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2020年8月6日訊 本港第三波疫情爆發,政府收緊防疫措施,令營商環境急劇轉差。昨日,IHSMarkit公布經季節調整後的7月份本港採購經理指數(PMI)回落至44.5,較6月份的49.6大跌5.1點。
7月業務與訂單跌幅擴大
相較2月至4月的數據,7月數值相對溫和,但也反映了3月以來的復甦停步,且未能接軌6月份接近企穩的步調。數據顯示,7月份,本港業務活動與新訂單量跌幅擴大,企業因而大幅縮減採購活動,相關跌幅與年初封關高峰期時相若,故投入品庫存水平亦急速下降。多位業者提及,由於顧客消費意欲低迷,零售業承受的衝擊最為嚴重,而新接出口訂單量的跌速亦見加快。綜合而言,7月採購成本大幅回落、薪資減幅加劇而出現通縮;同時,企業為推動銷售而向客戶提供折扣優惠,故產出價格累跌13個月,本月跌幅為4月份以來最快。
IHSMarkit首席經濟師BernardAw表示,由於擔心可能實施更嚴格的防疫限制措施及其對經濟活動的後續影響,因此商業情緒依然非常悲觀。雖然就業水平大致維持,但令人關注的是,若營商環境進一步嚴重惡化,極可能觸發新一輪裁員潮。
8月商業活動料更疲弱
除了7月份PMI下行外,所有細項指數其實按月亦都重新調頭回落。高盛表示,PMI轉跌主要與新一波疫情及重新收緊防疫措施有關,預計8月份本港商業活動可能更趨疲弱。此外,受最近激增的確診個案影響,港府自7月中重新收緊社區防疫措施,亦都限制了商業活動增長。細項指數當中,就業指數按月由50.2跌至49.8,反映就業市場整體維持穩定,高盛相信是政府的工資補貼計劃見到成效,但隨著經濟活動增長受限,進一步裁員的風險料重新暴露。
星展香港經濟師謝家曦接受訪問時稱,今季經濟表現或繼續悲觀,PMI短期內料難以重上50的擴張水平,惟由於基數較低,相信PMI不會再急跌至2月的33.1歷史低位,原因是目前市場氣氛保守,限聚令等措施影響消費意欲,加上歐美經濟仍然疲弱,外圍表現持續困擾本港轉口生意。
紓困措施有利經濟復甦
疫情衝擊下,不僅PMI指數向下,不少大行亦紛紛調低對本港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早前,高盛已下調香港第三季GDP預測至按年收縮5.3%。另一券商野村亦預期,香港第三季GDP會延續跌勢,按年將收縮8.1%,展望第四季跌幅略為收窄至按年跌4.4%,全年計則收縮7.5%,而且經濟復甦步伐勢必漫長。
信銀國際首席經濟師廖群昨於電話會議表示,雖然本港第二季度疫情大致受控,但第三波疫情於上月爆發,加上中美關係緊張,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將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他預測本港GDP下半年仍將大跌4.3%,全年則大幅衰退6.7%,較去年1.2%的衰退顯著加深。惟也有好消息:他認為港府大規模疫情紓困措施正陸續到位,每人1萬元紅包已派發,對企業的保就業計劃資助也已下發五批,為下半年的市場穩定和經濟復甦提供了有利條件。此外,香港國安法的出臺為社會穩定提供法律基礎,只是美國一系列所謂「制裁」措施為本港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而從美國宣布相關法案後港股及港元繼續走強情況來看,短期對經濟的影響不會太大。
大酒店半年蝕12億
半島酒店上季出租率僅13%
疫情肆虐之下,酒店業難捱寒冬。經營半島酒店的大酒店(045)昨天公布,截至6月底止中期股東應佔虧損11.9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2.54億元;每股虧損0.73元,不派中期息。集團明言,「業務經營表現及現金流量狀況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
期內,集團收入跌52%至13.3億元。其中,香港半島酒店收入跌54%至2.8億元,受累於香港實行嚴格的旅遊限制令及隔離措施,上半年出租率下跌52個百分點,平均房租跌36%,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跌87%。
單計第二季,香港半島酒店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352元,按年下跌89.31%,按季下跌42.86%;平均房租2804元,按年下跌48.04%,按季下跌36.2%;出租率13%,是集團三大業務地區最差一個,按年大跌48個百分點。
大酒店在亞洲其他地區、美國及歐洲次季出租率分別為21%、20%,按年跌約50個百分點,平均房租則分別2456元、4930元,按年跌18%、17%,跌幅較香港輕微。
料EBITDA續虧損
大酒店表示,上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不利影響,集團的業務經營表現及現金流量狀況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期內,股東應佔虧損11.97億元,當中包括物業重估赤字淨額3.65億元及減值撥備3.29億元。
在疫情危機下,上半年作出合計28億元的進一步貸款安排,集團仍然能保持較低的債務水平和穩健的流動資金。截至6月底止,可用流動資金為75億元,並已落實另一項為數8.1億元的流動資金安排。
行政總裁郭敬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集團造成前所未有挑戰,集團已實施重大成本控制及削減措施,包括推行自願無薪休假、減少臨時員工、重新調配員工及暫停招聘。現時的每月總經營成本相比去年減少約34%,財務資源足夠應付未來至少18個月資金需求。除非目前經營環境出現重大改變,預期今年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EBITDA)前營業盈利將持續錄虧損。
另外,上半年半島辦公大樓出租率達92%,半島酒店商場出租率82%。至於山頂纜車,收入按年跌74%至1200萬元。山頂纜車正進行升級工程,受到疫情影響,阻礙新纜車及設備的生產,相信將影響該項目的預計完工日期,已將第二期的暫停服務延後至2021年,整個升級工程仍預計於2021年完工。
環球經濟陷戰後最深衰退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環球經濟。信銀國際昨發表宏觀經濟展望報告,首席經濟師廖群直言:「疫情的嚴重性和膠黏性遠超預期,使得今年全球經濟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深度的衰退,且明年的復甦力度也難以如願。」他指,除少數國家外,經濟衰退的確是全球性的,無論是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及發展中經濟體。
他認為,基準情境下,2020年全球GDP料大幅下降4.8%,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深度衰退。2021年,GDP增長將轉正,但總量或難以恢復到2019年時的水平。而目前最大的風險仍是疫情越過夏、秋季而於冬天再次爆發;第二大風險將是中美迅速脫鉤,中美貿易戰再起,甚至科技、金融戰同時爆發。同時,美國大選、中東地緣政治危機、英國脫歐、歐元區內部爭拗等風險也不可忽視。
料下半年中美經濟走勢兩極
全球疫情重災區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下跌32.9%,好過市場預期跌幅34.5%,但仍是有紀錄以來最差。廖群認為,目前美國疫情仍居高不下,近日更有衝新高之勢。下半年,疫情可望緩解,但只可能是逐步的,因而抗疫措施大部分時間仍將在位。經濟政策方面,大部分已經推出,進一步推出新措施空間並不大。預計下半年美國經濟復甦緩慢,或仍保持負增長,且全年料大幅衰退7.4%。
反觀中國內地方面,疫情較其他國家和地區受控情況好,內地經濟自二季度已逐月復甦。廖群表示,下半年在疫情的基準情境與政策寬鬆的逐步加碼下,相信供給端企業將進一步復工復產,需求端消費和投資將加快復甦,同時隨全球經濟好轉出口表現將繼續改善。另一方面,鑑於疫情較想像的更加嚴峻膠黏,政府的寬鬆力度也較預期有所節制,今年供給與需求都難以出現前一段市場所預期的「報復性反彈」,預計內地GDP下半年增長5.7%,全年溫和增長2.4%。
金價飆至2040美元創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加上環球經濟嚴峻,投資者買入黃金避險,而美元弱勢持續。昨日,美匯指數續於93水平徘徊,黃金價格則續創新高──現貨金價強勢突破2000美元/盎司大關後餘勢未了,最新高報2040美元。
金價或持續走高至季末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KarenJones表示,2000美元關口是金價的重要阻力位,而目前正處於長達49年的趨勢通道頂1983美元的上方。他認為,金價要在通道上方持續至本月底,甚至是本季尾才能真正確認技術形態突破。
亦有分析認為,金價升勢過急超乎預期。艾德證券期貨投資策略總監文錦輝表示,金價上漲的大部分原因和幾個月前一樣,不過多了一宗懷疑恐怖襲擊(指黎巴嫩大爆炸),再推多一推金價。「投資市場或散戶資金都好明顯,因大家看到上一輪,即10年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催升了金價破頂,這一次資金就陸續流入,當破位的時候真的要膽大心細,很難找個合理價格去買,因為現時金價是不太合理的。」
美元走弱有利金價上升
文錦輝又認為,金價高企不排除是有投資者轉投白銀期貨市場追落後。白銀期貨周二亦升至逾7年來高位,至每盎司26美元水平。同時,黃金及白銀交易所買賣基金持倉量已升至紀錄高位,是今年買入黃金的主要動力。至於一眾大行對金價的目標都高於現價,其中高盛預期未來一年金價會升上2300美元。
美匯指數走勢是影響金價的重要指標。美銀證券金屬策略師MichaelWidmer指,當美元指數從目前的93.4下降至90,且實質利率為-2%時,黃金價值可能升至每盎司2500美元,或當美元指數降至85,實質利率-1.75%時,黃金也會達2500美元。目前,美元實質利率約-1%。另外,美銀全球商品研究團隊重申,金價18個月內有望問鼎3000美元。
渣打銀行貴金屬分析師SukiCooper也指,雖然實質利率還是金價的主要驅動因素,但近來其與美元的相關性增強。目前市場主流意見為預計美元走弱、實質利率降低,這都有利於金價走勢。
疫苗面世將拉低金價
此外,新冠疫苗的面世是影響金價的另一個重要指標。疫苗一旦問世及啟用,全球經濟就可能走出困局,因美國科技領先全球,資金流向屆時就會大不同。綜合市場分析,短期而言,美政府債臺高築的後遺症,一是債息會不斷走低,似乎會步日本、歐洲的後塵邁向零,生息資產會搶手;二是美元會持續貶值,以匯率調節來紓緩債務問題。
最終,黃金會否取代美元地位?資深外匯及商品獨立分析師盧楚仁認為「沒可能」:歷史上的確出現過黃金取代白銀的地位,二次大戰後美元也取代了英鎊的國際貨幣地位,但當代始終不可能帶著黃金去以物易物。
記者 |邱媛媛、吳天淇、周健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