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被改寫,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

2020-10-18 孟君369

△ 標準模型中的基本粒子

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分別是費米子玻色子,自旋為半奇數(1/2,3/2…)的粒子稱為費米子,服從費米 -狄拉克統計;自旋為0或正整數的粒子稱為玻色子,服從玻色-愛因斯坦統計 。

根據不相容原理,在任何量子系統中,兩個費米子無法佔據同一個量子態。試想一下,取一個原子核,並開始加入電子進去,第一個電子會傾向於佔據基態(即最低能量的狀態)。由於它是一個自旋=1/2的粒子,電子的自旋態可以是+1/2或-1/2。如果添加第二個電子,它仍然會佔據基態但具有相反的自旋態。但如果加入更多的電子會發生什麼?它們不會進入基態(上圖:1s),而是填滿下一個能級。

而玻色子卻可以同時共享同一個量子態。這允許產生一種特別的物質狀態,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將玻色子冷卻到非常低的溫度,它們就會全部聚集到能量最低的量子態。當氦(由偶數個費米子組成,因此表現的像一個玻色子)被冷卻到足夠低溫下就會形成超流體,這是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一個結果。

△ 費米子喜歡獨來獨往,單獨住在一個房間,而玻色子則喜歡共享一個房間。


最近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任意字。物理學家首次獲得了實驗證據,證明任意子不能被歸類進另兩個粒子王國中。它
既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而處在一種中間態

如果一個量子粒子繞著另一個量子粒子轉,而沒有回到相同的量子狀態,會發生什麼呢?

為了理解這種可能性,我們需要對拓撲學,即對形狀的數學研究做一個簡短的討論。如果兩個形狀中,一個可以轉換成另一個,而不需要任何切割或粘合,那麼兩個形狀在拓撲上是等價的。一個甜甜圈和一隻咖啡杯,因為在抽象形狀上類似,所以我們認為它們在拓樸學上等價。

現在想像一下,一個粒子繞著一個粒子旋轉時的軌跡。在三維空間中,我們可以將這個軌跡一直縮小,直到縮小到某個點。從拓撲學上講,好像粒子根本沒有移動過。

但是,在二維空間中,這個軌跡不能收縮。因為這個軌跡內部包含了另一個粒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切斷軌跡就不能繼續收縮。因為二維空間的這一限制,一個粒子繞著另一個粒子旋轉與將粒子留在同一個位置是不一樣的。



下面這幅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想像一個繞另一個粒子轉動的粒子。在三維中,這個繞轉的粒子可以收縮到一個點,在拓撲學上等價於這個粒子沒有進行過繞轉。這在數學描述(或波函數)上被高度約束。然而在二維中,這個繞轉軌跡不能被收縮到一個點,所以這個粒子是不被約束的。因此「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這個二維粒子被稱作任意子。

任意子的波函數不局限在定義了費米子和玻色子的兩個解上,因此這些粒子既不屬於這兩個解,也不屬於這兩個解之間的任何東西。

2016年,三位物理學家描述了一個實驗裝置,該裝置在二維上類似一個微型粒子對撞機。費夫和同事以此為基礎製造了類似的儀器,並用這個儀器進行任意子對撞實驗。通過測量對撞機中電流的波動,他們就能夠證明任意子的行為與理論預測是否一致。

利用這個裝置,研究人員主要就是想觀測兩個不可區分的粒子之間的碰撞所產生的結果。如果在這個裝置中發生碰撞的是費米子,那麼這些粒子在碰撞之後就會分道揚鑣,沿著不同的路徑離開;如果發生碰撞的是玻色子,它們就會以聚集在一起的形式在同一出口處出現。

從微型對撞機(如彩色掃描電子顯微鏡圖像所示)獲得的任意子存在的證據。任意子沿著由電極(黃色)決定的路徑移動。兩個任意子(藍色球體)在中心處碰撞,從兩邊退出。圖片來源:Manohar Kumar

而在對撞實驗中,任意子沒有表現出上面兩種結果,出口處的任意子沒有完全分離,但是又不是完全聚集,聚集程度遠小於玻色子。因此,這也是首次用實驗證明了任意子存在。

任意子不能在三維空間出現,只能在二維空間出現。其行為服從介於玻色統計和費米統計之間的新的分數統計。由這類奇異粒子構成的物理系統,其波函數在兩粒子坐標交換的情況下不體現對稱或反對稱性,而是獲得一個任意的相位因子。

科學家表示,使用任意子製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可解決量子計算機中的穩定性問題。這種計算機使用準粒子作為線,使用辮理論來設計穩定的邏輯門。

聲明:部分圖文摘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出現了 | 環球科學
    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這種粒子不會完全疏離,但聚集程度又遠低於玻色子。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要麼是費米子,要麼是玻色子。而這種分類方式也相當於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劃分進了兩個不同的王國。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這個新成員就是任意子。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出現了
    圖片來源:quantamagazine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能被分為兩大類——費米子或者玻色子。例如,電子是典型的費米子,它們無法處於同一狀態;而光子是典型的玻色子,一樣的光子能夠聚集在一起。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這種粒子不會完全疏離,但聚集程度又遠低於玻色子。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
    然而,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世界中,還存在著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任意子(anyon)。現在,一組法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實驗室中建造的一個微型對撞機,首次發現了第一個證明這種粒子存在的實驗證據。在介紹任意子之前,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費米子和玻色子。
  • 第三類量子——任意子
    Frank Wilczek,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現任李政道研究所所長。1970年獲芝加哥大學學士學位,1972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碩士學位,1974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供職於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研究所,並擔任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Herman Feshbach講席教授。
  • 發現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既不是費米子,也不是玻色子
    然而,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世界中,還存在著粒子王國的第三類粒子——任意子(anyon)。現在,一組法國的研究人員通過在實驗室中建造的一個微型對撞機,首次發現了第一個證明這種粒子存在的實驗證據。在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中,費米子是指自旋為半整數(如1/2、3/2等)的粒子,它包括夸克和電子等;玻色子是自旋為整數(0、1、2等)的粒子,包括含光子、膠子、希格斯玻色子等粒子。在粒子世界中,費米子就好似是「社交恐懼症」重症患者——兩個費米子永遠不會佔據相同的量子態。
  • 改寫基本粒子分類:第三類粒子存在的首個實驗證據出現了
    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能被分為兩大類——費米子或者玻色子。例如,電子是典型的費米子,它們無法處於同一狀態;而光子是典型的玻色子,一樣的光子能夠聚集在一起。而現在,科學家發現了第三類粒子——任意子的存在證據,這種粒子不會完全疏離,但聚集程度又遠低於玻色子。
  • 新粒子「任意子」的發現呈現出一個新的粒子世界,物理學的裡程碑
    宇宙中的每一個粒子(從宇宙射線到夸克)不是費米子就是玻色子。這些類別將自然的構建塊劃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粒子王國。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第一個例子。任意子,正如我們所知,即不像費米子也不像玻色子。相反,他們的行為介於兩者之間。
  • 超越愛因斯坦基本粒子分類,宇宙第三類粒子被試驗確認
    所以說,曾經自然界的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由兩種不同的「粒子王國」組成的,但是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正式脫離理論階段,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第一位成員。在近期,科學家們在在《Science》雜誌上的發表了一篇論文,在該論文中,他們表示已經首次獲得了任意子存在的實驗證據,這也就意味著「任意子」這種聽起來頗具有奇幻色彩的粒子已經為我們敲開了第三粒子王國的大門。
  • 科學家發現奇異的二維粒子
    但是最近科學家在微觀世界裡發現了一種僅存在於兩個維度上的奇異粒子。這些二維粒子是所謂「準粒子(quasiparticles)」的一種,名為「任意子(Anyons)」。它們只在特定條件下,比如接近絕對零度的環境,或強磁場中出現。
  • 科學家發現新型基本粒子 或改寫物理定律
    上世紀30年代,科學家自信認為他們理解亞原子物理,50年代,先後共發現數十種新基本粒子,迫使科學家重新改寫物理理論模型。目前,2007年發現的一種新粒子現證實具有亞原子結構,將挑戰當前物理理論模型。
  • 在微型粒子對撞機中尋找任意子+文小剛答疑
    考慮到現代物理學已經知道,電子其實不是真實的小顆粒,只不過是電子場的激發,那麼「電子空穴」無非就是把電子場的波包變成了「波坑」,所以準粒子在物理意義上的實在性,也未必就遜於標準模型的登記冊中留有名號的那些粒子。搜尋任意子任意子(Anyon)就是物理學家用來刻畫二維特殊統計規律時所使用的準粒子。粗略地說,任意子運動就是對應辮子上的一串扭結。
  • 既非玻色子也不是費米子,第三類中間態神秘粒子現世
    從宇宙線到夸克,宇宙中的所有粒子都可以歸於兩大類,要麼是費米子(Fermion),要麼是玻色子(Boson)。不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第三個粒子王國的首個成員。這還僅僅是玻色子和費米子最典型的兩種粒子, 什麼是任意子? OK,下面隆重介紹一下第三種形態的神奇粒子——任意子。 如果一個量子粒子繞著另一個量子粒子轉,而沒有回到相同的量子狀態,會發生什麼呢?為了理解這種可能性,我們需要對拓撲學,即對形狀的數學研究做一個簡短的討論。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8月17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家領導的一支研究團隊首次在超導塊體中觀察到了馬約拉納任意子,即馬約拉納零能模,對於未來構建高度穩定的量子計算機具有重要意義
  • 物理學家證明存在二維粒子,稱為「任意子」
    今年,物理學家為我們提供了僅在二維中出現的第三類準粒子王國的早期觀點。 這些類粒子的物體最初是由理論家在1980年代初期預測的,僅在二維範圍內出現,然後僅在某些情況下出現-例如在接近絕對零的溫度和強磁場的存在下。 物理學家對任何事情都感到興奮,這不僅是因為他們的發現證實了數十年的理論工作,而且是出於實際原因。例如:Anyons是Microsoft努力構建可運行的量子計算機的核心。
  • 只聽過機器貓的任意門,中國科學家「看」到的任意子是什麼?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陳宇翱等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向著實現拓撲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發表了該成果。究竟什麼是任意子?為什麼它會在自然界中出現?
  • 實驗證實任意子存在,或為費米子玻色子外另一基本粒子
    在我們生活的三維世界中,有兩類基本粒子:玻色子和費米子。但理論物理學家預測,在二維空間,還有另一種可能:任意子。現在,科學家們有了新的證據,證明任意子存在,並且它們的行為與任何已知的粒子都不一樣。當一群電子模仿另一種粒子時,就可以形成這樣的準粒子,有點像魚群聚集起來運動,仿佛一個奇怪的、發光的生物,來迷惑捕食者。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在強磁場中二維材料中存在任意子的證據。這些材料中的準粒子的電荷是電子電荷的一小部分,正如對任意子的預言那樣。
  • 科學家首次在超導塊體材料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未來量子計算機...
    而基於馬約拉納任意子的拓撲量子計算機,對於環境的這種局部擾動有很強的抗幹擾能力,自身帶有高容錯的秉性。」中國科院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丁洪解釋,馬約拉納任意子可以用來構造拓撲量子比特,應用於自容錯的量子計算機。  宇宙中的物質都是由叫「費米子」的基本粒子組成,每一個粒子都有反粒子。
  • 科學家首次在鐵基超導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video:20180817日超導塊體中發現馬約拉納任意子 對量子計算機應用具有重要意義]之後人們把這種神奇的粒子稱為馬約拉納費米子,並猜測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中的中微子有可能是馬約拉納費米子,但目前尚未得到實驗上的證實。馬約拉納費米子不帶電荷,理論上認為馬約拉納費米子是由粒子及其反粒子構成。近年來,理論研究表明在凝聚態物質中也可能存在遵守馬約拉納性質的準粒子,被稱為「固體宇宙」中的馬約拉納費米子。
  • 窺見物理學家大腦中的「精靈」 什麼是任意子?
    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苑震生、陳宇翱等人在國際上首次通過量子調控的方法,在超冷原子體系中發現了拓撲量子物態中的準粒子——任意子,並證實了任意子的分數統計特性,向著實現拓撲量子計算邁出了重要一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物理學》發表了該成果。
  • 2020年,十大物理學突破
    身上看到過今年,T2K實驗的科學家通過測量物理學家預言在二維世界中或許還存在著第三類粒子——任意子任意子介於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9月,另一個研究團隊在《自然》發表的新研究發現了任意子存在的最有力證據根據已知的物理學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