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校黨委副書記、校長袁亮院士領銜的工業粉塵防控與職業安全健康團隊在煤礦氣液兩相細水霧降塵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Effect of water-fog particle size on dust fall efficiency of mechanized excavation face in coal mines》在Google Scholar Metrics(GSM)全球TOP100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GSM全球排名第66位,中科院SCI期刊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1區TOP期刊)發表。
研究團隊聚焦對人體危害巨大的呼吸性粉塵防治,開發了新型氣液兩相細水霧噴嘴,實現噴霧粒徑D50<10μm,基於此搭建了大型物理模擬試驗平臺,實驗發現在一定範圍內細水霧顆粒的D50越小,對呼吸性粉塵的降塵效果越好,不同粒徑細水霧降塵效果與塵霧接觸初後期關聯很大。研究成果揭示了碰撞捕集和凝聚捕集兩種細水霧降塵的主要作用區間,為氣液兩相細水霧降塵現場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是Elsevier旗下環境科學類國際著名期刊,是Google Scholar Metrics全球TOP100期刊(第66名),是中科院SCI期刊分區「環境科學與生態學」1區TOP期刊。根據Elsevier2018年CiteScore評分,該期刊在「泛環境科學類」(General Environmental Science)國際期刊中位於學科前4%。
能源與安全學院房雪明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袁亮院士和江丙友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874009、51504008)、中國工程院諮詢研究項目(2019-ZCQ-8)、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創新項目(SHGF-16-14)等項目資助。
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jclepro.2020.120146
(撰稿、核稿:能源學院 江丙友、常聚才 編輯、審稿:宣傳部 夏雅鳳、阮進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