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大科研團隊在《Science》發表原創成果 首次在高溫超導中...

2020-12-03 中國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14日訊(記者 陳淋)11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超導-絕緣相變中的玻色金屬態》(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楊超(導師李言榮院士)為第一作者,熊杰教授為通訊作者,張萬裡教授、李言榮院士為共同作者。這是電子科大首次以第一單位在《科學》正刊上發表研究成果,該發現是在該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做出的原創成果,標誌著該校在高溫超導量子相變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

  量子材料以及量子相變是本世紀凝聚態物理與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自高溫超導發現以來,二維量子金屬態的存在及其形成機制是三十多年來國際學術界一直懸而未決的重要物理問題。電子科技大學張萬裡、熊杰研究團隊與北京大學王健教授團隊、林熙研究員課題組、北京師範大學劉海文研究員、清華大學姚宏教授、美國布朗大學James M. Valles Jr 教授、Jimmy Xu教授等合作首次在高溫超導納米多孔薄膜中完全證實了量子金屬態的存在。通過調節反應離子刻蝕的時間,在高溫超導釔鋇銅氧(YBCO)多孔薄膜中實現了超導—量子金屬—絕緣體相變。通過極低溫輸運測試發現,超導、金屬與絕緣這三個量子態都有與庫珀電子對相關的h/2e周期的超導量子磁導振蕩,證明量子金屬態是玻色金屬態,揭示出庫珀對玻色子對於量子金屬態的形成起到了主導作用。

  該工作得到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史丹福大學Steven A. Kivelson教授的高度評價,評論文章發表在凝聚態物理雜誌俱樂部上。Steven教授指出:「對於量子金屬起源的探索將會改變我們對量子材料的認識,將極大推動量子器件領域的發展」。這一發現為國際上爭論了三十多年的量子金屬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並為研究量子金屬態提供了新思路。

  從「十三五」開始,在李言榮院士的帶領下,張萬裡教授團隊在量子信息材料與器件、二維材料與器件、異質異構集成技術等前沿交叉領域積極謀劃和布局,在Science、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系列創新性研究成果,牽頭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些成果顯著提高了電子科大在電子薄膜材料與器件領域的國內外影響力。

相關焦點

  • 李言榮院士團隊在《Science》發表原創成果 首次在高溫超導中發現量子金屬態
    川報觀察記者 李寰11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論文
  • 棠湖中學畢業生楊超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上發表論文
    11月14日,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超導-絕緣相變中的玻色金屬態》(Intermediate bosonic metallic state in the superconductor-insulator transition),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
  • Science重磅:上科大免疫化學所饒子和團隊攻克結核病半世紀難題
    北京時間今天(24日)凌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科學》)同時在線發表了以上海科技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的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其中,上科大免疫化學研究所饒子和院士研究科研團隊六年攻堅,在國際上首次成功解析分枝桿菌關鍵的阿拉伯糖基轉移酶複合體的「藥靶-藥物」三維結構,揭示了一線抗結核藥物乙胺丁醇作用於該靶點的精確分子機制,這也是乙胺丁醇問世半世紀以來,科學家首次從分子水平上破解這一抗結核「傳統老藥」的抑菌機制,為解決結核病耐藥問題、研發新型抗結核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連發3篇Nature/Science,潘建偉團隊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ID:USTCIF),全球最活躍的科大校友組織,實時發布科大要聞與校友資訊】基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量子計算和模擬被認為是後摩爾時代推動高速信息處理的顛覆性技術,有望解決諸如高溫超導機制模擬、密碼破解等重大科學和技術問題。量子糾纏是量子計算的核心資源,量子計算的能力將隨糾纏比特數目的增長呈指數增長。
  •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證據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首次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證據 崔雪芹/中國科學報 2020-03-06 08:42
  • 理解銅氧化物高溫超導特性的關鍵線索:電子自旋!
    1986年1月,在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設在瑞士蘇黎世實驗室中工作的科學家柏諾茲和繆勒,首先發現鋇鑭銅氧化物是高溫超導體,將超導溫度提高到30K。這一突破性發現導致了一系列銅氧化物(cuprate)高溫超導體的發現。柏諾茲和繆勒也因此榮獲198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復旦近兩月理工醫科研成果公布:「太空碎片」實驗天基物聯網
    復旦大學近期理工醫主要科研成果掃描科研新動態復旦大學科研團隊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小編為你整理了2017年12月-2018年1月部分科研成果,快一起來看看吧!
  • 中國科大兩團隊科研成果登同期《Science》雜誌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合肥10月9日電(通訊員 範瓊 中青報·中青網 記者 王海涵)記者今天上午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今日凌晨兩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教授團隊和季恆星教授團隊的兩項科研成果在國際頂尖雜誌《Science》上刊發。
  • 科大資訊 | 近期科研成果速覽
    目錄1、中國科大在「神威?太湖之光」上首次實現千萬核心並行第一性原理計算模擬2、中國科大研製一種可持續生物合成仿生多層級太陽能蒸汽發生器3、中國科大找到量子磁力儀測量磁場矢量的最終理論精度極限4、誰如何「順」走了我的白金?
  • 後來居上 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趙忠賢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決定從事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的研究,並發表文章,提出「超導臨界溫度能夠達到40K至55K」,在當時被認為是很大膽的觀點。10年後,趙忠賢團隊推翻了傳統理論,向全世界證明超導臨界溫度是可以超過40K的,突破這一麥克米蘭極限溫度的超導體,被稱作高溫超導體,引發世界物理學界的震動。  這一階段的研究對科學家來說是一段艱難的歷程。沒有設備,沒有團隊,沒有經費。
  • 神奇的超導——超導體的前世今生
    導體中有大量可以自由移動的帶電粒子,它們可以在電場的作用下作定向運動,形成電流;絕緣體中的電子被束縛在原子周圍,不能自由移動;半導體則介於二者之間。即便是導體,電子在運動的過程中也會與晶格碰撞發生散射,這就是電阻。自然界中有沒有電阻為0的物質呢?答案是肯定的。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時,一些物質會進入一種神奇的狀態——超導態。
  • 南科大科研成果匯總
    李貴新課題組發表「非線性光學超構表面」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南科大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副教授李貴新課題組與倫敦國王學院物理系教授陳曉龍團隊在二維材料中紅外發光器件方向取得進展南科大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陳曉龍、講席教授王太宏及南京工業大學教授王琳合作,首次基於二維黑磷異質結構實現了中紅外光致發光與電致發光器件,成果發表在
  • 後來居上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趙忠賢於20世紀70年代中期決定從事探索高臨界溫度超導體的研究,並發表文章,提出「超導臨界溫度能夠達到40K至55K」,在當時被認為是很大膽的觀點。10年後,趙忠賢團隊推翻了傳統理論,向全世界證明超導臨界溫度是可以超過40K的,突破這一麥克米蘭極限溫度的超導體,被稱作高溫超導體,引發世界物理學界的震動。 這一階段的研究對科學家來說是一段艱難的歷程。沒有設備,沒有團隊,沒有經費。
  • 中國科大少年班師兄妹5月齊發Science
    第二類外爾半金屬被認為存在高能物理中所不存在的多種新型費米子,其能帶中的拓撲性質引發的獨特光學、電學和磁學特性與傳統材料截然不同。第二類外爾半金屬在凝聚態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學和高溫超導領域前景遠大,是未來有可能引發新一輪材料革命的關鍵領域之一。
  •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同濟大學科研團隊合作發表有關旋渦布朗運動的研究成果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20-08-20  瀏覽:
  • 高溫超導研究領軍人
    他帶領團隊在世界兩次高溫超導研究突破中勇立潮頭,兩度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際公認的超導研究權威,我國高溫超導研究的領軍人。 趙忠賢一輩子很純粹,他整個研究生涯都在和超導打交道。2016年1月9日,他的科學貢獻獲得世人認可。在這裡,他被授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面對這一科技界的最高榮譽,他很平靜。「我不過是個普通人,做了該做的事,完成了本職工作。」
  • 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室溫超導——中國團隊理論預言富氫材料
    這個創紀錄的成果於2020年10月14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1] 。,這次超導轉變溫度紀錄的刷新,還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成就,畢竟這是人類首次令人信服地在零度以上實現超導。2014年,我國吉林大學的馬琰銘研究組首次預言H2S在160 萬個大氣壓有80K左右的超導電性,吉林大學的另一團隊崔田研究組預言H2S-H2化合物在高壓下可能實現101-204K的高溫超導[5]。
  • 中國高溫超導重大突破令世界震驚 磁懸浮電廠可應用
    高溫超導是世界上最前沿的研究之一,它是具有相對較高臨界溫度的物質在液態氮環境下產生的超導現象。醫院裡的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磁約束核聚變裝置等都是超導的重要應用。2012年發現「上帝粒子」的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中,幾十公裡長的超導加速環和多個有幾層樓高的超導探測器都是最關鍵的部件。
  • 走進中國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科技創新3項重大突破中佔據2項;國務院授予的8項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中佔據2項;1次入選「世界十大科技進展」;1次入選國際物理學領域年度重大突破之榜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下簡稱「微尺度實驗室」)經過多年來的拼搏創新,取得了一系列代表國家最高水平的原創成就,成為微觀物質領域當之無愧的科研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