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網上再次出現了運油-20大型加油機的試飛圖片,此次曝光的這些運油-20加油機的圖片比以前的圖片要更加清晰一些,拍攝角度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所以運油-20加油機的很多細節也被首次展示出來。(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外界發現運油-20加油機除了在兩側機翼外側加裝有軟管加油吊艙,它的機腹後下方,也就是後艙門位置上也加裝有體積比較巨大的白色裝置。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巨大,比一般軟管加油吊艙大不少,安裝位置和硬管加油機上的硬管加油系統比較類似,分析認為它有可能是硬管加油裝置。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它還是軟管加油吊艙,只不過是為給大型機加油而進行特定優化設計的新系統。
現階段運油-20機腹後下方的這個大型白色裝置是軟管加油吊艙還是硬管加油裝置暫時還沒有定論,但是它毫不意外的再一次引發公眾對中國硬管加油機、受油機的熱烈討論。
假如運油-20加油機真的是在機腹後下方裝備有硬管加油裝置,那麼誰是受油機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目前轟-6N轟炸機和極少量空警-500預警機等大型機都是在機首裝備了固定受油管,鐵定採用軟管加油方式,所以它們基本排除在外,不可能成為硬管受油機。現階段來看,最大可能成為硬管受油機的除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轟-20隱身轟炸機,剩下的較大可能就是殲-20隱身戰機了。
目前殲-20隱身戰機採用的加油方式肯定是軟管加油,這一點是得到官方報導證實的。它在機首右側裝備有可收放式的受油管,平時完全藏在機首內,有精緻的蓋板結構進行遮擋,不會產生額外的RCS值,以避免破壞殲-20的極致隱身能力,和殲-10系列的固定加油管不同,也不同於蘇-30、殲-16它們的可收放式,半遮蓋式受油管。也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同樣採用軟管加油方式的F-35B、F-35C、蘇-57這幾款隱身戰機都是使用可收放式受油管,並且同樣有蒙皮結構進行全面的遮擋。
雖然現在殲-20隱身戰機肯定使用的是軟管加油方式,但是並不是說它未來一定就不可能採用硬管加油方式。就以F-35隱身戰機為例,F-35系列隱身戰機中的F-35B、F-35C均是裝備可收放式受油管,採用軟管加油方式。剩下的F-35A卻是在機背設置有固定受油插座,採用硬管加油方式。F-35B/C和F-35A同為一個大的型號,在機體結構設計、機載設備上存在非常多相同的地方,加油方式卻截然不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軟管、硬管兩種加油方式設計轉換起來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不存在無法改裝的因素。
比起軟管加油方式,硬管加油方式有不少優點:它的輸油速度更快,可以用明顯更短的時間完成空中加油;它對受油機飛行員的駕駛水平要求更低一些,對接工作基本交由加油機上的加油操作員負責,對接速度更快、對接成功率更高;它對空氣亂流基本免疫,不像軟管加油的錐套會受到氣流影響不受控制;它對受油機的接口管線設計影響更低,在機背上設置受油插座就可以把燃油直接輸送到機內油箱。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優點。殲-20機體體積較大,機內載油量很多,所要求的作戰半徑很遠,所以對空中加油的各項服務要求只高不低。
在2018年4月份的中航工業宣傳片中,運-20加油機就已經曝光。從視頻截圖可以看到,未來的運-20加油機也將改用與美軍最新加油機一模一樣的硬杆式輸油控制系統。
為了保持運油-20對整個空中加油過程的監控,運油-20將在駕駛艙增加空勤人員,通過設置在機身後部的多個攝像頭來保持對加油過程的監控,未來運油-20要加裝硬管加油系統時,這套操作監控系統必不可少。
加油機後艙裡坐著一個操作員,受油機會進入到加油機的航線然後把位置保持在受油位,也就是加油機6點鐘方向偏下方的位置。加油操作員要控制加油管上面的2片翼面,通過調整翼面使得加油杆對準受油機的接油器插進去。
特別是殲-20未來會進行系列化發展、並不斷進行改進,會像殲-10那樣推出A、S、B、C一系列改進型號,運油-20這種優秀加油平臺的出現,加裝硬管加油系統基本沒有問題,這樣一來,殲-20也就有更大的需求、動力、機會、能力去變動加油設計,由軟管加油轉變為硬管加油,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