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20尾部伸出長杆,殲20實現硬管加油?別著急,這一幕即將實現

2021-01-18 科羅廖夫

近段時間,網上再次出現了運油-20大型加油機的試飛圖片,此次曝光的這些運油-20加油機的圖片比以前的圖片要更加清晰一些,拍攝角度也和以往有所不同,所以運油-20加油機的很多細節也被首次展示出來。(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外界發現運油-20加油機除了在兩側機翼外側加裝有軟管加油吊艙,它的機腹後下方,也就是後艙門位置上也加裝有體積比較巨大的白色裝置。由於它的體積比較巨大,比一般軟管加油吊艙大不少,安裝位置和硬管加油機上的硬管加油系統比較類似,分析認為它有可能是硬管加油裝置。不過,也有說法認為它還是軟管加油吊艙,只不過是為給大型機加油而進行特定優化設計的新系統。

現階段運油-20機腹後下方的這個大型白色裝置是軟管加油吊艙還是硬管加油裝置暫時還沒有定論,但是它毫不意外的再一次引發公眾對中國硬管加油機、受油機的熱烈討論。

假如運油-20加油機真的是在機腹後下方裝備有硬管加油裝置,那麼誰是受油機也是一個有趣的問題。目前轟-6N轟炸機和極少量空警-500預警機等大型機都是在機首裝備了固定受油管,鐵定採用軟管加油方式,所以它們基本排除在外,不可能成為硬管受油機。現階段來看,最大可能成為硬管受油機的除了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轟-20隱身轟炸機,剩下的較大可能就是殲-20隱身戰機了。

目前殲-20隱身戰機採用的加油方式肯定是軟管加油,這一點是得到官方報導證實的。它在機首右側裝備有可收放式的受油管,平時完全藏在機首內,有精緻的蓋板結構進行遮擋,不會產生額外的RCS值,以避免破壞殲-20的極致隱身能力,和殲-10系列的固定加油管不同,也不同於蘇-30、殲-16它們的可收放式,半遮蓋式受油管。也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同樣採用軟管加油方式的F-35B、F-35C、蘇-57這幾款隱身戰機都是使用可收放式受油管,並且同樣有蒙皮結構進行全面的遮擋。

雖然現在殲-20隱身戰機肯定使用的是軟管加油方式,但是並不是說它未來一定就不可能採用硬管加油方式。就以F-35隱身戰機為例,F-35系列隱身戰機中的F-35B、F-35C均是裝備可收放式受油管,採用軟管加油方式。剩下的F-35A卻是在機背設置有固定受油插座,採用硬管加油方式。F-35B/C和F-35A同為一個大的型號,在機體結構設計、機載設備上存在非常多相同的地方,加油方式卻截然不同。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軟管、硬管兩種加油方式設計轉換起來並沒有太大的難度,不存在無法改裝的因素。

比起軟管加油方式,硬管加油方式有不少優點:它的輸油速度更快,可以用明顯更短的時間完成空中加油;它對受油機飛行員的駕駛水平要求更低一些,對接工作基本交由加油機上的加油操作員負責,對接速度更快、對接成功率更高;它對空氣亂流基本免疫,不像軟管加油的錐套會受到氣流影響不受控制;它對受油機的接口管線設計影響更低,在機背上設置受油插座就可以把燃油直接輸送到機內油箱。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優點。殲-20機體體積較大,機內載油量很多,所要求的作戰半徑很遠,所以對空中加油的各項服務要求只高不低。

在2018年4月份的中航工業宣傳片中,運-20加油機就已經曝光。從視頻截圖可以看到,未來的運-20加油機也將改用與美軍最新加油機一模一樣的硬杆式輸油控制系統。

為了保持運油-20對整個空中加油過程的監控,運油-20將在駕駛艙增加空勤人員,通過設置在機身後部的多個攝像頭來保持對加油過程的監控,未來運油-20要加裝硬管加油系統時,這套操作監控系統必不可少。

加油機後艙裡坐著一個操作員,受油機會進入到加油機的航線然後把位置保持在受油位,也就是加油機6點鐘方向偏下方的位置。加油操作員要控制加油管上面的2片翼面,通過調整翼面使得加油杆對準受油機的接油器插進去。

特別是殲-20未來會進行系列化發展、並不斷進行改進,會像殲-10那樣推出A、S、B、C一系列改進型號,運油-20這種優秀加油平臺的出現,加裝硬管加油系統基本沒有問題,這樣一來,殲-20也就有更大的需求、動力、機會、能力去變動加油設計,由軟管加油轉變為硬管加油,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相關焦點

  • 運20U亮相 機腹出現這個設備 或已具備硬軟兩種空中加油能力
    運油-20左右翼尖能夠清晰看到軟式空中加油吊艙,在機腹還能夠看到一個突出物,似乎也是空中加油系統。外界根據它的大小和位置推測有可能是硬式空中加油系統平臺。如果推測屬實,運油-20將是首架具備硬/軟空中加油能力的空中加油機,能夠同時為多架軟、硬空中加油機進行空中加油,這是國產空中加油機一次技術飛躍。
  • 又到1月11日,轟-20、海四代、運-20加油機,哪個先亮相
    十年前的1月11日,中國隱身戰鬥機殲-20一飛沖天,打破了美國預言:中國到2020年研製不出隱身戰鬥機!當時,有很多的軍迷朋友來到了殲-20的試飛場外圍圍觀,現場親眼見證了殲-20的首飛。也是從那時起,殲-20的圖片開始滿網飛,讓無數的軍迷朋友記住了殲-20優美威武的外形。而殲-20總師楊偉的一席話,更是讓全國的軍迷朋友熱血沸騰。
  • 殲20打破F35紀錄,實現年產量150架
    並已經將其用在殲20的製造上。這條生產線有何特別之處呢?此前,大家一直都只會關注殲20的研發問題,一味地詬病發動機和雷達方面問題。此外,脈衝生產線不再存在傳統生產線耗時長、效率低、質量控制不到位等問題,從而提高了飛機生產製造的精度和效率。之前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就是靠脈動生產線才有信心拿到了6,000架F35聯合攻擊機的大訂單,這也直接顯示了脈動生產線的高效率。脈動生產總線裝配生產戰機的效率和質量也是極其嚴格的。
  • 為什麼殲20發動機加速時是藍色火焰,而F-35發動機是橘紅色火焰?
    雖然殲20和F-35都是第五代隱身戰機,然而這兩者從設計到關鍵零部件上,有著天壤之別。單單說一個最直觀的證據,那就是殲20屬於鴨翼布局戰機,而F-35是常規布局戰機。細心的朋友可能還會發現,殲20和F-35在起飛時的一個區別:殲20的發動機在加速的時候,尾焰是藍色的,而F-35的發動機尾部則會冒出橘紅色火焰。
  • 中國殲16噴出紅色尾焰,發動機問題可能解決,實力不弱於殲20
    比如說殲-20和雙航母,此外作為我國雙座雙發四代半戰機的殲-16,也是空軍部隊的王牌武器之一。要知道殲-16仿照蘇-30外形進行研製,最大載彈量達到12噸。此前搭載AL-31發動機,隨後為其更換了國產WS-10B發動機。該戰機的最高速度達到2.5馬赫左右,作戰半徑為1500公裡,最大航程可達到4200公裡左右,而且主要搭載的武器為「鷹擊」系列飛彈。
  • 殲20獲嶄新皮膚!超材料實現彎道超車:減輕50%隱身結構重量
    特別是近日,繼此前我國在深圳成功建設世界首條超材料生產線之後,中國軍工科研團隊再傳捷報,即將進入量產的新型超材料將被應用成為殲20的新隱身蒙皮,在帶給機體重量減輕50%的同時,殲20的隱身性能將在全球眾多戰機中獨領風騷。與此同時,隨著超材料技術的深度研發,其在未來軍工領域的眾多應用,也將全面提升中國國防科技的領先水平。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轉彎,低空通場,再次轉彎,低空通場…… 機場跑道上方,殲20飛機猶如一個凱旋歸來、威武霸氣的戰士,由遠及近,一個蜻蜓點水,後輪在跑道上擦出兩個白色煙圈,前輪同時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安全著陸。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首飛成功。 從首飛到公開亮相珠海航展,從亮劍「朱日和」到裝備部隊,殲20飛機實現了我國航空工業研製能力和航空武器裝備建設從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
  • 伊爾76重裝上陣,為C919測試國產航發,未來將被運20代替
    比如運20所標配的渦扇20發動機,就是在760號伊爾76上進行測試的。而據媒體報導,今年,它即將承擔一個新任務,那就是為大客機C919測試國產的CJ-1000AX發動機。上機試飛則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外界預計CJ-1000AX在2025年才能取得國家認證,也就是說這款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要在760號伊爾76上試飛5年時間,比之前的研製時間還要長,由此也可見飛行平臺測試的重要性。
  • 事後復盤,殲20戰鬥機一飛沖天,不辱使命
    中國航空工業和國家政府計劃幾乎同步,在65之前由於各種原因,規劃都不是很成功,實際上航空工業真正走入正軌快車道還是從2003年開始,殲10戰鬥機成功試飛裝備部隊,從此之後中國航空工業井噴,10年之內就成功研製了殲20雙發隱身重型戰鬥機和運20大型運輸機,去年直20通用直升機也開始頻繁露面,還剩下一個類似美國B2隱身轟炸機的轟20隱身轟炸機,也是遲早的事情。
  • 運20新款發動機大獲成功,下一個輪到殲20了
    據俄羅斯紅星報11月21日報導,11月20日我國航空工業西飛公司宣稱,我方研發大型飛機發動機大獲成功,目前已經安裝在我國運20運輸機上面飛行了數千小時。軍事評論家認為,西飛公司的發動機獲得成功,使得在這個領域我們終於不需要再仰人鼻息,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下一個將會在殲20發動機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航空發動機一直我們的短板,因為缺乏大功率的大型航空發動機,所以此前我們在大飛機領域一直受制於人,自己的C919客機和運20運輸機都是一波九折,被西方國家掐了脖子。不過幸運的是,運20運輸機按期完成。
  • 峨眉、殲-31、轟-20、暗劍2021年登場?美專家:中國空軍將迎巔峰
    在今年,中國空軍就已經不斷創造令人驚訝的成績,包括帶有渦扇-20的運-20運輸機試飛、運-20加油機現身、轟-6攜帶新型反艦飛彈亮相等等。不僅如此,美專家預測中國空軍或在2021年迎來一個新的巔峰,一些先進裝備將正式登場。
  • 殲20首次公開亮相高清飛行視頻
    【環球網軍事11月1日報導】在珠海航展開幕當天,中國空軍試飛員駕駛的殲20戰機首次公開亮相。此次殲-20在中國航展上的亮相,是繼2014年運-20大型運輸機亮相航展後,中國第二次派出在研期間的尖端武器公開展示。據公開報導顯示,殲-20是由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研製的新一代隱形戰機。
  • F22驚現脫漆掉皮,殲20如何應對這一現象?隱身塗層或許更先進
    如我們之前的文章所述,今年7月下旬,我軍正式公布了殲-20戰機已經成建制加入空軍作戰部隊的消息。這意味著殲-20已經完成各部分系統測試,終於形成戰鬥力,並具備了一定的裝備規模。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我軍已經開好了這個頭,但以該機為代表的先進空中戰鬥力建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中一個難點就是後勤保障怎麼做?
  • 殲20尾噴隱身終實現?「雙層超材料」成功突破,雷達波只能繞路
    此外,就在階段來說,相比反隱身技術的突飛猛進暫且不提,我們當下要解決的就是,尾噴對隱身的影響,這也是目前對隱身的影響最大的地方。而且之前很長一段時間,尾噴隱身問題一直是我國未能全面解決的地方。此前推出的鋸齒狀尾噴的改進,無疑也是對隱身技術的一方面改進。但仍然是治標不治本。要超越美F22,F35,殲-20的尾噴隱形缺陷必須得到完美解決。
  • 殲20國慶假期放猛料,隱身性能進一步提升,疑似換裝渦扇15
    殲-20早期版本的兩個側彈艙都配備有一枚霹靂-10空空飛彈,採用了非常巧妙的伸出方式掛架。改造後的側彈艙據信可以裝載兩枚霹靂-10,配備4枚格鬥飛彈可以進一步彌補沒裝機炮的不足。殲-20主彈艙可以裝載4枚霹靂15或6枚新型中距彈,總裝彈量最多可以達到10枚,進一步提升了載彈量和對抗隱形戰機的能力。
  • 中國隱身戰機準備就緒,渦扇15即將量產,殲20全新起飛
    在2017年底宣布殲20正式服役之後,通過航拍工廠和空軍基地衛星照片可以看出,殲20的一直沒有實現批量生產為了維持J20優異的隱身性能,換裝WS-15後外形和重量都會發生變化,這就需要對J20的外形進行修改,還需要重新測試。時間線拉到現在,所有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這其中就包括WS-15的可靠性問題。
  • 揭秘殲20戰機戰鬥力有多牛?具有哪些先進性能(組圖)
    殲20的座艙操作,充分體現了「後發優勢」。  殲20接近量產殲20接近量產 揭秘殲20戰機到底有多牛?  內置彈艙  兩種發射方式並存  對於近來曝光的殲20戰機在空中打開側彈艙的照片,專業人士稱,對於五代機而言,隱身與高速是其核心屬性,而空對空飛彈從隱身戰機的內置側彈艙進行發射,對這兩者都會造成影響,因而從軍機研發角度來說,發射飛彈之前確實應進行空中開彈艙實驗,以此收集參試數據,為飛彈發射測試進行先期準備。
  • 殲20靠啥實現隱身?電科突破RCS技術,隱身性能打破0.001㎡紀錄
    而在此前,央視曝光中國電科集團實現了時代性的突破。成功解鎖我國隱身機 RCS測量法,後期的調試運用便能使殲20隱身性能再度提升0.5倍達到領域頂峰。讓我們一同來解鎖這一陌生的跨時代概念吧! 首先,大夥可能會問,殲20戰鬥機究竟靠什麼本事,實現了隱身呢?
  • 殲20剛傳將換裝渦扇15,美國人就向殲20學習,有意思的是網友評價
    殲-20發動機尾部目前最強大的戰機應該就是第五代戰機了而中國與美國則是這世界上僅有的兩個,能製造兩款五代戰機的國家。因此中國研製的戰機就格外引人注目,畢竟美國在上世紀末就已經成為第一個擁有五代戰機的國家。近日,美國媒體表示,F-35的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計劃向美國空軍推銷一款新式戰機,並表示,它將成為殲-20的勁敵。
  • 為什麼說殲20比F22強?只因殲20靠一項獨門絕技能輕鬆圍毆F22
    這樣的話,和體系脫節,就勢必沒法將其戰力最大程度上發揮出來,那麼我們的殲20會不會也有這個問題呢?其實完全不用擔心,因為我們憑藉後發優勢,已經完美避免了這個問題,而美國做到這一點卻用了10年時間。而這個過程的實現,依靠的便是一種叫做龍勃透鏡的設備,它的原理是通過將雷達波折射放大,產生出巨量的定向RCS,值得一提的是,龍勃透鏡還有主動安置假目標的附加功能,相當於給殲20加了個電戰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