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言榮院士
李言榮,長期從事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的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工作,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以及省部級獎8項,發表刊物論文260餘篇,主編著作/教材4本。任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曾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計劃,並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曾任973重大項目技術首席專家。201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路子對,就不要怕路途遙遠,堅持不懈地幹下去。」
1979年,李言榮考入四川師範學院化學系,開始了他的科研生涯。1987年,他進入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師從倪嘉纘院士和李有謨研究員。在導師直接指導下,李言榮從事氧化物超導材料的研究,博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在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工作人員的回憶中,李言榮最大的特點是勤奮努力。他在攻讀博士期間經常提前上班,清理和打掃實驗室,並為老師做實驗做好準備,「在攻讀學位期間,他多次放棄假期回四川探親的機會,選擇留在實驗室工作」。
1993年,攻讀完博士的李言榮從中科院來到電子科大從事博士後工作,僅一年時間,他就完成了從講師到教授的飛躍,其後的博士後期間,他完善了Bi系超導體基本物性研究;留校後,他又與課題組所研製的應用在微波器件上的YBCO高溫超導薄膜,其主要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2001年,李言榮成為電子科大新成立的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院長,他抓住學科建設機會將老化的設備更新換代,產生效果後再向全院推進,這一舉措更好地構築了該學院的研究平臺。
2004年,李言榮和他的「大面積單/雙面YBCO高溫超導薄膜的研製」課題組苦行僧般的研究終於迎來曙光,他們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並受到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然而,成功往往包含著無數的痛苦和失敗。為了解決薄膜的雙面均勻性技術難題,李言榮和他的團隊不知設想了多少方案,又不斷被自己一一否定,痛苦、沮喪、失望,「有時候甚至人都要快被逼瘋了」!就在困惑的時候,有一天,當課題組的研究生羅安拿著一個基片走過來,李言榮和他的同事發現該基片邊緣與平時有很大不同,效果出奇的好,他立即抓住這瞬間的靈感,不斷思索。
最終,他們捨棄了傳統的工藝方法,提出了一種自外延工藝與單軸驅動的雙軸旋轉相結合的新方法,從而使研究柳暗花明,成功做出了2英寸單/雙面YBCO高溫超導薄膜。經當時的信息產業部鑑定,該技術達到了國內、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地推廣到其他電子信息功能薄膜的研發中。
而這僅是李言榮和他的團隊二十年來投身科研的一個縮影。不知道有多少夜晚,他們將自己鎖在冰冷的實驗室,與機器為伴;不知多少周末,他們捨棄天倫之樂,在學術之海以苦作舟。
而回想這一段段無法忘卻的歷程,李言榮說:「同樣的事情,大家都在做,隨時都可能放棄,但成功的只能是堅持到最後的人,就像燒開水,很多人燒到99度就放棄了,其實再堅持一下,就燒開了別人沒有堅持住的最後所需的一度。」
「大學生是中國走向國際舞臺的主力軍」
「從大趨勢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崛起,中國未來的GDP將可能超越美國。在數十年的和平發展過程中,中國必然會有一些大學接近甚至達到國際一流高校的標準。」作為全球一流大學的校長,李言榮有自己的思路。
「國內外每所大學實現一流建設的路徑都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通的,就是都要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建設『雙一流』大學、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川大校長的李言榮這樣認為,要用辦最好的本科教育,來衡量川大的辦學條件、辦學力量以及支撐保障體系是否合格和有力,其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和社會需求的適應度尤為關鍵。
人才培養是系統工程,涉及的環節很多,川大走在全國高校前列的課堂教學改革,是從近十年的教室改造實踐開始的。這一成果獲得了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特等獎,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廣泛認可。
「現在,辦最好的本科教育已成為川大的一張名片,是川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底色。學校提出了培養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紮實專業知識、強烈創新意識、寬廣國際視野的人才培養理念。」四川大學校長李言榮院士說,具有川大特色的「323+X」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小班化、互動式、非標準、全過程」的課堂教學改革等,使川大本科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李言榮希望每個川大人都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責任、使命與擔當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真正把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施工圖」上來。
現在的在校大學生是我們國家「第二個百年」目標的主要建設者,是2035年實現現代化的主力軍,是中國走進世界舞臺中央的主要表演者、是主角。因此,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引領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關鍵。
作者:張琴
如有侵權請告知作者刪除17716128492
人物名片:
李言榮,男,漢族,1961年7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射洪縣,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電子信息材料專家,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73項目技術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2年0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之後擔任學校黨委副書記,分管人事人才工作。
1993年03月至1995年01月,在電子科技大學工作。
1998年05月至2001年10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信息材料工程學院副院長、院長。
2001年10月至2009年10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院長。
2001年,被評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
2009年10月至2013年04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副書記。
201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3年04月至2017年12月,擔任電子科技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
2017年12月,擔任四川大學校長(副部級)
2019年04月17日,在成都召開的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一次全委會上,當選為四川省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委員會主席;7月,當選為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
(資料來源於百度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