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新聞—科學網

2020-12-04 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任意子,即馬約拉納零能模,對於未來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成果北京時間17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量子計算機將帶來顛覆式突破,但傳統的量子比特很容易受到外界幹擾而發生「退相干」(量子狀態間喪失相互幹涉性質),導致計算失敗。馬約拉納任意子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解決困擾已久的「退相干」問題,未來有望構建高穩定、高容錯、可拓展的量子計算機。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取得這一發現。該成果具有高純度、高溫度且結構簡單等特點,更容易實現對馬約拉納任意子的編織操縱。進一步實驗發現,該馬約拉納任意子在6 T以下磁場以及4 K以下溫度都能穩定存在。

丁洪介紹,這是首次在單一塊體超導材料中發現高純度的馬約拉納任意子,能在相對高的溫度下實現,不容易受到其他準粒子幹擾。同時,這預示著在其他的多能帶高溫超導體裡也可能存在馬約拉納任意子,為馬約拉納物理研究開闢新的方向。

史丹福大學物理系教授張首晟表示,一年前其團隊發現的手性馬約拉納費米子,或稱「天使粒子」,實驗體系是由常規超導體與量子反常拓撲絕緣體構成的混合器件,現象在超低溫的極端條件下才出現。此次研究的實驗體系,許多物理性質優於混合系統,且不需要極端的超低溫條件。這項發現將大大推動馬約拉納物理的研究。

1937年,理論物理學家馬約拉納預言了一種反粒子是其自身的基本粒子,被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相關研究一直是物理學最前沿的問題之一。近年來,理論研究表明在凝聚態物質中也可能存在遵守馬約拉納性質的準粒子,這些準粒子可看作宇宙中真實粒子在固體中的影子,對其研究為人們操控和利用這些獨特的物理性質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馬約拉納任意子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被發現
    本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吳月輝)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構建穩定的、高容錯、可拓展的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研究和構建高度穩定、高容錯的量子計算機具有極其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7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video:20180817日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量子計算機應用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制約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傳統的量子比特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幹擾而發生退相干,從而導致計算的失敗;而基於馬約拉納的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因此,在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對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
  • 尋找馬約拉納費米子:一樁物理學「懸案」終被破解—新聞—科學網
    小房間裡孕育的「大」成果 這個禮物——首次在鐵基超導材料中發現的馬約拉納束縛態(或稱「零能模」、馬約拉納費米子),8月17日凌晨在線發表在science《科學》雜誌上,範朋是第一作者之一。 由於馬約拉納費米子具有一種極優的特性——當它以準粒子的形式出現在固體材料表面時,就會變成馬約拉納任意子(一種量子狀態),這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高穩定性的拓撲量子計算機。也就是說,如果成功,這將改寫人類的歷史。 不過,馬約拉納費米子是否真的存在,不同物理學家各持己見。直到2014年,丁洪團隊與國外科學家合作發現了某些「蛛絲馬跡」。
  • MIT首次在金中發現馬約拉納粒子,有助於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
    麻省理工團隊首次在金中發現馬約拉納粒子,有助於高容錯量子計算機研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日前成功在一種常見金屬——「金」(沒錯,就是金子的金)的表面,實際觀察到了馬約拉納粒子,證明了其存在。論文共同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的 Patrick Lee 認為,鑑於他們已經成功發現,並在一定程度了探究了「馬約拉納粒子的可拓展性」,下一步的有關研究方向或是量子計算機中的量子比特開發。
  • 拓撲量子計算「開始走向實用化」—新聞—科學網
    基於超導約瑟夫森結的量子器件通常採用傳統半導體晶片的微加工技術,具有易擴展的特點,也擁有相對成熟的外場調控技術,量子態可精確製備、調控、測量。張富春表示,我國的超導量子計算在國際上已經處於比較前沿的水平,比如中科大、浙大、中科院物理所合作的量子比特耦合系統,「性能相當不錯」。目前,超導量子器件研製的最新進展為英特爾的17量子比特,該器件的目標為演示超越經典計算機的計算難題。
  • 只聽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什麼?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陳宇翱等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向著實現拓撲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發表了該成果。究竟什麼是任意子?為什麼它會在自然界中出現?
  • 窺見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 什麼是任意子?
    ,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實現了任意子之間的編織交換過程。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陳宇翱等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向著實現拓撲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發表了該成果。
  • 科學家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確鑿證據—新聞—科學網
    近日,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物理學系教授袁輝球團隊等首次在純淨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並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
  • 銅基超導體導電性與薄厚無關—新聞—科學網
    原來,塊體的Bi-2212在大氣環境下非常穩定,而單層Bi-2212卻是一種對大氣及環境溫度極其敏感的材料。痕量水就會完全破壞其晶體結構,使其發生不可逆的變質;略微的加熱就會使其結構中用來提供超導所需的載流子的間隙氧揮發,而逃離晶體。
  • 室溫超導成功了!—新聞—科學網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一根冷卻到絕對零度以上4.2攝氏度(4.2 K)的水銀線中首次發現了超導性。1957年,物理學家John Bardeen、 Leon Cooper和Robert Schrieffer解釋了這一現象:他們提出的「BCS理論」認為,一個電子快速穿過超導體會暫時改變材料的結構,在沒有阻力的情況下拉過來另一個電子。
  • 兩院院士評選2018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其中,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我國新一代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三號」原型機首次亮相、我國水稻分子設計育種取得新進展等入選2018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洞察」號無人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科研人員發現新型光合作用、首架離子驅動飛機研製成功等入選2018年度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美科學家發現新類型超導現象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的超導材料主要有兩個類型,分別是s波和d波超導。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全新的g波超導材料。電子在超導體內以「庫珀對」的方式運動。這些電子對,使得材料呈現零電阻特性,即實現了超導。因為要產生電阻,必須拆開這些電子對,這需要能量。
  • 物理學被改寫,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
    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任意字。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它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而處在一種中間態。
  •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物理新大門——人類首次發現室溫超導 2020-10-16 11: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正是因為任意子和手徵邊界態的出現,使拓撲序材料比超導材料更神奇更豐富。甚至連我們的空間本身都可能是一個拓撲序材料。這一觀念可以讓我們用量子比特(量子信息)來解釋相互作用和基本粒子的起源,導致一個信息就是物質,物質就是信息,這樣一個大統一的世界觀。
  • 首次在隕石中發現超導材料
    科學日報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張)根據最近發表在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篇報導,美國科學家在兩塊不同的隕石中發現了超導材料,這是超導材料在太空中形成的第一個證據。這一發現的意義不僅在於它是一種罕見的天然超導材料,而且在於它為人類找到室溫超導材料點燃了新的希望。 超導材料是超導體,是指在一定溫度下電阻為零的導體。
  • 中科院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天使粒子魅影,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
    國際物理學界追尋正反同體的馬約拉納費米子已有80多年,近日,它的魅影出現在鐵基超導體上。這意味著,人類距離拓撲量子計算更近了一步。8月17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相關論文當天凌晨在線發表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科學》(Science)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