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聽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什麼?

2020-11-30 澎湃新聞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陳宇翱等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向著實現拓撲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發表了該成果。

究竟什麼是任意子?為什麼它會在自然界中出現?

自然界存在著奇異粒子

1983年,人們在研究當時引人注目的一個宏觀量子現象——分數量子霍耳效應時,逐漸意識到這個效應中可能就存在任意子。

愛因斯坦曾說過:「常識只是人們在18歲以前對自然形成的一種偏見。」這話很詼諧,但寓意深刻。新的物理現象的發現,就會產生一種全新的理論。新理論相對於舊理論而言,一般總是要違背某些所謂的常識,分數統計及服從分數統計的任意子理論的誕生及其發展過程,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

光晶格中的原子自旋糾纏態,示意圖。  本文圖均為 科技日報微信公眾號 圖

「量子力學中最美妙、最驚人的成就之一,就是給經典力學中毫無意義的全同粒子不可區分性原理賦予了全新的含義,真正不可區分的全同粒子之間具有強烈的相互作用」,中國科技大學陳宇翱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這種相互作用通常是通過量子統計規則來實現的。一般說來,全同粒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費米子,具有強烈的排斥作用;另一類是玻色子, 都可以凝聚到能量最低態。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只存在費米和玻色兩種量子統計。但有人對此提出了疑義,認為可能存在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新的全同粒子,這種粒子一般被稱為『任意子』,它所遵循的統計規則叫分數統計」,陳宇翱說,最早指出這種新的量子統計可能存在的,是兩位挪威物理學家。在系統地研究了空間拓撲性質和全同粒子不可區分性原理後,意識到在二維空間中可能存在新的量子統計,1982年美國物理學家F·魏爾茨克提出了任意子的概念。

隨後研究表明,任意子可以存在於某些理論模型之中,當時的任意子僅僅是寄生在少數幾個理論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甚至被認為這只是一些數學上的奇異現象,誰都沒有料想到,現實世界中居然還真的會發現這種奇異粒子存在的跡象。1983年,人們在研究當時引人注目的一個宏觀量子現象——分數量子霍耳效應時,逐漸意識到這個效應中可能就存在任意子。

這在物理學界引起了廣泛注意,從而為任意子的理論研究注入了生機。在分數量子霍耳效應理論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的美國物理學家R.B.勞克林指出,處在費米和玻色子之間的服從1/2統計的任意子的基態可能是超導的,他的理論簡單新穎,激發了人們對任意子理論進行深入細緻的研究,成為理論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熱點。

「當任意子的概念提出時,它似乎違反了量子力學的基本常識,但通過分析量子力學中拓撲性質後,找到了這種粒子在二維空間存在的可能性。」陳宇翱說。

任意子只會在二維空間出現

二維空間的拓撲性質與現實生活中的螺旋結構有些類似。在二維空間中,兩個全同粒子交換位置,總可以分為逆時針和順時針兩個方向的繞動。這就是二維空間中為什麼會出現任意子的原因。

既然任意子只會在二維空間出現,而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三維的,那麼現實世界中不就沒有任意子存在了嗎?

任意子編織示意圖

為了解答記者提出的問題,陳宇翱教授舉了個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女孩子編辮子,將一部分頭髮分成三股,依次由外朝裡編,每編一次就會形成一個結,連續編兩次,頭髮並不會回到原來的狀態,多編幾次就編成了一個辮子。又如,我們繞螺旋樓梯登高塔,每走一圈就上升一層,並不是回到原地,但從塔頂往下看,我們只是繞塔在原地兜圈子。」

「二維空間的拓撲性質多少與這些具有螺旋結構的例子有些類似」,陳宇翱告訴記者,在二維空間中,兩個全同粒子交換位置,總可以分為逆時針和順時針兩個方向的繞動。而在三維空間中脫離一個特定的平面後,或者說一個有特定方向的軸線後,就不再有繞動這樣的概念。「所以,在二維空間中兩個粒子朝一個方向連續交換兩次,波函數並不一定要求回到原來的狀態,而完全可以多出一個復相因子,這時波函數的機率分布並不改變」,「不太嚴格地說,這就是二維空間中為什麼會出現任意子的原因」。

近幾十年來,物理學家對具有低維結構的物質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發現,這些固體中有許多現象和低維空間的許多性質相關,如固體中的層狀結構就具有二維空間的許多性質,這為任意子的存在提供了基礎。當1983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珀林指出,現實世界中已經發現任意子存在的論據時,連任意子理論創導者之一的F·魏爾茨克都表示驚訝不已,大有「葉公好龍」之嫌。

「雖然現實世界是三維的,但是固體物質的豐富結構為我們尋找新的複合粒子提供了有利場所,脫離這些物質我們是不可能發現新的任意子的。」陳宇翱說。

「窺見」任意子

潘建偉研究團隊創造性地搭建了新的實驗系統並開發了獨特的量子調控技術,通過微波反轉原子自旋的方法,實現了任意子之間的編織交換過程。

任意子的理論被提出後不久,物理學家就在實驗中捕捉到了它的蹤跡。但如何直接實驗觀測任意子交換時產生的拓撲相位,進而驗證其分數統計特性,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實驗挑戰。

10多年前,潘建偉研究團隊就開始了對拓撲量子計算的研究並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近期,他們創造性地搭建了新的實驗系統並開發了獨特的量子調控技術,研發了自旋依賴的超晶格系統來囚禁和操控超冷原子,成功操控光晶格中約800個超冷原子同時產生了約200個四原子自旋糾纏態。他們首次觀測到了四體環交換相互作用,並通過微波反轉原子自旋的方法,實現了任意子之間的編織交換過程,首次在光晶格體系中直接觀測到了任意子交換產生的分數拓撲相位。

「研究成果的實現,的確是一件令人激動的成就。」陳宇翱表示,這將為進一步研究任意子的拓撲性質提供新的實驗平臺和手段,將推動拓撲量子計算和晶格規範場量子模擬領域的研究進展。

有學者甚至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利用拓撲材料保護量子比特並操控材料中的任意子進行量子計算。而理論研究表明,拓撲量子計算可以達到很高的容錯能力,進而激發了科學家們研製量子計算機的熱情。

「現在我們已經發現自然界中確實存在任意子,這極大地豐富了量子理論,使我們對物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可以相信,隨著人們對具有層狀結構的物質進行深入的研究,任意子理論會具有更廣泛的應用前景,但其中還有許多基本問題有待去研究、去探索。」陳宇翱說。

(原標題:我只聽說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個什麼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窺見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 什麼是任意子?
    任意子編織的示意圖  究竟什麼是任意子?為什麼它會在自然界中出現?一般說來,全同粒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費米子,具有強烈的排斥作用;另一類是玻色子, 都可以凝聚到能量最低態。  「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自然界中只存在費米和玻色兩種量子統計。但有人對此提出了疑義,認為可能存在介於玻色子和費米子之間的新的全同粒子,這種粒子一般被稱為『任意子』,它所遵循的統計規則叫分數統計」,陳宇翱說,最早指出這種新的量子統計可能存在的,是兩位挪威物理學家。
  • 物理學被改寫,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
    但如果加入更多的電子會發生什麼?它們不會進入基態(上圖:1s),而是填滿下一個能級。而玻色子卻可以同時共享同一個量子態。這允許產生一種特別的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將玻色子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它們就會全部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
  • 機器貓十大神器盤點 竹蜻蜓任意門時光機你想要哪個
    如今人們習慣用充滿霓虹原味的"哆啦A夢"來稱呼這個藍胖子,"機器貓"的稱謂仿佛已是土土的過去式了。但在我國80後一代的心中,機器貓這三個字代表的不僅是一個日漫角色,更是一份無法被取代的集體回憶。90年代初,藤子F不二雄漫畫改編的動畫片首度引進我國,浮光掠影地展出了一個烏託邦式的22世紀未來,那裡科技發達,文明昌盛,處處充滿樂觀的正能量,從那裡穿越回來的人工智慧機器貓,成了窩囊冒失懶惰怯懦的野比大雄的好朋友和大救星。80後在童年時代(甚至直到現在),誰不想擁有一個機器貓這樣從天而降的天使,替他們實現一切不著邊際的幻想。
  • 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看中國本土翻譯的信達雅
    從機器貓到哆啦A夢《哆啦A夢》這部作品關於內容上,我覺得不需要過多的介紹。今天只聊聊其中有趣的翻譯。80年代的朋友看到藍胖子會叫它小叮噹,90年代的朋友則會叫他機器貓,以央視版先入為主地又會喊他阿蒙,可以說名字花樣百出。
  • 當大雄老去,機器貓乘坐時光機回到過去:「你好,我叫哆啦a夢」
    小孩子們總是幻想著有自己的機器貓,因為她有很多神奇的工具。有了這隻藍胖子,可算是所向披靡了。哆啦a夢是一隻來自未來的機器貓,可是這隻貓為啥沒有耳朵呢?這就要說起它的傷心事了,它的耳朵是被老鼠咬走了......這也就導致它對老鼠的極度恐懼,記得有次,一隻老鼠爬到它的跟前,飛彈都被它拿出來了,也是很厲害了。
  • 只逛不買:超便攜!機器貓的四次元空間袋
    喜歡多啦A夢(又名:機器貓)的朋友一定特別喜歡他神奇的四次元空間的大口袋吧,它能夠隨時隨地拿出各種新鮮有趣的東西,讓身邊的朋友大開眼界。多啦A夢(圖片來自網際網路)  小時候看這個動畫片看的入迷,幻想著有一天我也能擁有一隻這樣的機器貓,是坐著時光機從未來世界穿梭來的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高鴻鈞、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研究和構建高度穩定、高容錯的量子計算機具有極其重要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17日由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近期,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高鴻鈞和丁洪領導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極低溫-強磁場-掃描探針顯微系統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馬約拉納任意子。然而,制約量子計算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傳統的量子比特特別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幹擾而發生退相干,從而導致計算的失敗;而基於馬約拉納的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因此,在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對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搜尋任意子任意子(Anyon)就是物理學家用來刻畫二維特殊統計規律時所使用的準粒子。粗略地說,任意子運動就是對應辮子上的一串扭結。理論研究者所預言的這個粒子有許多有趣的性質,它既非玻色子也非費米子,性格更多變,所以就得了任意子這麼個名稱。此外,任意子不像其他粒子那樣只攜帶整數倍電子電荷,而是可以帶分數倍電子電量。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捕捉到了一臺任意子對撞機的碰撞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準粒子沿著由電極(黃色)確定的路徑移動。兩個任意子(圖示藍色球體)在中間碰撞,並分別從旁邊退出。- M.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物理學家在4月10日的《Science》雜誌上報導說,研究人員使用一個小型的「對撞機」,讓兩個疑似的任意子相互碰撞,來研究確認其粒子身份。所有已知的基本粒子都可以分為費米子和玻色子。
  • 任意門居然10次裡面有3次到靜香家!網友整理哆啦A夢道具使用次數
    任意門應該是許多人都很希望可以擁有的神奇道具。那麼,到底任意門還有其他的道具在動畫中使用了多少次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漫畫版1-45卷內,《哆啦A夢》的道具使用次數整理,看一下有沒有你熟知的道具吧。No.3 任意門使用時只要心中想著、或是口中說出想要去的地方,打開門後就能抵達。門把會讀取握住門把者的意志,如果沒有指定特定的場所,則會自動判斷。例如只說「空地」,就會移動至最近的空地。即使只說「只要是很遠的地方什麼都行」也能自動判斷並連結至適當的場所。
  • 藝術先鋒丨除了野比大雄家,推開任意門還能到唐宋古畫?
    「那時每隔一段時間漫畫店都會發售新一期的機器貓漫畫。為了能先睹為快,每到發售的那幾天我都不惜繞遠或多走幾站路也要去漫畫店看看,就像如今大家追美劇一樣。偷偷不吃早飯攢錢買漫畫書更是家常便飯。」《藍胖子之高山流水》,絹本設色,32×41cm,2018年 圖片致謝藝術家有著神奇百寶袋,可以用各種奇妙道具將困難解決的哆啦A夢,是很多80後、90後的童年主角。
  • 馬約拉納任意子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被發現
    本報北京8月19日電  (記者吳月輝)中國科學家主導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零能模,即為馬約拉納任意子。該馬約拉納零能模純淨度高,能在相對更高的溫度下得以實現,且材料體系簡單,對構建穩定的、高容錯、可拓展的未來量子計算機的應用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 除了《小豬佩奇》,適合給小朋友看的動畫片還有哪些?
    導語很多家長們很糾結,小朋友喜歡看動畫片,但是不知道給他們看什麼動畫片,因為考慮到有些動畫片裡面有一些不好的習慣,小朋友模仿能力還強,所以果斷拒絕《蠟筆小新》之類的動畫片,這裡小編閱盡各界動漫,這裡給各位家長們推薦下,具有教育意義,適合小朋友看的動畫片
  • 當年央視引進《哆啦A夢》時為什麼叫《機器貓》
    《霍元甲》、《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經典劇目成為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整代中國觀眾的集體記憶。當然這些劇目主要是成年人看的,那麼當時的小朋友們看什麼呢?事實上當年的小朋友如今大多也已成家立業,現在就請回憶一下童年時代的記憶吧。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小朋友們的童年記憶是由什麼構成的呢?
  • 尋找了40年之後,物理學家終於找到任意子存在的確切證據
    40年前,物理學界家就預測了任意子(anyons)的存在。但知道最近,物理學家才宣布找到了任意子存在的第一個確切證據。任意子不是基本粒子,而是準粒子的一種。任意子的發現,意味著任意子作為未來量子計算機基礎的探索,前進了一大步。基本粒子都屬於兩種類型的粒子家庭——費米子和玻色子。但任意子既不屬於費米子,也不屬於玻色子。費米子(比如電子)的定義性質是費米統計,即當兩個相同的費米子切換空間位置時,它們的量子力學波函數旋轉180度。當玻色子交換位置時,它們的波函數不變。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任意子,即馬約拉納零能模,對於未來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