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這部電影必須是年度最佳

2020-12-05 五崽說電影

寫在前面

還是想再重複一遍一個月前看完小丑之後,我在微博發的:

我始終覺得,用劃時代,神作,年度最佳這種俗詞去形容《小丑》都覺得不足夠。

這部片是應該被放進電影史裡供奉起來的。

於我個人,這就是無可挑剔。

《小丑》

毫無疑問,《小丑》就是一部zz語調下的電影。

和DC原著,超級英雄這些商業元素早就沒有一絲一毫的關係。

甚至你問我誰是反派,我都沒辦法回答你。

哪怕我們知道,電影最後目睹了自己的父母被示威者槍殺的小韋恩,在十年後會成為那個被叫做蝙蝠俠的男人。

哪怕我們被預設好了正邪,對錯這樣的概念,但《小丑》都依舊有足夠的魅力將你所有預設一一推翻。

它的可解讀性也決定了一篇三四千字的文根本不足以將它道出一二。

從表演到劇本,再到導演的視聽語言,各方面幾乎都具有稱神般的發揮,每一點也都可以單獨成文。

如果大家想看我們可以後面幾天再試著寫寫。

今晚我們就只是單純從「舞蹈」「樓梯」這兩個意象,從意象,符號,象徵意義角度去簡單地聊一聊:

《小丑》到底想給我們看些什麼?(有劇透)

舞蹈

如果你把小丑和亞瑟當做兩個人格來理解,你就能更容易理解編劇為什麼要在電影中加入那麼多段舞蹈。

亞瑟代表被邊緣化的普通人,而小丑代表他內心暴戾的陰暗面。

一體兩面,互相對話,也互相對抗。

舞蹈則被處理成了一個面向「亞瑟」這個個體的象徵符號。

它更接近於一個進度條的作用,通過每一次亞瑟的起舞來暗示「小丑」這個人格侵入亞瑟的程度。

電影除了結局,一共出現了三次完整的舞蹈,對應亞瑟黑化成小丑的三個階段。

第一次起舞,0%

電影一開始,亞瑟的登場是穿著小丑服,畫著油彩妝,舉著廣告牌在商店門口用跳舞招攬顧客。

因為這段在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了,導致很多人可能忽略都忽略了這一段舞蹈。

但是對於電影的對比手法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對照組」。

這是電影的第一次起舞,也是唯一一次相對輕快的小丑舞步。

那個時候亞瑟還是對生活報以希望的。小丑對於他來說僅僅還只是一種工具,是他熱愛的謀生工具。

他依舊信仰著母親賦予他的使命感:

「你生來就是為了給別人帶來歡笑的。」

他會在公交車上逗小孩開心,雖然換來的是孩子媽媽的厭棄和驅趕。

會按時吃精神類鎮定藥物,雖然政府正在逐漸削減社會福利開支。

會繼續努力想成為一名帶給大家歡笑的脫口秀演員,雖然在大部分人眼裡,亞瑟自己就是個笑話。

會微笑著聽母親講述那些精英政治家的善良和偉大,會幻想被精英主義擁抱,會幻想在電梯裡遇到喜歡的女孩。

他意識不到生活正在把他逐漸拋棄,依舊相信精英主義可以治療好這個千瘡百孔的哥譚市。

而那一聲地鐵的槍響,直接撕碎了他所有的幻想

第二次起舞,50%

三個代表精英階層的華爾街子弟,在地鐵上想羞辱剛剛被公司的辭退的亞瑟來取樂,亞瑟拔槍自衛,一場地鐵屠殺,亞瑟沒有放過任何一個。

隨後,編劇讓逃跑的亞瑟遁入了城市最骯髒的公共廁所,沉默之後,亞瑟突然對著鏡子第二次起舞。

這裡表現出了導演高超的鏡頭語言。

為了能夠具象化小丑逐漸佔據亞瑟的過程,他先聚焦起舞的亞瑟,遮蓋虛化對面的鏡子,而後慢慢地切換景別,聚焦到鏡子裡的小丑,虛化亞瑟本體,最後的定格更是讓亞瑟直接出畫,暗示小丑已經在亞瑟體內佔據了上風。

鏡子裡,亞瑟的彩妝早已被弄花,但不重要了,亞瑟的惡念已經被打開,小丑降臨。

在那一幕之後,小丑(亞瑟的惡念)開始頻繁地被外部環境逼著現身。

第一次是看到那個自己曾經相信的政治家,在電視節目中評價地鐵槍擊案是「在我們這些功成名就的人眼裡,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永遠都是跳梁小丑。」

這裡甚至都不需要油彩,只是亞瑟的兩聲乾笑,一次後仰,不停抖動的雙腿,你就知道,小丑已經快和亞瑟劃為等號了,這一幕也預示著亞瑟對精英主義(執政者)的幻想徹底破滅。

第二次出現是他幻想裡的那個女孩對他說:哥譚市少了三個混蛋,還剩一百多萬個。

他和那個女孩的故事都是亞瑟的幻想,這句話代表的只是他快蠢蠢欲動的邪惡,也就是內心的小丑在和他對話。

他在對自己說:「你沒有殺錯,要不停地殺下去。」

第三次是他發現唯一能讓自己感受到愛的母親,其實一直在欺騙自己,自己的精神疾病都是來自母親曾經間接家暴和虐待。

這種破滅感讓亞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歇斯底裡。

什麼都沒了。

在弒母的那一刻,小丑和亞瑟徹底合二為一,第三段舞蹈出現,黑化的進度條也進入爆表。

第三段舞蹈,100%

當小丑一邊起舞,一邊從那個樓梯拾級而下,計程車司機,喜劇之王,V字仇殺者在那三分鐘裡靈魂附體。

世界的棄嬰,入海的泥牛。

當小丑們的路被炸毀,彩妝被血蓋住,他們還有什麼選擇。

小丑的整一個角色語態都是極端被動式的,這是整部電影的壓抑之源,你會下意識地被捲入進去,然後全程和亞瑟一樣被推著向前。

你以善待人,別人以惡報你。

這種推並不是一種動作,而是一個普通人在生活中本該有的選擇和權利被逐一關閉剝奪後,被逼入一種走投無路的困境。

但沒有選擇,本身就是一種選擇。

當小丑拿起手槍,這就是它最後的唯一選擇。

沒有人永遠會被欺負,只能以暴制暴,只能不停地以暴制暴。

「我已不在意深陷骯髒,因為這世界本就不滿汙穢。」

最後,電影陷入一種極端的癲狂之中。

配樂大提琴聲轟擊每一處聲色犬馬,一切泥沙俱下,世界在以每個人肉眼可見的速度下沉,人們在街頭高舉民粹主義狂歡。對錯黑白全部被重新洗牌。

「是我想太多,還是這個世界太瘋狂?」

何其微妙,何曾相識。

樓梯

如果說「舞蹈」指向的還是電影中個體內部變化的符號。

那麼樓梯,就是在代表《小丑》裡那些外部社會因素的重壓。

電影一共出現了4次樓梯,2次向上走,2次向下走。

每一段樓梯都非常陡峭,寓意也很明顯,就是階級的高低落差。

第一個樓梯出現是在亞瑟第一次舞蹈之後的階段,亞瑟一共步行向上了兩次,也是整部電影唯二的兩次向上。

那是亞瑟唯一的一個想要努力打破階級鴻溝的希望階段。

但很妙的是,導演兩次都給了我們亞瑟背後的視角,我們能看到亞瑟這唯一一次「向上爬」有多麼的疲憊和吃力。

第二個樓梯出現在第二個階段,是被公司開除後從公司離開的樓梯。

這是他第一次向下走,導演給了我們極端狹窄的視角,那個時候小丑已經快佔領了他的身體,那是小丑的視角。

「如果世界在下沉,那我就順著那個樓梯一起向下。」

最明顯的暗示就是,在往下的時候,亞瑟塗掉了自己以前信仰的「別忘了微笑」,改成了陰暗化的「別微笑」。

最後一次也就是全片最高光的第三次舞蹈。

亞瑟一邊跳舞一邊向下,那是全片他最從容的三分鐘。

他不想要往上了, 他嘗試過往上,但那沒有用處,沒有任何人告訴過他光明在哪,「樓梯」上面到處都是互相毫不尊重,自相殘殺的動物市民。

他嘗試過生活,嘗試過去說一個脫口秀,嘗試每天按時吃藥,嘗試把自己的幻想帶給每一個身邊的人,嘗試用他媽的最正能量的方式在這個不斷崩壞的城市裡面生活。

後來他就想活在自己的幻想裡,可是他們連這個也不允許了。

當他想努力給你們帶來歡笑的時候,你們沒有人把我當一回事。

當他嚴肅地想給你們說一些話的時候,你們又都只知道笑他。

他說他殺了那三個華爾街的人渣,你們說你們在等他抖下一個笑料呢

小丑只是想要有些人明白。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是否真的健康,看得不是有多好的經濟和多少的富人,而是他們如何對待那一群少數窮困的邊緣人。

《小丑》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煽動?

不是。

電影想給我們看的不是一個個體的瘋魔。

而是透過這個個體去表現出,當架構這個社會的人瘋了,才會導致組成這個社會的人陷入一種集體性,無意識的瘋狂。

它只是想給我們看,一個個體遭遇是如何凝結成社會運動,整個過程其實可以完全是無意的,被動的。

它想給我們看,壓迫和反壓迫,最後都會被推向了暴力的惡念深淵。

那麼《小丑》又只是單面的在抨擊精英主義嗎?

又不是。

它根本就沒有立場,再仔細看看,開頭暴打亞瑟的青年人,和結尾擁他為反抗的精神符號的人,難道不是同一群嗎?

到底誰在毀掉這個城市?

注意,蒙住小丑眼睛的,是兩隻不屬於同一個人的手。

配圖/《小丑》

相關焦點

  • 《小丑》上映一周年,這部電影究竟講了什麼?
    《小丑》上映一周年,記得當時關於這部影片分化兩級的評論可謂嗨翻了天,一年多的時間過去,這部電影的很多內容依然值得人們反覆回味與討論。
  • 《寄生蟲》奪得奧斯卡最佳電影爆冷門,這部電影到底有什麼魔力?
    首先,我給大家一個電影列表:《拆彈部隊》/《國王的演講》/《藝術家》/《逃離德黑蘭》/《為奴十二年》/《鳥人》/《聚焦》/《月光男孩》/《水形物語》/《綠皮書》/《寄生蟲》這,是奧斯卡近十年來的最佳電影獎項獲獎的電影。
  • 《小丑》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然而超級英雄雖然受市場歡迎,卻被各大電影節所」嫌棄,所以我們很少看到超級英雄電影能獲得某個電影節的最佳影片,這也是為什麼漫威電影《黑豹》獲得一個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都感到是非常高的榮譽,因為這是超級英雄電影有史以來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 《時空戀旅人》這部電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相比《時空戀旅人》潮汐更喜歡電影的英文原名《about time》關於時光,關於生命而我願從容經過你的生命潮汐愛這部電影,在電影中,Tim發現自己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並且他的家族所有男性都擁有這樣的特異功能。於是他開始時常的穿越去改變那些曾經的遺憾,讓自己的人生和過往變得更加的完美。這是部美好的電影,Tim的每次穿越並沒有像是《蝴蝶效應》,或是《原始碼》一樣造成各種時空的混亂,或是引發一連串的連鎖效應。
  • 電影《小丑》的三次反轉,小丑就是布魯斯·韋恩的哥哥!
    在被小丑電影的消息鋪天蓋地的刷屏之後,很多人肯定會對這部電影充滿了期待。 「小丑真的好看嗎?」 「憑什麼這部電影獲得的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我感覺也不好看(很一般)啊!」
  • 豆瓣40多萬人打五星,9.1分的這部電影,豈止是年度最佳外語電影
    豆瓣上參評人數超過10萬、得分能上9.0及以上分數的電影電視劇,必定是「年度最佳」作品之一。2019年,豆瓣上有65.8萬多人給《何以為家》給予評價,當中的61.4%打五星,也就是打五星的有40.4萬人,而該年度電影榜單上,評分最高的外語電影正是該片,得分9.1。
  • 2019年度十佳電影出爐 冠軍竟然不是《寄生蟲》
    參考榜單分別為:口味比較符合大眾影迷,由《Time》發布的「2019年度十大最佳電影」,以及權威電影網站Indiewire給出的「2019年度19大電影排行榜」;英國電影雜誌《Sight & Sound》由100位作者投票評選的「2019年50部最佳電影」;利用美國電影評論網站「爛番茄」的評分數據,評選出「2019年度十大佳片」;2019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評選出的
  • 《小丑》裡的「小丑」:未婚妻是骨感美人,從未看過《黑暗騎士》
    截至發稿時間,《小丑》的北美票房為3.24億美元,排在北美年度票房榜的第七位,其全球票房在早前已經突破10億美元,同樣排在全球年度票房榜的第七位(咱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排在第九位)。有人說,《小丑》是今年最賺錢的漫畫改編電影,這話或許略顯誇張,但至少說明了本片在商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在獎項方面,《小丑》已獲得了威尼斯金獅獎,幾乎可以肯定,它的主演傑昆·菲尼克斯將被提名明年的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 新版《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年度最佳愛情片,甜在心
    新版《不知不覺愛上你》電影年度最佳愛情片 近期收到很多小夥伴叫苦連天的來稿:天太冷了啊,動手動腳,好像談個甜甜的戀愛,兩個人一起過冬,會比一個人暖和多了呀。
  • 高分電影的《小丑》,永遠入夜的哥譚市,小丑正在成為反抗的代表
    《小丑》這部電影剛上映,就有很多人在推薦這部電影。讀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觀後感後,在一個深夜,小天決定要好好進入《小丑》的世界,感受他的瘋狂、荒誕、悲情。慚愧的是,小天的人生經歷淺薄,或許是身處的社會環境和人生經歷,讓小天離小丑的世界有段不短的距離。
  • 中國電影距離《小丑》還有多遠?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電影情報處」(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 呂世明,36氪經授權發布。伴隨著網絡資源的曝光,本屆威尼斯金獅獎最佳影片《小丑》終於和更多內地影迷尷尬的見面了,看過影片的你我他,相信都心中有數,這部佳作勢必和中國內地大銀幕無緣。「小丑很棒,鳳凰也應該贏得影帝,但他距離中國電影實在太遠了。」
  • 小丑男主皮特男配,最大贏家竟是這部韓國電影!
    本次奧斯卡,華金·菲尼克斯憑藉在電影《小丑》中的出色演技斬獲最佳男主角獎,布拉德·皮特憑藉《好萊塢往事》奪得最佳男配角獎;芮妮·齊薇格憑藉《朱迪》獲最佳女主角獎,而最佳女配角獎則花落蘿拉·鄧恩,以讚賞其在《婚姻故事》中的出色表現。
  • 《小丑回魂》中小丑的身份到底是什麼,原著與電影的答案
    《小丑回魂》中小丑的身份到底是什麼,原著與電影的答案  有些朋友對《小丑回魂》中小丑的身份有很大意見和疑問,那我們就從原著和電影故事裡找一找小丑的真實身份吧!  電影的劇情就不介紹了,原著中一開始將小丑解釋成一團不可名狀的死光,被描述為來自外太空的東西,後邊實體化之後又是一隻巨型蜘蛛。
  • 《寄生蟲》創韓國甚至亞洲電影紀錄奪奧斯卡最佳影片,秘密在這
    早在大半年前,我就已經解析了這部《寄生蟲》,並在那時提前預定了我的年度第一,那時很多人還覺我太吹爆這電影,這電影過譽了,甚至說我恰飯。其實對一部電影的評價和喜愛程度,一定是個人主觀感受,在此就不多解釋了,但到了今天,《寄生蟲》拿獎拿到手軟,最後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已經足以證明這部電影的強悍了。
  • 《小丑》影評,浴火重生的漫改電影!
    導演託德·菲利普斯表示影響他最深的就是那些70、80年代的角色剖析電影,這句話所言不假,在《小丑》中處處能看到《計程車司機》和《喜劇之王》的痕跡,就像《計程車司機》的特拉維斯,亞瑟內心充滿無盡的孤寂以及徘徊,但卻無從發洩,更不知道如何向人表達。
  • 他們的小丑妝什麼水平?張藝興驚豔了舞臺,蔡徐坤卻讓粉絲心疼了
    去年,一部漫改電影《小丑》拿下了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影片獎。而這部影片,在豆瓣有高達8.7分評分,一度被網友評為它值得一個奧斯卡小金人獎。電影中小丑肆意的狂笑,用誇張的笑容去表達痛苦,用彩面的小丑妝當成面具去掩蓋原本的情緒。
  • 電影《小丑》:它真的不是在教人犯罪
    希斯·萊傑也憑這個角色,一舉奪得了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似乎希斯·萊傑之後,再無小丑。豆瓣9.0分,IMBD8.8,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最佳影片的肯定,成為首部獲得三大電影節最佳影片的漫改電影,《小丑》創造了歷史。全球票房已經超過10億美元,而製作成本僅為6250萬美元,《小丑》的票房表現絕對值得稱讚。
  • 小丑的瘋狂復仇,犯罪與電影是否有關?電影創作的主觀性與客觀性
    導演在拍攝電影的時候,是否會考慮到作品的現實屬性,對現實生活所造成的影響? 而電影創作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係,又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毀譽參半放在電影《小丑》的身上,應該是再合適不過。電影通過講述社會底層人亞瑟,飽受歧視,以及種種不公平待遇後,徹底黑化,走向犯罪的道路。 認可這部電影的人認為:電影聚焦並真實地反映了,在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導致的階級矛盾的不可調和。
  • 華納為什麼打造《盧瑟》獨立電影,一個更加黑暗的電影宇宙?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討論一下關於《盧瑟》電影的消息。獨立電影《小丑》目前的預估票房已經超過了10億,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它將會是華納近幾年來最賺錢的一部電影(因為投資低)。因為之前海王的投資就有兩億美元,而小丑的投資才5500萬美元左右,如果這部電影的票房真的衝破了10億大關,那麼華納很可能會改變自己接下來的方針。
  • 電影解析︱《小丑回魂》:真正的恐懼,源自於內心
    這部成本只有3500萬美元的R級小成本恐怖電影一上映便迅速火爆全球,最終票房達到7億美元,打破多項票房紀錄,並超越了經典恐怖電影《驅魔人》成為影史上最受歡迎的恐怖片,可謂是叫好又叫座。影片講述了7個青春期的年輕夥伴和每隔27年就會出來作妖的小丑鬥智鬥勇的故事,簡介聽上去略顯俗套,但無論是劇情的跌宕起伏還是電影裡恐怖畫面的呈現,都讓看過這部影片的觀眾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