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康院士:防病毒,請戴手套!—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戴口罩、勤洗手,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但僅此還不夠。

近日,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指出,為了更有效地阻斷接觸傳播,還需大力提倡戴手套。不提倡戴手套是當前防疫戰中的一個巨大漏洞,必須立刻堵上!

此外,朱健康在接受專訪時還談了對此次疫情的看法和建議。

《中國科學報》:有專家告訴民眾「不用戴手套,對病毒沒有預防作用」。而你卻提出為有效切斷接觸傳播途徑,需要戴手套,理由是什麼?非重點疫區的民眾也需要戴手套嗎?

朱健康:

理由很簡單,這是一個常識性的判斷。

疫情當前,民眾現在已經知道戴口罩可以防止飛沫傳播,勤洗手有助於防止接觸傳播。目前幾乎所有的預防手冊以及疾控專家都強調民眾需要勤洗手,所以手會傳播病毒已是共識。

但僅強調勤洗手是不夠的,畢竟在公共場合我們沒有條件可以隨時隨地洗手。

我想要強調一下戴手套的重要性。

第一,如果自己已經是一個病毒攜帶者,戴了手套可以在極大程度上阻斷因為觸碰旁人或共用物品造成的病原體傳播,尤其是在醫院等公共場合,以及在家自我隔離與家人接觸時;

第二,一個健康的人戴上手套則可以極為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接觸感染,也會減少手對口、鼻、眼的深度觸碰;

第三,手套粘吸病毒的能力遠弱於手上皮膚吸附病毒的能力,病毒在手套上的存活時間遠短於在手的皮膚上的存活時間。

有專家告訴民眾不用戴手套,說是也可能因為手套的不潔造成感染,這個非常缺乏生物學常識,已經成為這次防疫工作中的一個巨大漏洞。

事實上,「戴手套」在國際上早已成為共識,現為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的勞裡·加勒特曾對伊波拉、SARS等大型傳染病和公共健康危機做過實地考察與深度研究。

她根據對傳染病的經驗與知識提出的10個自我保護預防措施中,前3條均強調戴手套。

所以,戴手套,戴手套,戴手套,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我現在出門是一定會戴手套的。

需要注意的是,手套可以重複使用,若重複使用,需要保持清潔乾燥勤洗滌。至於種類則沒有特別要求,最便宜的一塊錢一雙的棉線手套就很好。

《中國科學報》:目前似乎並無針對新冠病毒的「有效藥」和相關疫苗。

事實上,人類過去有著諸多對抗傳染病的經驗,每一次疫情暴發時,藥物和疫苗的研發都是滯後的嗎?我們能否提前有所儲備,掌握主動權?

朱健康:

不斷加強藥物和疫苗的研發當然是好的,也是必須的。而事實上,人類的記憶是短暫的,痛苦過去了就忘記了,SARS過去之後基本上就沒有相關的研究了。

希望這次疫情很快就能過去,同時科學家對藥物和疫苗的研發能繼續做下去,最終產出好的藥物和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但疫情防控並不能完全依靠藥物,比如流感。我們研究很多年,但依然沒有針對性強的特效藥,類似的很多病毒實際上是沒有特效藥的。流感疫苗是有,打了的確有幫助,但也並不意味著從此與流感病毒「絕緣」,因為病毒變化十分迅速。

在我看來,在整個疫情階段,防控甚至比尋找藥物更重要。

研究還是要做,這是有意義的,比如對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測序,弄清楚了病毒特徵機制,對於病毒檢測,以及未來設計有針對性的藥物是有幫助的。

但我們不能完全依賴這個,做好最基本的防控是最重要的。

《中國科學報》:據了解,你和趙國屏院士在核酸檢測技術上有所合作,相關技術是否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應用?

朱健康:

我們在基因編輯技術這一工具的應用上有所交叉,趙國屏院士利用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進行傳染病、精準用藥指導等的核酸檢測,我則偏重利用基因編輯工具做植物育種。

基因編輯技術核酸檢測目前發展十分迅速,具有靈敏度高等諸多優勢,但目前還少有商業應用。但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亟需有效的核酸檢測技術。據了解該技術已得到實際應用。

《中國科學報》:據報導,2003年SARS期間,美國幾乎沒有受到重創,公共衛生機構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計劃,並能使從聯邦到地方的衛生機構都及時無阻地得以溝通。

在你看來,中國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目前還面臨哪些問題?美國的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有哪些值得借鑑?

朱健康:

這方面我不是專家,我想從普通公眾的角度來看待這個事情。

經過SARS「戰役」,我國的公共衛生保障體系和疾控系統以及信息的及時溝通等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能力提升。

在我看來,在應對此次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時,我國疾控專家面對重大疫情一開始可能有所輕敵,有相當一部分專家和決策部門可能並未擔負起自己應有的職責,導致延誤了最佳的防控時機。

我們說,科學研究一定要謹慎,但對於「謹慎」在不同情況下的理解不盡相同。比如,在疫情初期,發現有「人傳人」傾向時,「謹慎」就意味著無論如何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實施最強有力的防控,把疫情扼殺在萌芽中。

《中國科學報》:你認為我們能從此次疫情中得到哪些教訓和啟示?

朱健康:

我還是想提醒,當下一次重大疫情來臨時,疾控系統的專家和職能部門要及時敲響警鐘,在疫情初期,覺得可能有事可能沒事時,要當做「一定有事」處理。

科學研究需要長期的持續下去,更重要的是,需要給出及時性的防控建議。

不過,後果已經發生了,給國家人民財產和正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在如此情境下,我們還是沒有做好最基本的防控,戴好口罩、手套,切斷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

我想這個如果做到位了,從目前國外和國內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統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死亡率數據來看,疫情並不特別可怕,相信我們很快會戰勝此次疫情!

相關焦點

  • ...廳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朱健康院士講述「基因編輯研究進展」
    12月8日下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在三樓會議室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會議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國章成主持,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講述以「基因編輯研究進展」為主題的學習講座。(講座現場)朱健康院士首先講述了他的科研方向,植物基因組編輯是其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領域,並成功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創製新種質,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進展。朱健康院士表示,海南是作物育種繁種的天堂,又恰逢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大好時機,希望南繁與海南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國家熱帶科學中心。
  • 朱健康院士miRNA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
    朱健康院士miRNA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 來源:生物通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08   今日/總瀏覽:1/2620
  • 朱健康院士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落戶齊河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市縣領導陳勇、劉長民、馬俊昀、曲鋒等參加。 籤約儀式上,我縣與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山東師範大學就藜麥優質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進行籤約。 縣委書記曲鋒主持籤約儀式。
  • 朱健康:從高考落榜者到美國科學院院士
    中學一半的時間幾乎都「睡」過去了  在課堂上和在鏡頭面前的朱健康完全是兩個人。相比,他在老師面前很放鬆,乃至有些「另類」。  如果回到30年前,在皖北一個小鎮的教室裡,一定能找到那個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的高中生,這名高中生還敢對著授課的老師說:「我上課可能會睡覺,這是控制不住的,希望你能理解。」
  • 美國科學院朱健康院士來我校就雜糧研究開展合作交流
    7月20日,國際著名植物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渡大學教授、首批「人才項目專家」入選者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率科研團隊來農學院考察。  朱健康院士一行參觀了我校北校區雜糧試驗地,在田間地頭仔細查看了糜子、穀子、蕎麥等雜糧的農田土壤水分及作物長勢情況,詳細了解糜子、穀子生育特點及抗旱、抗鹽特點,並與雜糧課題組就基礎研究領域進行了座談交流。國家穀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馮佰利教授向朱院士介紹了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及在雜糧栽培生理、種質創新、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研究目標和進展。
  • 李寬端會見朱健康一行
    東營網訊  11月24日下午,市委書記李寬端在東營賓館會見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一行朱健康院士是國際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在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希望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在耐鹽鹼植物和種植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朱健康介紹了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情況。他表示,將立足東營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東營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新聞—科學網
    西安市舉行「院士·青少年面對面」第二期活動中科院院士郭烈錦走進西安市二十六中學作科普報告
  • 學校領導會見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教授
    當日上午,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院士在逸夫科學館貴賓廳會見了朱健康院士。蘭州大學校長助理許鵬飛教授,生命科學學院負責人及相關人員參加會見。他對朱健康院士主動對接甘肅省政府,推動西部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希望他能夠結合自身科研工作,助力蘭州大學一流學科建設。
  • 洗手、戴手套、戴口罩需要...
    ▲1月1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198場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主持。
  • 抖音戴手套上面放彩虹糖果是什麼梗 戴手套有何內涵意思介紹
    最近在抖音上流行的一個梗就是戴個手套,上面還沾著各種彩虹糖,配上一個非常霸氣的音樂,評論中還有人說這手套真的厲害,那麼手套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來看看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介紹吧。  抖音戴手套是什麼梗
  • 朱健康: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逆境中心的主任,是我國「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首批入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上圖。本報記者趙永新攝)。為節省時間,他大多數時候住在單位的專家宿舍,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  「做科研不能就是為發幾篇論文,必須解決真問題。」他坦誠地說,「每天我都會想: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國家給了我這麼多支持,如果沒做好,我會覺得問心有愧。」
  • 朱健康等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作用—新聞—科學網
    進一步研究表明,sldml2參與了成熟相關基因的激活表達,主要參與了色素合成和口味形成、乙烯生物合成及信號傳導途徑、細胞壁水解等途徑。同時,令研究者意外的是,sldml2介導的DNA去甲基化也抑制了果實成熟中並不需要的基因表達,這些基因大多是參與光合作用及細胞壁合成的基因。
  • 四位院士加盟,2020北航全球科創大賽啟動—新聞—科學網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李椿萱、王華明,北京市海澱區副區長林劍華,北航黨委副書記程波以及來自海澱區有關部門,各兄弟院校,大賽合作政府、知名企業家、校友投資、孵化合作機構、優秀創業項目代表等近200人參加儀式。
  • 朱美芳院士:把碳纖維穿在身上—新聞—科學網
    保暖早已不再是人們對服裝的唯一要求。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 朱健康 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逆境中心的主任,是我國「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首批入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上圖。本報記者趙永新攝)。為節省時間,他大多數時候住在單位的專家宿舍,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  「做科研不能就是為發幾篇論文,必須解決真問題。」他坦誠地說,「每天我都會想:自己的工作有沒有做好?國家給了我這麼多支持,如果沒做好,我會覺得問心有愧。」
  • [校友論壇]校友朱健康:夢想是最好的「抗逆」基因(圖文)
    這也是我校校友、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軍科學家朱健康致力研究的問題之一。6月18日,朱健康做客名家論壇,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們:如同植物一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逆境無處不在,對於人來講,夢想就是最好的抗逆基因。
  • 戴口罩戴手套等防護措施必須過關
    北京這次局部聚集性疫情發生後,有關部門在流調和檢查中也發現,有些餐飲從業人員個人防護意識不強,洗手、戴手套、戴口罩等基本防護措施都還需要進一步規範。眾所周知,新冠病毒極耐低溫,隨著境外疫情持續惡化,冷鏈物流是「外防輸入」一大風險點。而餐飲從業人員頻繁接觸食材又面對大量消費者,不論是從守護個人健康角度,還是從對社會負責角度,餐飲和冷鏈從業人員都屬疫情防控的重點人群。
  • 多名科學家寄語中國科學報和科學網—新聞—科學網
    一路走來,我們欣喜有一大群可愛的科學家與《中國科學報》、科學網一起成長,在新的起點,我們願與益友們共同前行,一起講述更多中國科技發展的故事。 ◆王恩哥(中國科學院院士) 傳播科學,探索真知;擔當歷史,啟迪未來。祝賀《中國科學報》創刊六十周年!
  • 健身必戴力量訓練手套?如何挑選大學問
    健身房裡,不少人會戴著力量訓練手套進行訓練,看到這一幕,難免心裡頭會冒出疑問,健身一定要戴力量訓練手套嗎?是真有保護作用還是造型夠潮?這會兒就要來介紹,力量訓練手套有哪些好處,以及如何挑選。相信很多健身初學者都會問「我該買力量訓練手套嗎?」
  • 曹雪濤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 黃辛報導)日前,德國科學院院長致函上海第二軍醫大學醫學免疫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曹雪濤教授,祝賀其當選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