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2019下半年電影裡最大的「黑馬」,這部DC的《小丑》當之無愧。豆瓣評分一直穩定在9.0分以上,據說電影上映後,某些地區犯罪率明顯升高,政府不得不在影院附近加派警察。可見《小丑》這部電影對人物塑造的成功。
主人公亞瑟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他生活的哥譚市貧富兩極化,他有個夢想,就是當一個諧星,逗大家開心。可現實是,他患有奇怪的精神疾病,只要一受到刺激,就會不自主地大笑,失落、絕望、痛苦,都會大笑,他每天生活的都不開心,這註定他無法完成自己的夢想,他只能扮成小丑,幫人宣傳商品,賺賺小錢。
街上的小混混經常欺負他,搶他的廣告牌,對他拳打腳踢。在車上,他想做鬼臉來逗小孩子,可換來的卻是孩子母親的「別騷擾我的孩子」。亞瑟就是這樣一個卑微的小人物,沒人真正的在意他,就連他的精神病醫生也只是每周問他相同的問題,開著相同的藥,從不認真聽他講了什麼。終於有一天,畫著小丑妝的他在地鐵上看到幾個男人騷擾一個女人,受刺激的他又忍不住狂笑,這吸引了幾個禽獸的注意,開始欺負亞瑟,終於精神崩潰的亞瑟掏出朋友送的槍,失手殺死了他們,從此小丑名聲狼藉。
亞瑟要照顧體弱多病的母親,生活拮据,而他的母親曾是韋恩家的女傭,她寫了數封信,訴說自己的困苦,她相信韋恩老爺是個好人,如果知道他們過得那麼慘,一定不會不管。直到有一天,亞瑟拆開了母親的信,只見信上寫著「你兒子和我都需要你的幫助。」
亞瑟震驚了,他開始去找韋恩,同時在莊園遇見了少年蝙蝠俠,並表演魔術逗他笑,可正在競選市長的韋恩老爺其實是一個虛偽自大的人,他說亞瑟不是他的兒子,亞瑟的母親有妄想症,並告訴亞瑟離小韋恩遠點。
這個社會的邊緣人又一次被拋棄,他跑去查明母親是否確實有精神疾病。原來亞瑟是他母親領養的,而亞瑟的母親有精神疾病,在小的時候虐待過他,導致他腦組織受損,患上了影響一生的疾病,這樣的真相讓他絕望。
精神上的疾病和壓力逼瘋了他,他開始有目的的殺人,他殺了帶給他這樣人生悲劇的養母,殺了曾欺負、坑騙他的同事,殺了他一直崇拜卻嘲笑他表演的諧星偶像。他被警察抓住了,可沒想到的是,哥譚裡已經不只這一個小丑,所有的窮苦邊緣人都站起來反抗,城市一片混亂。
最後,亞瑟被解救,他在車上緩緩站起,看著下面千千萬萬的小丑,他成了所有窮苦邊緣人的精神象徵,從此再無亞瑟,小丑誕生。
《小丑》無疑是成功的,這部DC漫改電影和其他的不一樣,它並沒有那些特效和炫酷的打鬥場面,它更注重人物的塑造,所以也有人說這是男主傑昆.菲尼克斯一個人的成功。相比與其他的超級英雄電影,《小丑》更容易讓人深思。亞瑟形容自己是「被體制忽略的人」,沒人在意他的存在,他說「我的身體有毛病,但貧窮才是最大的病。」電影有很多人物塑造上的細節,小尋只是對電影做了個概括,無法寫出電影真正的靈魂。
電影的設定很有趣,虛偽自大的韋恩老爺改變了我們對韋恩家族的一貫看法。富人們從沒真正關心過那些窮人,身邊的人一步步逼著亞瑟,我們看到了亞瑟一步步變壞、變殘忍,變成了邪惡的君主。但事實上亞瑟無路可走,是哥譚創造了小丑,千千萬萬的小丑。
有人說,希斯萊傑後再無小丑,而這次傑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小丑,他同樣的瘋狂,但瘋狂的更真實。電影中,傑昆的小丑則總是在受刺激大笑時被人問到「What is so funny?」這讓我們想到希斯萊傑的小丑總是問別人「Why so serious?」兩個不同的小丑各有特色,都演出了小丑的靈魂。
小尋認為,這部《小丑》名副其實,它帶我們走進了小丑的內心世界,而不是像從前只是簡單的認為他是個瘋子,他是社會的產物,是一個註定的悲劇,你喜歡這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小丑嗎?歡迎留言評論,關注小尋,帶你領略更多的優秀影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