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這些還魂屍+傀儡主人——《信條》解讀

2020-12-05 騰訊網

名詞解釋——

信條(Tenet)

tenet這個詞源自拉丁文,這個詞正讀和倒讀都是一樣的,它們被稱作回文(palindrome)。顯然,《Tenet》這個回文片名,暗示著影片中時間可以逆流的概念。

但諾蘭的有趣之處還不僅於此。早在龐貝古城時期,就有一塊石碑刻著一組拉丁回文咒語,也就是所謂的sator square或rotas square(播種者方陣或輪子方陣)。這組回文有兩種寫法:

S A T O R

A R E P O

T E N E T

O P E R A

R O T A S

R O T A S

O P E R A

T E N E T

A R E P O

S A T O R

這組回文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從各個角度和順序都可以嚴謹的對稱性!最簡單的一種讀法,即從這個方陣橫豎任意一條線組成詞語,都是這五個詞!換句話說,在方陣中S A T O R、A R E P O、TE N E T、O P E R A、R O T A S這五個詞每個詞都出現了四次。你甚至可以用斜線、放射線等等順序去拼寫,所得到的詞也都是對稱的!

很多解讀《信條》的文章都提到了這個回文方陣。但絕大多數都沒有提到,這組回文與《信條》的關係:這五個詞語,在影片中都出現了!我們來看看這五個詞語的拉丁文原意以及在電影中的意思。

S A T O R:

原意為播種者,也有引申為先驅的意思;在影片中,試圖毀滅世界的俄羅斯富翁就叫安德烈·薩塔爾(Andrei Sator)。他也是影片中最先得到時間穿越的當代人。順便說一句,薩塔爾這個角色的飾演者叫肯尼思·布拉納,這位仁兄除了做演員,其實更正式的職業是導演,曾經執導過《無事生非》、《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哈姆雷特》、《魔笛》、新版《足跡》、《雷神》、《灰姑娘》、《東方快車謀殺案》等等影片!

A R E P O:

拉丁文原意不太確定,很可能指埃及的太陽神,也是沉默之神哈伯克拉底(Harpocrates);《信條》中,女主角凱特曾從一位好友那裡拿來了一幅戈雅的畫作,並通過拍賣行賣給了自己的丈夫薩塔爾,沒想到畫作是仿製品,由此凱特被丈夫控制,威脅不許帶兒子離開他。這位擅長模仿戈雅的未出場角色就叫Thomas Arepo。

T E N E T:

拉丁文意思為「持有」、「掌控」、「包含」等。在影片中,「信條」是一個代號,一句暗語,也就是男主角創立的秘密組織名稱。tenet也可以看做是把ten(十)這個詞正反組合在一起,而影片中出現過多次「十分鐘」倒計時!這個詞位於方陣的中央位置,是這五個詞語的關鍵。

在影片中,「信條」這個手勢既有「掌控」的意思,也可以認為用手勢在描繪「時間鉗形運動」。這個詞作為暗語出現過幾次——

1,男主角假裝工人來到實驗室,遇見女科學家蘿拉·芭芭拉。她說:「穿個反光背心再拿個文件夾,就能進入到任何地方」,男主角做出了那個手勢並回答「真是個令人費解的信條」。

2,男主角和尼爾在孟買侵入軍火販子的房子,用槍頂住他的頭,這時,年老的女子普利亞說:「洩露客戶機密會違反他奉為準則的信條。」,與此同時,普利亞雙手端著杯子,等於就在做出那個「信條」的手勢。

3,男主角讓尼爾把普利亞叫到奧斯陸來,兩人對話中,普利亞說:「信條不是在過去建立的,而是為未來而設立的。」

O P E R A:

拉丁文原意為「工作」、「救助」、「服務」等。影片一開始的恐襲事件,就發生烏克蘭基輔國家歌劇院。男主角為了讓薩塔爾信任他,問薩塔爾「你喜歡歌劇嗎?」以此暗示他知道歌劇院事件中,幾方未能得手的鈽241的下落。

R O T A S:

原意為「輪子」或「旋轉」。在影片中,薩塔爾僱傭的保安公司就叫ROTAS Security(羅塔斯保安公司)。在自由港,我們能看到很多箱子上都寫著ROTAS公司的名稱。

時間鉗形運動(temporal pincer movement)

整部影片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應該就是尼爾在結尾對男主角說的:「整個行動就是一次時間鉗形運動。」也就是說,影片中的男主角是正向運動到了片子結尾,拯救了世界;而尼爾則是從結尾開始,逆向返回過去,接受未來男主角的招募和訓練,在已經了解了未來一切的情況下,回到開頭去幫助男主角自己完成任務。Btw,這種一進一退,一正一反的運動形式讓你聯想到了什麼?沒錯,就是中國的陰陽!

烏克蘭基輔歌劇院

原型為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2002年10月23日,40多名車臣綁匪闖入一座位於莫斯科東南區的莫斯科軸承廠文化宮大樓劇院,脅持文化宮內的850多名人質,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車臣。10月27日,俄國軍警及阿爾法小組以秘密化學氣體麻醉表演廳內所有人,將車臣綁匪殲滅,事件導致39名恐怖分子被擊斃,至少129名人質因為俄羅斯軍隊的麻醉氣體而死亡。

這個開場的意義何在呢?我認為,有點類似《盜夢空間》,這場戲其實是一種概念植入:一是暗示所有觀眾都將開始被催眠(也就是進入一個時間可以逆轉的世界);另外也預示著一場大秀即將開始。

此外,在被烏克蘭特警發現男主角是假特警時,背後一個人用逆向子彈幹掉了特警,男主角看到那人背包上有一條紅色繩子加銅錢的繩結,看完電影,我們才知道這人其實就是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尼爾。

我們生活在一個混沌的世界。黃昏之後無故人。(we live in a twilightworld,and there are no friends at dusk)

這是一句暗語、切口,類似於「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有趣的是,後來反派薩塔爾對男主角也說出了前半句,而男主角回應說這是「惠特曼的詩」(其實並不是!)。我理解,應該是表示反派曾逆行回過去,知道了「信條」組織的這句接頭暗號。

從詩句本身看,twilight是白天與黑夜交匯的時候,陰陽晦暗不明,1959年版的經典科幻美劇The Twilight Zone就被翻譯成《陰陽魔界》或者《迷離時空》。此外,尼爾的飾演者羅伯特·帕丁森之前拍的電影《暮光之城》就是Twilight,這也算一種調侃或者致敬吧。

問答時間——

鈽部件是怎麼落入反派之手的?

男主角開始真的不知道他從歌劇院得到的部件怎樣落入了反派之手,直到他逆行回去,才發現是自己的車子夾在反派和之前自己的車子中間,部件從箱子裡掉出來,落在逆行的自己車上,結果車子翻倒,部件被反派奪走。

女主角的傷是怎麼治好的?結尾在船上的女主角是正向還是逆向的?

這兩個問題的解釋是一致的:女主角被逆向子彈所傷,在正向世界裡,傷口會越來越嚴重。男主角帶著女主角先進入逆向世界,這樣傷勢不會繼續惡化;接著,他們藉助奧斯陸的轉換門,再次把女主角送回正向世界。這樣兩次時間逆轉,結尾在船上的女主角也就是正向世界的人了(儘管她回到過一周前),所以她不需要帶面罩。

結尾的門是怎麼打開的?尼爾怎麼能幫主角擋子彈?

影片結尾處,尼爾應該是出現了三次:一次正向,兩次逆向。第一次逆向,是加入藍隊,在基地逆向化,等到紅隊的戰鬥即將結束時,到達戰場,配合紅隊發起逆向進攻;在進攻基地時,尼爾發現反派的僱傭兵設置了詭雷,試圖警告男主角和紅隊隊長未果,於是通過基地的轉換門轉為正向,在基地頂端開車解救了被困在地下的男主角和紅隊隊長;在結尾跟男主角道別之後,他必須再次逆向回去,到通道裡去犧牲自己,打開那道門,完成時間閉環。

尼爾是女主角的兒子麥克斯嗎?

有很多網友分析認為,尼爾就是女主角的兒子麥克斯。原因包括女主角和尼爾的演員臉型相近;尼爾的頭髮是金色的,跟麥克斯一樣(而羅伯特·帕丁森本身是棕發);還有Max這個名字的法文拼寫是Maximilien,逆轉過來就是「neil-im-ixam」等等……

然而,如果這個說法成立,且不說故事會變成女主角、麥克斯和男主角的三角糾纏關係,尼爾/麥克斯還得獨自一人在逆向世界裡堅持十幾年,才能在合適的年齡遇見男主角。這也未必太牽強了!按罪案劇的說法:「所有證據都是間接證據。」何況,當女主角中槍生命危急時,並未看出尼爾對她有特別的關注。

總之,這種猜想未必能增加影片的價值和意義。而且恐怕不會有正確答案出現。

最後,《信條》是一部在概念上顛覆因果律的影片,同時也等於否定了自由意志,它仿佛是一個西西弗斯的故事:男主角和尼爾都知道了未來及過去的宿命,但他們仍要一絲不差地把宿命完成,同時落入一個閉合的時間循環。這才是細思恐極啊!借海因萊因的兩部科幻小說標題來概括一下影片:《你們這些還魂屍》+《傀儡主人》……

相關焦點

  • 「星期五文藝」360度解讀諾蘭《信條》
    帶著以上觀念,我們再力圖對這部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電影《信條》做它一番解讀,解讀分三部分:1.電影時間理論解讀。2.電影結構解讀。3.故事設計解讀。但這不影響我們的解讀,原因很簡單,《信條》裡出現的時間概念,你幾乎都能從諾蘭過往的電影中找到。我們把他們分成四部分:1、逆向理論。2、平行理論。3、穿越理論。再加上《信條》裡新出現的一個:4、鉗形理論。
  • 《魔道祖師》三種屍的區別,活屍是種失敗品,兇屍戰鬥力很強!
    走屍,兇屍,活屍,這三種寫得比較多。那麼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聊聊,這三種「屍體」的區別吧。(本文為清風動漫獨家首發,請勿抄襲洗稿)走屍第一種是最常見的走屍,顧名思義就是走路的死人。走屍是最低等的,也是最為常見的屍變者。除了怨念極強的之外,其餘的普遍目光呆滯,走路緩慢,殺傷力也較弱。但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是很可怕的。走屍身上會帶著難聞的腐臭,不過卻是羨羨最好用的傀儡。
  • 《信條》,誰是混沌的主人
    以尼爾為例,尼爾和那人認識不久就知道他喜歡喝什麼,面對男主人的質疑,他解釋說這是他職業的結果,然而可以看出,尼爾可能是一個從未來回到過去的人。結合他所說的「過去是不可改變的」,他的太空梭在這個時空中可能不會出現一兩次。所以他清楚地知道男人的喜好,他也許曾多次試圖改變過去,但都失敗了,因為他知道發生的一切是無法改變的。
  • 電影的焦慮,諾蘭的信條
    是的,這種複雜程度放在以燒腦著稱的克里斯多福·諾蘭身上也是罕見的,哪怕是過往《記憶碎片》、《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這些所謂的高智商電影,只要你集中注意力,一遍就看懂並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我並不認為這種所有人大呼看不懂,必須二刷三刷才能將將打開的狀態,是一個確實的誇獎。
  • 名稱曾被誤解多年,但價值卻從未減少,人稱「還魂草」,見到珍惜
    摘要:名稱曾被誤解多年,但價值卻從未減少,人稱「還魂草」,見到珍惜。 記得小的時候,經常喜歡看一些電視劇,而且尤其是一些古裝的電視劇,頗受農村娃的青睞。那個時候只要一有時間,便會跑去村裡有電視的地方看觀看。
  • 刺客的信條奧德賽:獅身人面像的傳說和覺醒的神話任務指南
    刺客信條奧德賽擁抱古希臘的神話和傳說,熟練地將這一時期的奇幻元素與該系列的主要歷史基礎相結合。如何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回答斯芬克斯的謎語獅身人面像任務指南的傳說從Thera出發,向北前往Boeotia,在Kopais湖南部的
  • 《頭七還魂夜》:嬌妻被姦殺,血債鬼來償
    不管世人如何去評價《還魂》,筆者仍堅信這是《見鬼》《雙瞳》後,最棒的華語恐怖片。  其實在望到《還魂》(被盜版改名為《頭七還魂夜》)下載時,就連我這樣觀影狂人都開始猶豫,毫無創意的片名與陌生演員,你敢看?隨後筆者在國籍瞧到了新加坡,幾乎是下意識的「碰運氣式獵奇」與「機緣巧合」,隨便看看這片。
  • 這種野生植物古代人稱「還魂草」,如今非常稀少,若見到請珍惜
    這種野生植物古代人稱「還魂草」,如今非常稀少,若見到請珍惜。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很多神奇的事物,這些事物很多都是我們沒有見到過的,它們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個未解之謎一樣等待著人們不斷的去挖掘和發現。
  • 在《刺客信條:英靈殿》中解讀極光之下的維京海盜
    《刺客信條:英靈殿》就描述了這群人的生活。  下文可能含有些許劇透,介意的讀者請謹慎閱讀。  維京人的紋身是由古斯堪地那維亞符號、他們使用北歐神話中古老的設計,這些也存在於他們的珠寶,雕刻骨頭,船隻和其他構件。
  • 媽祖、傀儡戲、塔骨、三太子……楊麗萍的《平潭映象》裡有這些...
    這些元素是什麼?從何而來?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面貌如何?筆者希望藉此文,談談這部作品裡那些具有福州甚至福建特色的宗教民俗景觀。但無獨有偶,在信仰媽祖的這些地區,宗教演劇也是祭祀海神媽祖重要的活動之一,在神誕日或是其他宗教節日,民間通過歌舞、戲曲等行為方式來娛神[6]。
  • 《我的世界》雪傀儡和鐵傀儡的身世大揭秘!
    快來學習下,漲漲姿勢~雪傀儡對於雪傀儡大家應該比較了解吧,用兩個雪塊和南瓜即可生成雪傀儡!雪傀儡可以出現並運用在很多模式中,不僅在普通生存中可以召喚來增加家族的成員,也可以在中國版Hypixel伺服器空島戰爭中,利用雪傀儡無限制作雪球!其次,生成後的雪傀儡頭上的南瓜可以用剪刀剪下哦!
  • 《信條》成為了自己的悖論
    近日公映的電影《信條》沿著上述脈絡,大玩「時間遊戲」,卻導致口碑兩極分化,爭議嚴重。一是《信條》導演諾蘭的粉絲甘之如飴,在網上做了各種解析長文、時間線圖表以及視頻論文;另一種則是觀眾的質疑:看電影還要帶本參考書作輔助嗎?那看電影的意義又是什麼?《信條》略顯乾癟的情感戲難道不是硬傷嗎?
  • 恆河燒屍,印度人死後直升天堂的最快捷方式
    印度教徒信條裡,生前恆河沐浴能夠洗清罪孽,清除疾病。死後經過恆河水侵潤也可以潔淨靈魂,再經過燒屍,焚化後的骨灰被直接撒入恆河中,可以直升天堂得到永生,免受脫胎轉世之痛苦。燒屍在印度人眼裡是很平常的事情,很多人都見怪不怪,旁邊一波又一波的燒著,而這幾位印度仁兄穩坐賭檯,津津有味的玩著撲克。世上本沒有燒屍這回事,因為有了印度教,燒的人多了也自然而然變成了傳統習俗,當你到恆河畔瓦拉納西走一走,你就能看到多個焚燒屍體的碼頭,也叫燒屍廟。
  • 「個人意見」深度解讀《信條》:從始至終還是由終至始?諾蘭隱藏在...
    《信條》劇照要看懂《信條》完全沒有那麼難,畢竟是一個已經構思6、7年的項目,諾蘭起碼在切入故事時非常貼心,讓觀眾的視角可以跟隨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特工主人公,一點點認識「信條」這個組織,以及他們那個世界正在面臨的危機。
  • 搞懂這5個名詞和人物,諾蘭電影《信條》「燒腦值」直降兩顆星
    都說《信條》難懂,但看過後分析一下:也許難懂的並不是故事本身,只是物理專有名詞太多(啥是熵?)、場景和節奏變化快(逆轉門都出現在哪裡?)、人物關係不清晰(普希亞目的是什麼?)。美人這就解讀一下,保證你看完本文後,《信條》「燒腦值」直降兩顆星……你有沒有過那種感覺,在人生的關鍵節點,總會出現一個關鍵的人或靈感,來引領你的走向。
  • 石縫裡的「還魂草」,也被稱為「卷柏」,看著像枯草,卻珍貴!
    其實在石縫裡還有一種很奇特的「還魂草」,這種植物也被稱為卷柏,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我覺得跟它的葉片有一定的關係,植株的葉片能夠捲縮起來,還是很奇特的。有時候還魂草看起來就像是枯草,殊不知它是一種能夠正常生長的植物,也比較珍貴,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種植物吧。
  • 了解這些,幫你150分鐘看懂諾蘭新片《信條》
    由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操刀的最新科幻驚悚動作片《信條》(Tenet)在經歷堪稱一波三折的過程之後,終於正式定檔9月4日登陸中國內地院線與觀眾們見面。片方同時還發布了正式版海報和名為「逆時存亡」的中文簡體版預告片。
  • 深度解讀《信條》的逆熵概念,揭秘未來人為什麼要毀滅過去人?
    很多人都說諾蘭的《信條》太燒腦,是在故意玩弄時間線,其實看過《記憶碎片》和《西部世界》的人,早已對這種正反敘事手法司空見慣。局長今天要從逆商概念和宿命論的角度,徹底去解讀這部電影的真實時間線,絕對會讓你對這部電影有一層全新的認知,《信條》最大的邏輯問題就是敘事動機不明確,要想搞懂這部電影,我們必須先理解第一個為什麼,那就是未來人為什麼要毀滅過去的世界?
  • 幹了40年撈屍人,他一共打撈上3000多具屍體
    在這幅照片中可以看到中心位置站著一個70歲白襯衫老者王守海,他是這次打撈的撈屍人。在畫面中他的那個手勢似乎是在說:錢到了,屍體才能給你們。沒錢,免談。而在船下一條繩子上綁著一隻手,正是其中一個「救人而溺亡的大學生」。他是一個英雄,英雄死後怎麼能受到如此對待,是社會道德的淪喪嗎?!