雷達發現微弱信號,空軍中將洋洋得意,殲20隱身能力被破解?
    殲20 阿維納什·德奧達塔·喬西認為在過去20年時間裡,已經研發出上百種針對隱身戰機的雷達、光電搜索儀器,隱身戰機已經無法單憑隱身能力瞞過軍用雷達的探測了,隱身戰機唯一的優勢是削減被雷達發現的距離
  • 中國到底有沒有辦法對付美國F22隱身戰鬥機?
    殲20首飛之後,四代機也一路狂奔,殲10C,殲11BG,殲15,殲16,定位清晰,層次分明,走的是混搭風格,完全不打算考慮一下美帝的全能路線。    很多人以為隱身飛機比的就是隱身,所以一直對殲20鴨翼布局(就是前面兩片小翅膀)對隱身的影響耿耿於懷。拜託,殲20又不去參加隱身比拼大擂臺,看看RCS公式,在旗鼓相當時,兩片小翅膀帶來的機動性明顯比犧牲的隱身性更划算。  關於這對冤家的隱身性能,普遍看法是F22要優於殲20,除了技術水平之外,我相信更多是設計上的取捨。
  • F22驚現脫漆掉皮,殲20如何應對這一現象?隱身塗層或許更先進
    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述,今年7月下旬,我軍正式公布了殲-20戰機已經成建制加入空軍作戰部隊的消息。這意味著殲-20已經完成各部分系統測試,終於形成戰鬥力,並具備了一定的裝備規模。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軍已經開好了這個頭,但以該機為代表的先進空中戰鬥力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一個難點就是後勤保障怎麼做?
  • 被譽為中國版蘇57,曾是沈飛集大成之作,殲14雪鴞為何惜敗殲20?
    殲14最大的缺陷就是隱身能力太差,沈飛採用的是與蘇27類似的中央升力氣動設計,這種設計雖然有助於提高機動性,但是卻造成了機體過於龐大,隱身性大打折扣。
  • 殲20隱身能力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我只是想讓你看見我
    原題目:殲20隱身才氣超強,為何還要裝龍勃透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