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才植耀輝:美股料持續波動 港股支持下移至24100點

2020-12-0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港股

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

美股上周五繼續劇震,科技股續成市場焦點,當中蘋果及Tesla股價大幅波動,其他科技股沽壓仍大,金融股則表現較佳。最終道指下跌159點或0.56%,收報28,134點,標普500指數亦跌0.82%,收報3,426點,納指下跌1.27%,收報11,313點。全周計。道指下跌1.82%,標普及納指則分別下跌2.31%及3.27%。

至於數據方面,8月非農就業職位新增137萬人,優於市場預期;8月失業率則跌至8.4%。另外今日為美國勞工節假期故休市一天。

港股上周五受美股隔晚大跌影響低開,但最終跌幅相對有限,跌勢亦較集中於科技股以及部分早前急升股份之上。其實即使是美股,跌勢亦以科技相關股為主,故筆者相信今次科技股下跌是與投資者高位出現獲利調整有關。至於大市短期去向,上周五雖一度急跌,但最終仍能守穩於24,600點,亦即100天線水平。由於短期內似乎未見有利好大市之因素,若美股續波動的話,或有機會先考驗較早前即7/8低位24,160點附近水平。

筆者並未持有相關股份

相關焦點

  • 廣發證券:港股市場風格轉換,關注低波動周期,網際網路軟體仍是重點方向
    投資策略:市場風格轉換,關注低波動周期(地產、基建產業鏈)。中國與海外經濟數據持續超預期,疊加「美元弱、港元強、人民幣反彈」的匯率條件利於資金流入與盈利預期上修,市場風險偏好回升。HVIX指數、港股看跌看漲期權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小幅下降。宏觀流動性與估值跟蹤本周(6.29-7.3)人民幣匯率波動較小,10年期美債利率上漲至0.68%。WTI原油價格上漲至40.2美元/桶。恒生指數PE 10.51倍,位於歷史均值水平。
  • 港股大漲小回周升665點 短期嚴重超買或需整固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受內地A股新年開市表現未如理想以及美國聯儲局議息會議記錄顯示有部分聯儲局官員建議在今年底退市的消息影響,港股在新年伊始連升兩日後,昨日出現調整,恆指收市報23,331點,微跌67點或0.29%。
  • 午市前瞻:港股傾向短期獲利套現 料於23600點有支持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昨日急挫逾千點的港股跟隨隔晚美股微升.恆指高開141點報23755,之後升幅曾收窄至84點見半日低位23872點.大行高盛及大摩均表示,有證據顯示全球經濟正從各種限制中見底復甦,加上離岸人民幣回升,港股反覆向上,最高見23872點升259點.憧憬各國重啟經濟及內地刺激政策出臺
  • 耀才證券植耀輝:地緣政局續困擾股市 宜先靜而後動
    來源:新浪港股耀才證券研究部總監 植耀輝港股昨日走勢受中東局勢惡化影響以及A股午後一度「插水」而下跌超過200點,現時地緣政局變數頗多,未來衝突會否加劇亦是大眾關注點,加上港股自12月至今累積頗多升幅,故借勢出現調整亦十分正常。
  • 今日港股早盤最新消息 光伏玻璃板塊股價波動
    1、隔夜美股截至收盤,市場整體氣氛轉淡,但市場憧憬新一輪財政救濟措施談判,道指尾盤轉升,收漲59.87點或0.2%,報29883.79點;標普500收漲6.56點或0.18%,報3669.01點,連續第二日創收盤新高;納指收跌5.74點或0.05%,報12349.37點。
  • 2020年港股恆指最牛32300點 各大券商預測點位出爐
    來源:新浪港股新浪港股訊 2020年消息,港股各大券商對今年預測點位出爐,大摩最牛看高恆指32300點,多數券商給予恆指目標30000點以上。中信證券認為恆指有10%漲幅(大約在29254點左右);光大證券陳治中表示,恆指的主要波動區間仍將在25,500 ~ 28,000點之間;光大新鴻基溫傑表示,2020年恒生指數全年的目標為30,000點;國企指數全年的目標為12,000點,而上證綜合指數全年的目標為3,400點。國信證券更是表示,港股2020將迎全面牛,以歷史PB計算,恆指有望在2021年站上40000點大關。
  • 港股研報乾貨專享:警惕恆指高位調整!機構最新力薦行業板塊曝光
    恒生指數低開之後,盤初一度急挫,隨後全天維持綠盤震蕩態勢,尾盤有進一步拉升跡象,截至收盤,恆指微幅下跌0.05%,收報26156.86點。自2020年1月1日以來,港股教育指數HKEI上漲19.5%,截至2020年11月10日港股教育2020財年動態PE達到20.0倍,2020財年PEG達到0.7倍。
  • 岑智勇:恆指走勢勝大市 料28000點前有阻力
    來源:新浪港股百利好證券首席策略師 岑智勇周二恆指低開後,早市反彈,最高升至 27473.72點。午後指數再指高,最高升至 27690.21點,創去年2月21日以來高位,並再補回當天之下跌裂口。恆指收報 27649.86點,升177.05點或0.64%,成交金額 2150.29億元。國指收報 10774.15點,升51.16點或0.48%。恆指呈5連陽走勢,並連續4天升至保歷加通道之上,繼續超買。保歷加通道闊度增加,指數正在蘊釀新方向。MACD快慢線正差距擴闊,正況轉佳。全日上升股份 834隻,下跌 957隻,整體市況未如指數;也反映主要升勢或集中在指數成份股之上。
  • 廣發海外:港股反彈基礎仍牢固 關注超跌低估值板塊
    來源:東方財富網報告摘要●港股策略周論:美股新高背後的盈利因素本周美股創下歷史新高,引發市場關注。新高背後,是否有足夠的盈利支持?我們將結合3季報業績情況,從趨勢和結構兩方面進入深入分析。HVIX指數、港股看跌看漲期權比例、主板沽空比例均小幅下降。●宏觀流動性與估值跟蹤本周(11.4-11.8)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明顯升值,10年期美債收益率大幅上行至1.94%,中美利差收窄至134BP.WTI原油價格57.4美元/桶。恒生指數PE 9.88倍,低於歷史均值。
  • 【特約大V】岑智勇:美股再破頂 惟夜期ADR俱軟
    鳳凰網港股|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禁止使用8個中國公司的應用程式,包括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等。外國傳媒引述消息指出,美國官員正考慮禁止美國人投資阿里巴巴(9988)和騰訊(0700)。受上述消息影響,周四恆指高開低走,午後走勢甚為反覆,全日波幅 294.89點。
  • 每周觀點∣疫情仍存反覆,料經濟短期難以復甦
    環球股市逆轉的導火線,離不開美國聯儲局議息會,會後就指美國低息環境依然持續,聯儲局預料利率維持在現水平至2022年;另一方面,美國及中國兩大國家都有爆發疫情第二波的風險,令市場對解封甚至重啟經濟後難以出現V型復甦。  不過,疫情其實一直都存在,單看美國每日確診個案都介乎一萬至兩萬宗,數字反映從來沒有舒緩過,既然投資市場在過去六星期忽視疫情,又何解忽然關心疫情爆發第二波?
  • 港股重越牛熊分界線 資金掃貨六大板塊
    和訊股票消息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總理李克強再清楚闡釋思路及增長底線,清除自5月以來海外投資者的硬著陸憂慮,刺激港股昨急升近500點,一口氣突破50天及250天線(俗稱牛熊線)兩大關口,撲22000關口,並錄逾660億元成交配合。   有券商即推介李克強板塊,例如加大鐵路建設、加快棚戶區改造概念等(詳見A12版報導——「李克強國策股檢閱 鐵路股飆」)。
  • 郭家耀:市場氣氛熾熱 料指數有望挑戰28,000點阻力
    鳳凰網港股|美股周二表現向上,三大指數均錄得不俗升幅收市。美元走勢繼續疲弱,油價及金價向好,美國十年期債息回升至0.95釐水平。港股預託證券普遍上升,預料大市早段跟隨外圍高開。內地股市先跌後回升,滬綜指收市上升0.7%,繼續企穩3,500點水平,滬深兩市成交額進一步增加。
  • 【IPO】5G驅動中富電路業績持續增長;創耀科技科創板IPO獲受理;
    加上其產能、產量在2017年至2019年,分別由72.67萬平方米和69.60萬平方米增加至89.95萬平方米和84.67萬平方米,也令其市場份額不斷提升。全球動態美股市場,截至周二(12月1日),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小幅上漲185.28點,漲幅為0.63%,報29823.92點。
  • 港股復盤:港股市場回暖恆指周漲1.02%,美團點評(3690.HK)大漲6.7%
    來源:格隆匯周四美股三大股指全部收跌,道指跌0.2%,標普500指數跌0.16%,納指跌0.24%。A股兩市主要股指也遭遇下跌,滬指早間衝高觸及半年後一路向下,收跌0.63%,報2885.29點;深成指跌1.51%,報9626.9點;創業板跌1.95%,報1679.8點。兩市成交額逾4600億,2536股下跌;北上資金淨流入逾21億。
  • 觀望川普演說港股進入整固期 24300點為阻力
    道指連續11日創出收市新高,港股今日期指結算日走勢反覆,低開23點報23941,一度插至23822,及後在長和(00001)帶動下一度反彈上24000,高見24067,並收復十天線(約24021)。
  • 智通港股解盤(10.20)恆指收復大半失地 地產股尾市遭遇詭異砸盤
    道指收漲5.44點,漲幅為0.02%,報23163.04點;納指跌19.15點,跌幅為0.29%,報6605.07點;標普500指數漲0.84點,漲幅為0.03%,報2562.10點。恆指周五(10月20日)早盤高開0.71%,開盤後升勢平穩,最高漲近300點,午後港股漲幅繼續擴大,升穿上午高位,最高見28519點。
  • 2021年中國股市展望:市場進入盈利和情緒驅動的牛市泡沫期 港股...
    其實,從時間序列上看,美股在1980年之後收益率才跑贏了房價,1960-1982年間美國房價相對標普500取得了150%的超額收益率,這一情況在1982年之後美股長牛開始才逆轉。大類資產收益率差異背後的原因是產業結構和融資結構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