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南極沒有熊
2006年的公務員筆試科目當中曾出現「為什麼南極沒有熊」這樣一道選擇題,此事曾在當時引起熱議,各界人士對此褒貶不一。只是,南極到底是因為什麼才沒有熊的呢?
達爾文在研究物種起源的過程當中曾經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許多地方有類似的環境,卻沒有相同的物種存在呢?這也是物種進化的一個基本觀點,事實證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畢竟不是一個虛言。
老天是愛笨小孩的,如果南極有熊存在的話,你要讓企鵝怎麼辦?這句話看起來像是一句玩笑,其實不然。物種的整體進化過程,必須要呈現出一個與之相符合的食物鏈。食物鏈是循環往復的,所以我們就可以說在以企鵝為中心的南極大陸食物鏈上,已經完全杜絕了北極熊生存的可能。事實也同樣證明,在南極這片大陸上,這種大型的北極來客貌似沒有立足之地。也就是說,現在除了人為地將北極熊運送到南極,沒有其他的辦法。雖然表面上南極和北極的環境相差不大,但是北極熊到底是否能夠適應南極的環境,還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動物的進化史和整個地球的發展變遷有巨大聯繫,在地理環境上來說,南極和北極有明顯的不同。北極是被大陸圍繞的洋盆,而南極則是被三個大洋所包裹著的大陸。在距今約2.5億年以前,聯合古陸開始走向了分裂的徵程,到了6000萬年以前,南極已經成為一片獨立的大陸,可以說和其他大陸之間有天塹之隔。熊是一種適應能力極強的哺乳類動物,在北半球的多數地方都有分布,從棕熊到北極熊,貫穿了熱帶到北極。在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北極熊從棕熊當中分化了出來,在整體適應北極的環境之後,改變了皮毛的顏色和自身的體溫調節系統等,更好地適應了北極寒冷的氣候,所以進化之後的北極熊就成了這片大陸的代表生物。北極熊已經習慣了寒冷的氣候,就導致了其不可能穿越溫帶、熱帶然後前往南極去尋找一個新的屬於它們的樂土。或者說憨憨的北極熊也不知道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著適合他們生存的環境,要不然拼上一條熊命大舉遷移也不是沒有可能。可能有人就會問,那為什麼熊不去南極進化,而要在北極進化呢?這主要是由於熊本來就分布於北半球,而且在這個時候南極大陸早就已經獨立了出去,熊天生不善於長途遊泳,而南極大陸與其他大陸之間的海洋又從來沒有完全凍結的時候,這就阻隔了熊去南極進化的路。說的好聽一些就是熊懂知足常樂,反之則是熊缺乏一種冒險精神。
即使在以後動物進化的途中南極也可能會出現熊類,但是肯定和現在的北極熊是不一樣的,雖然在歷史上不曾發生過,但是我們在此刻也不排除這個可能,因為在南半球的南美洲還是有一種熊類的存在的,那就是眼鏡熊。雖然這個熊類和其他的熊類基本沒什麼血緣關係,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也是熊。可能在以後的大陸變遷當中聯合古陸還會重新出現,熊類也可能踏上南極這片樂土,只是在短時間內沒有這個可能。
如果北極熊當中也出現一個詩人,我想它會如此說:「曾經有一份來自南極的邀請我沒有珍惜,直到失去時才後悔莫及,搖擺的企鵝,就那麼從我眼前走過,即使看著大海,也等不到春暖花開,熊世中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再給我一次機會的話,我一定對南極說我來了。」只是,上蒼對於北極熊貌似並沒有偏愛,機會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動物,熊註定這輩子僅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泅渡那片海洋,只能飽含無奈地對企鵝說上那麼一句:「日日思君不見君,同在極點處!我在北極的這片天堂,眺望與我相對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