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觀點∣疫情仍存反覆,料經濟短期難以復甦

2021-01-09 和訊網

  本周,先是美聯儲宣布計劃在二級市場購買個別公司債券,而後美國又表示考慮推出1萬億美元基建計劃以刺激經濟復甦。不過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國會證詞中表示,經濟復甦或將面臨嚴重的不確定性。同時目前疫情仍存反覆,不少國家有二次疫情跡象,面對經濟的不確定性和疫情復燃跡象,金融市場後續動向如何?艾德證券期貨專家團隊帶你一起看:

  6月16日頭條日報——《匯市攻略——美匯倘續反彈 候低吸歐羅》

  艾德證券期貨董事總經理陳健豪:『 自3月中起市場經歷了大幅波動後,環球股市在過去六星期出現大幅反彈,上星期終於出現3月底大跌市以來最大的單周跌幅。環球股市逆轉的導火線,離不開美國聯儲局議息會,會後就指美國低息環境依然持續,聯儲局預料利率維持在現水平至2022年;另一方面,美國及中國兩大國家都有爆發疫情第二波的風險,令市場對解封甚至重啟經濟後難以出現V型復甦。

  不過,疫情其實一直都存在,單看美國每日確診個案都介乎一萬至兩萬宗,數字反映從來沒有舒緩過,既然投資市場在過去六星期忽視疫情,又何解忽然關心疫情爆發第二波?事實上,各國尤其是英、美等國,在處理疫情初期備受批評,他們難以再承受全面封關對經濟的衝擊,同時要適應跟疫情並存,讀者看看多國足球聯賽已有複賽日期,已知再封關機會不大,但另一方面,由於多國在早期備受批評,因此亦難以一刀切解封,反而應該會以試點方式先由國內全面解封再到鄰國,若推論正確即憧憬經濟會V型反彈有點不切實際。

  鮑威爾國會作證

  技術上,佔美匯指數比重最高的歐羅在上周最後才下跌,這星期歐盟將在周四、周五就抗疫基金開會,當時仍有四國荷蘭、奧地利、丹麥和瑞典反對,我認為龍頭德國及法國應已跟四國談妥,不過對歐羅仍會做成一定震蕩,難得調整,預期本周將在1.1030-1.1140 兩大支持位有承接,建議趁調整至此支持區重新吸納,跌穿1.0980止蝕,首要目標先升穿1.1350並再挑戰前高1.1420水平。』

  6月17日金融財經臺Raga Finance——《文錦期權譜》

  艾德證券期貨投資策略總監文錦輝:『過去的一星期投資市場過山車又開動。5月非農表現強勁美股大升,標普500指數收復今年以來所有跌幅,納指更創歷史新高,10年期美債息一度回升至1%。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會議變成為市場分水嶺,聯儲局維持利率不變,點陣圖顯示大部分官員預計利率將維持在目前水平至2022年底,主席鮑威爾亦指沒有考慮加息,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未來幾個月至少以目前的速度購買美國國債(每月800億美元)及MBS(每月400億美元)。

  對於5月非農報告,聯儲局並沒有認為已扭轉局勢,預測失業率在今年底仍高企於9.3%,明年回落至6.5%。聯儲局對經濟展望較悲觀,再加上美國出現疫情二次爆發跡象,市場避險情緒急升,帶動避險資產上升,10年債息回落至0.68%,日元升至107,美元指數重返97以上。市場情緒變化將繼續主導投資市場表現,包括環球疫情發展、經濟復甦情況、中美關係、歐洲擴疫債措施的細節、英國與歐盟貿易談判進展。』

  6月17日AASTOCKS《港股處區間上落 壹家壹品盈喜值注視》

  艾德證券期貨聯席董事陳政深:『美股走俏,然而港股未能承接強勢,恆指正受困窄幅上落區,短線10天線亦見較大壓力;不過從另一面看,24000點的支持亦都不俗,資金持續流入,金管局承接22.32億元的美元沽盤,隨著網易(09999.HK)上市、京東(09618.HK)掛牌在即,新股預料仍將陸續有來,這在氣氛上及資金上都是正面因素。

  此外,儘管美國的零售及樓市數據都較市場預期為佳,美聯儲仍然強調未來仍面對不確定性,預料貨幣政策仍然難有收水空間,資金泛濫的預期之下,資產價格應不會太過負面。在短至中線的角度,整體港股仍偏向樂觀。

  個股分析 —— 壹家壹品(08101.HK)

  陳政深過往曾提及壹家壹品(08101.HK),股份日前發盈喜,股價隨即抽高,更曾升至創一個月高位,至0.091元位置,其後才見回軟。公司預料,截至三月底止年度,將可轉虧為盈,錄得純利4400萬元,主要受惠於7900萬元的承兌票據負債撤銷,以及錄得無形資產公平值變動約9300萬元。一般而言,承兌票據負債撤銷或基於條款的轉變,公司未有就此公布詳情,只知其去年獲注入的訂製家品業務設有盈利保證。

  公司在今年二月表明,業務受累新冠肺炎,承兌票據負債撤銷或來自於此,但反正相關因素對財務報表有正面影響;至於無形資產公平值變動則不涉及現金流,可留待其業績方再作審視。壹家壹品應有滿腹大計,卻似乎尚欠東風。自去年收購同名訂製家具品牌後,年初遇上新冠逆境,其後尋求收購消毒品牌,欲配股集資卻遇上股市逆風,令其股價已相當低殘,但如果衡量各個業務在疫後復甦的潛在爆發力,股份有相當值博率,首站可先上望0.125元的前高位。』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艾德證券期貨。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張洋 HN080)

相關焦點

  • 2021年度預算法案艱難落地 法國經濟明年料將緩慢復甦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2021年度預算法案艱難落地——法國經濟明年料將緩慢復甦12月16日,在法國巴黎拉丁區一處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點,工作人員在回答人們的問題。法國總理卡斯泰16日宣布,法國將於12月最後一周開始新冠疫苗第一階段接種工作。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美國:拜登新政助力,經濟迎來新局疫情衝擊之下,美國採取了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居民消費快速復甦,但由於疫情控制不當、反覆暴發,生產端修復並不順暢,從而表現出「需求強、生產弱」的特徵,就業市場恢復元氣仍需時日。IMF預測美國經濟2020年經濟增速為-4.3%。
  • 疫情反覆百業不景 大酒店半年蝕12億 環球經濟陷戰後最深衰退
    星展香港經濟師謝家曦接受訪問時稱,今季經濟表現或繼續悲觀,PMI短期內料難以重上50的擴張水平,惟由於基數較低,相信PMI不會再急跌至2月的33.1歷史低位,原因是目前市場氣氛保守,限聚令等措施影響消費意欲,加上歐美經濟仍然疲弱,外圍表現持續困擾本港轉口生意。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無法喚醒的V型復甦
    (正文1.2萬字,閱讀時間約20分鐘,感謝您的轉發和收藏)【核心觀點】1、全球經濟復甦的前景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政策的變化依然趕不上形勢的變化。從目前全球經濟的各項指標來看,美元指數正在走弱,黃金價格開始暴漲顯示出了市場的避險情緒,股市的震蕩和起伏則是投資者信心受挫的表現。全球疫情的情境似乎陷入了一個「死循環」,不斷攀升的感染數字與地緣政治疊加在一起,「逆全球化」的聲浪此起彼伏,民族主義情緒將全球經濟置於「囚徒困境」,經濟復甦前景黯淡。短期內經濟「V型」復甦的可能性非常小,全球經濟甚至會出現超預期衰退。
  • 李奇霖:房地產是決定經濟復甦強度的最關鍵因素
    由於3-4月份全球經濟因為疫情大封鎖,已經構成了基本面的深坑,經濟不可能變得更差,講不出更糟的故事。相反,3-4月份後,以中國為代表的大國開始解除經濟封鎖,全球經濟邊際改善,實際開始復甦。不管這種復甦的性質如何,持續性如何。如果再樂觀一些,疫情對經濟中長期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嗎?
  • 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 嚴防宏觀經濟大幅波動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2021年1月1日,一對父子來到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迎接新年第一天。新華社記者 高 靜攝2020年,法國經濟可謂風雨飄搖,一波三折。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原已步入穩定復甦區間的法國經濟遭受了二戰後最嚴重的打擊,市場表現持續黯淡,前期結構性改革紅利消耗殆盡。
  •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經濟復甦
    這種上漲似乎和企業盈利、經濟環境關係不大,太多的錢總要尋找出路。  3.明年春夏之交可能是這場經濟衰退的一個轉折點,全球經濟不可控的不確定性逐漸向可控的不確定性轉移。  百年一遇的疫情,觸發了十年一遇的市場災難和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經濟大停頓。這是一場慘痛的經歷,生命與財產遭遇摧殘,就業與信貸一片凋零。
  • 央行:全球新冠疫情或反覆,可能引發經濟社會多次暫停和重啟
    資料圖,新華社供圖對於值得關注的問題和趨勢,《報告》指出,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全球經濟遭遇供需雙側衝擊,短期已滑入衰退軌道。從供給看,疫情已覆蓋全球價值鏈的大部分重要節點,導致生產停滯、產業鏈中斷。從需求看,疫情直接導致居民和企業收入下降,對疫情的恐懼和不確定性進一步打擊市場信心,消費和投資萎縮。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面對新冠病毒,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國民健康、全力遏制疫情。如果大量人群受到感染或面臨感染風險,就無法保證全球經濟的健康發展,人民健康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只有所有國家成功控制疫情,全世界才能從疫情衝擊中恢復。因此,必須通過世界衛生組織以及通過建立專利池推進國際合作。疫苗國家主義既危險,也很愚蠢。只有當所有國家走上經濟復甦之路,世界經濟才能得以復甦。
  • 每周觀點——原油期貨飆出負值,股市匯市有何新動向?
    每周觀點 | 原油期貨飆出負值,股市匯市有何新動向?本周,原油市場風起雲湧,可謂博盡了眼球,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周一(4月20日)收盤暴跌超300%,盤中最低報每桶-40.32美元,跌至每桶-37.63美元/桶,史上首次收於負值。截至發稿,WTI原油期貨5月合約已交割完畢。除原油市場外,匯市、股市又出現了哪些新動向?艾德證券期貨專家團隊帶你一起看!
  • 宏觀大類:經濟弱復甦進行時 把握下半年逢低做多機會2020/6/15
    註:上圖所有品種觀點為主力合約的中長期觀點,具體以官網報告為準宏觀大類:經濟弱復甦進行時 把握下半年逢低做多機會一、短期風險資產或面臨一定幅度的調整1、當前全球風險資產計價領先於復工進度國內經濟逐漸恢復,但是在目前缺乏強刺激的政策背景下,實現2008年金融危機後持續性的大幅反彈可能性較小,國內經濟或呈現弱復甦態勢。貨幣政策直達實體,寬貨幣逐漸向寬信用轉變,貨幣政策最寬鬆階段已經過去,但短期仍不會退出,降準降息仍有空間,下半年前一階段,債市料延續震蕩走勢。
  • 國君宏觀:三季度復甦斜率變化不大 政策短期不會回撤
    國泰君安經濟指數顯示,7月復甦進程近半,短期領先總指數繼續上升,長期略有震蕩,這意味這未來2-3月整體動能仍將不錯,復甦斜率變化不大。但是,接下來經濟中的不確定性主要集中於出口,與海外經濟復甦息息相關,也會受到中美關係的影響,新經濟部門對於中美關係和海外復甦情況尤為敏感。在這關口,我們認為政策短期不會回撤,「六保」、「六穩」仍將是三季度經濟政策主要基調。
  • 全球經濟復甦預期下 建議多銅空金策略
    短期看,全球新冠疫苗加速落地,且美國大選不確定性持續下降,市場預期全球經濟將加快復甦步伐,市場風險偏好持續回升,情緒面貴金屬短期看,市場仍然在交易經濟復甦預期邏輯,銅價受全球經濟復甦刺激上升,而金價受到市場風偏上升以及名義利率上升壓制,短期多銅空金策略可行;中期看,隨著全球經濟復甦預期兌現,銅供需平衡走低,疊加通脹走強,銅價繼續上升;銅、金的
  • 疫情經濟交困 美各界冀望更多刺激政策
    當選總統拜登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就任,各界人士期待美國經濟受到更多刺激政策的提振,但同時擔憂美國政治風暴對經濟前景帶來的不確定性。   疫情難以控制   歷經近一年努力,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日趨惡化。新年伊始,疫情態勢更為複雜嚴峻。   據報導,2021年首日,美國累計新冠確診病例突破2000萬例。
  • ...經濟復甦之路艱難坎坷。分析人士認為,美國經濟復甦或呈「K型...
    對於疫情的擔憂情緒升溫增加了美元的避險需求,但疲弱的美國經濟前景給美元中長期壓力。新病毒的蔓延使得歐洲投資者拋售股票,同時將資金轉入避險的美元;②對美國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給美元長期下行壓力,在新冠疫情衝擊下,2020年美國經濟深陷衰退泥潭。未來,經濟復甦之路艱難坎坷。
  • 年底或突破277萬億,經濟復甦難上加難
    來源:金十早報【歐盟暫未通過長期復甦預算方案】昨天晚上,歐盟27國領導人還是沒能對歐盟復甦長期預算達成共識。雖然早在7月份,歐盟就推出了規模達1.8億歐元的長期復甦計劃,但程序到現在還沒走完。有分析說,如果歐盟長期預算方案通過的太晚,那將會對歐盟經濟復甦造成重大影響。不過,歐盟各國的領導人也打算再次召開視頻峰會,力爭儘快通過長期預算方案。【脫韁野馬?全球債務總額飆升】不過搞財政刺激肯定是要發債的,根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最新報告,今年全球債務增加了15億美元,年底有望突破277萬億美元。什麼概念呢?
  • 東北證券:市場有慣性上攻動作 以經濟復甦和布局春季躁動行情為...
    就後市而言,預計1月份衝高回落再整固、震蕩略多的形態演繹,短期仍在慣性衝高過程中、上證指數2018年的高點3587點附近仍有較大壓力、估計尚難一衝而過。維持前期思路,目前市場處于震蕩略多的春季行情過程中,節後市場仍有慣性上攻的動作,傾向於以經濟復甦和布局春季躁動行情為主要基調,以倉位的漸進布局和板塊的重點聚焦為主。
  • ...經濟開始減緩,動能將繼續減退,我擔心的是疫情再起、而國會又沒...
    美國7月非農就業增長料急劇放緩,新冠疫情再起帶來影響;①由於新冠疫情捲土重來,美國7月就業崗位增速可能大幅放緩,這將提供迄今最明確的跡象,表明經濟從疫情造成的衰退中復甦的步履蹣跚。②勞工部周五將公布備受關注的就業報告,可能讓白宮和國會承受的壓力加大,促其加速協商新的援助計劃。
  • 張瑜: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如何評估?如何演化?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張瑜 殷雯卿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 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主要觀點COVID-19的爆發帶來了全球經濟陷入困境,因此本期的央行雙周志我們重點關注了近期各國央行、國際組織如何評估疫情對短期及中長期經濟的影響。
  • 疫情之下美國經濟進入亂紀元 不確定性成為市場唯一永恆主題
    來源:匯通網原標題:疫情之下美國經濟進入「亂紀元」,「不確定性」成為市場唯一永恆主題「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到人心的瘋狂!」這是大科學家牛頓晚年在股市泡沫中幾乎虧光了一生積蓄後,所發出的哀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