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榮院士團隊在《Science》發表原創成果 首次在高溫超導中發現量子金屬態

2021-01-15 四川日報

川報觀察記者 李寰

11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論文《超導-絕緣相變中的玻色金屬態》(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

博士生楊超(導師李言榮院士)為第一作者,熊杰教授為通訊作者,張萬裡教授、李言榮院士為共同作者。這是該校首次以第一作者、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發表原創成果,這標誌著該團隊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方向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

量子材料及量子相變是本世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儘管實驗上在各種二維超導體系發現了量子金屬態的可能跡象,但受低臨界溫度的制約以及外界高頻噪聲的影響,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存在著巨大爭議,是近三十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

該團隊在「千瘡百孔」的超薄釔鋇銅氧(YBCO)高溫超導薄膜中,首次發現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實驗證實了高溫超導材料中從超導態到絕緣態的轉變過程中的確存在一個中間量子金屬態,形成了超導—量子金屬—絕緣體相變。從始至終,負責導電的載流子都是由兩個電子組成的庫珀對(可以看做玻色子),這和普通材料裡的單個電子或空穴(屬於費米子)導電機制完全不同。

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S.A. Kivelson教授的高度評價:「對於量子金屬起源的探索將會改變我們對量子材料的認識,將極大推動量子器件領域的發展。」這一發現為國際上爭論了三十多年的量子金屬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實驗證據,並為人們研究量子金屬態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關焦點

  • 電子科大科研團隊在《Science》發表原創成果 首次在高溫超導中...
    這是電子科大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該校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  量子材料以及量子相變是本世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自高溫超導發現以來,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是三十多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
  • 棠湖中學畢業生楊超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
    這是電子科大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該校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自高溫超導發現以來,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是三十多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電子科技大學張萬裡、熊杰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王健教授團隊、林熙研究員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清華大學姚宏教授、美國布朗大學James M. Valles Jr 教授、Jimmy Xu教授等合作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
  • 科學家首次證實量子相變中量子金屬態存在
    來源:中國證券網新華社成都11月18日電 中外科學家攜手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該成果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期刊《科學》上以「first release(首次發布)」形式刊發。
  • 中國的這項研究成果,攻克世界級難題,有望開啟物理學新領域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牽頭與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美國布朗大學等相關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完全證實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該成果相關論文《超導—絕緣相變中的玻色金屬態》已在國際著名期刊《科學》上以「first release(首次發布)」形式刊發。
  • 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此外,二維反常金屬態是否存在一直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核心問題。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實驗上在各種二維超導體系中發現了反常金屬態的可能跡象(Rev. Mod. Phys. 91, 11002(2019))。然而,由於外界高頻噪聲對實驗的幹擾,二維反常金屬態存在的實驗結果受到廣泛質疑,一直無法得到真正的證實(Sci. Adv.
  • 科學家在二維晶態超導體系中發現第二類伊辛超導和反常金屬態
    所謂泡利極限,是指在常規超導體中通過自旋效應破壞超導庫珀對所需的磁場。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量子材料科學中心的王健教授研究組和合作者在前期工作中,首次報導了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生長的宏觀面積的單層NbSe2薄膜中的伊辛超導電性【Nano Lett. 17, 6802 (2017)】以及超薄晶態鉛膜中界面誘導的伊辛超導電性【Phys. Rev. X 8, 021002 (2018)】。
  • 高溫超導器件中反常金屬相的證據
    特別是,最近出現在二維體系明顯的超導-金屬量子相變中的反常金屬相得到了相當大的研究關注,這種相變可以被不同的量子參數所調節。[2]有清晰的跡象表明,這種系統主要的激發電荷(載流子電荷)是局域的超導集體模式。所以主要問題是,在溫度趨於零時,系統不能凝聚到真正的超導基態的現象是否是本徵的?然而,對於這些觀測結果的正確解釋一直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為它們通常涉及到脆弱的電子態和非常低的溫度。
  • 李言榮院士:唯本真才有「真科研」
    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路子對,就不要怕路途遙遠,堅持不懈地幹下去。」1979年,李言榮考入四川師範學院化學系,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1987年,他進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倪嘉纘院士和李有謨研究員。在導師直接指導下,李言榮從事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研究,博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證據
    近日,浙江大學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
    【消息來源:化學學院】5月27日,化學學院于吉紅院士領導的科研團隊在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Science Advances》(Science子刊)上發表了題為「分子篩限域碳點:新一類具有超長螢光壽命的熱致延遲螢光材料」(Carbon dots in zeolites: A new class of thermally activated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研究和構建高度穩定、高容錯的量子計算機具有極其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7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 超導量子計算在強關聯糾纏體系的量子隨機行走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和彭承志等組成的超導量子實驗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範桁等理論小組,開創性地將超導量子比特應用到量子隨機行走的研究中。該工作將對未來多體物理現象的模擬以及利用量子隨機行走進行通用量子計算研究產生重要影響。這一重要研究成果於5月2日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科學》上。
  • 20超導量子比特薛丁格貓態製備獲進展
    超導量子計算平臺可集成多個量子比特,相干時間長、操控和讀出精度高,是實用化、可擴展量子計算主要技術路線之一。衡量量子計算平臺性能的一個標誌性成果是多量子比特糾纏態的製備,特別是Greenberger-Horne-Zeilinger(GHZ)態的實驗製備,國際競爭尤為激烈。
  •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首次觀測 帶動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
    編者按:近日,一則科學界的喜訊傳來:中國物理研究院及清華大學聯合實驗團隊在磁性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該成果獲得楊振寧稱讚。消息一出,量子概念股集體漲停。A股中跟該實驗密切合作過的上市公司有望大獲收益。  霍爾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霍爾在距今130多年前的1879年發現的一個物理效應。
  • 馬約拉納任意子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被發現
    本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吳月輝)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構建穩定的、高容錯、可拓展的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任意子,即馬約拉納零能模,對於未來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最近,三維狄拉克半金屬作為一種新的拓撲非平庸材料,由於其能帶的導帶和價帶在狄拉克點接觸,並且在三維動量空間中表現出線性色散關係,已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三維狄拉克半金屬可以看成是石墨烯的三維形式或是無能隙的拓撲半金屬態。有趣的是,三維狄拉克半金屬作為一種量子材料和物相,處於各種拓撲材料的相臨界點。
  • 連發3篇Nature/Science,潘建偉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計算和模擬被認為是後摩爾時代推動高速信息處理的顛覆性技術,有望解決諸如高溫超導機制模擬、密碼破解等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的核心資源,量子計算的能力將隨糾纏比特數目的增長呈指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