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農貿市場攤位應一日一清潔,顧客選商品建議戴手套

2021-01-07 澎湃新聞

1月5日,商務部辦公廳發布《農貿(集貿)市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下稱「《技術指南》」),提出攤位經營者應當履行「一日一清潔」等要求。顧客應當佩戴口罩,挑選商品時建議佩戴手套。顧客不戴口罩時,拒絕其進入市場購物。

《技術指南》要求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報告並就醫。對經營進口冷鏈食品等高危風險的從業人員要進行核酸篩查,實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強重點防護。建立日常衛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環境衛生、人員健康監測、分類衛生、產品溯源、全日制保潔、衛生宣傳等制度。

農貿(集貿)市場要劃設進出通道,做好人員分流。在市場主要入口顯著位置張貼健康碼圖識。對於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等群體,其健康碼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登記、親友代辦、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務引導。

禽畜肉區、水產區、熟食區應當有自來水龍頭、洗槽、排水溝和下水道,地面平整,全面硬化。經銷活禽的應當有固定金屬籠架和水衝式設施。活魚交易與宰殺分離,水產品交易區與分割加工區分離,均實施物理隔離。每批宰殺結束後,應當衝洗場地一次,保持衛生整潔,產生的垃圾應當及時處理。水池內無汙物積存、殘留,水龍頭保持清潔。

市場開辦者對批發檔口進行集中統一清潔消毒,維護好門前公共設施的完好整潔。攤位經營者應當履行「一日一清潔」等要求,在專業人士指導和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每天營業後進行全面清潔消毒,並做好記錄,做到地面無汙物、無汙水,下水道暢通,定時衝洗,排水溝內清潔,無積存淤泥、汙物。中高風險地區,應適當增加消毒頻率。

攤位內鮮、活、生、熟、幹、溼商品相對集中,應分開陳列銷售;直接入口食品要有防蠅、防塵櫥(罩)和專用櫃檯,生熟分開,貨款分開。各類加工工具在每次使用後應清潔消毒,必要時進行全面消毒。保持冰箱(櫃)外表面清潔,定期清理冰箱(櫃)內部。

員工工作期間佩戴口罩、手套和著工作服上崗,禽畜肉類和熟食區的員工還應當佩戴工作帽。口罩或手套弄溼或弄髒後,及時更換。工作服保持乾淨整潔,定期清洗,必要時消毒。生鮮宰殺等特殊攤位的經營者除工作服外,按防護要求需穿戴防水圍裙、橡膠手套等。

顧客應當佩戴口罩,挑選商品時建議佩戴手套。顧客不戴口罩時,拒絕其進入市場購物。提倡顧客優先採用掃碼付費方式結帳,儘量減少人員接觸和排隊時間。倡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採購,鼓勵市場提供線上採購、上門配送、無接觸交易等便利服務,防範疏解購物可能導致的人群聚集。

如因疫情原因關閉市場的,應當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專業指導下,封存市場內被汙染的食品、用品等物品,對市場環境進行消毒,對相關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物品在未處理前,應當保持市場內冰箱、冰櫃等冷凍冷藏設備正常運行,以防止物品腐敗變質及可能的汙染物擴散。

以下是《農貿(集貿)市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全文:

農貿(集貿)市場疫情防控技術指南

(第二版 2020.12.31)

一、適用範圍

本指南適用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正常運營的農貿(集貿)市場的疫情防控。主要內容包括完善疫情防控制度、環境衛生要求、個人衛生防護、冷鏈食品要求、限流限距措施、應急處理措施等。

二、完善疫情防控制度

(一)落實主體責任,農貿(集貿)市場負責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做好員工信息採集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制度,要有適量口罩、手套、消毒劑、測溫儀等防疫物資儲備,設置應急區域,有屬地醫療衛生力量指導支持。

(二)加強培訓和應急演練,保證員工熟悉責任分工、環境衛生、個人防護、異常情況處置、人員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條不紊。

(三)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每日對員工健康狀況進行登記,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報告並就醫。對經營進口冷鏈食品等高危風險的從業人員要進行核酸篩查,實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強重點防護。

(四)建立日常衛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環境衛生、人員健康監測、分類衛生、產品溯源、全日制保潔、衛生宣傳等制度。

三、環境衛生要求

(五)劃設進出通道,做好人員分流。在市場主要入口顯著位置張貼健康碼圖識。對於不使用或不會操作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等群體,其健康碼可採取憑有效身份證登記、親友代辦、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務引導。

(六)在溫度適宜時,儘量採用自然通風,或使用排氣扇加強空氣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調,應當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定期對送風口和迴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七)廁所衛生、垃圾收集、給排水設施、病媒生物防制、手衛生設施和用品等環境衛生,需滿足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農貿(集貿)市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指南》有關要求。

(八)各類公共設施和區域有明確、完整的名稱標識。地面硬化、乾燥、防滑、易於衝洗、排水通暢。市場的人流、物流、車流應當暢通有序,安全通道不應堆放雜物。

(九)公共物體表面、貨物運輸環節等公共區域衛生,需滿足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農貿(集貿)市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指南》有關要求。

(十)禽畜肉區、水產區、熟食區應當有自來水龍頭、洗槽、排水溝和下水道,地面平整,全面硬化。經銷活禽的應當有固定金屬籠架和水衝式設施。活魚交易與宰殺分離,水產品交易區與分割加工區分離,均實施物理隔離。每批宰殺結束後,應當衝洗場地一次,保持衛生整潔,產生的垃圾應當及時處理。水池內無汙物積存、殘留,水龍頭保持清潔。

(十一)市場開辦者對批發檔口進行集中統一清潔消毒,維護好門前公共設施的完好整潔。攤位經營者應當履行「一日一清潔」等要求,在專業人士指導和保證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每天營業後進行全面清潔消毒,並做好記錄,做到地面無汙物、無汙水,下水道暢通,定時衝洗,排水溝內清潔,無積存淤泥、汙物。中高風險地區,應適當增加消毒頻率。

(十二)攤位內鮮、活、生、熟、幹、溼商品相對集中,應分開陳列銷售;直接入口食品要有防蠅、防塵櫥(罩)和專用櫃檯,生熟分開,貨款分開。各類加工工具在每次使用後應清潔消毒,必要時進行全面消毒。保持冰箱(櫃)外表面清潔,定期清理冰箱(櫃)內部。

四、個人衛生防護

(十三)員工工作期間佩戴口罩、手套和著工作服上崗,禽畜肉類和熟食區的員工還應當佩戴工作帽。口罩或手套弄溼或弄髒後,及時更換。工作服保持乾淨整潔,定期清洗,必要時消毒。生鮮宰殺等特殊攤位的經營者除工作服外,按防護要求需穿戴防水圍裙、橡膠手套等。

(十四)工作員工在物品交接傳遞時應當佩戴口罩和手套,與顧客服務交流時宜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直接接觸。

(十五)顧客應當佩戴口罩,挑選商品時建議佩戴手套。顧客不戴口罩時,拒絕其進入市場購物。

五、冷鏈食品要求

(十六)嚴格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關於防範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通過進口冷鏈食品輸入風險的有關要求,執行防控措施,不銷售相關手續不完備的進口冷鏈食品。

(十七)鼓勵將進口冷鏈食品的海關檢疫證明、通關證明、消毒證明、核酸檢測報告及追溯碼,在銷售區進行張貼公示,讓顧客放心消費。

六、限流限距措施

(十八)提倡顧客優先採用掃碼付費方式結帳,儘量減少人員接觸和排隊時間。

(十九)倡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進行採購,鼓勵市場提供線上採購、上門配送、無接觸交易等便利服務,防範疏解購物可能導致的人群聚集。

七、應急處理措施

(二十)當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市場開辦者、場內經營者應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追蹤和流行病學調查,並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市場進行終末消毒,如有空調通風系統,則同時對其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評價合格後方可重新啟用。

(二十一)如因疫情原因關閉市場的,應當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等專業指導下,封存市場內被汙染的食品、用品等物品,對市場環境進行消毒,對相關物品進行無害化處理。物品在未處理前,應當保持市場內冰箱、冰櫃等冷凍冷藏設備正常運行,以防止物品腐敗變質及可能的汙染物擴散。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委:生鮮宰殺等攤位經營者除工作服外,按防護要求需穿戴防水圍裙...
    要加強指導與科普宣傳,把倡導戴口罩、戴手套、保持手衛生和社交距離等防護措施,作為「市場文化」在市場內推廣開來、堅持下去。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引導從業人員和顧客注意個人防護,最大限度地降低暴露和感染風險。要廣泛開展防疫技術培訓,指導從業人員精準防護,保證防控效果。
  • 商務部印發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等場所疫情防控技術指南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 商務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技術指南》等4個防控指南,對商場、超市、餐飲服務單位及展覽活動場所疫情防控工作,在環境和人員等方面提出多項要求。其中明確要求,顧客不戴口罩時,應拒絕其進入。
  • 再次呼籲:出門請戴口罩! 實在不想戴,記住1米線! 唾沫能飛多遠...
    記者張宇璐陳彥汝見習記者張慧麗超市、農貿市場人流量大記者目測有八成人戴口罩快報記者昨天來到超市、農貿市場和地鐵站等公共場所,看看大家的自我防護情況做得如何。中午11:00左右,屏風街農貿市場。一位熟食店的老闆走到店門口,一隻手把藍色的口罩拉到下巴處,露出嘴巴,透了口氣,然後點了一支煙,滿足地抽了起來。
  • 農貿市場設計案例 | 傳統菜場升級改造後,助力美麗城市建設!
    2021年元旦,這個大家喜迎新年的日子裡,無錫市錫山區的羊尖農貿市場內格外熱鬧,羊尖人民對這個「改頭換面」後的農貿市場抱有很大的熱情,也給予了最高的肯定。 可它曾經也是面臨環境衛生令人捂鼻等等一系列問題,可謂傳統農貿市場被時代衝刷淘汰後的典型案例。
  • 江北一農貿市場查出5臺「問題秤」
    中國寧波網記者 王嵐 通訊員 陳麗萍江北區市場監管局傳來消息,接到群眾舉報後,該局對一農貿市場內水產品攤位的電子秤進行專項檢查,結果共發現未經強制檢定的電子秤13臺,其中「問題秤」5臺,目前均已立案調查。
  • 護衛手部,一次性手套隔絕病毒!復工、取快遞都戴上
    醫務行業、生物實驗人員、清潔衛生人員等等在進行相關作業時都需要使用一次性物品作為防護。坐電梯、取快遞、超市採購以及復工上班都應儘量帶上一次性手套給自己多一層保護。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雙持久耐用、防滑耐磨、安全衛生的一次性PVC手套。
  • 健身必戴力量訓練手套?如何挑選大學問
    ,當然,戴、不戴,看個人;絕對沒有這番說法,是戴力量訓練手套是必要或比較厲害,單純考量個人需求。像是有些人不習慣戴手套做力量訓練,是因為沒什麼掌握感;但相反的,有些人因為會流手汗,反而不戴手套就覺得沒安全感。所以說,戴著力量訓練手套運動,不只是拍照打卡,炫耀自己有在健身,而是考量安全,必須購買。只是,你覺得自己需要嗎?小編一一列點,請你自我檢視重訓手套的必要性。
  • 戴口罩戴手套等防護措施必須過關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在廣大市民歡度佳節之際,全市抗疫防疫工作仍在緊張有序進行。我們要向奮戰在一線的堅守者致以敬意,更要舉一反三、查缺補漏,將疫情防控之弦再緊一緊。目前,首都疫情總體可控,但依然嚴峻複雜,病毒傳播風險隨時隨地存在。
  • 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要戴手套嗎?專家說:不需要,戴了更危險
    馬上要過春節了,但是令人擔心的是,國內的疫情又有死灰復燃的跡象,很多人害怕感染,出門又是口罩又是手套,全副武裝。但手套真的能防止感染嗎?專家說:手套不需要,戴了更危險。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了手套使用指南。它建議醫護人員在清潔或照顧感染病人時要戴手套。但同時它明確指出,手套是普通人外出防護的糟糕選擇。
  • 解讀|橡膠手套歸類看用途
    ——戴一次性橡膠手套。 實施流行病學調查、手術操作時,預防細菌病毒接觸手部感染傳播要怎麼辦? ——戴醫用一次性橡膠手套。 精密儀器電子件裝配時,手部操作防止雜質汙染精密儀器怎麼辦? ——戴工業用一次性橡膠手套。
  • 朱健康院士:防病毒,請戴手套!—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指出,為了更有效地阻斷接觸傳播,還需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提倡戴手套是當前防疫戰中的一個巨大漏洞,必須立刻堵上! 此外,朱健康在接受專訪時還談了對此次疫情的看法和建議。
  • 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需要...
    我市這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我們在流調中和檢查中也發現有些餐飲從業人員個人防護意識不強,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需要進一步規範。在這裡提示餐飲、冷鏈從業人員工作和居家時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餐飲從業人員。應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尤其是手部衛生。
  • 北京疾控:購買生鮮需戴手套。PVC手套材料價格瘋長,創下新高
    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購買新鮮水果應戴一次性手套。而實際上,我們都知道一次性手套主要是pvc手套。近日,家樂福、永輝超市表示,在中國的所有門店將免費為顧客提供一次性購物手套。受疫情影響,pvc手套需求激增。近日,同花順財經發表文章稱,手套的原材料PVC糊樹脂價格大幅上漲。近日,生產PVC糊樹脂的龍頭企業——瀋陽化工實現了連續9次上漲。也是在預示著pvc材料的火熱。 而PVC手套的需求量迅速增長,而糊狀樹脂是PVC手套的原材料。
  • 東郊小鎮農貿市場半夜被衝砸
    農貿市場被稀巴爛記者接到報料驅車趕到位於江寧區東郊小鎮1街區的這個農貿市場,正是早上8點鐘,附近居民都趕來買菜,但一到這裡都傻了眼,前一天還好端端的近80平方米的室內農貿市場,如今卻變了樣子,熟悉的菜販菜農都擠到門口露天和小區馬路上來吆喝賣菜。
  • 餐飲從業人員應佩戴手套和口罩 市民外出務必佩戴口罩
    本報訊(記者傅洋)昨天,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強調,餐飲從業人員接觸直接入口食品時、分餐及售賣過程中均應使用經消毒的專用工具並佩戴手套和口罩,市民外出時務必佩戴口罩。
  • 墾利區市場監管局對農貿市場計量器具進行集中檢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徐文君23日,記者獲悉,為進一步強化農貿市場經營秩序,嚴厲打擊「短斤少兩」等不法行為, 11月20日,墾利區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民豐、金辰等農貿市場各商戶在用計量器具進行了集中檢測,確保計量器具準確性,營造誠信、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