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康院士miRNA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朱健康院士miRNA研究成果刊登國際期刊

來源:生物通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11-08   今日/總瀏覽:1/2620

著名學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朱健康院士帶領的課題組,與普渡大學和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miR165/166在乾旱和低溫脅迫以及ABA響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3日的國際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

miRNA在植物發育和脅迫反應中的功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然而,miRNA在植物發育和非生物脅迫響應中如何發揮關鍵功能,我們還知之甚少。一個眾所周知的miRNA——miR165/166,在植物發育中具有重要作用。miR165/166在植物生長和發育中的功能,已經得以廣泛研究。然而,它在非生物性脅迫反應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最近,著名學者、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朱健康院士帶領的課題組,與普渡大學和密西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的一項研究表明,miR165/166在乾旱和低溫脅迫以及ABA響應中,發揮重要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11月3日的國際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

miR165/166是一個研究最廣泛的miRNAs,已被證明參與了植物發育。miR165/166可靶定ClassIII homeodomain leucine zipper轉錄因子家族基因,包括PHBULOSA (PHB)、PHVOLUTA (PHV)、REVOLUTA (REV)、ATHB-8和ATHB-15,這是對於促進側生器官的近軸身份決定是必需的。最近的工作表明,REV能直接調節生長素合成酶TAA1和YUCCA5(YUC5)的表達,這反過來又影響自由生長素的水平,並已被證明是避蔭反應所需的。細胞分裂素(CK)生物合成基因ISOPENTENYL TRANSFERASE 7 (IPT7),被發現是PHB的直接靶標,有研究顯示,PHB對IPT7的直接激活,控制著根分生組織分化調控網絡。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出證據表明,miR165/166對於ABA調控和非生物脅迫響應、以及ABA穩態的維持,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在種子萌發過程中和萌發後,通過減少miR165/166的表達水平,破壞miR165/166介導的靶標抑制,可導致乾旱和低溫耐受表型以及ABA高靈敏度。研究人員發現,ABI4可作用於一個miR165/166介導的通路的下遊,並可能直接被miR165/166靶標調控。

該研究小組還發現,miR165/166介導的靶標負調控,對於維持ABA體內平衡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是通過調節BG1的表達,這將不活躍的ABA轉化為活躍的ABA。這些研究將miR165/166介導的調控模塊與ABA調控網絡聯繫起來,並說明了miRNA在ABA響應和內穩態中的關鍵作用。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美國科學院朱健康院士來我校就雜糧研究開展合作交流
    7月20日,國際著名植物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普渡大學教授、首批「人才項目專家」入選者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率科研團隊來農學院考察。  朱健康院士一行參觀了我校北校區雜糧試驗地,在田間地頭仔細查看了糜子、穀子、蕎麥等雜糧的農田土壤水分及作物長勢情況,詳細了解糜子、穀子生育特點及抗旱、抗鹽特點,並與雜糧課題組就基礎研究領域進行了座談交流。國家穀子糜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馮佰利教授向朱院士介紹了雜糧產業發展現狀及在雜糧栽培生理、種質創新、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等領域的研究目標和進展。
  • 朱健康院士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落戶齊河
    3月4日,我縣與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在德州舉行藜麥優質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籤約儀式,這是全球首個藜麥育種與產業化發展項目。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山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商志曉,市縣領導陳勇、劉長民、馬俊昀、曲鋒等參加。
  • ...廳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朱健康院士講述「基因編輯研究進展」
    12月8日下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在三樓會議室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會議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國章成主持,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講述以「基因編輯研究進展」為主題的學習講座。(講座現場)朱健康院士首先講述了他的科研方向,植物基因組編輯是其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領域,並成功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創製新種質,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進展。朱健康院士表示,海南是作物育種繁種的天堂,又恰逢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大好時機,希望南繁與海南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國家熱帶科學中心。
  • 2020年朱健康團隊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在植物脅迫取得新進展
    在2019 年,朱健康團隊(通訊作者)發表了20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基因編輯,表觀遺傳及生物脅迫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於篇幅有限,iNature盤點其中的17篇文章(點擊閱讀): 【1】2019年9月27日,國際頂級綜合類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3.22)在線發表了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完成的題為
  • 南京醫科大學胃癌研究刊登國際期刊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Cancer Research》在線刊登了南京醫科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 Anderson癌症中心的一項合作研究
  • 西郵科學家多項研究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自引進到西安郵電大學工作以來,賈豔敏教授在《自然•通訊,《德國應化》,《納米能源》等材料物理國際頂級SCI一區學術期刊發表了多篇論文,極大提升了該校在功能材料領域的國際學術影響力。賈豔敏,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工作。
  • 國際權威期刊刊登南信大大氣化學研究成果
    中國江蘇網9月15日訊(通訊員 常運華 林雯 記者 羅鵬)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環境中心大氣化學研究團隊研究成果「Assessment of carbonaceous aerosols in Shanghai, China - Part 1: longterm evolution, seasonal variations
  • 李寬端會見朱健康一行
    東營網訊  11月24日下午,市委書記李寬端在東營賓館會見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一行朱健康院士是國際著名的植物生物學家,在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希望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在耐鹽鹼植物和種植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朱健康介紹了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情況。他表示,將立足東營實際,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科研成果轉化,為東營現代農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 朱健康:從高考落榜者到美國科學院院士
    在事後的採訪中,他告訴,「我感興趣的是做研究,最擅長的也是做研究,給我一個團隊帶,把實驗室做好。但像今天的這種情況(指與媒體見面),還有國內複雜的人際關係,我是一點兒也不擅長。」  中學一半的時間幾乎都「睡」過去了  在課堂上和在鏡頭面前的朱健康完全是兩個人。相比,他在老師面前很放鬆,乃至有些「另類」。
  • 王鼎盛院士:走出期刊與影響因子的崇拜誤區
    面對科學界論文評價的期刊崇拜與影響因子崇拜的認識誤區,中國科學院院士王鼎盛在日前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期間直言批評。他是在對國產物理論文和期刊進行詳細研究基礎上作上述表示的。 量與質的不均衡: 國產物理論文與期刊的尷尬生存 中國物理研究近年來有了長足進步,每年產出具有相當國際交流價值的論文約2萬篇,體量不可謂不大,但是5個主要國內物理學刊物僅刊登了其中的
  • 長江師範學院黃輝勝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JACS發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Francisco院士等在高能量密度材料及多氮化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J. Am. Chem. Soc.》上,該期刊最新影響因子14.357。     這項研究工作採用CI-NEB和AIMD方法,深入研究了全氮陰離子鹽(N5)6(H3O)3(NH4)4Cl的質子轉移機理及其動力學行為,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解決了學術界關於(N5)6(H3O)3(NH4)4Cl晶體中是否存在HN5的科學爭論,相關研究結果以「Reconciling the Debate on the Existence of Pentazole HN5
  • 臺灣師範大學兩岸團隊研究粉紅鸚嘴成果獲刊國際期刊
    原題 臺灣師範大學兩岸團隊研究粉紅鸚嘴成果獲刊國際期刊(圖源:臺灣《旺報》)  據臺灣《旺報》報導,為了解生物如何適應不斷變動的環境,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專業學院教授李壽先研究團隊,成員來自兩岸,針對廣泛分布於臺灣不同海拔的鳥類粉紅鸚嘴,進行全基因組變異分析,並與東亞大陸粉紅鸚嘴的遺傳變異進行比較,發現與不同海拔環境適應相關的遺傳突變,主要由臺灣與大陸族群分家前的祖先承襲而來,而非近期才產生的新突變,研究成果獲刊
  • 霍邱籍博士後研究成果刊登著名雜誌《自然》!
    Aggarwal 教授課題組的博後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Nature。    英國著名雜誌《Nature》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科技期刊,自從1869年創刊以來,始終如一地報導和評論全球科技領域裡最重要的突破。《自然》雜誌也是一份在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國際綜合性科學周刊。
  • 華南理工聯合創辦一本新的國際期刊,院士任主編
    他表示,華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國際學術領域居於前沿地位,在此基礎上聯合創辦的Aggregate學術期刊將與學術共同體互相促進,持續報導聚集體研究領域不斷取得的前沿進展等學術內容,這有利於提升華南理工大學在相關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力,進一步推動學校「雙一流」建設。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
  • 袁亮院士團隊最新成果在Google Scholar Metrics全球TOP100期刊發表
    近日,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院士領銜的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團隊在煤礦氣液兩相細水霧降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Effect of water-fog particle size on dust fall efficiency of mechanized excavation face in coal
  • 朱健康: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老師、同學勇於質疑的科學精神也讓他深受觸動,在朱健康眼中,這種純粹、求實的科學態度,特別重要。  在美工作期間,朱健康主要從事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在植物抗旱、耐鹽與耐低溫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他33歲受聘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植物科學系正教授,42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講,做科研關鍵是要有興趣。」朱健康說,「有興趣才願意花時間、動腦筋鑽研。
  • 朱健康 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老師、同學勇於質疑的科學精神也讓他深受觸動,在朱健康眼中,這種純粹、求實的科學態度,特別重要。  在美工作期間,朱健康主要從事植物逆境分子生物學研究,在植物抗旱、耐鹽與耐低溫方面取得了傑出成就。他33歲受聘美國亞利桑那大學植物科學系正教授,42歲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  「從我自己的經驗來講,做科研關鍵是要有興趣。」朱健康說,「有興趣才願意花時間、動腦筋鑽研。
  • 西安郵電大學賈豔敏教授多項重要成果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主要從事信息功能材料物理及器件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獲得2020國際埃尼獎(譽為能源領獎諾貝爾獎)提名候選人、知社學術圈2018中國新銳科技人物突出成就獎等學術榮譽。擔任中國儀表功能材料學會電子元器件關鍵材料與技術專業委員會委員等。入選陝西省高層次人才發展促進會會員。
  • [校友論壇]校友朱健康:夢想是最好的「抗逆」基因(圖文)
    這也是我校校友、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軍科學家朱健康致力研究的問題之一。6月18日,朱健康做客名家論壇,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們:如同植物一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逆境無處不在,對於人來講,夢想就是最好的抗逆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