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特
中國正經歷一個大變局,從鄉土中國變為城市中國。
從1980年至2020年,四十年間中國的城市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數億的農村人口湧入大城市,尋找致富翻身的機會。
中國的城市化運動是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遷移,規模之龐大、變化之劇烈、影響之深遠,無以匹敵。
根據社科院的統計,過去四十年裡發達國家平均城市化速度是一年只能提高0.33%,低收入國家也只是提高1點幾個百分點。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平均每年城市化率提高3.1%,放在世界上,是一個奇蹟。
曾幾何時,「逃離北上廣」的呼聲鋪天蓋地,大家抱怨「大城市人口超載、擁擠不堪」,「大城市節奏快,生活壓力大」,「鄉村生活貼近自然」。然而抱怨之後,人口還是繼續往一二線城市湧入。
因為在老家小地方,政務服務跟不上、親戚人情躲不開,年輕人發展事業靠關係。而一線大城市給了一條公平的賽道,大家做事一般都能按規定辦事。
媒體喊「逃離北上廣」,喊了這麼多年,年輕人還是要往大城市闖,數以萬計的人民群眾用腳投票。
中國經濟版圖,人口佔比50%的縣市地區,跟GDP佔比50%的縣市地區高度重合。
如果你看美國大選會發現,也是同樣的規律。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GDP最高,經濟最富有活力的地方。
前段時間美國大選時,大家看地圖,乍一看,會覺得川普拿下了很多地區,優勢很大。(紅色代表共和黨,藍色代表民主黨)
但是從人口地圖上一看,就完全不是這回事。共和黨紅州以鄉村為主,人口稀少,經濟低迷。(圓圈面積代表人口規模)
美國沿海大城市,思想更加開明,文化更加多元,這些地方的人支持拜登,幫拜登贏得勝利。
紐約州、加利福尼亞州等民主黨的藍州,工商業發達,城市繁榮,主要產業為高新科技和金融等高附加值的行業,特別是金融行業。
美元牢牢把握著世界金融市場的走向,紐約華爾街股市隨便波動幾個點,就意味著數百億資金的變動。2014年,美國紅州、藍州的家庭中位收入分別是53648和57790美元,經濟差距不小。
全世界有知識有抱負的年輕人,都往紐約闖,期望在寫字樓裡找個工作機會,獲得高工資,很少有人往美國中西部移民,種地當農民。自2010年以來,遷入紐約都市圈的國外移民增加了85萬人,這一數目位居美國各大城市之首。
不論中外,城市化是大勢所趨。
而這個百年之大變局,對於中國來說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人們期待隨著人口往城市的集聚,城市化能夠起到「釋放效應」。釋放出規模效應,釋放出高密度的思想碰撞,促進科技文化經濟的發展。
但是城市化到了一定程度,也可能會起到「吞噬效應」。全球人口前十大的城市當中,許多都伴隨著一系列城市病。
雅加達,全球聞名的堵城,每天的交通擁堵吞噬了人類不少時間。德裡,貧民窟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吞噬了一些人的生命。
在菲律賓,兩千多萬人口湧入大馬尼拉,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粗開發的工業模式,使得馬尼拉灣像是「一個每天都被使用,但從不衝水的馬桶」,吞噬著當地的自然資源。
中國的城市問題同樣不容樂觀。
北京和柏林,柏林比北京傳統城八區小三分之一,這兩個城市年降水量差不多都在600毫米上下,柏林邊上有一條河偶爾漫漫堤,不過要想在城市看海的話,在北京比在柏林的機會大得多。
不過,中國也是幸運的,城市發展遭遇瓶頸的時候,恰好遇到了信息技術革命進入下半場。諸多科技手段的出現,讓智慧城市成為可能。
早在2012年住建部發布了《關於開展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顯示出官方的決心和高瞻遠矚。中國的智慧城市駛入了快車道。
交通方面。杭州實行了「數字治堵」,用大數據科學調配路上的紅綠燈,成功地把快速路、高架路上的車輛通行效率提高了50%,杭州交通擁堵排名從2014年的全國第2位降到了幾十名。
辦公方面。傳統摩天大樓造價大、能耗大,而陸家嘴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則把自己建成了一座綠色的「城中之城」。其雨水收集槽一年可為大樓節約250個標準遊泳池的水量,其雙層玻璃幕牆就像中央空調一樣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辦公、交通和社區,是城市最基礎的三角結構,無數人每天三點一線,就是藉由交通通道,往來於生活場所與生產場所,不斷創造出國民財富。
目前,前兩者已步入了初期智慧階段,取得一定成績。但唯獨,社區是相對缺位的,現行所謂「智慧社區」整體體驗不佳。
時代正在呼籲真正的智慧社區出現。
今年12月1日,以智慧人居著稱的房企實地集團在北京發布了首個OTA智能社區。
我最震撼的一點,是這個社區竟然跟人一樣,它不僅有一個超級「社區大腦」,還有自主進化的能力,不斷地升級自己的服務「手藝」。
聽起來是不是很魔幻?你還別不信,它就是這麼神奇。
在這個社區裡頭,住戶出門離開家,只要說一聲「我要出門了」,即可關閉家中一切電器,隨後智能安防設備會自動布防,開啟異物闖入報警功能。
在這個社區裡頭,住戶下班駕車回家,小區門禁識別後,家庭內的控制中樞如影inSight便會自動開啟,幫你調好室內燈光、空調、熱水器等。還會「通知」智能物流機器人前往快遞櫃取快遞,它會像個快遞小哥一樣,自己坐電梯跑到業主家門口,發信息給業主手機通知取貨,業主刷臉或者掃手機二維碼便可取走快遞。
在這個社區裡頭,家門口有無人駕駛通勤車在社區內自動接送,刷臉就能乘坐……
這些聽起來宛如好萊塢科幻大片裡的場景能夠實現,都歸功於實地集團自主研發的智慧人居生態系統SLS2.0,一個集合了智慧雲以及智能物聯中臺、智能數據中臺、AI中臺和智能應用中臺在內的超級「社區大腦」。
這些自主中臺有著強大的數據集成管理能力、場景算法能力,使得社區的大腦極其靈光。
比如說在大媽們跳廣場舞的嘈雜戶外環境中,AI語音算法也能準確識別住戶的語音指令;在強光、弱光、遠距離等複雜條件下,人臉識別技術精準率達到98%以上。
正是基於這些強悍的底層技術,那些無人車、物流機器人、電梯、VR單車等多種設備才能實現萬物互聯,而超級大腦也才能同時指揮、調度著這麼多個「單元」各司其職。
由於所有的智能設備都經由一個「大腦」系統控制,所以在這樣的社區裡頭,就很容易實現 「OneID OneService」的主動協同無感服務。
也就是說,住戶通過一個ID,就能暢通所有場景。小區大門、樓棟單元門、家庭門,乘坐無人駕駛通勤車、投垃圾、收取快遞等等,只需刷臉便可完成,簡單快捷,沒有一絲冗餘。
本身,對話萬物、指揮萬物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但這個智能社區更厲害的地方在於:引入OTA技術和理念,萬物還能夠持續升級、自主進化。
這是非常具有顛覆性意義的地方。
OTA即Over the Air(空中無線升級),是一種通過移動通信的空中接口,實現對移動終端設備進行遠程管理的技術。
我剛剛已經說過了,實地社區的超級「社區大腦」是一個處理數據的虛擬大腦。這意味著,它也能以線上方式,通過自我更新,完成對各類智能硬體、軟體、算法及服務的升級。
你可以把它想像成是一臺蘋果手機。傳統手機一旦有缺陷只能召回,而蘋果手機出世後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它通過不停的發布新補丁,在線上升級軟體、更新參數,為手機增加了許多新的服務功能。
特斯拉也是差不多的道理。它在汽車上預先搭載可能多年都不會使用的硬體,然後不定期更新軟體,解鎖了很多新功能,比如自動駕駛功能、提升馬力、縮短剎車距離等。整個車子的功能不斷自我迭代,就跟買了一輛新車一樣。
實地的智能社區就是這樣,它不是靜態的社區,而是持續升級的動態社區。
首先,不像智慧人居賽道上不少企業的封閉生態,實地的超級「社區大腦」系統是開放式的,提供開放接口,支持更多新型智能設備持續進入。
其次,未來隨著中國人工智慧、大數據、5G技術、雲計算的越發成熟,一定會湧現出越來越多的新硬體、新應用,實地的超級「社區大腦」可以立馬無縫對接。
我舉個例子。目前智能社區裡,已經有無人駕駛通勤車將用戶從單元門送到小區門口。等到公共道路大規模運用無人駕駛之後,「社區大腦」會根據住戶的日常出行習慣和客流情況,適時「派出」無人駕駛通勤車來接駕,並「呼喚」無人駕駛公交車在站點守候,送用戶前往目的地或最合適的交通樞紐。全過程無縫銜接,根本不需要住戶多次重複下單。
再舉個例子。目前社區內部已經有了送貨上門的服務,等到空中運輸體系成熟之後,不論何時,用戶都可以在家選購商品,並享受1小時送貨到家服務。因為即便你所選購的商品剛好社區貨棧沒貨,超級「社區大腦」會調度無人機從倉庫出發,自動補貨到社區貨棧。隨後物流機器人與社區貨棧接駁,將商品配送至用戶家中。
OTA就是這樣把社區變成了一臺可以不斷進化的「智能終端」。它不是簡單固化的初級智能,而是能夠自主進化的高級智能,徹底解決了傳統智慧社區普遍存在的「交付即落後」問題。
雖然說目前TOP30房企中,有超過一半已往智慧人居方向布局,但因更新迭代問題,智慧社區處處受限。
在實地超級「社區大腦」的「監控」下,如果有外來不明人員,或者外地車輛過小區,攝像頭會立刻把車輛信息、人員身份信息上傳到數據中心,「社區大腦」第一時間作出分析判斷,處理迅速,有條不紊。
而目前的小區多數還停留在傳統階段,或者是物業公司僱傭保安團隊巡邏,或者是納入政府的社區網格化管理,發動居委會大媽、義工、志願者等力量。
目前,很多房企打造的智慧家居環境只是一個個獨立設備的堆積集合,而實地打造的是一個整體化的智能系統。所有設備都在協同工作,具備高度的一致性和聯動性。因此,實地社區已經不是普通的一棟棟房子,而是智能科技的載體。
如果說,過去的社區治理依賴人力,未來的社區治理則會交給科技。
今年5月7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深入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的通知》,提出物聯網在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
中央制定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位化智能化水平。
實地把OTA技術和理念,率先從手機、汽車的軟體升級應用到人居領域,並實現軟硬體、算法和服務的持續升級,某種程度上,正是中國房地產界對於國家政策精神的一種有力踐行。
目前實地集團已經在全國9個項目接入SLS,後續將覆蓋旗下所有樓盤。
展望未來,實地集團致力打造一個無邊界、與數位化城市互通互聯的無界社區。
如果說2007年,蘋果的出世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2012年特斯拉model s的亮相,推動傳統汽車的落幕,帶領人類進入智能汽車的新時代。
那麼,以實地OTA智能社區為分界線,我們很可能正在步入一個新的未來式的人居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